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是灵动的精灵,不但冰清玉洁,还口齿伶俐。她是十分爱恋和她年龄相仿志趣相投的梁思成的。当梁思成知道徐志摩也疯狂恋着林徽因时,只是更加怜惜她。林徽因感动万分,对梁思成说了句能让世上所有男人都无法拒绝的话语:“你给了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我将用我一生来偿还!”上帝终被他们的矢志不渝感动,让他们结了一段美丽的尘缘!于是中国建筑史和爱情史上都有了他们最灿烂的一笔!
梁思成就像一个宏大的结构和支撑,是坚实的基础和梁柱,林徽因就是灵动的飞檐、精致的雕刻、美丽的阑额,他们两人的组合就成为一个艺术品。如果光有厚重,那么就失去了艺术的飞扬、灵动;如果光有灵动和轻盈,就失去了艺术的坚实和厚重。
斗转星移,没过几年,林徽因已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她留着一条黝黑的小辫子,身着淡雅的衣裙,眼睛乌黑明亮,顾盼生辉。安静的时候娴雅沉稳,活泼的时候朝气蓬勃,是一位谁见了都心生喜爱的美丽女孩。朝阳一般的年龄,生命在每一时刻都会焕发出迷人的光彩,世界每打开一扇窗子都会让人怦然心跳、激动不已。
林长民看到女儿如春树一般健康成长,自然满心喜悦,对林徽因关心备至。1918年4月,林长民前往日本考察,很想带林徽因一起东游,但未能如愿。这使他感到十分遗憾。到达日本后他在信中对林徽因说:“每到游览胜地,悔未携汝来观。每到宴会又幸汝未来同受困也。”由此可见林长民对女儿的深厚感情。
看着女儿一天天长大。林长民也开始盘算女儿的终身大事。对此。他心里已经有了人选,他就是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林长民与梁启超是多年的好友,两人都曾在日本待过,都在北洋政府担任高官,思想倾向也有许多共同之处,若是两家结为亲家,自然是门当户对。正巧,梁启超也有此意。因此,1918年林长民从日本回国后,他们便介绍两位年轻人相识。
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公子,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自幼受到父亲的严格教导,在日本上过中文学校,回北京后又进入一所英国学校学习英语,由于从小接受着得天独厚的家教,铸造精神,锤炼人格,都远胜于同辈。1915年进清华学校读书,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喜欢体育运动,比如跑步、跳远、攀爬、体操等,因而身体健壮。同时又十分爱好音乐和美术,他的同学、好友陈植曾说:“在清华的8年中,思成兄显示出多方面的才能,善于钢笔画,构思简洁,用笔漾洒。曾在《清华年报》(1922—1923)任美术编辑,酷爱音乐,与其弟思永及黄自等四五人向张蔼贞女士学钢琴,他还向菲律宾人范鲁索学小提琴。在课余孜孜不倦地学奏两种乐器是相当艰苦的,他则引以为乐。约在1918年,清华成立管乐队,由荷兰人海门斯指挥。1919年思成兄任队长,他吹第一小号,亦擅长短笛……”此外,思成还与同班的吴文藻、徐宗漱等四人,将威尔斯的《世界史纲》译成中文,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种种爱好使梁思成身心得到了健康发展,让他终身受益。
191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初次见面,两人都给对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梁思成已经考入清华学堂留美预科班。林徽因14岁,玲珑可爱、美丽清秀,明眸皓齿、神采飞扬。梁思成17岁,戴着眼镜,温文尔雅,略显稳重但又不乏幽默。后来吴荔明回忆时说道:“二舅梁思成在我记忆中是小矮个儿,满头乌发,瘪瘪的嘴,机灵的眼睛戴着一副眼镜,身材很瘦,弯着腰,背微驼,腿微瘸,走起路来却蛮精神的。他若穿上西装、系好领带,还有股子帅劲。”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双方家长有意成全这对“金童玉女”,但他们并没有自作主张地“包办”,只是希望这对小儿女的感情能够自然发展,水到渠成。因而,此时两人并没有建立一种明确的恋爱关系。1922年,梁思成毕业在即。这年,他21岁,比林徽因长3岁。在父辈的安排下,他们由相识而相爱了。
