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借助于人为而抛弃天然……将会被细末的琐事所役使,将会被外物所拘束。而了解天然之乐的人,生,能顺应自然而行动;死,可混同万物而变化。静处时,他能和阴虚同寂寞;行动时,他能和阳实同奔涌。”所以,人应该是如草木一样生活在自然之中,不要想那么多,让我们的内心更平和一些,对生存的环境更友好一些,对大自然更亲近一些。这样的状态就是最和谐的,而这也正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引子】
终生役役而不见成功,荥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向,讳穷不免,求通不得,无以树业,无以养亲,不亦悲乎!人谓之不死,奚益!
——《庄子·齐物论》一辈子忙忙碌碌却没有事业上的成功和建树,疲惫不堪地工作却找不到努力的方向,心里很希望摆脱穷困的境地却无法做到,想要谋求显达出人头地也做不到,无法成就自己的事业,甚至连父母妻儿都无法养活,这真是悲哀的事情啊!人们都说这种人不死,活在世上有什么用处!
【专访】
庄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人的一生不应该忙忙碌碌而没有半点成就,不能单单为物质利益疲惫一生而失去自己所追求的东西,不能为此耗尽自己的生命。知道自然的作用,就知道自然化育着一切。人类不可超越自然,要让生命顺其自然。
顺其自然——不怨尤、不急躁、不冒进、不强求、不悲观、不慌乱。随顺自然,毫不执著,这不仅是哲人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
苏东坡和秦少游一起外出,在饭馆吃饭的时候,一个全身爬满了虱子的乞丐前来向他们乞讨。
苏东坡说道:“这个人真脏,身上的污垢都生出虱子了!”
秦少游立即反对道:“你说得不对,虱子哪能是从身上污垢中生出,明明是从棉絮中生出来的!”两人各执己见,争执不下。于是两个人打赌,并决定请佛印禅师当评判,赌注是一桌上好的酒席。
苏东坡和秦少游私下分别到佛印禅师那里,请他帮忙。佛印禅师欣然允诺了他们。两人都认为自己稳操胜券,于是放心地等待评判日子的来临。
评判那天,禅师不紧不慢地说道:“虱子的头部是从污垢中生出来的,而虱子的脚部却是从棉絮中生出来的,所以你们两个都输了,应该请我吃宴席。”听了禅师的话,两个人都哭笑不得,却又无话可说。
禅师接着说道:“大多数人认为‘物’是‘物’,‘我’是‘我’,‘物’‘我’是对立的,因此产生种种矛盾与差别。在我的心中,‘物’与‘我’是一体的,外界和内界是完全一样的,它们完全可以调和。好比一棵树,显然同样接受空气、阳光和水分,才能得到圆融的统一。管它虱子是从棉絮还是从污垢中长出来的,把‘自’与‘他’的冲突去除,才能见到圆满的真相。”
人从天地而来,人本该秉从天地的禀性,自然而然地来到这个世界,又自然而然地长成,自然而然地求衣食,又自然而然地离开这个世界,回到天地的怀抱。
从物质上或者从精神上讲,人不过是能活动的泥土,人不过是有智慧的泥土,人不过是能创造奇迹的泥土。我们从天地而来,又回归天地老家,但我们传达了天地的神奇,宣泄了天地的奥秘。那就是我们的生命,那就是我们的生命创造,或者那就是我们生命的意义。
也正因此,庄子说:“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谐,谓之天乐。”庄子这段话的意思是提倡人要顺应天意,对天要敬畏,要懂得观照天地之美,体悟天地之心。
据此,庄子说,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帝道运而无所积,故天下归;圣道运而无所积,故海内服。
意思是说,自然规律的运行是没有停顿的,所以万物才得以生成;帝王统驭的规律也是没有停顿的,所以天下百姓才归顺;只有品德修养达到圣明的人对宇宙万物的看法和主张没有中断和停顿,所以四海之内的人才服从。
了解了庄子这段话的意思,那么,我们便获得一份心灵的灵慧,得到一种同于天地的虚静,进到无所不在的自然而然的坦然。我们也就是真的“人”了。
而真的“人”,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陆贾《新语》云:“不违天时,不夺物性。”明白宇宙人生都是顺其自然而形成的结果,这样才能安身立命,随遇而安。这是一种人生态度,高超而豁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
《庄子·大宗师》中说:“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彼特以天为父,而身犹爱之,而况其卓乎!人特以有君为愈乎己,而身犹死之,而况其真乎!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专访总结】
其实人生一世,无非是尽心而已,对所爱的人尽心,对自己尽心,对生活尽心。如果尽心了,也就无所谓得失,无所谓痛苦了,也许就开始明白,很多事情不是自己能左右得了的。既然如此,让我们的生命历程顺其自然吧!如果没有名利,没有桂冠,没有精彩,没有掌声,就让我们拥有自己的信念,拥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拥有自己那一颗真实的心,认认真真地去撰写这短暂的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