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工作激励。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展现才华、激发潜能、发挥智慧,这是对部下最长久的激励。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也清晰地告诉我们,真正具有激励作用的因素是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由工作而产生的成就感。绝大多数人是要通过工作的杰出表现来赢得社会的认可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对工作质量和效果的追求是员工本能的表现。所以管理者要善于用工作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能量。
①适当的员工工作设计。工作设计要结合班组运行的需要和员工的需要与特长,让员工既能在岗位上发挥所长,感受游刃有余的工作快感,又能通过岗位实现自己在事业和发展上的理想,还能满足物质财富上的需要。这种兼顾多种要求的设计会有很大难度,但是一旦达成会产生良好的激励效果。
②工作轮换。也就是轮岗,其价值和意义主要在于解除工作单调带来的乏味感,激发员工工作热情,使员工在不断迎接新工作的挑战中,增进多方面的技能,为员工提供个人成长的机会。这种轮岗在实践中不仅是员工的需要,也是企业解决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
③作业丰富化。作业丰富化是把工作责任、学习机会、成就感等激励因素渗入员工的工作,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自主权和控制权。一般操作模式是:企业只提出最终目标,完成目标的工作方法、工作进度可由员工自主控制,自己处理遇到的问题,这样给员工很多的自主空间,可以满足员工自我管理的需要。作业丰富化也可以是实行作业合并,让员工从头到尾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而不是只让他们承担其中的一部分。作业丰富化的有效进行还需建立畅通的反馈渠道,使员工能够迅速地评价和改进工作绩效。
(5)发展培训。培训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手段,是一种高层次的激励方式。尤其是对于知识型员工和青年员工,培训意味着能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这是很多有理想的员工所期待和渴望的。对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在职职培训等,有助于帮助员工顺利适应工作、增强自信心,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能满足员工追求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的需求,能有效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要保证培训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关键是要保证培训的效果,让参加培训的员工有收获,否则就会大大降低培训对员工的激励作用。
(6)民主管理。民主管理通过员工参与管理,使员工及时了解企业的目标、个人的任务,能够满足员工得到尊重与信任的需要。班组层面的民主管理一方面要执行企业特别的规定,一方面要立足本组实施多样化民主管理。例如,班组决策的参与制定或者提出修改意见,广开合理化建议渠道,对合理化建议有所行动,员工合理化建议一经采纳则给予相应物质及精神奖励等等。民主活动注意要有实际内容,真正让员工参与进来,并对参与意见给予合理的使用,不要留给员工一种形式主义的印象。
(7)必要的惩罚。惩罚是反向的强化手段。针对那些思想工作无效的员工或者出现严重错误的员工,必要的惩罚会引起其内心痛苦的反应,使其对自己的错误有更深刻的记忆,不再继续以往的不符合组织需要的行为,还可以警示其他员工避免类似的错误。
惩罚的具体做法是:通报、降级、取消或降低奖金、处罚、处分等。惩罚不可滥用,要慎用、少用,其实施以员工“出错”为前提,而且是相对严重已造成不良后果的错误。班组制度和企业规章制度是惩罚的依据。惩罚一定是在先前告之行为标准的情况下进行,而且罚要罚到痛处,否则起不到惩戒作用。
(8)关怀激励。关心、爱护是一种特殊的激励。中国人多数有知恩图报的心理,对员工多一份关爱,尤其是做几件雪中送炭的事,那么会让员工非常感激,并在工作中回报这种来自组织或者班组长的救助。关爱激励方式的使用有时候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可能一句亲切的问候,一点关切的工作调整,一句信任的语言,都会让人的心理有强烈的感受。再如给因雪灾或其他原因无法回家过年的员工送一顿饺子,则能缓解他们的思乡情和孤独感,尽快恢复良好的情绪。
以上是对几个主要激励手段的介绍。实践中,激励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班组长用心去了解你的成员,对症下药,都能取得一定的激励效果。例如,对有些人讲讲哥们义气,比你给他什么都重要;而对另外一些人用用激将法,可能会一下子激出一个业务先进来;还有的人给他荣誉和休假都不如发奖金让他高兴。有效的激励手段是用对时间、地点、环境和对象的共同结果。激励重要也必要,班组长需要在工作中不断创造新的手段,多注意激励的艺术。
7.劳动竞赛的内容和功能
劳动竞赛的含义
开展劳动竞赛首先要清楚劳动竞赛的含义,而且能够正确认识新形势下的劳动竞赛,这是对劳动竞赛的组织者和实践者的基本要求。“竞赛”也就是比赛。劳动竞赛就指是在生产过程中人与人、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群众性比赛活动。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则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或劳动者为企业的生存发展乃至国家的经济进步而自觉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组织的互帮互学、争优创新的实践活动。劳动竞赛是各种劳动竞赛形式的统称,通常也作为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简称。
