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获取财富的智慧宝典(犹太人的货币战争)
8809600000026

第26章 把知识变成智慧,再变成财富

宁可变卖所有的东西,也要把女儿嫁给学者;为了得到学者的女儿,就是丧失所有的一切也无所谓。———《塔木德》

与知识相比,更重视智慧

如果有人问犹太人这样一个问题:“人最重要的是什么?”犹太人一定会回答说:“是智慧。”

智慧来自犹太人的宗教传统,所以在犹太人的心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犹太人不断地受到迫害,房子、财产有如昙花一现,所有的犹太人都并不以此为重。一般来说,在犹太儿童还没有长大成人之前,他们的父母就会深刻地教育他们,智慧比财富和地位都更重要。

“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的财产被抢光,你将带着什么东西逃跑呢?”母亲问。

“钱,”一个孩子回答说。

“钻石,”另一个孩子这样说。

“有一种没有形状、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东西,你知道是什么吗?”

母亲继续问。

孩子们左想右想,却还是找不到答案。

母亲笑了,接下去说:“孩子,你们要带走的东西不是钱,也不是钻石,而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只要是你还活着,智慧就永远跟随着你,无论逃到什么地方你都不会失去它。”

许多犹太母亲都这样教育过自己的孩子。所以,关于智慧的观念是深深扎根在犹太人的心中的。在犹太人的社会中,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学者远比国王伟大,也远比富翁伟大。

希伯来语称有智慧的人为“赫黑姆”。赫黑姆是指具有“赫夫玛(智慧)”,且能使用智慧的人。如同古代许多伟大的拉比出身低微一样,赫黑姆也不一定是来自知识阶级,曾经有很多知名的赫黑姆是肉摊子或果菜行的老板,他们出身都很卑微。

在众多有智慧的人当中,最有智慧的,被称作“塔尔米德·赫黑姆”,意为精通《塔木德》者。他们对《塔木德》和《犹太教则》都很有研究。犹太人认为,任何头衔都不能形容这种有智慧的人,同时,其他正规的教义也都培养不出这种人才来。

在犹太社会中,当一个年轻的学生,逐渐累积知识、发挥知性、培养洞察力,并且开始了解到一个人必须谦虚时,他就可以被称为“赫黑姆”。

犹太人一方面重视学识,另一方面也很重视谦虚的态度,这两者是并重的。一个人终身都不忘学习,一刻也不懈怠,到了大多数人都认为他很有智慧时,他便能被称为塔尔米得·赫黑姆。

在犹太民族中,塔尔米得·赫黑姆都不必缴税。

因为犹太人认为他们已经付出很多心力,对于整个社会有着莫大的贡献,所以不但不让他们缴税,反而以整个社会的力量去帮助他们。

有一句犹太谚语这样说:“赫黑姆和富翁谁伟大?当然是赫黑姆了。

因为赫黑姆知道金钱的可贵,但有钱人却不知道智慧的可贵。”

在犹太人心中,学者才是人们尊敬的中心。他们把学者置于一切人甚至国王之上,从中可以看出犹太民族是多么的注重智慧。这一点是犹太民族可借以自豪的传统,因为其他民族都把王侯、贵族、军人或商人的地位放在学者之上。

犹太人认为,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增长智慧。

犹太民族非常看重学问,但是与智慧相比,学问也略低一筹,他们把仅有知识而没有智慧的人,比喻为“背着很多书本的驴子”。在犹太人看来,这种人即使有许多知识,也派不上用场。而且,知识必须为善,用知识做坏事,知识反而有害了。为此,犹太人认为,知识是磨炼智慧而存在的。假如只是收集很多知识而不消化,就等于徒然堆积许多书本而不用,同样是一种浪费。

犹太人也蔑视一般的学习,他们认为一般的学习只是一味模仿,而不是任何的创新。实际上,学习应该是思考的基础。

正因为如此,《塔木德》上说:“学识及能力,都像是价值最昂贵的怀表。”

成功不仅源于知识,而且源于智慧

既然智慧比知识更重要,那么智慧从何而来?根据犹太人的经验,智慧源自于学习、观察和思考,这或许空洞而简单,但事实证明,越是简单的事越不容易做好。下面我们就具体来看一下:

一是要学习。

学习是磨炼人的心性和思维的,只有不断地学习,才会让人处于一种不断更新完善的状态中。犹太人视学习为义务,视教育为“敬神”,我们知道知识源于实践和经验,但个人由于受时空和自身的限制,不可能什么都自己去实践,去经历,而更多地是来自于别人既有的经验。书本无疑是知识的主要载体,它是新知识、新技术和信息的仓库,它丰富头脑,也启迪思维。因此,学习是使人智慧的第一条件。据统计,最近10年内发展起来的工业新技术,30%已过时,电子产品的寿命周期又缩短到了3年,“摩尔定律”更昭示人们信息技术的快速更新。在这样一个多变的世界里,任何故步自封、因循守旧、缺乏远见和不求上进都是走向失败的前奏。犹太人深明大义,不但需要自己不断学习,更要求别人也要学习,特别是竭力培养后代的学习精神,让他们成为文化素质较高,懂知识,乐于学习和进步的新一代。至于学习之法,犹太人认为:一是要善于找学习资料,切不可盲目为之;二是要有重点,不可平均用力,对精要部分要读懂读透;三是借脑读书,作为上司,你可以让下属去读你想要读却没有时间精力或不值得花大量精力时间的书,然后让他们把核心内容或要领归纳告诉你;四是善于向别人学习、交流、讨论,另外,电视、广播、因特网都是学习的有效渠道。

