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8734200000008

第8章 银行是干什么吃的? (4)

注意,此时的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尽管具有了国家银行的性质,但在其股份构成上,和当时的美联储基本一样,国有股份很低,主要以民间股份为主,是典型的公私合营。

1935,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币制改革公告,实施“法币”政策,宣布自1935年11月4日起,“以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发行的钞票为法币,取消白银、银元为流通货币的资格;法币一元收兑原银元一元,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钞票数额以11月3日为限不许继续发行,己发行的由财政部酌定期限兑换成中央银行所发钞票”……

这里面的第一句话大有玄机,也就是说当时中国只有四大家族所控制的中央、中国、交通三家银行才拥有发行钞票的权力(1936年又规定蒋介石的御用银行——农业银行也有发钞权),其他的所有银行纸币发行权被取缔。

然而,由于法币发行不受黄金白银的制约,国民政府又刻意通过法币通货膨胀来掠夺民众,导致法币发行量直线上升——1935年法币发行量是4.5亿元,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居然暴涨到5569亿元,到了1948年9月法币系统崩溃前夕,其发行量更是达到了恐怖的664万亿元,而物价相比抗日战争前夕更是上涨了3492万倍!

1948年9月之后,国民政府采用金圆券,但依然是一模一样的发钞模式,9个月时间,钞票印刷量增长了1000倍!

国民政府一次又一次地玩弄货币政策,在货币发行中欺骗和残酷掠夺民众,直到除了“四大家族”之外的所有人都一无所有,也用最快的速度为这个政权敲响了丧钟。

伴随着国民党政府纸币系统的崩溃,人民币逐渐成长起来。

人民币,顾名思义,那是人民的货币。

如果要追本溯源的话,人民币甚至比国民党的法币产生时间还要早,而这又离不开中国人民银行最早的前身——江西瑞金革命根据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原来,早在1932年江西瑞金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就发行了5分、1角、2角、5角和1元5种面值的银元券(可以兑换成银元)。

1947年7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打得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之际,在华北财经办事处主任董必武的提议下,中央开始考虑组建中央银行,制定统一解放区货币的措施。

关于中央银行名称,当时很多人建议用“联合银行”、“解放银行”等,但最终“中国人民银行”这一名称体现了人民特色,得到了中共中央的认可。于是,1948年12月1日,经中央批准,以华北银行、北海银行和西北农民银行为基础,合并成立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设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发行在全国解放区流通的“中国人民银行券”。

为区别于以往各解放区银行所发行的地方纸币,这种纸币最初被称为“新币”、“人民券”、“中国人民银行券”等,直到1949年6月才被正式定名为“人民币”。

新中国成立之后,所有旧银行取消,全国只有一家银行——那就是中国人民银行,为与高度集中的银行体制相适应,中国从1953年开始建立了集中统一的综合信贷计划管理体制——全国的信贷资金,不论是资金来源还是资金运用,都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统一掌握,实行“统存统贷”的管理办法。银行信贷计划纳入国家经济计划,成为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手段。

可不嘛,计划经济,就是一切都要按照计划来,根据计划可能长期忍饥挨饿。

1979年开始,中国迈开经济改革开放的步伐,为了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植,中央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为了适应对外开放和国际金融业务发展的新形势,中央又改革了中国银行的体制,中国银行成为国家指定的外汇专业银行;同时,还设立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并逐步恢复了国内保险业务,重新建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此外,各地还相继组建了信托投资公司和城市信用合作社,出现了金融机构多元化和金融业务多样化的局面。

日益发展的经济,金融机构的日益复杂,迫切需要加强金融的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向成熟的西方中央银行体制学习,由中国人民银行来专门承担中央银行职责,成为完善金融体制、更好发展金融业的紧迫议题。

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向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体制靠拢,于是在1984年,国家将商业银行的职能剥离出去成立中国四大银行(中、工、农、建),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职的中央银行。

1986年,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交通银行组建成立,接下来的1987年到1992年,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广东发展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上海浦东银行、华夏银行等一系列股份制国有商业银行相继成立。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确定了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银行。1998年中国人民银行撤销省级分行,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置九家分行。

1996年,民生银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由民营资本投资的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3年开始,对于国有独资的商业银行,中国开始实行剥离不良资产政策,并开展股份制改革最终将其上市,到2010年,中、工、农、建、交五大国有银行全部挂牌上市。

与此同时,随着证券市场的繁荣,中信证券、国金证券等一系列专门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在我国逐步建立,与国际接轨、以中央银行为核心的银行体制在我国逐渐确立。

“欠条”与中央银行

对于当代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中央银行都是有且只有一个。

在今天,英国的中央银行是英格兰银行,美国的中央银行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eral Reserve System,Fed),中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日本有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BOJ),而欧洲则有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B)……

