书城社会科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8814300000008

第8章 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定(2)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选题、自主探究和自主创造”为宗旨的一门课程。学生的学习收获首先取决于学生对“问题”的参与和研究程度。因为,学生的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取决于学生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呈现了什么或要求学生做些什么,积极参与是获取研究成果的前提。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熟悉的领域和环境提出问题,是学生积极参与的开端,有利于学生在问题研究的学习与体验过程中保持较高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教师要指导学生自主地选择研究课题,其角色只是咨询者、指导者和鼓励者。应多留给学生一些自由发挥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自主地选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凸现主体的个性特征。待学生对科学研究的课题选择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对所拟选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感知、体验后,还要适当地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辩证,促进合作与交流,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体验。总之,选题的过程,是学生发散性、开放性思维得以充分展示的过程。

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选题与指导,是活动成功与否的核心,选题正确与否,体现了课题研究价值的高低。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科学选题和设计方案,为研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和困难分析

教师在指引、帮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这就需要师生之间共同努力奋斗,共同克服困难,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

一、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接受性学习模式的比较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学习模式相比,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上有着独特的优势,彻底改进了传统学习模式的弊端。

(一)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改进,表现在消除了传统的教师分科教学、学生分科学习方式造成的学生不能把各科知识融会贯通并加以运用的弊端。面对繁杂的社会,要解决研究性问题,必须具有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涉及到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研究性学习正是使学生通过各类探究方法,关注社会生活,以学科的多元化、综合化为特征将教学成果进行整合,一方面促使学生善于有效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同时,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没有固定的、统一的课程内容。除了学校提供一部分现成内容外,大多数学习的内容及问题来自于现实社会生括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学生可根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到社会上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学习过程的参与性与自主性

研究性学习可以分层次进行,为具有不同潜能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学习,为调动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创造积极条件,研究性学习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从实践中来看,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选择较多的是小组学习形式,这不仅有益于个人发挥特长,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功的快乐。同时,研究性学习还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更好地发挥个体创造潜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研究性学习中,课题的选择、确定,资料的收集、分析,报告的撰写、答辩,成果的整理、展示等,整个过程都是学生自己去操作,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应该说,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只起指导作用,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指导者、协助者、参与者。

(三)学习成果的创造性与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创造了充分发挥创新潜能的宽松环境,其学习成果主要不是基础知识的掌握,而是创造能力的提高。创造力是一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知识、能力、思考的有机融合和促进,是人的一种潜能发挥,等待着唤醒和激发,这决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教”,需要营造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好氛围。研究性学习正是为学生创造了这种氛围,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挥。同时,研究性学习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具有紧密的联系,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选择的研究性课题会有所不同,重点中学与一般中学在研究的侧重点上也会有差异。此外,经济发展的不同也会带来组织实施方面的区别。这一切,都意味着研究性学习会“校校不同,生生有别”,也意味着带来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多样性。

(四)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

价值观念、教育目的的不同导致了教育理念的不同。因此,人们对教育评价的理解和运用也会有所不同。不难看出,与传统的教育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相适应,人们所理解的教育评价的目的、标准、主体都表现出单一性。研究性学习的价值观、教育理念认为,学习评价应是多元性、社会性的,多元性主要表现为评价方式、标准、主体的多元性,应鼓励学生主动、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而专家、教师组成的评价指导小组应给学生必要的指导、帮助,也可进行跟踪评价,以避免研究性学习过程的失控。在评价标准方面,灵活运用绝对评标,即标准参照评价,主要评价被评者是否达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要求,尽量使用个体内差异评价,关注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程度,这符合学生成长的实际,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慎用相对评价,对学生轻易进行分等、选拔与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是不符的。在评价结论方面,应是定性描述与定量统计相结合,因为在研究性学习中,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是很难进行定量评价的。同时,要明确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学校是为未来培养人才,即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这种价值观正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价值观所在。“学习化社会”认为学校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基础,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创新性学习,要通过这种学习让学生走进自然,融入社会。可见,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如何适应这个世界。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整个学习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规划准备——组织实施——成果评价。

(一)规划准备阶段

规划准备阶段是研究性学习的前提,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分成若干个小组,推选出负责人,由学生根据需要选择指导教师,并与指导教师共同研讨,确定研究课题及制订实施方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

在规划准备阶段的基础上,学校可根据需要,采取边学习边实施的做法。请教师举办专题讲座,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实施过程及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实施,待实施过程结束后,共同开展研究工作,由小组成员共同写出研究报告。

(三)成果评价阶段

成果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研究的一个总结。可由学校统一安排把研究过程中的成果分类、分层次进行展示,并安排举行研究论文宣读答辩会,由学生代表在会上宣读,并接受答辩。然后,由教师、学生代表组成评委会进行评估,可进行表彰和奖励,有条件的学校可将研究报告汇编成册。

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准备前、进行中和研究后都需要作好充分的准备。学校在推选指导教师时,要注意选择知识面广、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否则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同。选择、推选课题时,要注意主要由学生自己选取,教师千万不能包办代替,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要以学生“自由选题、自主探究”为宗旨,教师只作为学生知识建构的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要大胆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采用不同方法。同时,引导学生在自己能研究的范围内选择课题,并充分利用已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经验来解决问题。由于研究性学习内容是不固定、不统一的,具有跨学科性,不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课程,为此,评价成果时,要注重过程性评价。重要的是评价学生如何去做,评价学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其能力是否得到提高。只要学生研究方法正确,研究过程有理有据,就是成功的,而不要去评价其成果是否会有重大价值。教师和学校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表现,只要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以及研究能力得到培养、提高,就达到了目的。

三、研究性学习中的困难解决

研究性学习对于我国学生和老师来说是一件新事物,虽然实施起来会有一定困难,但鉴于研究性学习自身的优势,需要通过克服困难来实施。

(一)转变观念

任何新事物的实施都需要在观念上首先转变。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校师生要转变传统的培养人才的观念,要认识到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特别是要站在国家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来认识。认识到研究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的,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不仅是学校的事,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构建的立体教育模式,实施研究性学习,全社会人人有责。

(二)组织研讨

实施研究性学习应该有一套科学的理论,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因此需要进一步组织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研讨工作。研究性学习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性教育政策,是以改革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内容、评估制度、考试制度为固有内涵的全面改革。只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全面实施。

(三)提高素养

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具有很高的素养。从目前情况看,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很难适应要求。如有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显得束手无策,有些教师的实践能力还远不如学生。各地要有组织地进行师资培训,在教师的培训工作中,应尽快增加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模式、科学研究方法等学习内容。

(四)成立机构

实施研究性教学模式,需要学校成立专门机构,各级教研部门也要成立专门机构负责管理、评估,各校之间要相互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共同提高。各地、各校可有侧重地先试点,后推广。有条件的学校,可选择个别班级开展实验,取得经验后再推广,绝不可一开始就一哄而上,造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影响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实施。

(五)配套改革

实施研究性学习不是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地区的事情,需要整体配套改革的配合。学校是主阵地,政府行为、家庭教育和社会参与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从政府方面来讲,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改善条件;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建立科学的考试制度。从家长和社会方面来讲,要给予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为全面实施研究性学习提供条件。当然,目前实施研究性学习,基层办学单位不能等条件完全具备了再去搞,那样会耽误一代人,要自己创造条件,拓宽路子,增强内在活力,为全面实施研究性学习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