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八旗子弟
8686900000004

第4章 前传:有一族子弟叫八旗(3)

小英子半道上被劫的消息是在第二天凌晨才传到兴化寺街我爷爷家的。满脸是血痕的赶车的刘四被打得头晕眼花,一路强忍着伤痛,直到天亮时分才从通州地界赶着马车回到什刹海畔的大宅门。

那时候,我爷爷、我奶奶在中院卧房里还没起床,管事金贵顾不得礼数便去中院敲了门。

金贵大概也被血腥吓着了,声调恐慌地叫:“老爷,老爷,出大事了!”

我爷爷披衣开门,站门边便问道:“你慌什么?天塌了怎么地?”

金贵忙报告:“老爷,小英子半道上被赵五爷带着他侄子的兵爷给劫走啦!赶车的刘四儿也让人家给打个满脸花呀!”

这时,只听屋里头孩子哭喊:“我要英子姐姐!不让坏蛋打英子姐姐!”

接着,我奶奶两手抱着哭喊中的我那三岁多的父亲走出来,也有点慌了神儿:“光天化日地抢人哪!老爷,咱们得救救英子啊!”

我爷爷铁青着脸,大声说:“都先别慌。备车!我进宫去面见太后!他赵五还反了天啦!”

就在此时,只听得外院里一片哄闹声,多人在喊:“要出事啊!”

“拉住他!”“快上去呀!”

我爷爷、奶奶和金贵赶忙出月亮门来到前院,也被眼前的景象惊住了。

只见门房领班金顺眼睛血红,面色发紫,手里挥舞着一把菜刀,嘴里乱喊着:“谁也别拦着我!让开!我要砍了那个狗太监!我要剁了那狗娘养的赵五爷!”

还隔着人群朝门外头喊:“英子!英子!你金顺哥救你来了!”

纷乱中,只见我奶奶把孩子交给站在身边的厨娘,噔噔噔几步走到院心,站在金顺面前一声吼:“把刀给我!”在金顺犹豫间,我奶奶一把就夺过了菜刀,“咣啷”一声扔到砖地上,接着大声说:“你救得了她吗?你去送死啊?那总管府前头都是枪兵,一个子儿还不就把你崩了。你急,你气,你不能傻呀!”

我爷爷上前一步,大声说:“现在还是咱们大清朝,皇上的慧眼看着天下呢!金顺哪,老爷我今个儿就为小英子破例进宫,我不信太后和皇上不给老臣这个脸儿!”

金贵忙上前拉一把弟弟,劝解道:“金顺,还不谢谢崇老爷。”

金顺双膝跪地,腰杆却挺得笔直笔直的,仰脸望着我爷爷,悲怆地喊一声:“崇老爷!您一定救救小英子啊!她再是府上的丫头,她也是一条命啊!”

我爷爷回身说:“拿我的官服来。备车进宫!”

金贵忙喊:“备车备车!大家伙儿忙自个儿的去吧!咱们大宅门有崇老爷顶着天哪!”

东方一片彩霞,钟鼓楼沐浴在晨辉中。

大白天的,我爷爷身着四品官服,满脸严肃地正襟威坐在马车里,金贵手提朝靴跟在车后小跑,不由引得路人侧目观看。

白天的紫禁城东华门煞是威武雄壮,与往日不同的是宫门口站岗的不是往昔的御林军,而是手持步枪的穿新军制服的大兵。我爷爷在停车时候换上了朝靴,整了下顶戴花翎,健步走到官门口咳嗽了一声,守门大兵竟然没正眼看他。

无奈,我爷爷走上前,客气地说:“这位军爷,烦禀报一声,原内务府六库郎中觉尔察·崇志有紧急要事求见太后。”

大兵没好气地说:“上头说了,谁也不准进宫。”我爷爷忍忍,喘气,再报:“那烦请禀报,本官求见内阁总理袁大人。”

大兵不耐烦地说:“没在。回吧回吧啊!”

