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善于思考,能够掌握未来发展趋势的人也一样有钱赚。而那些得过且过,走一步看一步的人,永远只能拣别人啃过的“骨头”啃,富贵也不会光顾这些目光短浅的人。
一个百货公司的高级主管在给一大群分部经理做培训。他说:“我对商品销售还持有一种老的观念,但这种观念不过时。我始终认为,最好的使客户回头购买的方法是无论他们购买商品的多少,始终都要把他们当作重要的客户来看待。有一天,我正在我们的商店里巡视,偶尔听到一个售货员在与一个顾客争吵,顾客怒气冲冲冲地走掉了。之后,这个售货员与另一个售货员说:‘我不会让一个只买1.98美元东西的客户占去我所有的时间,还让我在店里到处跑试图找到他所要的商品,太不值得了。’”
“我离开了现场,”这位主管接着说,“但是我无法忘记这些话。这件事看似小事儿一桩,其实看起来问题却很严重。我想,我们的售货员竟将顾客看成是属于不值得服务的一类,当时就决定必须改变员工们的这种观念。在回到办公室之后,我叫来市场研究总监,让他找出一般少量购买物品顾客去年在我们商店里的消费额是多少。他查出来的数据甚至让我都大为惊讶。根据我们研究总监的仔细计算,一般顾客在我们商店的平均消费是479美元。紧接着就是召集所有的管理人员开会,向他们解释所发生的事情。然后,我向他们展示一个顾客的真正价值是什么。一旦我让这些人明白顾客的真正价值不是基于一次性的购买,而是基于整个年度的购买量时,顾客服务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这位零售业主管的观点适用于任何行业。正是不断重复的业务带来了利润。通常,在开头的几次销售中根本就没有利润可言。着眼于顾客将来的消费,而不仅仅是他们今天买了什么。
给予公司大的回报就是将客户变成价值大的、经常光顾的客户。其实能否赚到钱并不一定是看每一次赚多少,人们形容不会做生意的人总是用“一锤子买卖”一下把生意做死。只看到眼前的利益,那样只会使我们越来越贫困,贫困的不仅仅是我们缺少金钱,而是我们缺少头脑。
美国第九位总统威廉·享利·哈利森小的时候曾有一段时间被人们认为很傻。哈里森在小时候,邻居们喜欢用各种方法逗孩子们玩,而他们逗哈里森的方法就是:拿出一个五分的硬币和一个十分的硬币,让小哈里森从中任选一个归自己,小哈里森每次都拿那个五分面值的硬币。邻居们每次用这个方法逗小哈里森都会取笑这个孩子太不聪明。
有一次,一个外地人路过此地,听到了这件“怪事”,决定亲自验证一下。于是他用邻居们的方法试验了一回,果然小哈里森挑了那个五分面值的硬币。外地人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小哈里森:清澈的眼睛里带着一种聪明的伶俐。然后拍拍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很聪明,真的!你以后肯定大有作为。”小哈里森会意地笑了笑。外地人的这些话,让邻居们觉得他的头脑不比小哈里森聪明多少。
后来终于有人明白过来了原因,真正不聪明的是自己:如果小哈里森从一开始就拿10分面值的硬币,谁也不会认为他傻,更没有人会再为他提供免费的零用钱了。
要想看得远就必须要站在高处,要想获得长远的利益,就必提前考虑到怎样才能获得,当别人成功做完某件事之后,才恍然大悟后悔自己提前怎么没想到,到那时一切恐怕都来不及了。
有时人们对潜在的财富视而不见,简直令人惊讶。几年以前,一位年轻的牛奶工来到小区里的一户人家,问他们需不需要送牛奶服务。那家人向他解释已经有了送牛奶的服务,而且也相当满意。然后,建议那个送奶工到隔壁去,与那边的一户人家谈谈。
对于这个建议,那个送奶工回答说:“我已经与隔壁的那位太太谈过,但是他们每两天只需要一公斤的牛奶,那不值得我特意停下来一趟。”
“也许吧,”男主人说,“但是你与我们的邻居谈话时,你是否注意到,在一两个月之后他们家对牛奶的需求量将会大量地增加呢?他们那里将会增加一个小伙计要消费更多的牛奶。”
这位年轻人愣了一会儿,好像是被人撞击了一下,然后他说:“一个人会这么的短视?”惭愧地离开了。他却不知道今天这个“每两天一公斤牛奶”的家庭,明天就会从一个略有远见的牛奶工那里每两天购买三公斤的牛奶。因为那家的小男孩后来又有一个妹妹。
短视者的悲哀就在于此,有许多的时候成功明明已经明晃晃地摆在了面前,甚至自动地钻进了你的购物车,而你去嫌它微不足道把它又退了回去,这些人目光短浅两眼看到的仅仅是现在,而从来不进一步预见将来会怎样。
命运点拨
要想看得远就必须要站在高处,要想获得长远的利益,就必提前考虑到怎样才能获得,当别人成功做完某件事之后,才恍然大悟后悔自己提前怎么没想到,到那时一切恐怕都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