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安迪进行“重构”,以离开那个狭窄的山谷。安迪可能发现他陷入了死循环:“工作A看起来不错,但是交通太不方便;工作B看起来与现在的工作完全不同,很新鲜,但是我缺乏相关背景;工作C非常诱人,但是收入太低。我目前的工作似乎并不是那样的糟糕。但是,工作A到底怎么样呢?嗯,让我再来看看……”因此,为了脱离这个山谷,他问自己:“我到底作出了什么样的想当然的假设呢?或许我假设了我的工作就是烦扰我身心的罪魁祸首。”这样,他就将自己的视线投向工作之外,发现困扰他的生活的实际上根本就不是他的工作,而是长期的健康问题,或者是他对日益年迈的父母的担心。他之所以将注意力集中在他的工作之上,这是他的心灵搞的鬼,这也是让他逃避问题的真正所在。
最后,安迪“离开”了虚假的希望。安迪发现他的思绪固定在了一个尽管诱人但却具有欺骗性的新职业方向之上。他总是试图想把问题想清楚:“我如何才能积累足够的金钱用于投资?我怎样才能够找到合作伙伴?我怎样才能够获得我所需要的背景?”为了离开这些诱人、但却难以应付的方案,安迪先将之放在一旁,开始考虑其他一些完全不同的可能性。或许他以后还会回到这个方案上来,但是至少目前他不会。
寻求从新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这是应对“狭窄的勘探山谷”的最基本的方式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也是突破其他克朗代克式困境的基本方式之一。如果你目前对问题的把握或表达让你寸步难行,或许这个问题就是个不合逻辑的问题,这样的话,为什么不尝试不同的角度呢?
许多对顿悟感兴趣的严肃作家和畅销作家都强调了重构的重要性。文化形态心理学家都承认模式对人的支配以及突破模式在创造性思维中所起的作用。
研究人的顿悟的认知心理学家斯特兰·奥尔森则强调了对某个问题进行重新构造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这可能突然之间将答案带入了“思想展望的地平线”。如果人们能够看到对问题的重新构造是如何引导出某个可能答案的,那么,他们就具有了顿悟感。奥尔森提出了3种不同的情况:
1、陷入困境时进行重构。若当前的构造使自己陷入困境,这就是需要对问题进行全新构造的征兆。
2、出现新因素时进行重构。当相关问题出现了一些有趣的、令人奇怪的新因素时,人们很自然就会对问题进行重新构造,以期将这些新因素包括在内。
3、超负荷下的重构。当很难理清手头所有的信息和实验时,以能够简化并使得相关问题变得更有条理的方式进行重新构造,往往会大有裨益。
下面这个简单的游戏证明了以全新的视角看待某个问题会如何急剧地降低一个问题的困难程度。
两个对手在桌上发现上面标着l~9中的某个数字的许多纸片。每个人轮流每次从中取一张纸片。玩法是,抢在对手之前,找出3个加起来总和为15的数字。第一个人第一次选择了2,那么,第二个人最好选择哪个数字呢?
