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西方音乐中的文学
8799200000010

第10章 法国文学和西班牙文学

法国的人文主义作家多注重对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化的学习。博学多才的弗朗索瓦·拉伯雷(1494—1553年)是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也是法兰西民族文化的奠基人之一。长篇小说《巨人传》是拉伯雷在一本名为《伟大而高大的巨人高康大的伟大而珍贵的大事记》的民间故事的启发下而写的,这部看上去充满荒诞不经乃至有粗鄙笑料的小说,其实内涵非常丰富,是阐释和传播深刻严肃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力作。卡冈都亚和庞大古埃都是法国民间故事中的巨人,拉伯雷借用他们的名字,使他们成为书中全知全能、大智大勇的巨人国王,在他们身上寄托着人文主义的理想——即在体力和智力上都达到高度发展水平的充满活力与创造精神的“人”。《巨人传》共五部,第一、二部通过叙述卡冈都亚和庞大古埃的出生、所受教育及丰功伟绩,综合了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后三部以庞大古埃与友人们为研究婚姻难题走访各界人士、为寻找神瓶周游列国作为线索,展示了中世纪广阔的社会画面,揭露和抨击了种种社会弊端。小说在艺术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卡冈都亚出生时要喝17913头母牛的奶,他的衣服要用几万尺布,他把巴黎圣母院的大钟摘下来当马铃铛。巨人不仅在肉体上表现出巨大的活力,在猎取知识上也显示出宏大的气魄。卡冈都亚给庞大古埃的训子家书集中体现了拉伯雷的教育理想:卡冈都亚要求儿子发奋求学,掌握多种语言,钻研各种知识,探索大自然的奥秘,还要走出书斋,学习诸般武艺,更要修养德性,努力造福人民,总之是一种全面的、综合的教育,和繁琐无聊、脱离实际的经院教育是相对的。在小说中,巴黎神学院始终是作者揶揄嘲笑的对象,拉伯雷认为,如果不粉碎蒙昧主义的经院教育,人们就无法摆脱愚钝麻木的状态,也就谈不上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潜能的发挥。除此之外,中世纪的法律以及司法机构也是拉伯雷嘲讽的对象。这些描写充满幽默和讽刺意味,在层出不穷的笑料中,宗教、政治的神圣肃穆之气荡然无存。小说后三部的中心人物巴汝奇是法国文学中第一个市民形象,体现出资产阶级的个性,是一个行将在资本主义竞争中大显身手的角色,是费加罗等形象的前身。

作品欣赏

◎《巨人传·德廉美的修士怎样规定生活方式》选段 拉伯雷

修士整个的生活起居,不是根据法规、章程或条例,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自由的主张来过活的。他们高兴什么时候起床,就什么时候起床,其他像吃、喝、工作、睡觉,也都是随他们的意愿。没有人来惊吵他们,也没有人强迫他们吃、喝,或做任何别的事情。这是高康大规定的。他们的会规,就只有这么一条: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因为自由的人们,由于先天健壮,受过良好教育,来往交谈的又都是些良朋益友,他们生来就有一种本能和倾向,推动他们趋善避恶,他们把这种本性叫做品德。遇有卑劣的约束和压迫来强制和束缚他们的时候——因为我们人总是追求禁止的事物,想得到弄不到手的东西——他们便会把推动他们向善的那种崇高热情转过来,来摆脱和冲破这个桎梏的奴役。由于有这种自由的精神,于是只要能讨一个人喜欢的事,大家便争着去做,形成一种值得称道的竞赛。如果一个修士或修女说:“我们喝酒吧。”大家便都去喝酒;如果一个人说:“我们去玩吧。”大家就一起去玩;如果一个人说:“我们到野外去吧。”大家就一起去。假如是去放鹰或打猎,女的便骑上专为妇女乘骑的骏马,后面带了雄伟的彪骑,在玲珑的戴着手套的手腕上,每人架着一只鹰,或者一只鹞子,或是一只雕。男修士携带着其他的猛禽。

习惯上,人们将16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叶的西班牙文学称为黄金时期文学,因为这个时期西班牙文学产生过世界影响,其代表作品是米盖尔·德·塞万提斯·萨阿维德拉(1547—1616年)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

《堂·吉诃德》原名《奇情异想的绅士堂吉诃德·台·拉·曼却》,在这部将近100万字的作品中,出现了16和17世纪初西班牙整个社会,公爵、公爵夫人、封建地主、僧侣、牧师、兵士、手艺工人、牧羊人、农民,不同阶级的男男女女约700个人物,尖锐地、全面地批判了这一时期封建西班牙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艺术以及私有财产制度,是一部“行将灭亡的骑士阶级的史诗”,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文学名著。