我爷爷有火没处发,一跺脚扭头便走。来到自家马车前,我爷爷蹬凳上车时,对金贵说:“到安定门内极乐寺胡同总管府。”金贵忙劝道:“崇老爷,那地界凶险哪!您……还是别去了。”

我爷爷说声“走”,上车落座。

位于安定门内极乐寺胡同的大内总管府气势大呀!大门两旁站着两排兵丁,一排是身着御林军服的大清内卫,另一排是荷枪实弹的新军士兵。

大门洞开,门内又站着两个小太监,府内迎门是一座灰砖雕花带福字的大影壁。

我爷爷的马车还没走到总管府大门,便被一新军士兵持枪拦住:“下车下车!什么人哪?太放肆啦吧?”

我爷爷在金贵搀扶下迈步下车,耐着性子说:“这位军爷,烦请通报一声,原内务府六库郎中觉尔察·崇志有紧急要事要见张总管。”

那士兵说:“等着。”走两步,又回头说:“原地站着别乱动啊!”

我爷爷眉头紧锁,喘气也粗了些,站在车旁边不耐烦地来回走动。隔了一会儿,见府内款款走出来一位大太监,身后还有两小太监随从。

我爷爷上前一步,施常礼道:“给王公公请安。”

王公公冷冷地一笑,用怪声调的太监腔说:“难得呀!你崇大人还有事求俺门张大人哪!说吧,什么事儿啊?”

我爷爷不由低头沉思片刻,才说:“王公公,您是宫里的老前辈,宫里的规矩您比我懂得多。我就一句话,别的不想多说。一句话!请张总管放了我家丫头小英子。”

王公公嘿嘿地阴笑几声,怪怪地说:“哎呦哎呦哎呦喂呀!我说崇大人哪,你到大内总管府来要丫头,你犯了邪啦?你吃了枪药啦?你赶紧回吧你!”说罢,转身就要走。

我爷爷上前一步,再唤一声“王公公”后,低着头说:“我家丫头小英子,十八岁,在旗的,没出阁的闺女。昨晚上让……让人给劫了。求您大人大量,开开恩,让这丫头平安回家。”

王公公回转身,一直用眼角余光打量着我爷爷,听他说完又嘿嘿阴笑两声,提高音量用标准太监嗓儿道:“觉尔察·崇志你给我听好啰,你今天敢到张大人总管府讨要个什么女人,这就是明目张胆地坏我们张大人名声,已经是罪该万死了。懂不懂啊你?今个儿我再饶你一回。还有哇,咱太后已经免了你的官儿,你这套官衣儿,以后别穿啦!赶紧给我滚吧!”

我爷爷浑身颤抖,双拳紧握,抬头再叫声:“王公公。”瞧见的是大小太监的背影。他刚要追上去,被金贵一把拉住,没容他挪步。

金贵说:“老爷,老爷!您……咱们回吧。”

我爷爷悲愤难禁,牙床咬得咯咯地响,临了松了双拳,长吁一口气。

金贵扶他上车,再说声:“回吧。”

兴化寺街我爷爷家大门左右是两棵大槐树,冬季里已是枯黄破败。大门两侧一边是车马房,一边是门房,平日均有人值守。正院两扇朱红大门上镶挂着的是一幅曾祖父觉尔察·胡僧额撰写的对联,题曰:“芝兰君子性,松柏古人心。”我的曾祖父觉尔察·胡僧额官至乐部主事,正三品,曾主管宫廷礼乐等文化事务,此联明喻正白旗下觉尔察氏我系一族均为节烈﹑刚毅之士。

大门内影壁后是五间南房和东﹑西两厢各三间厢房组成的头院,属于正厅和客房。过头院穿月亮门到二进院,二进院分东西两院,东院是主人的卧室与书房,西院则是厨房﹑库房及下人房。过二进院再穿月亮门就是几间佛堂,佛堂院后才是带假山的后花园。

这个格局,是北京除王府外的标准的大宅门,比我爷爷家更大的就是胡同北边没多远的庆亲王府了。当天,我爷爷的马车驶入兴化寺街来到院门时,我爷爷以为家里一定是一团纷乱,不料进院后发现悄无声息,一切平稳如常。

金顺站在门口,照例恭敬地说声:“老爷您回来了。”

金贵赶紧与弟弟耳语几句,金顺点点头也没多问老爷什么话,又转身通报:“崇老爷回府啰!”

我爷爷不由地纳了闷:难道小英子的事有转机了?