尽管这个游戏看起来比较陌生,大多数人都拥有作出最佳选择所必需的全部知识。实际上,大多数人都拥有将这个游戏玩得得心应手的全部知识。但是将这些知识和这个游戏联系起来,则需要以某种出人意料的方式对之进行重构。
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无从下手,现在我们对它进行全新的构造,大多数人对于这种构造都是不熟悉的。如下图,上面的数字,不论是行、列还是对角线,加起来的总和都是一样的。(作图超级思考力训练P150)
秘密就在这里。“数字游戏”就是“井字游戏”的某种变体,任意选择一个数字,它所在的行、列、对角线中的3个数字的总和都是15。例如,如果对手选择了2,这意味着对手是从角上开始的。正如在“井字游戏”中那样,你必须设置障碍,让对手无法顺利达到目的。井字游戏中有一种很好的策略,就是你必须选择中间那个方格作为入手点,也就是说选择5。
这个“数字游戏”就是说明选择某个新的参照系数会如何剧烈地改变某个问题的绝妙例子。
数字游戏还提醒我们,类比是进行重构的最强大工具之一——尽管不是惟一的工具。浴缸中的阿基米德、葡萄酒节上的古登堡、阅读马尔萨斯作品的达尔文,他们都用了类比。尽管这些类比相对而言都有点过于宽泛,它们实际上是将相隔非常遥远的情境联系起来,但是,与它们比起来,许多生成性类比则离相关问题的主旨要接近很多。
创意思考法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使人的创造活动发展到探索宇宙和生命奥秘的阶段,特别是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正冲击着全球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都将接受这种挑战。因此,你必须以你的聪明才智,来适应这种历史的发展;你必须掌握使你聪明起来的办法,使自己聪明的点子泉涌而出。这样,面对时代的挑战,你才能毫不畏惧。
可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尽快地学会并掌握自我突破的创意思考方法,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创造技法,它是在创造活动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目前,世界上的创造技法不下几百种,主要归纳起来,大约有100种左右。这100种左右的创造技法,大致又可分为3类:
·散发现技法。包括智力激励法、综摄法、NM法等。
·综合集中技法。包括ZK法、DAX法、特耳菲法等。
·创造意识培养技法。包括水平思考、假想状况设定法等。
创造生活的人,生活同时也在为他创造更多新的增长点。
有个名叫海曼的穷画家,非常用功,不过由于他画法不得当,又没有名师指点,所以一直没有成名。那么,他是怎么变成富翁的呢?
海曼经常用小铅笔和小橡皮画素描,往往画了擦,擦了又画。在画的时候,他经常把橡皮条弄丢了。贫苦的海曼为了不让橡皮条轻易地丢失,就开始想办法。他把橡皮条切得很小,用铁皮把它固定在铅笔顶端,稍加工一下,就变成了现在在任何一个文具店都可以买到的那种附有小小橡皮头的铅笔。海曼也因此而获得了专利权,成了富翁。
海曼把铅笔和橡皮头组合在一起,方法虽简单,但这种把两种东西组合起来,从而产生出一种新的、具有附加价值的思考方法,却被人们所重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例如,带帽子的羽绒滑雪衫,就是帽子和衣服的组合;傻瓜相机则由闪光灯加上电眼调节器,再加上照相机而组成;收音机加上录音机,便成了收录两用机……这样的例子真是太多了。
希望你能运用这种看来是很简单的思考方法,为人类作出贡献。
◎缩减法
其实很多“偷懒”的想法反而成为创新的起点。在西欧,专门为各大公司、学校、医院等公职人员提供早餐的便捷饮食公司,在这家公司开设的餐厅里,总有许多不用洗的刀叉和汤匙。
这是怎么回事呢?因为在一般餐厅里,习惯的做法是:顾客在吃饭之前总是先将整套餐具拿好,然后再挑选他喜欢吃的食品。由于在还未看到吃哪些点心之前,顾客还不知道要用什么餐具。因此,在整套餐具中,有些餐具从头到尾一次也没被用过,但最后还是不得不被送去洗涤。
公司的管理人员凯尔发现了这个现象后,很简单地把服务次序颠倒了一下,即让顾客先拿自己喜欢吃的食品,然后再按需要去拿餐具。于是,这些餐具被最经济地使用着,省去了洗涤工人好多时间。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把当时已被证明的“电流能够产生磁”的原理颠倒过来,实现了“磁能变成电”的设想,从而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
当人们每天忙于为生计奔波的时候,就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关注那些“长篇大论”,这时,压缩的经典就应运而生了。世界上有许多长篇巨著,几十万字甚至几百万字,人们需要了解它的内容,但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如愿以偿,造成了遗憾。于是,有人就想到了是否能把长篇巨著的内容缩减一下,保留原有的框架,去掉“水分”,缩减成人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了解、掌握长篇巨著的最基本内容的小册子,这样就为读者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在追求速度和效率的现代生活节奏中,这种小册子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再譬如,我们用的微型计算机,便是用“缩减”的思考方式设计而成的。大家都知道,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体积十分庞大,相当于一个篮球场那么大,它的原件也都是用电子管制成的,耗费的能源又多。人们经过改革,将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又屡次“缩减”,直到现在电子计算机的体积变成了一个小盒子那么大。
“缩减”思考法的运用是极其广泛的。请你也寻找一下,我们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运用这种“缩减”原理的?你能用这“缩减”的思考法,创造出新的东西来吗?
