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科的学习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与实践密切相关,所以学生选择的课题应该是贴近时代、贴近社会,关注重大的社会热点,并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去分析、判断、评价,只有这样的课题,在政治科的研究性学习中才是新颖的、有时效的、有价值的。学生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课题、三农问题的课题、科学发展观方面的课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伊拉克战争等课题,是符合本原则的。只有具有新颖性、时效性、价值性的课题,学生才会有兴趣,才能刺激学生最敏感的神经,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体现政治课的价值所在。当然,新颖性、时效性,决不意味着事事追风,时时追风,而是要考虑本校的研究条件、研究能力。
(四)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课的学习中要求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和。求同思维,又叫集中思维、聚合式思维,是通过对若干相异的人和事物,进行比较与思索,找出其相同的本质特征。求同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求异思维又叫辐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各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思维方式。求同与求异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求同是求异的基础,没有“同”就没有“异”。同时,任何“求异”,也是离不开共同规律的。政治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在选题时既要求同——遵守研究性学习选题的一般原则;又要求异——要突出政治学科在研究性学习方面的特点。既要对课题的各种信息加以求同——找出普遍性;又要对课题求异——找出本地的特色。比如,研究CD、VCD、DVD的盗版现象,既要考虑到其他学科或综合性课题研究盗版的共性,又要找出政治学科研究盗版的特点。
一般来说,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的选题,能够遵循上述几条原则,选择的课题往往比较切合学生实际,可为课题的进一步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选题中教师的指导
同其他学科学习本质一样,在政治学科研究性学习选题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放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提出问题,即指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二是指导学生确立课题,即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思维。
(一)指导学生提出问题
政治学科与研究性学习的结合,只是一种新型的学习,它仍然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政治学科教学中具有优势的就是设置问题情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自主收集与政治学科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社会热点问题、文化典故、新闻素材、视频材料,甚至漫画等材料,设置情景,制造问题场(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提出尽可能多的问题),为发现和提出问题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指导学生确立课题
教师指导学生对任何学科的指导都是必要的,在政治学科的学习中,运用政治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加以理性分析、归纳等反思思考,引导学生科学分析,对大量材料和问题进行分类整理,比较、筛选、剔除、提取,选定研究角度,把握研究重点,进而确立课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重点应该放在指导学生进行归纳,着眼于提高学生运用政治学科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思维障碍,是教师指导学生确立课题的过程中要特别强调的,学生往往会认为政治学科中的观点往往是确定的,质疑的余地很小甚至没有,既然结论是正确的,还有什么好研究的。此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教科书上的结论是正确的,我们的研究主要在于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当然,教科书也存在进一步改进的可能,因为,政治学科实践性、时代性强,政治学科教材相对滞后的问题也是存在的。我们可以通过探索、研究,用当前的社会实际来发现教材的缺陷,并尝试着去解决教材存在的不足,这些都是我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生物研究性学习研究
生物学科的学习要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需要研究性学习的有利指导,使学生有兴趣学习,有能力创造。
一、生物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原则
(一)选题要符合中学生不同发育阶段的心理特点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不同的事物感兴趣的标准也是不同的。因此研究性学习只有在参与者有一定的兴趣下才能落实,如果学生对活动失去兴趣那么活动将不能开展,因此选题很重要。初中学生大脑兴奋性比较强,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自我表现欲望很强,独立个性已开始萌发,在进行活动时应开展简单的探索性课题,尽量满足其心理要求;假如学生一旦获得现成的结论、知识,则大脑兴奋性就会下降,思维会产生惰性。同时要注意,对初中学生来说涉及的课题在研究中理论性不要过强,要以生活中比较显而易见的较浅显的现象为突破口选题。而高中学生,易接受新鲜事物,对外界事物已能辨证的分析,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已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所以对高中学生则主要应开展以发展思维,综合概括,揭示规律等要求能力较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
(二)选题要尽量利用现有各种资源
对于生物教学来说,选题一定要结合现有的资源。首先,要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和生物资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资源,生物与人类关系各不相同,因此研究性学习应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以能充分发挥当地生物资源,最大限度发挥特长为宗旨,不可千篇一律。其次,学校的课程资源,社区的资源,家庭中的资源等都是可以作为进行研究学习选题的重要资源。对这些资源提供的信息要注意平时留心积累,这样,到用时会激发出灵感,为自己提供选题目标。
