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思想概论
8773300000021

第21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

一、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依然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工作,统一战线在恢复国民经济、巩固人民政权,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于1956年提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两个万岁”的思想。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法宝。

第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范围、对象等都发生了变化。统一战线已成为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复存在,他们绝大多数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各民主党派都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我国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各民族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广大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统一战线中大量的主要的是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主题。

第二,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时期的统一战线要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服务,总目标是建设四化、统一祖国、振兴中华。为实现此目标,就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就离不开统一战线。而统一战线的出发点和归宿,也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所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就成为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工作的根本方针。

第三,以“一国两制”的战略构想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爱国统一战线形成了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外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第一个范围的联盟,是主体,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第二个范围的联盟,根据“一国两制”方针,求祖国统一之同,存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之异。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仍然需要坚持统一战线。

第四,为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为祖国的和平统一服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统一战线,进一步发挥统一战线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积极作用,这就必须要有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如:在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关系上,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科学文化事业发展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在知识分子问题上,宣布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在国内政治生活问题上,提出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在人民内部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靠这些正确政策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所以,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仍然是一大法宝。邓小平说:“统战工作一直要做到社会主义以后。”

第五,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建设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中国人民的长期革命斗争主要靠自己的力量,但从来也没有离开过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中国人民也没有忘记支持别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建设也是如此,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主要靠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要依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国内统一战线,建立国际统一战线也是中国建设取得胜利的必要条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胜利前夕就指出,到现在为止,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经验就是这两件事:第一,在国内,唤起民众。这就是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第二,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的统一战线。

二、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毛泽东首倡,中国共产党确定的处理与民主党派关系的基本方针,是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政策。

建国以后,毛泽东在1950年2月指出,民主党派不能取消,不但要继续存在,而且还要继续发展。3月,第一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确定党对民主党派的总方针是:帮助各民主党派团结、进步、发展,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祖国建设事业中同他们真诚合作,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1956年,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这是中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进一步作了说明:“它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毛泽东认为,实行这个方针,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比较有利。周恩来还认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实际上是扩大民主。中国是6亿人口的国家,要把6亿人的生活搞好,建设社会主义,没有互相监督,不扩大民主,是不能做得好的。

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就是“我们党的寿命有多长,民主党派的寿命就有多长,一直要共存到将来社会的发展不需要政党的时候为止”。因为,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都是历史上发生的。凡是历史上发生的东西,都要从历史上消灭。因此,共产党总有一天要消灭,民主党派也总有一天要消灭。基于这种认识,毛泽东强调,“凡属一切确实致力于团结人民从事社会主义事业的、得到人民信任的党派,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们采取长期共存的方针。”同时指出:“所谓互相监督,当然不是单方面的,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大家知道,主要监督共产党的是劳动人民和党员群众。但是有了民主党派,对我们更有益。”因为,各民主党派联系群众的方面不同,可以听到一些不同意见,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是有利的。同时,各民主党派也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适应新社会的需要。“民主党派在共产党领导下,在宪法赋予的权利义务范围内,有政治自由和组织独立性。这种政治自由,是适应社会主义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性的自由。”各党各派,按社会发展规律办事,天地很大,可做的事很多。合乎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在统一战线范围内,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有很大的自由。

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得以坚持和发展,把列宁提出而没有实现的与各党派合作的设想变成了现实。这既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必然,也是共产党、民主党派和人民作出的选择。这在世界社会主义史上,也是一个光辉的范例。

三、继续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不可分割的完整领土内,在最高国家机关的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方,以实行自治的民族的人员为主组成自治机关,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充分行使自治权利。遵照国家总的方针、政策,根据本民族、本地方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具体方针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务。在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和民族的历史特点,采取民族区域自治形式来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和进步。毛泽东在建国以后多次强调各个少数民族对中国的历史都作过贡献。所以我们无论对于干部和人民群众,都要广泛地持久地进行无产阶级的民族政策教育。我们要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鉴于苏联俄罗斯民族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教训,毛泽东强调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共同努力于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我们应当强调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反对民族分裂,民族“单干”。“我们的区域自治政策利于合,利于团结,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要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坚决克服大汉族主义思想,同时纠正一些少数民族存在的狭隘民族主义思想,不断地加强民族的团结,促进共同繁荣和发展。