我奶奶闻讯由堂屋迎出来,小声道:“老爷,我姐夫寿绵来了。他给大家伙讲了一番道理,现在平静多了。”

我爷爷忙往堂屋走,只见刘寿绵迎来门前。

我爷爷忙唤:“刘大人。”那边回道:“崇志,现在还有什么大人哟。”

我奶奶的亲姐夫、我的姨姥爷刘德绪非同一般人物,一生传奇却难入史册。

刘德绪,号寿绵,仪表堂堂的体貌,京城内务府“粤海刘家”的掌门人,同时也是盛名九城、佛法高深的佛门大居士。

刘家三代历任粤海道道台,多年负责清代广州海关的贸易,故而家资丰厚。粤海刘家系清末北京西城首富,传说西直门内半条街都是粤海刘家的财产并不为过。刘德绪更是父辈三兄弟的独苗儿,继承三家的祖传财产,当是富可敌国。

但是,寿绵先生信佛,乐施好施,办义学、开粥厂、救灾民、兴教育,被人称为“刘善人”,这也绝对不假。这一天,他恰来看望小姨妹和妹夫,来巧了,替我爷爷解了难堪。听我奶奶说了小英子的事后,看到府内人心纷乱,刘德绪将府内众人召集到院内讲了一通。

从“苦海无边”说到“因果报应”,宽慰我奶奶和金顺等非常不安的人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天眼察凡界,佛法扫尘埃。违背天良的人,报应迟早会到来的。咱们的忍,就是等,等天眼开,等佛法到,等天下太平。以恶治恶是暂时的,以善平恶是永远的。”

关于小英子的事,刘德绪具体地表了态:“无论花多少钱,我刘某人都看作行善,一定找到小英子的下落,一定度她出苦海。”听他这么说,众人的心才踏实了许多。

说是姐夫,因为我爷爷是中年成婚,也算老来得子,所以刘德绪比我爷爷年纪要小十多岁,但是历练的比我爷爷深沉些许。

寒暄过后,我爷爷马上便问:“寿绵,宫里和小德张那头我都碰钉子了,现在是真的没辙了。你看,我们家那丫头小英子还有救吗?”

刘德绪回道:“多拜拜佛吧。”

我爷爷立刻应声:“阿弥陀佛。”

刘德绪也念声:“阿弥陀佛。”

这才转入正题说:“崇志,你总怀忠臣之志我佩服。但是你从不爱看报纸,读新闻,这可真是令人不解啊。”

我爷爷不屑地说:“那新派报纸,胡说乱讲,攻击朝廷的不在少数,有什么可读?”

刘德绪摇摇头,言道:“非也非也。自今年春天广州兵变,到后来的四川保路同志会发动民变,直到10月武昌新军的哗变,中国渐成现在南北割据的形势。面对乱局,面对大动荡,光靠忠君报国已经行不通啦。”

我爷爷反问:“不忠君、不报国,那我八旗子弟不都真成了废物了吗?”

刘德绪一笑,回答:“你呀!跟你讲什么立宪派呀革命党啊恐怕全都是两眼一抹黑啰。这么说吧,崇志,中国现在是陷入了战乱,积德行善的人是越来越少,贪欲已成灾祸呀!我想啊,佛法里讲的普度众生才是当今有用的真理。有空啊,你多读几部佛经吧。”

我爷爷点头称是:“是啊,只有坐在后院佛堂,我心里头才踏实点儿。”

最后,刘德绪说出一句让我爷爷震惊的话来:“崇志啊,你这套四品官服收了吧,没什么意思啦。都说我们粤海刘家世代为官,官至道台,有钱有势,其实心里头苦哇。不瞒妹夫你说,我刘德绪是真心向佛,早晚有一天我将皈依佛门呐!”

自从姐夫刘大人来访后,我爷爷意外地平静了一段时间。他刚走,我爷爷就脱了官服,换上了素色长袍马褂,穿了双黑色夫子履,走到后院佛堂上了香,在佛龛前长跪久拜不起。

不过,我爷爷念的不是佛经,反反复复地几句话都是一个意思:“佛祖保佑我大清王朝基业永存!”“观世音菩萨保佑我大清王朝万世长存!”“苍天有眼,佛法无边,我大清王朝必将重放光辉!”

我奶奶也曾走到佛堂门外聆听,不由合掌念道:“阿弥陀佛!佛祖保佑我家老爷无灾无难啊!”

