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导(教师继续教育丛书)
8814300000016

第16章 研究性学习研究的运用(6)

总结是对自己研究成果的一种梳理与报告,各研究小组在按计划完成课题研究之后,需要写出课题的研究工作报告,前者详细叙述研究思路、研究过程与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后者则着重描述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工作以及参与课题研究的体会。指导教师对学生课题研究的成果报告进行初步评审,符合基本要求的准备参加班内答辩,答辩由陈述、展示、提问、回答、评语五个部分组成,主要在班里进行答辩,不符合要求的重新修改。

五、物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

(一)选题环节的指导策略

选题环节的指导策略是为了鼓励学生有信心地投入到物理研究活动之中,提高学生研究活动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指导的内容包括:所选的具体物理问题(课题)对自我(学习者主体)的研究可能性的估计和对社会价值的一般判断,对研究成果达成情况的基本评估等。学生在科研开始之初,缺乏对自己学习水平的真正认识,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是老师的指导不能包办,安排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自主决定可参与的物理研究性学习的课题。

(二)收集资料环节的指导策略

顺利开展课题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有充分而翔实的资料,既考验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也考验学生对资料敏感鉴别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学生搜集与鉴别的时候要有适当的指导,可以使学生少走弯路,提高效率。这个环节的指导主要包括:对物理资料信息领域的了解和与一定课题相关的资料组成方面的基本知识,通过哪些渠道和途径可以了解这些资料信息等,即总体上掌握获取物理资料信息的基本方法。

(三)分析资料与信息处理的环节的指导策略

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是学生对资料与信息处理的环节,对有价值的资料的判断学生要遵循针对性、科学性和先进性等几个原则。教师对学生这个环节的指导主要是培养学生对资料的价值判断与分析筛选技术。指导的内容主要包含:培养和树立物理相关资料的价值和判断资料价值的一般方法,有关资料的分类分级技术等。

(四)研究方法选择的指导策略

物理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课题、项目的内容特点是相关的,因此,在实施课题计划的时候就需要针对其特点选择适当的研究方法和实施技术。但是鉴于不同学生能力、经验水平的不同,需要教师对学生选择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内容主要有:具体课题或项目实施前的预想方法,实施过程中需要对方法或实施技术的完善与调整等。在具体的指导上要注意方法与课题性质的匹配,方法与学生实际水平的匹配,方法与环境条件的匹配等。

(五)表达形式与成果交流环节的指导策略

在物理研究的最后,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过程和成果有一定的体验和表达,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高,而成果表达形式的选择对课题的交流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根据课题研究的有关内容,学生自身的主客观条件来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表达形式。指导内容主要包含有:对课题成果最佳表现方式的选择,具体表达方略的选择等。

化学研究性学习研究

中学化学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有很强的实践性,并在此基础上学习系统的理论知识,化学与研究性学习结合更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一、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内容设计

(一)对于提出问题不仅仅限于提了出来,还要有提出的艺术性,能扣人心弦。把一个问题交给学生,首先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够打动学生,语言要生动,情景要艺术。如“原来如此”“果真如此”等等,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二)目标的确定要有适用性,目标确定就是为提高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能力、掌握实验研究的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确定的课题目标要切合实际,让学生跳出常规的学习思路,从实验中研究化学反应机理,使每个研究都能有成果。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摘到“桃子”。

(三)活动的程序要有层次性,要体现课本知识本身的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具体操作就是提出问题→假设→研究探索→得出结论,体现了活动程序的层次性。

(四)实验研究要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和探索性。化学研究性学习在实验过程中,考验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检验学生的自主创新、主动创造性的能力。因此在设计课题时,考虑到学生是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在试验步骤中,可以把框架给学生,这并不影响研究的开放性、自主性和探索性。因为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对实验装置的设计、对反应条件的控制、对反应机理的研究等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

四、化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标准

要定性评价化学研究性学习,选择的标准极为关键。评价的基本思路就是评价结果意在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和启发学生。

1.化学研究性学习结果评价标准的重点之一是强化过程,形成素质,培养能力。研究性学习不仅重视结果,更重视实验过程对学生的培养与锻炼,在评价的时候要求学生的汇报材料含“实验方案、装置、过程记录和实验结论”等内容,教师对“实验方案、装置、过程记录和实验结论”的科学性、独到性和创新意识等方面进行评价。

2.化学研究性学习结果评价标准的重点之二是研究系统,形成知识,回归教材。实验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好知识,培养研究性能力,但对于中学生来说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是最重要的。因此要求学生针对活动中的收获写出论文,教师对论文中的认识、理解、判断和观点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把每位学生的精华加以提炼,让所有学生的研究成果变成共享的知识。

总之,在化学学科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的评价是灵活生动的。目前,研究性学习还处在一个探索、研究的阶段,很多经验需要探讨和总结。

二、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原则

化学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在符合研究性学习的探究性、开放性、实践性和过程性等主要特征的基础上,还需符合下列三项原则:

(一)可行性原则

一个课题的选择,并不意味着任何问题都能着手进行研究。一个学校,一个班级,一个小组在实施课题时,常常会受到多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高中学生的自身经验、知识状况、学校的条件、校外的资源等不允许在选题时好高骛远。所以,课题内容的深浅、研究范围的大小,必须与中学教育的现状和学校的内外资源相适应,选择的课题尽量立足课本知识以及学生的现有能力。