四、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统一战线作为不同阶级、阶层、党派和集团之间的政治联盟,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形式,以起到组织广大同盟者,协调内部关系,制定共同纲领和统一政治步调的作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是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织形式。这是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等代表参加的广泛的统一战线组织。

政治协商会议这个名称由来已久。早在1946年就召开过政治协商会议,为区别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人们把前者称为“旧政协”,旧政协的成果后来虽然被国民党政府以发动内战和召开伪国民大会所破坏,但它给中国人民以深刻的教育。通过政治协商会议,团结全国各阶级、阶层、党派以及各界人士,共商国是,这是中国共产党一贯主张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途径,它在中国民主政治的历史进程中意义重大。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至30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一切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协的诞生,是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的胜利果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统一战线胜利发展的必然产物。

人民政协产生后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由政协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是当时我国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当然,它同时也是统一战线的全国最高组织形式。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召开后,人民政协虽然不再行使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它作为政治协商机构,与党的领导机构、国家权力机构、国家行政机构一起,成为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基本组织、是我国政治体系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民政协作为包括全国各民族、阶级、阶层、党派、团体的统一战线的最高组织形式,其主要特点是:首先,广泛的代表性。周恩来一再强调,人民政协不是一盆清水,搞统战工作应该团结的人越多越好,并认为在选定政协代表时,既要注意“严肃性”,又要注意“广泛性”和“灵活性”。人民政协应具有广泛的代表性的精神,一直体现在我国历届政协代表的人选之中。其次,存在时间的长期性。以往的统一战线形式都是根据各个时期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有的形式就随之消失,而人民政协是一个长期性的组织。周恩来说,既然人民政协是一个各革命阶级和一切爱国主义人士的统战组织,“就不应该开一次会议就结束,而应该长期存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个长期性的组织。”

正是因为人民政协具有上述广泛的代表性和长期性的特点,所以它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有着独特的地位,这就是最广泛地联系、团结各方面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实行民主监督,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共产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人民政协在代行全国人大职权期间,对于团结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爱国力量,反对国内外敌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实行社会改革,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巩固人民民主专政,都发挥了重要作用。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人民政协作为全国统一战线的最高组织形式,仍是中国共产党联系各党派、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机构,是中国共产党与他们团结合作、协商议事的场所。从第三届起,每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会都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时举行,政协委员列席人大会议,听取政府工作报告,通过共同讨论和民主协商,决定国家大事。在活跃国家政治生活,进行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以及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等方面,人民政协发挥了无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五、坚持和平共处的国际统一战线

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奉行和平共处外交政策,结成尽可能广泛的国际统一战线,争取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促进本国建设事业的发展,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政策主张。

新中国成立后,需要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捍卫革命成果,并从事经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确定后,更需要和平,进一步发展社会生产。毛泽东一再强调,我们必须争取同一切愿意和我们和平相处的国家,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

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发展成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使之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争取实现国际统一战线的斗争实践中对国际社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首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增进了亚洲和世界各国对新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和认同,从而促进了亚洲及世界各国对于新中国的了解和合作,这对中国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和包围,结成新的国际统一战线是极其有利的;其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坚决地否定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强权政治,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策划的强权外交、“实力政策”是一个勇敢的挑战;最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和提出,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铺平了道路,为国际间和平解决争端提供了规范,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谋求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

思考题:

1.建立广泛的中国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是什么?

2.为什么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3.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应如何处理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4.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必须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阅读文献:

1.《〈共产党人〉发刊词》、《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见《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我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发展》,见《周恩来选集》下卷,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