二是要学会观察。

知识或许是死的东西,只有我们将它用来观察世界,分析问题时它才能“活”起来,知识通过人的感观和思维与实在的事物和存在的问题或现象发生联系时其价值才得以体现。所以,观察是学会运用知识的重要步骤。

美国连锁店先驱卢宾就是一个善于观察的犹太人。他最早在淘金热中做一些赎买生意,以满足那些淘金者的生活需要,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但是,经过8年的经商实践,并深入市场调查研究,他发现:商店不标价,靠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交易方法既不利于自己业务的发展,又总是消除不了顾客对商店的诸多不信任和猜忌;而且,由于价格不一且变化莫测,没有一个参照的标准。针对这些情况,卢宾反复思考终于研究出一种经营方式,叫“单一价格店”,即对每一种商品明码标价并按此价销售。

这样,顾客一目了然,也一扫当时的商业欺诈行为,既增加了交易的效率,也赢得了顾客的信誉。于是,卢宾的单一价格生意非常火爆。随着顾客的增多,他又发现,太多的顾客光顾造成了购物空间的拥挤,使得交易速度难以提高,而且也耽搁了顾客宝贵的时间;另一方面,一个商店总有一个辐射范围,让太远的顾客前来显然不太可能。于是,他又发展了“连锁经营”的方式,也就是多个店同货同价,且店面设计、布局、装潢也相同。这样,就等于将一家店开在了更多、更广的地方,当然生意就越做越大。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卢宾的创新是对已有的销售方式,营销模式的一种拓展,一种突破;同时也是深谙销售和顾客消费心理方面的知识。卢宾为什么能创新?因为他善于观察、发现问题,进而能针对问题运用知识提供解决方案。

三是要学会思考。

所谓“思考”不单是指对知识的理解、咀嚼,更是指对环境、对变化的一种反应,我们每天都在经历着变化,也在耳闻目睹种种变动,可是,我们有几人可以洞悉到变化的规律,预见到变化的趋势呢?应该说,学会思考是人智慧的最高境界,它必须在知识被理解掌握而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基础上才可能达到,并且还必须辅以敏锐的直觉能力和开阔的视野和胸怀。

华尔街的金融巨子J.P.摩根正是那种善于把握变化趋势,具有非凡洞见和远见卓识的少数人之一。1871年,普法战争以法国战败而告终,法国因此陷入一片混乱,要赔德国50亿法郎的巨款,也要尽快恢复经济。这一切都需要钱,而法国现政府要维持下去,就必须发行2.5亿法郎的国债。

面对如此巨额的国债,再加上一个变数颇多的法国政治环境,法国的罗斯柴尔德男爵和英国的哈利男爵(他们分别是两国的银行巨头)不敢接下这笔巨债的发行任务,而其他小银行就更不敢了。面对风险,谁也不敢铤而走险。这时,J.P.摩根直觉敏锐地感到:当前的环境,政府不想垮台就必须发债,而这些债务将成为投资银行证券交易的重头戏,谁掌握了它,谁就可以在未来称雄。但是,谁又敢来冒这个险呢?J.P.摩根想到:能不能将华尔街各行其是的各大银行联合起来?

把华尔街的所有大银行联合起来,形成一个规模宏大、资财雄厚的国债承购组织——“辛迪加”,这样就把需由一个金融机构承担的风险分摊到众多的金融组织头上,这5000万美元,无论是数额上,还是所冒的风险上都是可以被消化的。摩根这套想法从根本上开始动摇和背离了华尔街的规则与传统。不,应该是对当时伦敦金融中心和世界所有的交易所投资银行的传统的背离与动摇。当时流行的规则与传统是:谁有机会,谁独吞;自己吞不下去,也不让别人染指。各金融机构之间,信息阻隔,相互猜忌,互相敌视,即使迫于形势联合起来,为了自己最大获利,这种联合也像六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各投资商都是见钱眼开的,为一己私利不择手段,不顾信誉,尔虞我诈。闹得整个金融界人人自危,提心吊胆,各国经济乌烟瘴气,当时人们称这种经营叫海盗经营,而摩根的想法正是针对这一弊端的。各个金融机构联合起来,成为一个信息相互沟通、相互协调的稳定整体。对内,经营利益均沾;对外,以强大的财力为后盾,建立可靠的信誉。摩根坚信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摩根凭借过人的胆略和远见卓识看到,一场暴风雨是不可避免的。

正如J.P.摩根所料,他的想法似一颗重磅炸弹,在华尔街乃至世界金融界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说他“胆大包天”、“是金融界的疯子”,但J.P.摩根不为所动,他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他在静默中等待着机会的来临。后来的事无疑证明了摩根天才的洞察力,华尔街的辛迪加成立了,法国的国债也消化了。摩根改变了以前海盗式的经营模式,后来又积极向银行托拉斯转变。此处无意去评析托拉斯的垄断模式,但华尔街无疑从投机者的乐园变成了美国经济的中枢神经,而摩根及其庞大的家族也成了美国最大的财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