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当代广告创意与设计的多思维模式探索
8795700000006

第6章 生活的介入(5)

②爱情主题诉求。罗曼·罗兰讲:真诚的爱情是最高的法律。维尔加也称爱情是伟大的,爱情就是天堂。在所有的广告创意中,爱情意境是最有影响力的。爱情在人类情感生活中的伟大作用和人们对刻骨铭心的爱情的追求,使得爱情在广告意境的创造中具有特殊的意义。营造浪漫气氛,烘托爱的氛围,展开情感生活,勾画恋情向往,渲染幸福情调,是广告宣传的重要主题。广告的创意只有表现恰当,符合人们追求浪漫、朦胧、甜蜜、温馨的情感要求,才能产生巨大的冲击力。

世界上最著名的钻石品牌DeBeers用爱情的广告创意主题诱劝消费者:一枝梅花二度开,虽然是老夫老妻,但仍要再送爱人一枚永恒钻戒。

永恒钻戒的广告是用诗一般的语言以一个妻子的口吻开头的:

回首我们一起走过的路,永远铭记我们人生的大日子。永恒钻戒给你第二个机会,让你告诉我你有多么爱我。我们昨天的希望。已变成今天的现实。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这则DeBeers公司的钻戒广告温馨动人,恰当地运用了爱情的主题,巧妙地把钻戒融入了爱情,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经典广告语更是深深地扎根于无数人的心中,也使DeBeers钻戒自然而然成为了人们相互表达爱意的代言品。

广告创意中的爱情迁移有两类:一类是让观看者对当前广告画面中主人公美好的爱情体验产生共鸣,以达到对所宣传产品的信赖并产生购买欲望。另一类广告是让观看者回忆起先前有过的爱情体验(浪漫、甜蜜、温馨),从而加深对广告中企业产品的认知度和美誉度。

③恐吓性诉求。恐吓诉求指的是,通过特定的广告引起消费者惧怕及有关的情绪体验,厌恶和不适等。广告主试图通过此类创意,以期消费者遵照该广告传播的要求,改变态度和行为。这类广告应用得最多的是那些有关免受财产损失和人身安全的产品。具体说,家庭保险的诉求旨在免受财产损失,而各种劳保用品的诉求,则满足人身安全或身体健康。还有一些产品涉及危害友谊、身份、职业的一类轻微的惧怕诉求,诸如防狐臭剂、口罩等个人专用品和某些家庭食用品。

然而,并非所有惧怕诉求的广告都能达到预期效果。他的有效性紧紧地取决于诉求的适宜强度。有一项实验通过施以不同强度的威胁,考察其说服的效果。前两种强威胁是牙齿的保养差,就无法补救,牙齿的保养差,定会坏掉二三个蛀牙;第三种威胁是中等强度的;第四种是无威胁。结果,受到强威胁(第一种)的受试者真的害怕了。可是,一星期后却只有中等程度威胁的那组受试者,最无从说服的内容,而最强威胁的那组与无威胁的一组受试者之间,说服度没有差别。也就是说,威胁太强,反而无效果。一般说,恐吓的或威胁的诉求太强,可能激发消费者防御机制起作用,而导致对面临的问题产生回避反应,极端的例子是人们不情愿目睹各种惨状的照片;自然,太弱了又未必能引起对问题给以更大的注意和关心。

所说的适当是依目标消费者和产品的不同所转移的。例如,应用恐吓的诉求于戒烟的宣传,如果目标消费者系青少年(不会吸烟者),强的恐吓诉求可能更有利于他们遵照传播的要求去做;若目标消费者是那些有烟瘾的吸烟者,强诉求便可能引起他们的回避。

恐吓性诉求的广告创意过程就是透过耸动人心的表现手法,将某种行为或状态与某种可能出现的负面结果联结在一起,从而对目标视听进行威胁、施压,使他们感受到问题的严重性,并产生紧张、不安、焦虑,甚至恐惧等情绪反应,以刺激或提高其内在驱动力,进而积极寻求趋吉避凶、缓解紧张之道。广告主的企图在于希望说服消费者将其广告信息视为顺理成章的解决问题之道,如选择某个品牌,或摒弃某种行为等。当然本身如果愈引人关切,广告创意的表现手法愈耸动人心(但不能太过火,否则会有反效果),解决之道愈简单、愈直接、愈有效(但不能八股说教或老生常谈),广告信息愈具说服力,则恐吓性诉求就可能愈有效。

广告在宣传和推销产品时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有时故意用恐吓的表现手法,故意把问题说得很严重,声称只有用广告中宣传的产品才可以解决困境。在此方面美国的IBM公司就很擅长,它甚至会在广告中故意制造顾客的不安全感,以促使他们不要去购买小公司的产品。IBM所采用的广告创意被称之为FUD(FearUncertaintyDoubt,即恐惧、不确定、疑虑)。凭此,IBM强化了早已存在于市场的恐惧感,并提醒顾客,在这种无法预知的变动环境下,IBM才是最安全的避风港,何必去向小公司购买而承担不必要的风险呢?

