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什么时候出发都不晚
8790300000014

第14章 王建宙何 刚(2)

何刚:你这个思考很有意思,手机把碎片化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的同时,也可能让整块时间变成碎片时间,而本来应该用整块时间来连续地思考、行动和享受的,可能也变成了一种碎片化的快餐式消费。人类如果不能够思考,还是蛮可悲的一件事情。

王建宙:是的。所以事物总是有两个方面。先进的科学技术是提高了效率,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推进文化的深入发展,这也是科学技术从事者的一种责任。

寻找一个“疯子”

移动互联,让每个人获取资讯变得简单且随时随地。而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各家移动互联之战,也愈发地白热化起来。相比之下,业界巨无霸中国移动,近年来除了飞信以外,鲜有产品推出。王建宙认为,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才。这一切从他2011年会见Facebook CEO扎克伯格那一刻起,就愈加清晰。

王建宙:见扎克伯格是2011年的冬天,他来北京,希望去看看中国移动,我们很欢迎。他非常有礼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何刚:对,他的教育非常完整,哈佛是一个很绅士的教育机构。

王建宙:他当时已经是个亿万富翁。本来我们约好下午3点见面,结果两点他就和他的女朋友普莉希拉·陈到了中国移动。

何刚:他们是哈佛著名的排队搭讪成功的情侣。

王建宙:他说:“对不起我们怕堵车,所以来早了。”我们就给他们找-了个休息室请他们休息一会儿。在房间里他们坐下后就拿出自己带来的书,开始看书。

何刚:就在那儿安静地看书?真让人想不到。

王建宙:对,就自己看书。后来,我听到他们来的消息就把见面时间提前了,到休息室邀请他们换一个房间聊。他原想让他的女朋友继续在休息室看书。我说:“还是一起吧。”于是我们就换了个房间一起聊天。我记得扎克伯格刚一坐下,就说了一句话,是用地道的中文很完整地说的,他说:“我非常高兴来到中国移动。”然后他就拿出了一个礼品送给我,是一件带帽子的T恤衫,也是他常穿的一款衣服,上面写着facebook。

何刚:这款衣服是美国年轻一代很喜欢的衣服,既可以跑步穿,也可以平时当休闲装穿。这也是哈佛特别经典的校园装。

王建宙:后来,我跟我们同事说,这件衣服我留着,什么时候我们中国移动找到了一个互联网的“疯子”,我就把这件衣服送给他。

何刚:现在这件衣服还留着呢?

王建宙:是的,问题是还留着,还没有找到。

何刚: 听说您早在2007年,就喊出“中移动需要互联网疯子”。那一年,苹果的iPhone刚正式面世,乔布斯用自己的创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您也寄希望中国移动涌现一批网络人才,带领这个庞大的国企,征战互联网战场。而且一年之后,中国移动主导的社交软件飞信上线,并风靡一时。但是很快,互联网企业的饥饿、迅猛、血腥、可怕的竞争就把飞信几乎吞没,对于这些现象您怎么看?

王建宙:美国出来Twitter的信息,是投行的人告诉我的。投行说美国出来一个东西叫Twitter,它是以手机为基础的一个社交网络。因为在这之前也有社交网络嘛,但都是基于电脑的。投行说可以关注一下,后来我一关注,发现这真是给手机发展找出了一条新的出路,我感觉Twitter这一类的业务,肯定会给移动通信带来巨大震撼。出于职业的本能和敏感性,我跟新浪的曹国伟先生,一本正经地谈过,中国移动有没有可能跟新浪合作,搞中国的Twitter。

何刚:原来新浪的微博这么火爆,背后的推手还有您。

王建宙:不能这么说。当时跟曹国伟确实讨论过双方合作推出一个中国的Twitter。但是还没等我们谈得很深入,新浪微博已经搞得很大了,而且发展速度超乎想象。后来他们就没再谈这个合作。

何刚:您曾把中国移动比喻成一只大象,拥有巨无霸的身躯和巨大的力量。但是,巨大随之而来的缺陷就是:行动迟缓,转向迟钝。这次和新浪微博的擦肩而过,是否让您感受到互联网的恐怖速度?巨象般的中国移动,移动速度显然无法和新浪比肩,您有想过也开发一种产品去与竞争对手抗衡吗?