待到林徽因归国后,林徽因和母亲居住的小院有一架紫藤,紫藤小小的叶片呈长椭圆形,羽毛般密密匝匝地缠藤绕茎,阳光穿过藤萝架,筛下一地斑斑点点的阳光。这时,梁思成常来这里看望徽因。
林徽因的母亲很中意这个祖籍广东的小伙子。他待人谦和、斯文有礼,腼腆里透着忠厚。个子虽说不高,看上去却十分精神。更重要的是,她看得出来,林徽因也是喜欢他的。所以母亲欢喜地看着两个沉浸在快乐中的年轻人,他们像一对小鸽子,只要到了一处,就咕咕哝哝有说不完的话。
每当梁思成来看林徽因,林徽因的母亲总是吩咐厨师另外精心准备几个菜点。厨师是林长民早年从福州带出来的,做得一手好潮州菜,林长民的许多朋友都十分羡慕。林徽因喜欢和梁思成在一起,他们无论是出身、教育,还是文化构成都有太多的相似,性情、趣味的相投使他们的交流十分默契。常常是林徽因笑谈之中看到梁思成眼里闪烁着调皮的火花,就知道梁思成已完全理解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还有许多时候,梁思成对林徽因讲述着什么,林徽因会感到惊异,这正是自己想说的话,怎么就让他说出来了呢。这种精神的交融和互相抵达使他们觉得彼此的心贴得很近。
梁思成并不十分擅长言辞,但他却具幽默感。他不动声色的谐谑,常常让林徽因忍俊不禁。梁思成也并不高大,但他的笃诚宽厚却让林徽因感到踏实而心安。清华学堂8年的学习生活,使小小少年郎成长为青年才俊,和林徽因相爱更让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梁思成的眼里,林徽因简直是完美的化身。林徽因的秀美、灵动,林徽因的气质、见识,无一不让梁思成倾心。他对林徽因不仅是情爱,而且是欣赏、是珍爱。
很多次,在林徽因家的那棵紫藤架下,他望着林徽因,满怀着深深的喜悦之情。他们倾心地交谈,梁思成觉得是幸福的分享,他们静静地相守,这使得梁思成感到了内心的满足。林徽因沉浸在爱的幸福中。她第一次知道,真正的爱可以让心变得像白云一样轻柔。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欢乐,这欢乐来自灵魂。
由于从小生活在不幸福的母亲身边,这时,林徽因的内心积淀着忧郁和悲哀。两心相许、真挚深情地去爱一个人和被人所爱,是她从少女时代就有的梦想和渴望,而梁思成让她的梦幻成真。爱使寻常的事情有了灵性,爱使普通的日子诗意葱茏。发自内心的喜悦冲洗了岁月深处积淀的忧郁,生命焕发出了夺目的光彩。
对于两个相爱的年轻人的未来,家里早有安排。一待梁思成从清华学堂毕业,就送他们去美国留学深造。当梁思成和林徽因憧憬着未来的时候,并谈起了今后的专业选择。林徽因告诉梁思成,她以后准备学习建筑。梁思成感到很意外,他一时无法把眼前清秀、文弱的林徽因和“建筑”联系起来。“建筑?”梁思成反问道,“你是说house(房子),还是building(建筑物)?”
林徽因笑了:“更准确地说,应该是architecture(建筑学)吧!”林徽因给梁思成谈起了她所知道的建筑,谈起了欧洲大陆那些“凝固的音乐”、“石头的史诗”。望着自己深爱的姑娘神采飞扬的神情,梁思成就在这一刻,决定了自己的专业选择。
许多年过去后,梁思成以其开拓性的成就被公认为中国建筑学界的权威专家,可他常常向朋友谈起,他最初的选择是因为林徽因。他说,那时林徽因刚从英国回来,“在交谈中,她谈到以后要学建筑。我当时连建筑是什么还不知道。徽因告诉我,那是包括艺术和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一门学科。因为我喜爱绘画,所以我也选择了建筑这个专业。”
也许,他们最初的选择还带有一些年轻人特有的盲目,但他们事业的选择和爱情的选择由此结合在了一起。于是,最初的选择也就是他们一生的选择,他们从未后悔过。1949年以后,两人在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上留下了共同劳作的业绩。以至后人说起梁思成,认为“要是没有林徽因,中国未必会有一位那么出色的建筑大师。”
