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医外科学
8746800000034

第34章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7)

(2)西医治疗:一般患者可口服胱氨酸、谷维素及维生素B1、维生素E,病情发展迅速,病变范围广泛,可内服皮质类固醇激素,但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局部治疗主要目的是刺激皮肤充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毛发生长。物理疗法可采用局部按摩、紫外线照射、共鸣火花、音频电疗等,对顽固性难治的小灶性秃发,可选用泼尼松龙或确炎舒松A混悬液加等量利多卡因,于秃发区作皮内或皮下注射。

五、预防与护理

(1)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切忌熬夜、烦躁、悲观、忧愁和动怒。

(2)注意头发卫生,不宜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洗头,避免烫发、染发,少用电吹风。

(3)注意饮食结构,营养平衡,克服和纠正偏食的不良习惯。

(4)树立治愈疾病的信心和耐心,坚持治疗避免急躁情绪。

第十五节 淋病

淋病是由淋病双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炎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以尿频、尿急、尿道刺痛或尿道溢脓,甚至排尿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染。此病又称“淋浊”、“淋证”、“花柳毒淋”。

一、病因病机

多由宿娼恋色而染或误用秽浊污染的日用品而染。湿热之邪、秽浊之气由下焦前阴窍侵入,流注入膀胱、精室、尿道,局部气血运行不畅,湿热薰蒸,气化失司而致;或湿热秽浊之气久恋,久病及肾,肾气虚弱,肾失温煦,瘀结内阻,致本虚标实。

本病的病原体为淋球菌,属革兰阴性球菌,多寄生在淋病患者的泌尿生殖系统。

二、诊断

有不洁性交或间接接触史,潜伏期1~14天,女性可稍长。根据发病特点等可分为无合并症与有合并症淋病、无症状与有症状淋病、急性与慢性淋病和播散性淋病等。

1.男性无合并症淋病 主要为急性前尿道炎症状,表现为尿道口红肿,尿频,尿急,尿痛,尿道口溢脓及排尿困难,偶有终末血尿。少数患者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若淋球菌隐伏于尿道腺体、尿道隐窝则病程转为慢性,常持续2个月以上,且多侵犯前列腺、精囊腺、睾丸,引起这些器官的炎症,成为其主要合并症。慢性淋病症状轻微,表现为尿道刺痒、灼热,轻度尿痛及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后余沥,阴部坠胀,自觉乏力等症状。多数患者晨起尿道口有分泌物和脓痂。未经治愈的慢性淋病性尿道炎,约5~10年后可发生尿道狭窄。

2.女性淋病 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不明显,有的患者可不出现临床症状。女性无合并症淋病常侵犯宫颈、尿道、前庭大腺。可见白带增多,轻度尿道口炎症症状及下腹坠痛。淋菌性宫颈炎,炎症上行感染,引起淋菌性盆腔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肛周炎等合并症以及造成不孕。

3.儿童淋病 以幼女多见,由接触被淋球菌污染的用品而间接传染。表现为外阴及阴道炎及尿道炎,外阴红肿、灼痛,阴道及尿道口有脓性分泌物。

4.播散性淋球菌感染 是淋球菌通过血行播散所致的全身性严重的感染。临床表现为高热、寒战、全身不适,四肢出现红斑、脓疱、血疱、溃疡,伴有多发性关节炎、骨膜炎或腱鞘炎,严重者可发生淋菌性败血症、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脑膜炎等。

5.其他部位淋病 主要有口交或肛交引起淋菌性咽喉炎和直肠炎;新生儿经淋病产妇产道可引起淋菌性结膜炎。

男性急性尿道炎尿道拭子涂片查到白细胞内革兰阴性双球菌可确诊。女性尿道或宫颈拭子涂片有多数白细胞,且白细胞内有革兰阴性双球菌可初步诊断,确诊需有培养阳性结果。如仅仅查到白细胞外革兰阴性双球菌,不能诊为淋病,必需作培养。

三、鉴别诊断

非淋菌性尿道炎 同样有性接触史,但其潜伏期长,多为1~3周,症状轻,有少量黏液性分泌物,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或解脲支原体,淋球菌检查阴性。

四、治疗

1.内治

(1)湿热毒蕴证(急性淋病):尿道口红肿,有尿急、尿频、尿痛、淋沥不止,尿液混浊如脂,尿道口溢脓。女性宫颈充血、触痛,并有脓性分泌物;可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化浊,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土茯苓、萆薢等。

(2)正虚毒恋证(慢性淋病):小便不畅,短涩,淋沥不禁;腰酸腿软,五心烦热;舌质淡或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细弱。治宜补肝肾、利湿祛浊,方用知柏地黄丸加土茯苓、萆薢等。

(3)毒邪流窜证(伴有合并症者):前列腺肿痛,拒按,小便溢浊或点滴淋沥,腰酸下坠感。女性有下腹部隐痛,压痛,外阴瘙痒,白带多,或有低热等全身不适感;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宜清利湿热、解毒化浊,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土茯苓、红藤、白茅根等。

(4)热毒入络证(淋病性败血症):小便灼热刺痛,尿液赤涩,下腹痛;头痛高热,或寒热往来,神情淡漠,面目浮肿,四肢关节痛,心悸烦闷;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滑数。治宜清热凉血、解毒,方用清营汤加土茯苓、萆薢、鱼腥草、白花蛇舌草等。