(三)选题要注意保证活动的短效性
中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其研究性学习也是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探究意识及综合能力,它并不是科研部门的专题科研活动,因此选题要抓住学生的兴趣,以短期见效为原则,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提高求知欲。如果一个选题一年多还未见成效,学生必然会对此失去兴趣,失去研究学习的动力。一般来说一个选题最好在一年之内完成,最多不要超过两年,也就是说要坚持“短时、快效”的原则。
(四)选题要有利于课堂教学,把研究性学习作为课堂的延续和发展
中学阶段是基础教育,学生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基础知识,也是一个人各方面素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人一生的黄金时代,抓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深化是根本,选题时不可偏离课本太远,因此,要以本学科知识和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的相关生物知识为内容,这样不但可以深化课本内容,也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如偏离课本太远,不但对教学帮助不大而且还浪费了许多宝贵时间,使研究性学习成为无本之木。例如:结合动植物课教学可进行动植物标本采集制作、花卉培养、食用菌培养、小动物饲养等,通过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个感兴趣的方面选题;结合人体生理卫生和遗传病的教学,辅导学生阅读有关人体卫生的书刊,作关于人体疾病的调查和预防方面的课题;结合生物科学的新发展的教学,辅导学生阅读有关物理、化学、人文科学以及思维科学等其他和生物学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学科的书刊,指导学生在学科互相交叉点处进行选题。
二、生物研究性学习选题内容的选择
生物技术是当今社会非常受关注的学科,生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相当广泛,它可以包括生物与自然、生物与社会、生物技术、生物学发展等多方面。在生物与自然方面,主要以形形色色的自然现象为内容,如:蜘蛛结网、鸟类筑巢、青蛙变态发育、保护色等。生物与社会方面,主要研究生物与人类社会关系的内容,比如:生物与我们生活、环境污染、遗传病的预防、血型调查等关系密切。生物技术方面主要是关于生物技术的利用,可以选择实用生物技术,如:食用菌的培育、花卉栽培、动植物饲养、基因工程与转基因食品、基因与疾病、生物工程产业的开发等。生物学发展方面可以通过考察生物发展过程,了解生物学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上内容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进行。
(一)以日常生活中的生物现象为内容选题
生活中的实例是最能说明问题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施肥要结合松松土能提高肥效的道理是什么?”“为什么玉米田间有时会出现一些白化苗?”“含羞草为什么‘怕羞’?”“制泡菜时,为什么坛口密封?”“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等等,经过学生的思考可作为选题的依据;学到“分离规律”时教师指导学生自选某一性状,对其家族或邻居家族进行调查,从中选出代表性的事例,通过数据的分析整理交流讨论,说明基因所控制性状遗传的一般规律以及近亲不能结婚的道理,以“近亲结婚的危害探索”作为选题;当学“种群和生物群落”时,教师指导学生调查新中国以来本地区(一个村或街道等)人口数量增加以及目前本地区里人口的年龄组成情况,进而预测本地人口的发展趋势,从而以“在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工作的迫切性”作为选题;学到“生态平衡”时,引导学生调查本地区解放后至今水质的变化,生物资源的数量变化等情况并向学生介绍近年来国际国内的环境污染事件对生物和人类带来的灾难情况,认识进行环保的必要性、紧迫性。
(二)以实验、实习、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为内容的选题
现在的生物教材在教学中逐渐体现对学生的能动性的要求,教材中实验内容很多,新教材还增加了实习、调查等内容,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强调让学生亲自实践、发现和体验,通过对实验、实习、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过程中材料的归纳、分析,可以提出合适的选题。如:通过对“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的实验,可以就如何利用酶的特性对酶进行开发,以“对酶工程的思考”作为选题;通过参观酿酒厂,参观转基因食品的培育过程等,从而选择发酵工程,基因工程的历史及前景等作为选题。平时有些同学喜欢养小动物、养花等,教师有意对其加以引导,学生就可以开发出研究性学习的不同选题,比如“花卉的营养需求研究,生物的生活习性、生活史的研究,农作物害虫的防治,遗传病的探索”等。
另外,加强探索性实验课的开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研究的能力,生物新课程的教材在这一方面已经有了一些加强,但作为实验性学科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实验的内容和方法,以《生物课程标准》为纲,以教材为本但不拘泥于教材,使学生在实验中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利用现代生物新发展为内容
教育教学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生物科学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转基因生物,克隆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与人类疾病的研究,脑科学的新发展,干细胞的研究与进展,生物工程产业的兴起等。现代生物已经兼向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发展:在微观上已经进入到分子水平,通过对分子结构的研究揭示生命的本质;在宏观方面,通过对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研究进一步提出如何正确利用自然实现生物与环境的一种和谐的“稳态”。所以说这方面的选题相当丰富,但是以此内容选题时要注意必须以课本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为依托,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当代生物新进展的相关资料、数据、准确把握选题,使选题既要立意新,能展望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更要便于进行研究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