有一次,他们到太庙约会,林徽因一回头不见梁思成,抬头一看,梁思成爬上了树梢,原来梁思成想一显身手!从此梁思成就有了一个“梁上君子”的雅号,朋友们也给林徽因起了个“林间美人”来对仗,这个“梁上功夫”在他们后来携手考察古建筑时可派上了大用场。
据说,当时林徽因和梁思成喜欢在北海快雪堂松坡图书馆约会、读书,而在石虎胡同7号松坡图书馆外文部担任秘书的徐志摩时常跑去纠缠他们,成为很不受欢迎的人,梁实秋曾说:
“据梁思成告诉我,徐志摩时常至松坡图书馆去做不受欢迎的第三者,松坡图书馆星期日照例不开放,梁因特殊关系自备钥匙可以出入。梁不耐受到骚扰,遂于门上张贴一纸条,大书:Lovers want to be left a1one(情人不愿受干扰)。徐志摩只得泱泱而去,从此退出竞逐。”
然而就在林徽因和梁思成的关系迅速发展的时候,一次飞来的横祸给梁思成的终生带来了莫大的痛苦。1923年5月7日,北京的学生举行游行,大约在11点,梁思成和弟弟梁思永驾驶着大姐梁思顺从菲律宾给他们买来的摩托车,离家去追赶游行队伍。当他们转入长安街时,冷不防被高官金永炎乘坐的大轿车撞到了侧面。摩托车被撞倒,重重摔倒在地,梁思成被压在摩托车下面,梁思永被甩到远处。金永炎不管伤者死活,叫司机不许停车,继续往前走,梁思永的伤口流着血,他爬起来,看见哥哥被压在摩托车底下,脸色铁青,不省人事,便立即跑回家。他叫道:“快!救救思成!他撞伤了,伤得不轻。”梁启超俯身向地握住他的手,梁思成在他的脸上亲了一下。说:“爸爸,我是您的不孝儿子。在您和妈妈把我的全部身体交给我之前,我已经把它毁坏了。别只管我,尤其不要告诉妈妈。大姐在哪儿,我怎么能见到她。”
梁启超后来写道:“这时候,我的心差不多要碎了,我只是说,‘不要紧了。别害怕。’当我看到他脸上恢复了血色的时候,我感到欣慰。我想,只要他能活下来,就算是残废我也很满足了。”后来医生来了,帮梁思成做了全身检查,诊断腰部以上没有什么毛病,只是右腿断了,应立即送往医院,梁思永嘴唇磨破,腿有轻微的擦伤,也一起住进了医院。
林徽因很快得知发生车祸的消息,她心如刀割,同家人一起赶来看望,守在梁思成的病床边。一待就是半天,饭都没顾上吃。
那时,天气已经比较炎热。梁思成的绷带一直缠到腰间,面色苍白,但他很坚强、乐观,没过几天便跟别人有说有笑。他的精神恢复得这么快,当然跟林徽因的照顾分不开,她天天来看望梁思成,没有丝毫的矜持。每个下午,林徽因都坐在病床边,热心地和他说话,开玩笑,安慰他,或者帮他擦汗、翻身。患难见真情,对于相爱的人来说,爱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让对方感到异常甜蜜。有林徽因陪在身旁,梁思成的心里感到踏实、欣慰,这比什么药都有利于他的康复。
在这紧急关头,梁启超把儿子的情况以随时口述的形式,请林徽因记录下来,寄给他大姐。梁启超对林徽因的表现非常满意,他在一封信中说:“徽因我也很爱她,我常和你妈妈说,又得一个可爱的女儿……老夫眼力不错吧。徽因又是我第二回的成功。”
但林徽因的表现却没有得到梁思成母亲的赞赏。她认为一个未婚女孩子的表现太出格了,有失大家闺秀的风范。虽然很是苦恼,但她还是天天来看望、护理梁思成,直到他出院。
关于梁思成的伤势,起初医生诊断骨头没有折断,不需要动手术。这个诊断是错误的,耽误了正确的治疗。实际上,梁思成是股骨复合性骨折。到5月底,他已经动了5次手术。梁启超给女儿的信中充满希望地说,腿已经完全接合,梁思成将可以和正常人一样走路。可实际并非如此。从那时起,梁思成的右腿比左腿短了一截,这辈子都要跛着走路。由于脊椎受伤,他还要穿着协和医院给他特制的金钢马甲。对于一个日后经常出去做实地考察,穿越荒村野岭、攀爬屋顶梁架的人来说,这种残疾实在是太痛苦了。
1923年7月31日,梁思成出院。梁启超已经和医生商量好,将梁思成夏天到美国留学的计划推迟一年。梁启超对儿子说:“你的一生太平顺了,小小的挫折可能是你磨炼性格的好机会。而且就学业来说,你在中国多准备一年也没有任何损失。”这时,林徽因也在培华女中毕业,并考取了半官费的留学资格。
突来的灾难非但没有把两人分开,反而让两个人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如果说从前林徽因有时还会有所动摇的话,那么,从此以后,她确定要与梁思成厮守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