◎综摄法
当遇到难题而又不具备传统的解决方法的条件时,往往会产生一些带有革命性的创新活动。综摄法就是在进行创新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思考方法之一。它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康顿教授在1952年提出的。下面的例子就是对其运用:
日本南极探险队第一次准备在南极过冬,当时南极越冬队队员正在设法用输送船把汽油运到越冬基地。因为是初到南极过冬,实地操作时才发现输送管的长度根本不够,又没有备用的管子。这下所有的队员都呆住了,不知该如何办才好。
这时,队长西堀荣三郎突然提出了一个很奇特的设想,他说:“我们用冰来做管子吧!”
他的这个设想当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因为南极非常冷,水在碰到外界空气的瞬间就会变成冰。但问题的关键是怎样使冰形成管状,而且在中途不会断裂。
西堀队长很快又有了灵感:“我们不是有医疗用的绷带吗?就把它缠在铁管上,上面再淋上水让它结冰,然后拔出铁管,不就成了冰管子了吗?用这种方法做冰管子,再把它们一截一截连接起来,要多长就有多长。”
在西堀队长的整个构想中,首先是找出冰管来代替输油管,其次是将绷带的机能由包扎伤口转为包裹铁管。
西堀队长的聪明在于通过已知的东西作媒介,将毫无关连的、不相同的知识要素结合起来,也就是摄取各种事物的长处,把它们综合在一起,再制造出新产品。这位西堀队长运用的方法,就叫综摄法。运用这种方法,使他打开了未知世界的门扉,使自己潜在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这样,越冬输油管的难题就得到了解决。
因为人类的知识已庞大到惊人的地步,这就驱使人们去开发各种高效率的利用知识的方法。因此,综摄法是一种旨在开发人的潜在创造力的思考方法。
◎NM法则
在对一个问题进行思考的时候,可以针对问题提出所要实现的目标,然后对这个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也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日本创造学家中山正和教授根据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理论,把人的思考分成“点的思考”和“线的思考”。通过联想、类比等方法来搜索平时积累起来的“点的思考”,再经过重新组合,把它们连结成“线的思考”。这样,就会涌现大量新的创造性设想,从而获得新的发明成果。这种方法由中山正和教授发明,叫做中山正和法,简称NM法。
现在非常普及的洗衣机,就是运用了上述的NM法而发明出来的。运用NM法时,不是先去设想具体的结构,而是要把发明的对象先抽象化,找出能反映发明对象的本质,或者找出要发明的对象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一些关键词。
例如洗衣机,第一步,我们首先要找到它能洗东西的“洗”一词,洗得清洁的“清洁”一词,使用安全的“安全”一词等等,这些词就称为关键词。关键词一般可以选择4~5个。
第二步,从这些关键词中选出一个,如“洗”词,围绕这个关键词,通过联想、类比等手段,进行思维扩散,或者说思维发散,来突破原有洗衣服的概念。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各种各样的洗涤方法列举出来,如擦板搓洗,刷子刷洗,棒槌敲打,河中漂洗,流水冲洗等各种洗涤的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进行集中,找出各种方法的共同的实质性的东西,也就是说对各种方法进行本质的研究。在上述的各种方法中,最本质的是通过加速水的流动,将粘附在衣服上的污物冲刷掉。擦板搓洗、棒槌敲打的实质就是加速湿衣物缝隙中的水的流动速度,从而带掉衣物上的污物。河中漂洗、流水冲洗等方法,只不过是更明显地表现出是由于加速水的流动而来清洁衣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