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搞懂金融的第一本书
8734200000035

第35章 人民币国际化,臆想还是理想? (4)

即便现在的欧盟,在经济总体规模上已经超过美国,却只是一个主权的联合体,没有控制各个国家财政支出的能力(希腊危机是最好的证明),再加上军事上依赖美国、技术创新比不上美国,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依然不可能超过美元。

1980年以来的30年间,别看美元汇率对外币升值或贬值,其国内市场上的物价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这表明,美元的真实币值,即实际购买力是稳定的,这些年并没有发生大的贬值。

比方说,美国金融资本几乎垄断、主宰、控制着世界市场上的多数石油、主要粮食以及多种重要原料资源,也控制着高端科技、医药、军工品的资本市场。如有必要,美国可以通过抛售这些金融资产回笼美元,从而抑制美元贬值。

有人已经在怀疑,去除美国国债部分后,目前中国的外储加外债已经是负值……

真谛

从2008年年底到2011年6月,中国央行先后与韩国央行、香港金管局、马来西亚国民银行、白俄罗斯国家银行、印度尼西亚银行、阿根廷央行、冰岛、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新西兰储备银行、乌兹别克斯坦、蒙古中央银行、哈萨克斯坦国家银行等12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已达8412亿元人民币。

许多爱国人士开始欢呼了,看,这不就是人民币正在大踏步走向国际化吗?

货币互换协议,只能说明中国的金融开始多样化了,也可以说是帮助这些国家购买中国的商品,同时也让中国能够直接用他国货币购买他国商品,是便利双方的事儿。如果说与人民币国际化沾一点边倒也可以,但如果觉得这就是国际化,那就实在是某些国人的一厢情愿和自作多情了!

那些整天喊着人民币国际化的人是否知道,在信用货币体系下,什么才是一个国家货币国际化的真谛?

是资本输出!

换句话说,就是你直接拿自己印出来的纸,跑到国际上能买到别人的实物商品,这才是国际化——当资本输出不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主体的时候,过分追求货币国际化无非是追求面子工程的假、大、空事件而已。

你看看在世界上实现了“货币国际化”的国家,诸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瑞士等,哪个国家不是通过资本输出首先保证国内居民的人均收入在全世界位居前列?

美国有美元,欧洲有欧元,把纸张印刷成美元、欧元,不用提供任何的商品和服务,就可以拿到中国来买走真正的商品和服务,这就是美元和欧元国际化的真谛,这就是资本输出;即便是日本,至少人家的国民生活水平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至少也有大量的资本输出!

就拿中国和韩国的货币互换协议来说,我给你1800亿元人民币,你给我38万亿韩元,以后中国人买韩国东西,直接用韩元,韩国人买中国人东西,直接用人民币——那我想问,中国的巨额美元外汇储备留着干什么?

如果你的目标是减少自己的巨额外汇储备,结果现在你做的事情是大笔大笔地“节约”了外汇储备——你告诉我,这就叫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互换协议,对那些缺乏外汇储备的国家有莫大的好处,可对于有着最大外汇储备的中国来说,货币互换协议更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国际金融领域的“活雷锋”而已。

比方说韩国如果没有美元储备,不能买中国的东西,和中国货币互换之后,他就能用人民币买到中国的东西了,原来他必须用美元来买的——与此同时,你去韩国买东西,本来可以用美元买,结果现在你改成了用韩元买。

如果这叫人民币国际化,我想,这也应该被叫做阿根廷比索、马来西亚吉林特、韩元、印尼盾、俄罗斯卢布的国际化!

实际上,日元的国际化为什么不是特别成功,就在于它有很多的外汇储备!

日元国际化最成功的那个阶段,很多亚洲国家都开始使用日元交易,日本也由此“节约”了大量的美元,可从那时到现在,日本节约下来的美元,只要没有购买国际上的实物商品,最终无非是躺在国库里静悄悄等着缩水而已。

有人说,当前很多国家的人都愿意要人民币,难道不能借机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吗?

这个问题也需要好好解释一下。

从小学课本上,我们都学过“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故事——森林里的动物们真正害怕的不是狐狸,而是狐狸身后的老虎;同样,当前很多国家都愿意要人民币,是因为中国政府有充足的美元来兑换人民币,他们更信任的依然是美元,中国外汇管理局那里静静地躺着的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才是真正的“虎威”。

倘若他们真的是“就爱人民币”,那么不妨反问一下,30年前的时候,人民币币值和购买力相比现在显然都要高得多,为什么其他国家的人民那时候不要呢?

换个说法,现在随便拿出一张人民币百元大钞,我们应该想想这张纸凭什么能买到那些东西?它肯定是抵押了某种东西,抵押品是什么?就是美元,就是中国的外汇储备!

倘若有一天,中国的外汇储备掉头向下,那就意味人民币的币值也会掉头向下,一旦中国境内流出的外汇资金量大于流入量,中国外汇储备则会陷入负增长,中国将反而成为国际上的最大负债国,人民币的汇率发生贬值就是不可避免的。

有人进一步问了,那美元的抵押品是什么?

美元的抵押品是美国国债!

美国国债是什么?

美国国债就是美国政府的欠债,就是一张张的IOU欠条!

也就是说,当前中国人民币币值的最终支撑,是来自美国政府愿意还债的意愿,取决于美国政府的信用!

既然美元币值依赖着美国政府的信用,能让全世界相信,那么人民币币值为什么就不能依赖着中国政府的信用而让全世界接受呢?