1920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召开的国际经济会议提出,没有建立央行的国家要尽快建立,已经建立了的要加强央行独立性,共同维护国际货币体系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了恢复经济、稳定金融秩序,西方各国在对中央银行加强控制的同时,也强化了央行的权力与责任,这一时期成立的央行大多借助政府力量,借鉴他国以往的经验,从而使其全面、直接地具有“银行的银行”的特征。

到了1980年前后,亚、非、拉等一些国家普遍设立中央银行,这标志着中央银行制度在全球的普及。

某种程度上,现在全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都是以中央银行制度为核心的。

当世界各个国家都建立了各自的中央银行之后,其他银行及所有金融机构的任务就是紧密团结在中央银行这个核心周围,为实现每个国家经济的永久增长而奋斗。

所有的中央银行都具有四大功能——印刷钞票、管理银行、调控经济、代表政府。

其实在使用金银币做货币的时候,只要有足够的信誉,根据自家银行的金银币储藏量,每家银行都可以发行自己的钞票。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某一家大的银行就借助政府权力,有一天突然宣布其他银行“不许再印钞票”,自己就垄断了“印刷钞票”这个活儿,慢慢地它就变成中央银行,变成了一个国家唯一的印钞票的机构。

既然央行彻底垄断了纸币的发行,所以我们手中的任何一张“钱”,都是出自中央银行的印钞机;另一方面,由于现在没有一个国家实施所谓金本位、银本位或其他任何商品本位,中央银行印出来的每一张钞票,本质上说都是凭空印刷的——既然是凭空印刷,而且还可以拿到市场上购买东西,那其实就是中央银行对全国民众的欠债。

所以,大家要明白的是,现在的纸币,无论是美元还是人民币、欧元还是英镑、日元还是瑞士法郎,它不是财富的凭证,而是债务的凭证!

对此,各个中央银行倒也从不隐瞒,你去任何一个中央银行查阅它的资产负债表都会发现,它把自己发行的钞票量全部列在“负债”这一栏里,而把诸如外汇储备、黄金、印刷机等等都列在自己“资产”这一栏里。

不过,要是你对比一下中央银行的“自由资产”和“负债”,估计你会大吃一惊。

为什么呢?

因为所有中央银行的自有资产和总负债都极不对称,表现出来就是只有1元钱的资产,却有几十元、上百元、甚至上千元、上万元的负债——比方说根据2011年7月公布数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自有资产只有219.75亿元,但其总负债却达到了28.07万亿元!

219元的家底,却欠债28万元,无论是公司还是家庭,你说它该不该破产?

央行当然不会破产,因为它管的就是“印钱”!

由此也形成了一个怪异的现象,当代所有国家的钞票,根本与真实的财富毫无关联,每一个人手头的“钱”,归根结底其实是一张欠条——如果对这个债务进行清偿,那么世界上所有的纸币应该立即全部消失。

听起来很怪异?

毫不怪异!因为纸币本身就是凭空印刷的,除了纸张材料和油墨材料外,它本来就并不含有任何真正的价值和财富。

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都隶属于政府,属于100%的“国有资产”,例如中国人民银行是直接受国务院领导的。不过,也有些国家为了让央行保持一定的独立性,确定了公私合营的方式(如美联储),而诸如英格兰银行这样的央行,开始的时候甚至是100%的私人所有。

现在有些人抓住人家美联储是私营机构的事儿大炒特炒,认为私营机构为了自己赚钱肯定会大肆印刷钞票搞通货膨胀,容易造成货币不稳定,还会严重损害国家利益,其中有些观点笔者就严重不同意。

前面有关英格兰银行的叙述中我们就知道,大英帝国最辉煌的19世纪实行的是金本位制,当时中央银行是100%私有的,其英镑货币也超级稳定;反倒是1946年英格兰银行被“收归国有”之后,英镑钞票的币值开始了江河日下的日子。

中央银行“印刷钞票”的职责说完了,该说说“管理银行”的事儿了。

中央银行充当所谓的“银行的银行”,就说明中央银行也办理“存款、放款、汇兑”等各项银行业务,但其业务对象却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

理论上来说,中央银行和政府一样,不仅不能满脑子想着“赚钱”的事儿,而且压根儿就要杜绝“赚钱”的想法,只是管理全国的金融机构而已。

管理的内容呢,具体体现在集中所有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当所有商业银行的贷款人、组织全国的银行清算等等。

至于“调控经济”,这可真是中央银行的绝活儿!

英格兰银行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就通过再贴现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和公开市场活动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有价债券—国库券和债券,为了体现自己的高级,央行的这种买卖活动只与银行或大企业进行交易,但不与政府进行交易。

等调节措施,成为近代中央银行理论和业务的样板;发展到今天,中央银行已经拥有了调整利率(包括贴现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三大调控经济的“法宝”。

比方说,经济过热的时候,央行就会提高利率、增加存款准备金率、发售国债(或者三种活动之一),紧缩经济,降低市场流动性——其实就是减少流通中的钞票量;相反,经济衰退的时候,央行就会赶紧降低利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收购国债(或者三种活动之一),增加市场流动性——其实就是增加流通中的钞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