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与贫困生
8693700000011

第11章

肖玉涵、肖梦奇和肖东帅

2009年11月份,我作为“河东三农”报社的顾问,在前往绛县的车上,结认了这家报社的记者陈鑫。陈鑫的丈夫肖义德是芮城县风陵渡郭村第三居民组人,就是鸡鸣三省都听到的地界,是母亲河——黄河拐弯向东流的地方。肖义德我未曾见过面,她的妻子陈鑫时年43岁,是山西财大毕业的,毕业后未找到工作,于是就来到“河东三农”报社当记者。陈鑫1.6米的个头,识文达理,还爱开个玩笑,我问她子女的情况,她一口气如数家珍地对我说了。她说:我的女儿叫肖玉涵,时年21岁,中北大学毕业后到韩国读研,大儿子肖梦奇,时年20岁,在山西财经大学就读,三儿子肖东帅,时年17岁,在运城中学就读。我问她家收入情况,她说:家里不富裕,供三个儿女上大学,靠的是贷款和亲戚资助,我说:那我就资助,随后就给了她一万元。

陈鑫的三个子女,我未曾见过,而陈鑫任“河东三农”的记者,写的文章很有文采,是“河东三农”的台柱子,她写的文章,在“河东三农”刊载后,很受读者的青睐,反响强烈,我每每读她写的文章,总是爱不释手,读了还想再读。

冯国献

冯国献,女,时年24岁,1.6米的个头,运城学院毕业。国献的爱人叫韩学民,时年25岁,在县民政局工作,后又借调到县委机要室工作,女儿张洁文半岁,由外婆照看。家住在闻喜县凹底镇户头庄,父亲冯官成,原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曾从军五年,2004年中秋之夜,在与两个歹徒搏斗中,身中十九刀,光荣献身,受到中华见义勇为基金协会和省、市、县见义勇为协会的表彰,省人民政府还追认官成同志为烈士。

冯国献的母亲叫张爱萍,时年54岁,1.7米的个头,方形脸,大眼睛,体重160斤。爱萍乐善好施,是个热心肠人。她的丈夫牺牲前,她和丈夫冯官成无私照看一位孤独老人,老人的被褥拆洗全靠他二人照料,一照看就是十七年,村里人都说她是个大善人。官成同志献身后,家里种的十亩薄田,全靠她一人经营,村里人都说她是个种田的好把式,犁耧耙样样活都能干,官成同志英勇献身后,他的大儿子冯国军在村务农,二儿子冯国红在县林业工作,月薪一千元。

官成同志献身后,我资助了他的女儿冯国献2000元钱。2010年9月下旬,市见义勇为协会组织了6人参加的运城市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演讲团,冯官成的妻子张爱萍也参加了。冯官成的先进事业由县妇女联副主席演讲,讲得形象生动,每场总有七八次鼓掌,讲后,爱萍同志也做了简短发言。2010年9月11日上午11时许,我到凹底镇小马村看望劳模杨振新同志,路过她家,送给她家一箱鸡蛋和一箱苹果,临别时爱萍还给我带了一小袋黑豆和一小袋绿豆。2010年9月16日上午10时许,爱萍同志来我家给我带来了一袋馒头和两小袋豆子,我回赠她一盒甫饵茶和一盒福同惠点心。我对爱萍说:以后有机会还要在你家小住,帮你家干点活,她说欢迎你来我家作客。

孟晓莹

孟晓莹,女,时年21岁,临猗县庙上乡程村人。

父亲孟俊业,时年42岁,在家务农。

母亲梁淑芳,时年42岁,在家务农。

弟弟孟晓飞,时年19岁,在家务农。

2007年,经临猗县县副县长杨建民推荐,我先后资助她姐弟4000元。

孟晓莹是个农家女孩,高挑的个儿,白白嫩嫩的,人不光长得漂亮,那种青春气息犹如电影明星陈红十七、八时候一模一样。晓莹同学,在校读书努力,爱好文学,善于团结同学,学习成绩优秀,是班里的佼佼者。

弟弟孟晓飞,时年19岁,高中毕业,因家境贫寒,务农。

我曾对晓莹同学说:人只要有了积极向上的态度,有了高尚的精神追求,就一定会迸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就会执着地向远大的目标走下去。我还对她说:有怎样的人生追求,就会选择怎样的人生道路,你要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一辈子照党指引的道路走下去。

快乐和幸福,是每个人毕生的追求,但人和人活着的方式不一,快乐分享也各异。托尔斯泰说过:欲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人生的苦恼,往往不在于拥有太少,而在于期待的太多。一个人,无论贵贱贫富,当他的目光仅仅聚集个人的期待、权力、地位也好,利益财富也罢,只见自己,不见别人,再多的物质也阻拦不了“唯有了我”的痛苦,而当他打开心灵的大门,把周围更多人的冷暖、饥饱和痛苦,纳入脑中,多一些悲天悯人的情怀,个人的痛苦就会越少,大爱心也必然会带来大快乐、大福气。

