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收藏阳光
8797700000027

第27章 眷恋心中的绿

久居城里后,不禁深深地眷念乡间的绿……

那是一派绿的世界,像空气和阳光一样到处有,在湿润的土地上,冒着丝丝缕缕潮气,显得温润而多情。它们特别有向心力,喜欢集聚在一起,释放着勃勃生机,像一个个充满活力的青春少年,淳朴、热情、无忧无虑,用柔软的身姿在原野上随风跳起了原生态的歌舞,散发着生命的激情,浸润着大地。

乡间的绿,绿得有点淘气有点贪,就像顽皮的小孩抢占地盘。那些绿色生命尽情伸展翠绿的枝叶,毫不相让,挤挤挨挨一大片。特别是郊外无名的野草野花,不需要谁来关注,也不需要谁来“送水送饭”,一味地生长,顽强地绿,在阳光的照耀下绿得耀眼,绿得发亮!它们连小巷里年久的墙壁也要挂上巨幅壁画一样的绿青苔,在残垣断壁的墙头上也时常有它们骄傲的身姿在摇曳。它们有些活得不知天高地厚,犹如一张绵亘而巨大的网,把所有的山头罩住,把村庄环抱,把郊野撒满。它们通过风儿把自己的兄弟姐妹亲朋好友分散到各个部落,繁衍下一代,生生不息。当阳光抚过百草和树根,清风吹过绿色的原野,泛起阵阵绿色波浪,算是对人们视觉的奖赏。

乡间的绿,特别是南方,不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都以浓郁的绿色醉人心怀,简直令人相见恨晚一见钟情。那年去山东,坐火车回家途经安徽等省,沿途看到郊外杨树光秃秃的枝丫,原野上一片灰暗的泥土裸露着……火车进入福建,道路两旁的山林绿得醉人,见了觉得无比亲切,就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一下子令我的思绪飞扬起来,心底所受的震撼就像飞流瀑布一样难以平静。

春来草木生,原野一派翠绿。夏秋依然,翠色弥漫。

萧萧的冬季,绵延的山上树木葱茏,滴翠山间。

这就是南方的乡间,令我无比眷恋的家乡……菜园里时令蔬菜用绿色的裙裾把菜畦铺满,冬天的时候点缀着五颜六色的花儿,比如,荷兰豆的紫色花蝴蝶花,金黄的野菊花……满山遍野的绿色就成了陪衬,成了大自然的底色,基本色。那是大地母亲没有计划生育时生产的女儿,一点儿也不娇贵。当人们习惯于享受绿色的视觉盛宴而又不用为之付出什么劳动和心情,其命运可想而知,地盘日渐萎缩、一批又一批的绿色生命被倒扣在泥土地下,然后在它们的坟墓上筑起了新的风景线……

也许,正是这些绿色生命如此执著,如此顽强,尽管活得不如意也要艰难地活下去,渐渐地,竟然成了我无比眷恋的对象。通常是走在城里的街上,心里却装着乡间的山林、果园、菜园里翠绿无边的景象。有时还会映出家乡那些熟悉的绿树与花草。记忆中家乡的荔枝也是绿色生命中的老大哥,它们除了夏季荔枝红透的时候绿得不够地道,满树挂满“红灯笼”,就像翠绿的“遮阳伞”绣上红艳艳的荔枝图案,其他时候茂盛的枝叶就是一片奇异的绿,醉眼迷离,汇成绵延不断的绿色小山丘,把老家的周围变成群山碧拥,浓阴覆翠,满眼葱茏,孕育大自然赋予的生机与活力的世界。看到这些翠色的生命,不由得想起画家的大手笔在泼墨挥毫,夺人耳目。

我突然想起,曾经漠视它们,以为世界本来就是绿色的,心弦开始放松,久居城里,每当走在夏天的水泥森林中,放眼四周,窗户像火柴盒,墙上的空调机像沉重的包袱挂在腰间,阳台上的防盗网像鸟笼,公园里的绿地人满为患,路边刻意雕琢与修剪的花儿草儿树儿,被汽车的尾气熏得够呛,叶面上蒙上一层灰,出门就见到这么备受“关照”的花和树,总觉得眼帘有些睁不开。

容易得到的东西,也是最容易漠视的东西。绿色的生命在乡间的命运就是很好的证明。当城里僵硬的水泥“森林”多于绿色生命的时候,见到一棵树,一丛小草感觉犹如见到“亲人”。于是,世之熙熙皆为“绿”来,世之攘攘皆为“绿”往。绿色,很可能成为珍贵的地域名片,越来越令人眷念。

2011年6月20日《闽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