不知是佛祖显了灵光,还是刘德绪破费了钱财,总之三天之后粤海刘家差人给我爷爷﹑奶奶传了封信。信上说,小英子没被送进总管府,目前被囚禁在定武军所辖的一处宅院里。她的人身是安全的,没有人敢动她。想要救她回家还有个过程,希望崇志全府上下不必过于担心。

我奶奶闻讯,感叹道:“这丫头也是命苦哇!但愿逢凶化吉早点儿回来吧。”

金顺得知消息又急了,跟我奶奶说:“大奶奶,小英子被他们关着不是个事儿啊,保不齐哪天又给弄到那狗太监府里去。要不,我约几个兄弟搂个空子把她救出来?”

我奶奶立即制止道:“得了吧,顺子,你那两下子挡得住定武军的枪子儿?有我姐夫刘大人哪,你还是别再惹事儿啦。”

谁也想不到的事是,没隔几天赵五爷竟然再次登门造访,并且气势更为张狂。与以往不同之处是他身边带着他那个亲侄子,这亲侄子身穿新军军服,而且腰挎“盒子炮”,长得是满脸横肉,一副蛮不讲理的野大兵相。

进宅门时正巧金顺守门,真是仇人相见啊,金顺两眼冒火,拳头都握紧了,却一句话说不出来。

赵五爷冷笑一声:“嘿嘿!小子,臭门房儿,我认识你。你别不识抬举。赶紧的,给我五爷通报!”

他那侄子手按着枪把,一声吼:“聋了吧你!听见没有?”金顺能怎么样?没辙。

只能有气无力地朝宅院里头喊了一声:“赵﹑赵五爷到。”赵五爷迈着方步进了院。那兵爷还回头狠狠地瞪了金顺一眼。

我奶奶闻声从堂屋里走出来,连往日“他五叔”也没叫,只搭讪一声:“您来啦。”

赵五叔倒不客气,进堂屋就坐到太师椅上,他侄子站在他身旁像个贴身护卫一样。

我奶奶随他们身后刚进堂屋门,就听赵五爷问:“你们家崇老爷呢?”

我奶奶回道:“在后院佛堂。”赵五爷挥下手说:“请他过来,有事要说说啊。”

他侄子大声地又说:“哎,快着啊!本管带还有军务在身呐啊!”

我奶奶不高兴了,气恼地说:“你什么人呐?这么没大没小的。”

赵五爷用大拇指朝他侄子一指,骄傲地说:“我那亲侄子呀,叫赵得福,定武军大管带。哎,得福啊,按辈分儿你得管大奶奶叫嫂子呀!愣什么?叫哇。”

那赵得福就嘟囔一声:“嫂,嫂子。”我奶奶说道:“不敢当。”

便匆匆离开朝后院佛堂走去。趁机会,赵五爷用手招过他那亲侄子,悄声说:“得福,你看我的啊。今儿个呀,有戏!”

片刻,我爷爷大步流星地走到前院,还站在堂屋门口厉声便问:“赵五,你还有脸来?我的人哪?把小英子给我送来!”

赵五爷那兵爷侄子见状就想拔枪,赵五爷赶紧站起来拦住,嘴里说:“没事儿,没事儿啊。得福啊,你应当叫崇老爷一声姐夫哟。”

赵得福没吭气,我爷爷气愤地说:“省了吧你。”

赵五爷脸上堆着假笑,故作文雅地哈腰抬手向内一指:“崇老爷,您息怒。咱有话好说,您请坐。”

又自作主张地朝门外头喊:“哎!下边的,麻利点儿哎,上茶啊你们!”

见我爷爷我奶奶仍站在门口不动,赵五爷又说:“大奶奶,我怎么着也是你娘家人哪,胳膊肘儿不能往外拐吧。来来来,都坐下吧。我今天来,就是来说说你们府上丫头小英子的事啊,好说好说呀,凡事都有个商量嘛!”

我爷爷﹑奶奶都沉着脸,不太情愿地进屋坐下了。

片刻后,就在厨娘上茶的时候,赵五爷对他侄子说:“得福,你到外头等着吧,我和崇老爷﹑大奶奶说点要紧事儿。都是自家人,你别再院里头搂枪弄炮的啊!”赵得福就站到院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