劳动竞赛是劳动者以主人翁态度,发挥积极性和创造力,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企业生产任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它也是以人为本的一种现代新型企业管理方式。对劳动竞赛概念和本质的认识,是随着劳动竞赛环境的变化和劳动竞赛实践的发展不断深化的,在现时代,反映和揭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的新内容、新特点及其性质的变化,是劳动竞赛概念和本质的核心内容。对此应该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劳动竞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社会主义的共同劳动的条件、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使劳动者发挥积极性由愿望变成了现实。这种转变过程使自发的进取心理,变成了有组织的活动。劳动竞赛正是符合了劳动者的这种愿望,它为广大职工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企业的生产发展中,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提供了可能的条件。
(2)劳动竞赛是广大劳动者自觉参加的有组织活动。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者成为公有制企业生产资料的主人,劳动者的根本利益与企业、国家的总体利益是一致的,这就奠定了劳动者参加劳动竞赛的基础。事实上,广大劳动者也正是由于认识了这种利益上的一致性,从而自觉参加劳动竞赛,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体现出前所未有的主动精神。即使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广大职工也仍然是国家的主人翁,是企业生产的主体和经济效益的创造者,他们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同样有利益上的相关性,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中,也存在着开展劳动竞赛的群众基础,近年来较多非公有制企业成功开展劳动竞赛并取得显著成果的情况就是明证。劳动竞赛又是有组织的活动。它通过各级组织合理安排、精心组织,把劳动者分散的、自发的、高涨的劳动热情,通过组织引导,变成高度集中的、有目的、群众性的社会主义建设活动,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3)劳动竞赛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强管理、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方法。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企业成为市场主体,面对的是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竞争,遵循的是优胜劣汰的法则。为此,劳动竞赛就应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以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为手段,通过竞赛来增强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劳动竞赛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价值观念和原则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具体运用。劳动竞赛以提高经济效益、工作效益为目的,以劳动者为对象,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经验、先进技能为内容,通过群众性的“比、学、赶、帮、超”竞赛热潮,使先进人物的先进生产、工作经验和先进水平,变成全社会的共同水平。劳动竞赛有利于促进劳动者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劳动态度,增强集体主义观念,有利于确立劳动者之间的互助合作、平等竞赛、争优创新、共同提高的新型关系,这是资本主义不可能存在和无法比拟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竞赛也是培养新型劳动者的一所没有围墙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学校。
劳动竞赛的具体内容
劳动竞赛包含着丰富的内容,具体包括竞赛项目、竞赛目标、竞赛标准、竞赛条件等。其中竞赛内容是劳动竞赛的核心,它确定了要体现现阶段党和国家总任务、总目标的要求。在新形势下,劳动竞赛能否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能否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从而获得同步发展,这决定了劳动竞赛内容、竞赛目标是否同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中心任务真正保持一致。因些,这就要求劳动竞赛的内容、目标都必须置于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中心任务之内,而不能徘徊或游离于之外。党在现阶段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宣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十一五”规划,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奋斗。劳动竞赛的内容、目标只有体现这一中心任务的要求,才能与时代同步发展,才能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也才能反映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反映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一致性。劳动竞赛的内容、目标又要体现企业中心任务的要求,因为党和国家的建设任务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企业来实现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否站稳脚跟、求得发展,这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职工的自身利益,而且也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劳动竞赛就必须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竞赛的内容、目标就必须体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要求。只有劳动竞赛的内容、目标从企业实际出发来确定,才能确保竞赛的正确方向,才可以收到显著实效。