王建宙:当苹果iPhone刚出来的时候,我们第一个希望是寄托在诺基亚的身上的。因为他老牌,底牌好,市场占有率大。我跟当时诺基亚的一些领导谈了很多次。我说iPhone不过是一个普通电话加一个音乐播放器,你们可以在这方面推出一个更好的产品来。但是推了几年,他们还是没有一个特别好的产品出来。

虽然后来三星的市场占有率提高得很快,在智能手机的市场上,也确实是很大的一种震动。但是我还是希望能有更加新型的手机出现。手机不要变成PC,变成电视机,所有的品牌都是一个样的,区别不出来的。但是现在的手机全是触摸屏的,输入方法都是相同的,各种应用几乎也都相同。

何刚:第一种创新出现的时候是创新,所有人去模仿的时候就不是创新了。新的创新一定是对于现有模式颠覆性的改变。

王建宙:是的,我觉得手机还是应该多样化,我很期待新的划时代的手机出来。

何刚:听说您拜访过乔布斯,您从他身上找到解码互联网的未来的东西了吗?

王建宙:2010年的2月,我去了加利福尼亚苹果总部,与乔布斯和当时的苹果的CEO蒂姆库克见面。我们谈了2G,谈了3G,谈了4G,谈了WiFi,也谈了各种的应用,总之谈得比较多。

何刚:乔帮主在江湖上声名大振,您是中国移动大鳄的掌门人,你们两个碰面应该很有意思。

王建宙:乔布斯确实是有激情,有种活力四射的感觉,虽然那时他身体已经不是很好。

他们是2010年1月发布的iPad,但是到4月才有货。所以我们还谈了iPad,乔布斯当时很有信心可以把iPad推广得很成功。他还说了一句给我印象很深的话,他说,每一个人都是可以做梦的。乔布斯的创新精神,确实对我们整个行业都起了很大的影响。

何刚:你们当时的合影,苹果的老大老二,穿的是体恤,您和您的同事是西装革履。

王建宙:对,他们的衣着也反映了苹果的文化。

何刚:那您觉得我们中国能不能出现乔布斯式的人物?

王建宙:我参加过一个讨论会,是专门讨论亚洲的IT发展的。当时台下有一个人提问说,我们亚洲有没有可能出现像乔布斯这样的人物。台上除了我所有的人回答都是不可能。他们说了各种理由,最大的理由就是我们亚洲的文化环境即使有乔布斯这样的人,也会被埋没的。但我觉得亚洲有最大的市场,有那么多的人力资源,我真的认为,我们应该会出一个乔布斯式的人物。我在中国移动内部也说了好多次,我们需要找一些互联网的疯子。他们要天生有一种创新的思维,可能说话是语无伦次的,但一定是整天在想着互联网创新的事情。

期待4G时代

已经退休的王建宙更愿意来谈他关心的4G网络建设。因为他深知,在无法发掘到互联网疯子的时候,做好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才是最本分的选择。

何刚:经常听到您说“4G”这个词,“4G”的概念到底是什么呢?

王建宙:好多人都在问我4G是什么。简单来说,4G就是快,快到你看一个视频,前进、后退,都不需要等待。比如在看足球的时候,用手机镜头对着足球场,你的朋友就能通过社交网络看到。这是在3G时代做不到的。

何刚:也就是时时可以看直播?