(二)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是指选择的课题要切实可行,选择的课题是为了学生能够解决问题得到答案。因此在地点的选择上要就近舍远,便于调查研究;在时间的安排上需长短适宜,安排得当,既要保证相对较完整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又要符合中学教学计划,在允许的时间内完成调查研究的实施;在费用上,要适合中学教学和高中学生的经济实力;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太复杂,要方便数据的收集、材料的整理等。

(三)创造性原则

虽然研究性学习不同于科学创造,但是它仍然重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意识和习惯,从而提高创造能力。选择的课题必须有一定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创造价值等。

三、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选择的方向

根据研究性课题的选择原则,结合学科教学的实际及学生的特长、兴趣等因素,化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择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一)探索性化学实验

在传统化学教材中实验多数是验证性实验,是用来帮助学生形成、理解、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其原理、步骤、现象、结论等均在教材中写明,仅仅作为验证化学知识的手段。在化学研究性学习中的化学实验则是探索性实验,是指学生通过自主研究活动,经过科学抽象、逻辑思维,自己概括得出结论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索性实验只给出课题研究的要求,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严谨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这类实验未必有一定的正确研究结论,对于课题本身则是“轻结论,重过程”,使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获得个人能力、人格、品质、意志、科学修养等诸方面的提高。

(二)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

从现实中提炼问题、解决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重点之一。《化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明确指出:“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科学技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蕴含着大量化学知识,因此在教学中,选择与生活、生产和社会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内容,既使学生熟悉了课本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了解化学在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三)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学科的划分越来越细,但是在专业性越来越强的同时,又出现了学科综合化和整体化的趋势,因此可以选取化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综合性问题作为化学研究性课题的内容。如以“电冰箱与臭氧层”为主题开展课题研究,在这一综合性问题中,涉及到电冰箱工作原理,氟利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氟利昂破坏臭氧层的机理,臭氧层与人类的关系,臭氧层空洞与人类应采取的对策,“绿色冰箱”中制冷剂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这些除涉及化学知识外,还涉及到物理、地理、生物和环境保护知识。

(四)现代社会的热点问题

化学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创造着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可选取化学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联系的热点问题作为研究性课题的内容。如在“酸雨的成因、危害与对策”的课题研究中,通过探究酸雨的成分、各成分的来源、酸雨的危害、地理环境和气候对酸雨形成的影响以及人类应采取的对策等,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化学这门知识,了解当今科技的发展和学科的交叉渗透,拓展学生视野,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文理综合,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

四、化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

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是每个师生追求的目标,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和教学的实际出发,面向现实,围绕教学重点、社会热点、突出事例,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对某一问题、现象的深入研究来全面把握和深刻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环境污染既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也是一个涉及化学研究的问题,如果教师能以此确立研究专题,积极引导学生从化学、物理、生物乃至经济、政治等不同角度进行探讨,会明显增强学生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在学习中,一方面可系统梳理有关知识,另一方面又可运用教材中的知识和课外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认识社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

多种多样的研究活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因此就要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教学进度采取专题讨论、质疑辩论、实验探索、调查讨论等不同形式。在组织学习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要有明确的要求和学习规划,增强学习的目的性;二要让学生有充分的准备,留足思考问题、发表见解的时间和空间;三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四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能主动地去想、去看、去做、去说,真正进入积极思考、努力实践的理想境界。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需要师生共同创建,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态度要适度,既要给予积极的指导,又不能以“权威”自居,要发扬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多多主动回答问题,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自觉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四)切实加强学法指导

方法是有效学习的途径,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积极性及时给予鼓励外,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加强学法的指导,给学生指点迷津。如在明确了某一学习内容后,如何围绕问题收集材料,如何识别资料的价值,对现有资料如何分析与综合,对于学生来说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困难。此时,教师应因题而异,因人而异,切实加强“入门”指导、“过程”指导,使学生能较快地进入角色和状态,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五)注重对学生学习表现的评价

对学生积极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加强做事的信心,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极大的热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努力探索一种重过程、兼顾结果的多元化、激励性、民主、开放、动态的评价方式。重点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和学生的态度,既要敢放(让学生自主学习),还要会收(对学习过程的全面把握),要充分利用激励机制,善于运用表扬的工具对学生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表达能力、思想觉悟等多方面进行及时评价。

历史研究性学习研究

历史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在对历史事件的熟悉、了解的基础上,以历史、客观、科学的观点评价,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做人,研究性学习与历史学科的结合,更能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嬗变。

一、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

(一)搜集历史资料

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最主要的学习方法就是文献研究,前提则是搜集历史资料。教师要指导学生在研究课题所涉及的范围内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包括历史文献、学术论文和专著、报刊杂志的最新报道等。然后对其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辨析、筛选,从而得到有效信息。

(二)撰写历史小论文

在资料搜集的基础上,小论文的撰写是必要的,需做到:一要充分占有历史资料并对其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剖析;二要拟订写作提纲;三要文章结构严谨;四要提倡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或者合作完成。写好后还要认真修改充实,努力使之成“一家之言”。

(三)撰写历史人物小传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某个重要的历史人物的一生进行专题研究,然后以撰写人物小传的形式,简要介绍其生平事迹,并对其功过进行客观评价。例如写曹操、陈独秀、拿破仑等的小传。

(四)开展读书活动并撰写读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