2.外治 土茯苓、苦参、白鲜皮、地肤子、花椒、黄柏各30g煎水外洗。

3.其他疗法 西医疗法为淋病的首选治疗方法。应足量用药,选择有效的抗生素。

(1)壮观霉素(淋必治)2g,1次肌注/日,连用7天。

(2)头孢三嗪(菌必治)250mg,1次肌注/日,连用7天。

(3)诺氟沙星800mg,1次口服。环丙沙星200mg,2次/日,连用7天。

(4)红霉素或四环素500mg,4次/日,连用7天。用于青霉素过敏者。儿童、孕妇禁用四环素。

五、预防与护理

(1)杜绝不洁性交,提倡使用避孕套。禁止嫖娼卖淫。

(2)夫妇双方应同时治疗。

(3)消毒隔离,生活用品要与他人分开,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

(4)忌辛辣刺激食物,戒酒。

(5)及时、规范治疗,治疗结束两周后复查涂片、培养均阴性及症状体征消失者为治愈。

第十六节 梅毒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性传播疾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其临床特点是症状极为复杂,早期主要为皮肤黏膜损害,晚期可侵犯骨、眼、内脏及中枢神经等全身多组织器官或通过胎盘传播引起流产、早产、死产和胎传梅毒。本病中医称“霉疮”、“杨梅疮”等。

一、病因病机

主要由于不洁性交致精化染毒;接吻,哺乳,接触污染物致气化染毒;以及母患霉疮导致胎中染毒。淫毒与湿热、风邪杂合所致为患。邪之初染,局部热毒熏蒸,发为疳疮或外发于皮毛;流于经脉,则生横痃;后期疫毒内侵,伤及骨髓、关窍、脏腑,变化多端,证候复杂。本病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

二、诊断

根据传染途径,梅毒可分为后天梅毒和先天梅毒。根据临床表现、发病时间以及实验室检查,后天梅毒又分为早期梅毒(包括一期、二期及早期潜伏梅毒),晚期梅毒(包括三期、晚期潜伏梅毒)。

1.疳疮(硬下疳)为一期梅毒的主要表现。一般有不洁性交史,或性伴侣有梅毒病史。潜伏期10~90日不等。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结节、皮损发生于外生殖器、肛门、口唇、乳房等部位。皮损稍高出皮面、软骨样硬度、表面溃疡、浆液性分泌物,不易出血,含大量螺旋体。经过3~8周多自行消退,不留痕迹或仅留轻度萎缩性疤痕。

2.横痃 为一期梅毒临床表现,可伴单侧或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初起如杏核,渐大如鸡卵,色白坚硬不痛,无粘连,横痃很少破溃,可存在数月或数年,经治疗后迅速消退。

3.杨梅疮 为二期梅毒临床表现,多在感染后10周左右出现。皮疹为淡红色斑疹,斑丘疹,丘疹,脓疱疹,鳞屑性皮疹等多种损害。掌跖部的棕铜色脱屑性斑疹具有特征性。皮损常泛发全身,对称分布。黏膜可出现黏膜斑,外阴及肛门可发生扁平湿疣,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头发可呈虫蚀状脱落。浅表臖核肿大。若失治或治疗不彻底,二期梅毒经3~12周自然消失,可进入潜伏状态(早期潜伏梅毒),也可复发,为二期复发梅毒。

4.杨梅结毒 为三期梅毒临床表现,出现在梅毒感染两年以上病史,未经彻底治疗者。临床以结节性梅毒疹、树胶肿、骨梅毒为典型表现。亦可出现眼部损害,尤以口腔、鼻、舌、唇的损害多见。心血管受损可见梅毒性主动脉炎、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瘤等。神经系统受损可见梅毒性脑膜炎、脊髓痨、及麻痹性痴呆等。

5.小儿遗毒 为先天性梅毒,早期先天梅毒多在出生3~8周表现临床症状,患儿消瘦,常有轻度发热。有黏膜损害、皮肤损害、骨损害、眼损害、以及神经和内脏的损害。晚期先天梅毒多发生于2岁以后,主要影响骨骼、软组织(主要表现为头面部、牙齿和小腿畸形)、眼、耳和中枢神经系统,但很少侵犯心血管。特征性损害为树胶肿。先天梅毒不发生硬下疳,常有较严重的内脏损害,病死率高。

硬下疳、梅毒疹及扁平湿疣有等有条件应作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应作为诊断梅毒的常规检查,如临床怀疑梅毒而血清学试验阴性,应于2~3周后复查。非特异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RPR、TRUST、USR)用于梅毒的过筛检查和观察梅毒的活动情况。特异性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如(TPPA、TPHA)用于证实现症或继往梅毒感染。脑脊液检查、VDRL试验主要用于神经梅毒的诊断及疗效和预后的判断。

三、鉴别诊断

1.硬下疳与软下疳 病原菌为Ducreyi链杆菌。潜伏期短,发病急,炎症明显,基底柔软,溃疡较深,表面有脓性分泌物。疼痛剧烈,常多发。

2.玫瑰糠疹 皮损为椭圆形,红色或紫红色斑,其长轴与皮纹平行,附有糠状鳞屑,常可见较大母斑。自觉瘙痒,淋巴结无肿大。梅毒血清反应阴性。

3.尖锐湿疣 疣状赘生物呈菜花状或乳头状隆起,基底较细,呈淡红色。梅毒血清反应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