很简单,就当前全世界的各国政府比较而言,中国政府的信用比不上美国的!

所以,当前的人民币升值,无非是假以“美元”虎威而“升值”,如果想依靠这种升值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无异于狐狸真正把自己当老虎了!

货币国际化的软实力

信用货币的国际化,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世界上主要国家之间政治体制、经济模式的竞争以及由此造成的其他国家民众对一个政权、一种货币的信任程度,这或许就是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所说的“软实力”。可以想象,在现代媒体资讯极度发达的世界里,如果有一个政权在政治上对内强权压迫,在国际事务上说谎耍滑、经济民生一片凋敝,打死也不会有人相信这个政权所发行的纸币能够“国际化”。

普遍来讲,信用货币体系下,一个政权在国内和世界得到越多的人拥护,政权得来和维持的合法性越高,政权的稳固性和连贯性越强,这个国家的货币体系就越能博得人们的信任。

比方说,一个专制政权,不需要经过学术界和民众的充分讨论,只需要一个人或者极少数人就能决定是不是凭空印刷钞票,那么为了不断地“奖赏”那些维护政权的人,为了解决出现的社会矛盾,甚至为了讨好某一利益集团……统治者都会主动选择印刷钞票这样的策略——因为,相比较增加税收、相比较开采资源、相比较辛苦劳动,印钞票是成本最小的一种选择,也是最奏效和最快捷的方式。因此,在信用货币体系之下,只要有可能,所有的专制国家都会把印刷钞票作为应对绝大多数危机的不二法宝,从而导致这种纸币的价值越来越低,通货膨胀越来越严重,直到崩溃。

当然,不是说民主国家货币不会贬值,民主国家的每一届领导人同样有讨好选民的需要,同样有印刷钞票的冲动,但至少民主国家有相应的制衡因素。一旦那些讨好选民、讨好利益集团的印钞票行为可能从根本上伤害大多数民众,那么就有意见相左的社会精英提出反对意见,从而大大约束某一届领导人的这种冲动。

相反,在独裁国家、专制国家以及那些极为脆弱的民主国家,没有自由独立的媒体或者媒体声音完全被强权压制,没有制衡意见,货币体系受制于某一两个领导人的决策,实在太过于危险。

美国开国先贤,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就曾经说过:“在一个文明的国家,指望在无知中获得自由,过去从未有过,将来也不会有。”

即便是强盛如美国,经济规模全球第一,也要经过30年的卧薪尝胆早在一次大战开始之前,美国经济规模就已经跃居全球第一,但世界上使用最多的纸币依然是英镑,一直到1945年二战结束,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才最终确定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

,而我们中国人民币经济规模不过全球第二,人均收入更是只有人家的1/10,就开始梦想“国际化”了?

小孩子,不会走路就想学跑,勇气可嘉,但其状堪忧。

虽然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以后,美元的确是在逐渐贬值,美元不值得大家那么信任它——可问题是,其他货币更不值得,因为他们贬得更厉害。

不信,你把参加G20的那些国家的纸币掰起指头数一数,除了欧元(马克)、瑞士法郎和日元之外,其他的所有纸币如英镑、卢布、巴西雷亚尔、印度卢比、沙特里亚尔、阿根廷比索、墨西哥比索、土耳其里拉、印尼盾、越南盾、南非兰特、加元、澳元、韩元,包括在非洲使用最为广泛的西非法郎,当然也包括我们自己的人民币,从1971年以来,他们兑换商品的贬值速度都远远超过美元。

更何况,中国发行人民币的机构——中国人民银行,无论是从建立历史、央行的独立性以及长期信誉度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英格兰央行,是世界上最老牌的中央银行,有200多年的历史;美联储,也有近100年的历史;日本央行,则是有50年的历史;欧盟央行虽然成立时间短,但主要来源于德、法央行,这两个央行实际上都有超过100年的历史。

中国,在1993年银行体制改革之后才有了所谓的央行和商业银行之分,即使考虑到更早的1984年的银行改革,中国央行成立的时间也不到30年。

2010年7月,《财经》杂志采访了一位105岁的老人,这个老人说:“最近有两大新闻,一个是富士康的新闻,一个是悟本堂,说明中国落后是惊人的,我们的现代化没法说。”

这位老人,是“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但很少有人知道,周有光老人的前半生是一个经济学家。他在银行供职二十多年,和几个著名经济学家在上海主办刊物《经济周报》,还在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讲授经济学。直到1955年,周有光才奉命改行从事语言文字研究。

对于所谓“中国模式”下的经济奇迹,在周有光看来,只不过是在政治权力高度集中的制度之下发展经济,放开了原来被政府严密控制的经济成分,市场经济规律开始一点点的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已,这恰恰证明了长期以来政府管制的失败之处。所谓的中国经济奇迹,本质上说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印尼的裙带资本主义、俄罗斯的寡头经济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如果说发展阶段,那么可以说中国刚刚发展到日本的明治维新时代。

周有光说:“有人认为美国的民主模式不行了,美国在慢慢衰弱下去,要衰亡,中国的模式起来了,大国崛起嘛。这种说法鼓吹,将来的世界格局中,中国模式将代替美国模式。”对此,周有光说:“我想可能性不是很大。中国的社会结构水平还是很低的。”

活过一个世纪的百岁老人,他的话或许更能给人以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