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8738900000002

第2章 祖父林孝恂:活水的滋养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家族的崛起,必然有一处开明的肇始。他或许应该阔朗、明达、包容,绵软中带着力量,静静蛰伏,厚积薄发。他往往身在一个时代的末尾,身负着那个时代的种种束缚,但他偏偏又能从那种束缚中挣脱出来,破茧成蝶,成为另一个新时代的前端。对于林徽因的家族来说,她的祖父林孝恂,显然就是这么一个人。他是源头的活水、大树的根、房屋的上梁、歌曲的前奏、传奇的开头。他的胸襟、气度和眼光,决定整个家族的发展路向。

林孝恂是清末民初的中产。福建闽侯的林氏,祖上是名门望族,最早的源头相传可以追溯到殷商时期的忠臣比干,但到了林孝恂这一辈,已经是风雨飘摇,强弩之末,族中子弟,大多沦为布衣,在人世中辛苦地讨生活。林孝恂年少清贫,曾经在富人家做过教书先生。林长民回忆说:“爹别就人家教读,与年所入不过数十千制钱,家计贫苦。”贫苦到什么程度?林孝恂买个梨回来,儿女太多,也只好切成一片一片分吃。在富户坐馆教书,似乎是旧时许多读书子弟的必经路,有的一教就教一辈子,比如蒲松龄,但林孝恂显然要顺利得多。科举这条路,他走得稳稳当当。1889年,即光绪十五年,林孝恂中己丑科二甲第一百一十一名进士,与康有为同科,被授予翰林院编修。

林孝恂写得一手好字,飘逸中有力道,柔和中有刚劲,一如他的为人。林孝恂身上有种书生意气,但绝不迂腐,他气象开阔,很懂得进退。林孝恂在京做官,与别人来往走动,少不了许多开销应酬,而林家家底不厚。于是,林孝恂便故意在翰林院年度甄别考试时写错一个字。这几乎是官场的潜规则。主考人看到这个错字,便知此人想离开京城。林孝恂一番打点,很快,便下放地方,做过杭州地区的金华、孝丰、仁和、石门、海宁诸州县的地方长官,最终做到了代理杭州知府。林徽因说自己是半个杭州人,便与林孝恂在杭州做官有直接关联。林徽因正是诞生在林孝恂在杭州的宅院。

有意南下,放弃留京,显示了林孝恂务实的人生态度。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什么非他不可,变动不居,一切都只能在变动中求得把握。晚清的季候,充满了变法的酵素,林孝恂也深谙“变”的真谛,笑对人生。时代的大变革,天崩地裂,对林孝恂来说,不是绝境,他总能从裂了缝的大地中,找到另一份生机、另一片天地。那感觉好像是夹缝中长出了新绿,绝壁上开出了鲜花,是因地制宜,四两拨千斤地绝处逢生。林徽因有一点和林孝恂很像,那就是总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总是努力去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辛亥革命后,清王朝土崩瓦解,许多清官张皇失措,忙不迭跑回老家广置田地,以保晚年安乐。林孝恂却不。他跑去时代的先锋地上海,入股商务印书馆,踏在时代前端,眼光一流。林孝恂像湖,介于海与河之间,自有一种沉静的力量,吐纳之间,也能创造出一些新的质素。林孝恂懂得撷取,林徽因同样是。横跨在中西之间,似乎是林家人共有的特点。

林孝恂浑身墨香味十足,在杭州当官时,他曾手书对联:“书幌露寒青简湿,墨花润香紫毫圆。”当官之余的读书生活,让林孝恂身上有些许飘逸之气、几多道家风骨。在正统的诗书之外,他还广求博取,学习技艺,学习医术,很是务实。林孝恂的这种开放的学习态度,明显影响了后辈。他在崇福当知县时,就开始废八股,兴学堂,后来又在杭州设立林家私塾,教导儿孙读书。 林家私塾设东西两斋,东斋传授旧学,西斋传授新学。新学这边,名师荟萃,课程新潮,既有林纾教四书五经,也有林白水介绍地理天文,甚至还有外籍老师华惠德、嵯峨峙来向孩子们传授英文、日语。如此中西合璧、继往开来的教育方式,不但使自己的子女林泽民、林长民等人多有受惠,就是族中子弟,也多有滋养,来日做成大事者不乏其人。写出《与妻书》的林觉民,与林觉民一起喋血黄花岗的林尹民,为光复福建努力的林肇民,都曾在林孝恂的私塾就读。大时代风雨将来,西子湖畔的宁静也只是一时,林家的一批人,从林孝恂的私塾起步,走到了最广大的天地中。

