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机械钟都是又高又大,往往要为它建个钟楼。英国伦敦议会大厦钟楼上的大钟,取名“大本”,它是在公元1859年第一次发出钟声的。大本重12吨,直径为27米,高23米。这座钟是本杰明·霍尔当工程局局长时建造的。本杰明身材高大魁梧,人们亲昵地叫他“大本”,后来,干脆用“大本”来称呼这座大钟了。这座钟走时准确,也不像大汤姆那样闹出笑话。
在1913年以前都是用手工上发条来推动“大本”走动的,后来改用了电动机。
我国北京,早在明清时代便通过钟鼓楼打鼓敲钟向全市报时了,那时是用漏壶计时。北京鼓楼里设有铜刻漏,据说,在清乾隆年间就不用刻漏了,而改用“时辰香”(火钟)了,香一烧完便打更。后来,在西交民巷口的楼顶上由外国人建了机械钟,至今还走着,不过这座楼已是中国银行的了。民国初年,北京一度改为每天中午12点放炮一声叫“午炮”。午炮一响,老百姓全都对表。40年代初,北京当局在前门、王府井、东单、东四、西四等主要繁华路口分别建立了所谓标准钟。这些钟的表盘是圆形的,两面都有指针和字盘,外壳与底座都是铁做的,用地脚螺丝固定在各路口便道的拐角处。
这些钟不会自鸣,要有人定时来为发条上弦。解放前,由于管理不善,标准钟各走各的,东单的钟是10点,王府井的也许就是11点,西四的因为忘了上弦指的却是5点。
解放以后,在北京火车站、西单北京电报大楼的建筑物上安装了巨大的钟表,后来又在王府井等处安装了新式钟表。
1958年建成的北京火车站(北京东站),站外的钟楼上安有大钟,售票处、站台、候车室里也安有大钟,它们走得完全一样,而且里边没有摆。原来,北京站的钟是一套“子母钟”。在安静的房里有一座精密的摆钟——母钟。母钟的摆有节奏地来回摆动,每隔一分钟便向外输送一股电流。子钟的肚子里有一套装置,跟电铃的锤子一样,一接受电流,就动一下。你如果仔细看看北京站的钟,就会发现,它上边没有转个不停的长秒针,那分针也不是在均匀缓慢地转动,每到关键的一刻,那分针就会突然跳动一格。在50年代,世界各大城市的火车站、飞机场里都安了子母钟装置。
在西单附近的北京电报大楼上,有一座钟,它不但会自鸣报时,在夜里还会发光。据考证,最早在钟上安照明设备的是英国伦敦弗利特大街圣剑桥大教堂,当时没有电灯,在钟的四周安了12盏瓦斯灯。我们电报大楼上的钟灯却不同,它的表针和数字里都是发光的电灯,在老远的地方就能看清楚是几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