但是,恐吓消费者的分寸要有所保留,不要走火入魔,变成恐怖性诉求,那样反而会招致反感,并降低其可信度与说服力。狮王牙膏曾企图以对抗牙周病的角度切入台湾市场,并在广告里以一只没有牙齿的梳子,指出牙周病会使整排牙齿掉光,希望诱使人们正视牙周病的严重性,并以狮王牙膏作为根本解决之道。但由于没有牙齿的梳子形状甚丑陋、恐怖,使人看了相当不愉快,使得这个广告片虽然备受瞩目,相当轰动,却未能帮狮王牙膏打开一番局面,因为消费者不相信其广告信息。由此可知,恐吓程度并不是愈强愈好,广告创意人员一定要把握适当的分寸,对恐吓性诉求在广告中的应用做到有的放矢。

④暗示性诉求。广告创意中更多的情感诉求,是通过心理暗示建立品牌印象。广告在创意时之所以要把通俗歌曲和特性,以某种商品文化为主体素材,创造理想的商品形象意境、商品生产意境、商品消费意境的创意法。这种创意法以商品为本位,在整个广告中,商品自身就是宣传的主角,无论宣传内容、广告画面还是表现意境,都是商品的艺术化展示。

在商品创意中,由于商品本身是宣传的核心,带有强烈的商品色彩,有时会引起消费者的抵触心理。所以在广告创意时尤其要注意不同媒体的选择和文化包装、文化融合以及心理装饰手段的运用,以创造传播氛围和文化情节,在某种文化背景衬托中宣传商品主体,这有利于增强广告宣传效果。以下,我们就对商品创意中的文化导向和文化所产生的创意共鸣这两大影响力分别做具体的分析。

广告是一种文化现象,具有二重性。一方面,作为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伴随物,广告具有全世界的共性;另一方面,广告又总是针对特定的,具有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共同的语言和共同的文化心理素质的消费群体,以特定的话语进行传播的,因此广告常常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就像一个好的艺术创作一样,必须深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用最鲜活的民族语言,透过人类共同的心理表层,打入根深蒂固的深藏在人的潜意识背后的民族记忆和种族记忆,从而达到一种妙传神会的效果。因此,深入研究广告受众的文化背景,并通过这一背景准确把握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价值观念、审美倾向和表达方式就显得十分重要。

广告所面对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在给定的文化环境中成长并且在给定的文化背景中生活的。这种背景文化将在语言形式、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念三个层面上构造人的文化性格,并进而影响消费者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审美感受和价值判断。由这一庞大的无所不在的观念系统和价值系统所锻造出来的每一个人,都将打上深深的文化的烙印,以至于在每一种欲望形式和每一次购买冲动的背后,都可寻找出深藏着的文化基因。欲望本身可以是物质的,但欲望的实现形式却永远是文化的,广告创意必须善于挖掘和引导欲望背后的文化动机。

(一)现代广告中的文化因素

文化是一个多义词,不同的学者往往有不同的理解。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化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生活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有时它表现为实体物质,如建筑物、商品等,有时它又表现为虚拟仪式,如婚礼仪式、待客之道等。无论是实体形态的文化还是虚拟形态的文化,都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现代广告活动的外部制约因素,从不同的方面影响着现代广告的运作,甚至决定着它的宣传效果。

企业之所以要把文化引入现代广告的创意过程,借助文化形式或文化主题展开广告宣传活动,主要是因为文化在广告中具有很高的价值效用,能对公众行为、顾客消费生活和商业形象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在实际的创意工作中,我们不仅要善于进行文化形态的开发,运用文化来包装广告宣传活动,而且要善于进行文化功能开发,全面强化文化在广告创意中的效能。文化从它的环境构成意义上可分为内容与地域两个方面。

1.内容意义上的文化环境构成根据文化所涉及的内容不同,文化的构成就显得十分庞杂、丰富,从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军事文化、教育文化、社会文化,到思维文化,不一而足。而在每一种文化之下,又可以列举出若干文化指标。人类的任何一个仪式、一个方式,都是文化。文化是无法穷尽的。在这个方面,威恩·泰普斯特构想的商业文化环境图,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对我们颇具有启发性。