王建宙:对,还可以时时翻译。现在做不到时时翻译主要就是传输的速度不够。但如果是4G就有可能时时翻译。比方说一个不懂英文的人去美国旅游。在通过边境检查的时候,可以用自己的手机来做翻译。这样任何人到任何国家去旅游都没有语言障碍。这在技术上已经没有问题,主要是现在速度跟不上。4G时代就是没有这个距离的感觉了。

何刚:听下来4G时代首先一个巨大的变化就是传输的速度和容量的提升,我觉得4G时代视频网站最高兴。因为网络一旦不给力,视频播放就不行。4G时代,视频播放速度可以得到比较革命性的解决。

王建宙:对,本质是传输速度更快,但是要通过内容形式来表现出来,还要有更多的预期,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而且要让消费者能够接受。

何刚:有人说,中国移动也许并不适应和那些出招迅猛的网络公司竞争。对于中国移动这头大象来说,维护好网络,才能真正成为所有互联网企业离不开的朋友,在更大的挑战到来的时候,与亦敌亦友的互联网企业共同前进,才是最好的先报,您认可这个观点吗?

王建宙:当然,这是必然的。多年以前,电刚发明的时候,电力公司可能会卖电灯泡,卖电线,当时的人买什么电器都可以到电力公司去买。但是今天,要买电视机、电冰箱,买任何电器,都不会到电力公司去买。因为电这个行业做大了。现在我们把移动通信网络也做大了,做大了以后,就会变成一个独立的行业,甚至变成很多个独立的行业。所以,我觉得共同前进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

何刚:扎克伯格在谈到Facebook的业务时说: “我们并不会通过创建服务来赚钱,而是通过赚钱来向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才是做事的态度。”您认可这句话吗?

王建宙:我倒不这样认为,我觉得现在中国不管从投资角度,还是从创新角度,资金还是比较丰富的,人才也是有的,我就见过很多很有智慧的人才。我觉得还需要创新的精神与理念,需要一批互联网的疯子。

以前,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去国外上市,为了包装自己,有个好的卖点都会用国外的公司做对比。比如有的说我是中国的谷歌,有的说我是中国的Facebook,因为这样说国外的投资者一听就很明白。但我觉得,能不能哪一天人家国外的公司上市,会说我是某某国家的腾讯,我是某某国家的新浪,我是某某国家的搜狐。到了那个时候,中国企业的创新就成功了,也真正实现了走出去的理想。所以,我想4G会迎来划时代的移动终端,也给所有的创业者带来了新的创业机会。

编导手记

一直以来,王建宙对于我来说都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曾经高高站在中国移动这个神坛的最顶端。让无数媒体从他那惜字如金的话语中揣测中国移动下一步的动向。很难想象这个看起来性格温和、满脸笑容的和蔼老人是怎样用惊人魄力,带领中国移动创造中国通信业的辉煌的。

做这期节目之前我一直在想,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作为曾经的国企领导,王建宙在任期间一直很低调。很少看到他在电视上露面。即使少数几次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时,也只是几句不痛不痒的“官腔”圆滑带过。而今天他的“对手”正好是财经媒体界的精英——何刚。这两个人一攻一守,注定了这一天的对话会是一场好戏。

两个人见面后相互寒暄,何刚曾经多次采访过王建宙,因此对他并不陌生。他们的见面还真是一次“老友见面”。这期节目是在今年4月的博鳌论坛期间录制的,录制之前王建宙正好处于舆论的旋涡之中。关于微信收费的问题,他从各大媒体的围追堵截中突出重围。

我们的话题从手机刚刚诞生开始说起。这似乎一下子打开了他的话匣子。他能回忆起中国手机发展历程中的每一个细节,而每一个细节中也都有他参与的故事。在融洽的氛围中,这些关于他和手机的故事从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流淌出来。

多数时候何刚扮演着提问者,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媒体人的身份。他问出的问题并不尖锐,但都能切中要害,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他作为新闻人的敏锐洞察力。

做完这期节目我认识了王建宙,一个奋斗了30多年的通信老兵。他一辈子只干了这一件事,他一辈子也只会干这一件事,他一辈子也离不开这一件事。其实他并不神秘,私下里他就是一个和蔼可亲的老人。有所不同的是,他曾影响了半数的中国人。

(优酷《老友记》导演:曾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