李倩与李伟

李倩,女,时年20岁,家系芮城县陌南镇杏花村。2009年7月在芮城中学毕业考入重庆西南大学植物保护系,这年的8月,经芮城县教育局局长的推荐,我先后资助他姐妹二人三千元。

李倩全家有六口人,祖父李培文,时年69岁,祖母谢格子,时年63岁,父亲李健康,时年45岁,母亲杨定宜,时年44岁,都在家务农。弟弟李伟,时年18岁,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

李倩,1.65的个头,瓜子脸,柳叶眉,身材苗条,玉手纤细,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也不为过。从小在校读书刻苦,又团结同学,还是班里的学习委员。2010年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她从小就乖巧听话,更是聪明伶俐,十、七八岁就已经出落成一位有姿色的少女。她学习非常出色,年年榜上有名,特受校领导和教师的青睐,更赢得不少男同学眼球。她没有留意到周围男生爱慕的眼色,她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终于在2009年7月迎来了她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西南大学植物保护系,圆了她向往已久的大学梦,为父母脸上增添了光彩,也为家庭带来了少有的喜庆,更为自己寻到了未来生活的奢望。然而喜庆后面往往都隐藏着辛酸和泪水,更会夹带着不幸和痛苦,本来非常拮据的家,如今又要承担李倩高昂的学杂费,这使她的父母陷入了深深的沉默。母亲精心操持家务,父亲更加辛勤的干着他唯一的苦力,每天起早贪黑在田间劳作,为的是能给李倩上大学攒点学杂费。就在这个时候,经时任芮城县教育局局长的推荐,我第一次资助了她一千元钱,以后又资助了她两千元。如她以后经济有困难我还会资助她的,直至大学毕业。

我曾问过李倩同学,你为啥子要报植物保护系?她说:现在许多地方私挖滥采成风,把“植物被”破坏了,造成了生态不平衡,我心如刀绞,所以就报了植物保护系,待大学毕业后,能在这方面工作,对保护环境有所建树。

2010年10月10日上午11时许,李倩的父亲和母亲来我家,给我带来了一小袋江豆和玉米渗,我又回赠了她二老一盒月饼。这是我第一次和李倩父母见面。李倩的父亲李健康,个头1.6米左右,高鼻梁,深眼睛,不修边幅,胡子拉茬,看上去是个下苦人。她母亲杨定宜,中等身材,皮肤白皙。细长的柳眉,眼角轻微上挑,淡红的唇,穿着一身素装。这天,我们聊了半个小时,临别时她二人一再嘱咐我要保重身体,我说:我会的,请你们放心。

韩江超、韩江波与韩江涛

“三韩”系永济市于乡镇佛峪口村,他家在中条山腰,家中共五口人。父亲韩忠发,时年52岁,一次在山坡上种田,不小心滑了一跤,造成腰伤,在床上躺了半年之后,但不能干重活,只好住在山下一个亲戚家里,为韩江涛做饭,送他读书。2005年,韩江超考入中南财经大学,就读四年,弟弟韩江波,还在永济中学读书,二弟还在于乡小学就读。

2005年,我到于乡办事,给了时任于乡镇党委书记500元钱,让他找一个小学生。后来,镇党委书记把这500元钱给佛峪口村委会主任,村委会主任又把500钱给了韩忠发。此后,我又先后资助“三韩”3万余元。

如今,在山上的人家都先后搬下山,而只有韩忠发一家在山上。为啥子?因为他家无钱,光供三个孩子上学,就捉襟见肘,再要在山下盖房,那是难上加难。好在韩江超已大学毕业,有了工作,每月工薪2000元。

至今,在我资助的百余各贫困生中最多的是永济市,共有12人。

韩江超的母亲,时年52岁,中等个儿,时尚的气质和充满活力的身体。悬在头顶上那光彩诱人的“星星”,总是在跃跃欲试地向上攀登。她身强力壮,犁耧耙耱,样样活儿都能干。自从丈夫韩忠发跌伤腰后,一家的重担都落在她身上,除了种田,还做家务,真是苦了她。至今,在我资助的贫困生中,韩江超家是最苦之一,因此,我要资助他家一直到三个孩子读完大学。

韩江超的父母是个知恩图报的人,韩忠发来我家里总是带些自家产的核桃和玉米,当然,我也一一回赠,为什么?因为他家穷。

韩江超在2007年9月下午给我写的信中说道:我生于贫困之家,但并不抱怨宿命的不公,因为贫困给予我物质上匮乏的同时,也给予了我积极改变命运的目标和不断拼搏的精神,我出生在大山之中,大山给了我坚强,我会努力的。

我阅后竖起大拇指说:真是好样的!韩江超还在信中写道:我正在积极准备加入青年志愿者协会,奉献我的全部力量,虽然我的力量有限,但我坚信“生命在于奉献”;我还要加倍努力,争取在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不辜负爷爷的期望,不辜负家人以及所有关爱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