2.地域意义上的文化环境构成从地域上讲,文化环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文化圈。文化圈有范围之大小,最早汤因比把人类文明(亦理解为文化)分为20多种,其中又可归纳为7中母文明,即安第斯文明、玛雅文明、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克里特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近现代都以生存空间划分,可以两种情况而论。

第一种:本土文化与国际文化。所谓本土文化是指带有强烈的民族和地域特征的特色文化。这是一种趋向型的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潜意识流文化。他仅仅存在于一个民族的独特个性之中。它具有一种历史的传承性,是一个民族在过去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文化,自然就有其深刻的时代烙印,也有趋于特殊时代和特殊地域而形成的机制性弊端。但是一个民族之所以成为民族,主要就是它拥有自己所特有的历史传统文化,拥有很强的本土特色。从整体而言,本土文化有其糟粕,也有其精华。它虽然形成于过去,但却对现代人仍然具有巨大的行为教化的指令作用。国际文化是指企业在其他国家或者地区进行广告宣传而面临的公众文化体系,常指海外文化。现在人类生活逐渐出现了全球化的迹象,生产、贸易、金融的全球化尤其突出。生产的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在全球化浪潮下,跨国公司不断打入我国市场之中,而我国企业也逐渐融入世界市场之中,产品不断打入国际市场。在全球化经营背景下,我国企业必然越来越多地开展涉外商业宣传活动,同时在国内开展广告宣传活动也将面向大量的海外顾客。因此,海外文化成为广告宣传的重要制约因素。

第二种:大文化圈、文化圈与亚文化圈。大文化圈:以洲别划分为亚洲文化、欧洲文化、美洲文化、非洲文化等。

文化圈:以各国家为单位分为中国文化、日本文化、印度文化等。

亚文化圈:以地区和民族聚居为单位划分为各种特色文化。

随着历史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交往的加强,地域概念逐渐被淡化,文化圈又有了新的内涵,又出现了次文化圈和亚文化群的概念,依据信仰、年龄、性别、阶级、阶层、职业、教育、爱好等划分为不同的群体,并以此进行社会学和经济学上的量化研究。这种细分对广告策略的设定同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然而,广告除了要研究小范围的、具有特定消费需求的受众外,由于现代广告借助科学手段所形成的传播特点,又决定了广告必须对受众面又一个常态的界定。也就是说,应当在文化圈和亚文化群之间寻找一个适合的受众范围,使之既不因范围过大而丧失可操作性,又不因范围过小而失去受众特点的稳定性。从这一角度出发,似乎应当将这一范围限定在以国家为边界的民族文化层面,这种民族文化与外部文化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而在本民族内部,又具有极大的文化上的共性。就共性而言,广告应当认识到某一民族的文化对其每一个个体的影响极其深远。文化不仅为人们提供了共同的语言,还为人们提供了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观点、标准和方法,文化不仅使人们建立起是非标准和行为规范,还为人们预设了对事物的反应方式和机制。这种本民族文化内部的共性,又恰恰造成了本民族文化与外部文化的差异性,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及由这种差异所导致的心理偏见有时是十分强烈的,这就要求在文化交往包括广告宣传中必须重视这一差异,甚至文化禁忌,做到入乡随俗,入境问禁。

(二)文化对现代消费的影响

我们常说,文化是经济的教科书,这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当整个社会逐渐走上知识经济时代后,在高新技术的影响下,文化在消费者的消费生活中将扮演先导者的作用,消费者的消费生活由纯物质型、纯商品型消费模式更替为商品与文化并重而以文化为主导的知识型消费模式。在这种背景下,文化对消费者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所产生的激化作用日趋明显,不仅能刺激公众的商品文化享受意识,影响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心态,而且还能满足消费者的品位化生活需要,文化的广告作用将日趋突显。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刺激商品文化享受意识

就一般意义而言,消费者的消费生活领域分为两个层次,即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当物质生活水平比较低的时候,消费者的生活重心是物质消费。当物质生活水平得以大幅度提高时,消费者的生活重心可能会转向精神消费,但是由于消费惯性的影响,这个转换过程不可能是自觉的,需要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如果在广告创意中积极引入文化机制,强化文化融合、文化包装、文化导向等策略的运用,营造商品文化氛围,就可以有效地引导消费者生活重心的转移,重视精神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讲,策划文化型的广告,利用文化刺激消费者基于精神消费而萌发商品文化享受意识,无异于开发了一个相对于传统消费市场而存在的新市场,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消费领域,从根本上壮大消费队伍,扩大消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