作品主人公堂·吉诃德是个瘦削的、面带愁容的小贵族,由于对骑士文学入迷,装扮成骑士的模样去仗义行侠,锄强扶弱。他雇了附近的农民桑丘·潘沙做侍从,一路闯了许多祸,吃了许多亏,闹了许多笑话,然而一直执迷不悟。他把乡村客店当做城堡,把老板当做城堡的主人,硬要老板封他为骑士。受了封的骑士堂·吉诃德走出客店把旋转的风车当做巨人,冲上去和它大战一场,弄得遍体鳞伤……桑丘·潘沙一再纠正他,他总不信,朋友们想了许多办法才把他弄回家去。在第二卷中,他继续去冒险,又吃了许多苦头,当他和桑丘吃尽苦头,辗转回到家乡时,他已一病不起。但这时他已认识到那些骑士小说都是胡说八道,只恨醒悟得太晚了。堂·吉诃德是可笑的,但他又始终是理想主义的化身。塞万提斯正是通过这一典型,怀着悲哀的心情宣告了骑士信仰的终结,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旧的信仰解体、新的信仰(资产阶级的)尚未提出的信仰断裂时期的社会心态。现在,堂·吉诃德这个形象已经成为世界文学中一个著名的典型,他的性格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使得读者在为他的疯癫发笑的同时也会对他的高尚正直心生敬意。

在创作方法上,塞万提斯善于运用典型化的语言、行动刻画主角的性格,反复运用夸张的手法强调人物的个性,大胆地把一些对立的艺术表现形式交替使用,既有发人深省的悲剧因素,也有滑稽夸张的喜剧成分。尽管小说的结构不够严密,有些细节前后矛盾,但不论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是塑造人物的典型性上,都比欧洲在此以前的小说前进了一大步,标志着欧洲长篇小说创作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作品欣赏

◎《堂·吉诃德》选段 塞万提斯

这时候,他们远远望见郊野里有三四十架风车。堂·吉诃德一见就对他的侍从说:

“运道的安排,比咱们要求的还好。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一个个杀死,咱们得了胜利品,可以发财。这是正义的战争,消灭地球上这种坏东西是为上帝立大功。”

桑丘·潘沙道:“什么巨人呀?”

他主人说:“那些长胳膊的,你没看见吗?那些巨人的胳膊差不多十一、二里长呢。”

桑丘说:“您仔细瞧瞧,那不是巨人,是风车;上面胳膊似的东西是风车的翅膀,给风吹动了就能推转石磨。”

堂·吉诃德道:“你真是外行,不懂冒险。他们确是货真价实的巨人。你要是害怕,就走开些,做你的祷告去,等我一人来和他们大伙儿拼命。”

他一面说,一面踢着坐骑冲出去。他的侍从桑丘大喊说,他前去冲杀的明明是风车,不是巨人;他满不理会,横着念头那是巨人,既没听见桑丘叫喊,跑近了也没看清是什么东西,只顾往前冲,嘴里嚷道:

“你们这伙没胆量的下流东西!不要跑!前来跟你们厮杀的只是个单枪匹马的骑士!”

这时微微刮起一阵风,转动了那些庞大的翅翼。堂·吉诃德见了说:

“即使你们挥舞的胳膊比巨人布利亚瑞欧的还多,我也要和你们见个高下!”

他说罢一片虔诚地向他那位杜尔西内娅小姐祷告一番,求她在这个紧要关头保佑自己,然后把盾牌遮稳身体,托定长枪飞马向第一架风车冲杀上去。他一枪刺中了风车的翅膀;翅膀在风里转得正猛,把长枪迸作几段,一股劲把堂·吉诃德连人带马直扫出去;堂·吉诃德滚翻在地,狼狈不堪。桑丘·潘沙趱驴来救,跑近一看,他已经不能动弹,驽马把他摔得太厉害了。

桑丘说:“天啊!我不是跟您说了吗,仔细着点儿,那不过是风车。除非自己的脑袋里有风车打转儿,谁还不知道这是风车呢?”

堂·吉诃德答道:“甭说了,桑丘朋友,打仗的胜败最拿不稳。看来把我的书连带书房一起抢走的弗瑞斯冬法师对我冤仇很深,一定是他把巨人变成风车,来剥夺我胜利的光荣。可是到头来,他的邪法毕竟敌不过我这把剑的锋芒。”

桑丘说:“这就要瞧老天爷怎么安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