林孝恂有平等思想。在家中,他讲究男女平等,女孩和男孩一样接受教育,他家女儿,日后都能诗会字。林徽因幼时跟着祖父一起生活,少不了受到许多教导。而林孝恂的女儿、林徽因的姑姑林泽民,更是对林徽因进行了最初的启蒙教育,为林徽因日后的高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林徽因五岁诵读诗书,六岁用文言写家信,八岁入西式小学,十二岁入教会中学,十六岁游览欧洲,二十岁用英语演出泰戈尔的剧目,然后,一转身,赴美留学。在学习这条路上,林徽因步步为营,每一脚都踩在点上。林孝恂早年的引导,显然帮林徽因写就了一个漂亮的开头。在林徽因不是十分快乐的童年里,祖父林孝恂和姑姑林泽民,无疑成了温暖的底色。林徽因(后来为怕与人混淆,改名为林徽因)这个名字,也是林孝恂替她取的。“徽因”二字,典故源自《诗经·大雅·思齐》:“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因,则百斯男。”寓意是,希望她能够继承美德,招来儿孙满堂。

据说,林徽因的美貌也多受祖父母隔代遗传,林家人共有的特征是有一双善睐的明眸,而清癯的面容,似乎是遗传祖母。林徽因小时候,父亲林长民留学海外,长期不沾家,她多半与祖父林孝恂相依为命。现在,人们能看到林徽因三岁时的一张相片。她站在一张华美的椅子前面,面无表情,仿佛是被眼前的相机惊住了。最初的世间精彩,林徽因在林孝恂身边细看。林徽因幼年时总是在搬家。八岁时,随祖父移居上海;十岁时,又跟着祖父进京,来到林长民身边。居住地的变幻,开阔了林徽因的胸襟,调养了林徽因的气质,渐渐地,林徽因身上,既有北方女子的大气,也有南方女子的灵秀。人生中种种巧妙的融合,不能不说有祖父的功劳。

说一个有趣的现象。姓林的和姓徐的之间的渊源,从林孝恂就已经开始。1899年至1905年间,林孝恂曾三任石门知县。在任期间,他与石门望族徐家有过往来。徐氏家族的徐宝谦曾经在石门的传贻书院做主讲,而林孝恂也曾把自己的侄儿带到传贻书院来读书。林孝恂对徐家很有好感。当年清御史常徽奏请削平秋墓,同时参奏吴芝瑛与徐家女儿徐自华为秋瑾余党,林孝恂就曾帮徐自华说过好话。而林孝恂之子、林徽因之父林长民先生与徐自华之间,更是有着暗暗的情愫。

林长民自称“苣苳子”。1920年,林长民和徐志摩在伦敦相识之后,曾经一度假扮男女恋人,相互写情书。林长民扮演有妇之夫苣苳子,徐志摩扮演有夫之妇仲昭,二人言辞热烈,戏假情真。连徐志摩都说,林长民似乎是写给他的情人的。后来,有人在读到了徐自华的《忏慧词》中与“苣苳子”有关的几首后,开始做起了考据,致信徐志摩,但终究不了了之。不过,可以确信,林长民和徐自华是认识的。再后来,林家的孙女林徽因,认识了一个诗人,刚好也姓徐(浙江海宁人徐志摩),两人的情感故事,几乎已经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美谈。徐自华是浙江桐乡人,徐志摩是浙江海宁人,虽然不是一个地方,但都是徐姓,而徐家和林家的缘分,却是从林孝恂发端的。

最后,讲个段子。林孝恂做杭州代理知府的时候,资助过一个人去日本留学,这个人叫蒋百里。蒋百里是浙江硖石镇人。蒋百里的堂兄是徐志摩的姑父,所以,蒋徐二人也算有着拐着弯的亲戚关系。蒋百里和一个叫张君劢的人是朋友。有一次,在蒋百里家,张君劢和徐志摩相遇。张君劢看重徐志摩的才气,主动做媒,要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徐志摩。徐志摩父亲见张家是个大户之家,便同意了这门婚事。于是,徐志摩与张君劢的妹妹订了婚,新娘的名字叫做张幼仪。而后,蒋百里和张君劢帮助徐志摩结识了名流梁启超。徐志摩拜梁启超为师,又通过梁启超的关系出洋留学。徐志摩留学途中,在英国伦敦结识了林长民和林徽因。徐志摩对林徽因展开疯狂追求。林长民却带着林徽因回国。1923年,蒋百里和胡适一起,创办了新月社。泰戈尔来华,蒋百里也前后张罗,让徐志摩和林徽因在老诗人面前大出风头。不过,到了最后,徐志摩娶了陆小曼,林徽因嫁给梁思成。数年后,徐志摩为赶林徽因的演讲会,搭乘飞机,不幸因空难逝世。呵,复杂,环环相扣,似乎都有那么点关系,似乎又都是无心,前人种下了因,后人收获了果。世间的联系,就是这么奇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