企业开展劳动竞赛的基本内容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改善经营管理,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重点,以增产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金利用率,加强工商结合、工贸结合和搞好安全生产为主要内容,把重点放在挖掘企业内部潜力,以内涵为主求效益。同时加大力度努力提高职工素质,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相统一。上面提到的这些是劳动竞赛的一般内容,具体到某个行业、单位和个人,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竞赛的具体内容和不同重点。要通过开展群众性的合理化建议、技术创新、技术协作、技术攻关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企业以尽量少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更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物美价廉且具有高科技含量的产品。除此之外,企业的安全卫生、劳动纪律、团结协作、文明生产、等也属竞赛内容。总之,竞赛的内容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搞一个模式,这样才能使之切实可行,取得明显效益。在竞赛目标上要使各项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和超过本企业历史最高水平和国内外先进水平。这是对所有企业的共同要求,也是竞赛的目的所在。
劳动竞赛的内容、目标也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企业生产的发展,在不断调整、更新,其总趋势是竞赛的范围不断拓宽、竞赛的内容不断深化。目前我国劳动竞赛在内容上,更突出创造性劳动,突出经济效益,技术进步、改善经营管理,突出提高职工素质、三个文明建设和和谐企业建设。这些新变化、新特点,使劳动竞赛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劳动竞赛的形式和分类
劳动竞赛的形式是实现劳动竞赛内容的必要条件。竞赛的形式是由竞赛本身的内容决定的,它服务于竞赛内容并随着竞赛内容的变化而变化。尽管竞赛的形式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即竞赛的形式必然始终从有利于吸引广大职工群众出发,更好地为竞赛内容服务。这也是开展劳动竞赛所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由于劳动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随着形势的发展,竞赛形式还会更加丰富,因此,对劳动竞赛形式进行分类就有些复杂,下面对劳动竞赛的基本形式作个分类。
(1)从范围上分,有较大规模的全国性、地区性或多行业的竞赛,也有企业内部不同车间、班组、工序之间的竞赛。全国性竞赛或地区性和多行业竞赛大多是围绕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和奋斗目标展开的,是由全国总工会或地方总工会号召、组织、指导的,其规模也较大,如增产节约运动、为四化立功运动、经济技术创新工程,以及“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活动等。企业内部的竞赛则主要是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的,其形式如车间班组赛、同工种同业务赛、上下工序一条龙赛等,规模相对较小,但针对性较强。
(2)从特征上分,有体力劳动竞赛和脑力劳动竞赛。体力劳动竞赛一般指在体力劳动者中间开展的劳动竞赛,脑力劳动竞赛则是在脑力劳动者(如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中间开展的或主要由这些人参加的劳动竞赛。无论体力劳动竞赛还是脑力劳动竞赛,都是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的组成部分,同样具有创造性,而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劳动竞赛也将由单纯体力型向智力型转化。所以,一方面要动员广大脑力劳动者参加竞赛,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广大体力劳动者学科学、学技术,提高知识水平,使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互学习、密切配合,真正提高竞赛水平,促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
(3)从对象上分,有性质相同的同行业、同工种、同机台之间的竞赛,也有条件不相同的单位、个人之间的竞赛。前者按条件、工种、岗位大体相同的单位分别组织竞赛,这种竞赛形式具有可比性强的特点,便于同行业之间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有较广泛的适应性。后者则主要是围绕一个共同协商确定的竞赛条件、目标,在具有不同条件、情况的企业和个人之间展开的,如跨行业、跨工种竞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