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八旗子弟
8686900000026

第26章 前传:有一族子弟叫八旗(25)

二十五、

汉奸找上我奶奶家的门,那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事。从打我父母成婚之后,恰逢北京沦陷,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结婚前我奶奶拿着“八字帖子”到命倌请算命先生“合婚”,所得到的“大吉、上等婚、旺夫运”可真是没错,因为我母亲从娘家带过来的陪嫁帮助我奶奶家支撑了好几年艰苦的岁月。特别是那两只樟木箱子里,除了布匹绸缎外,我的姥爷还给女儿存放了“压箱底儿”的。

如果光靠我奶奶当“老妈子”,我父亲写点小文章刻点印章换来的钱,那陈家生活一定过不下去的。

几年的苦日子能撑下来,幸亏有我母亲的陪嫁在最困难时起到雪中送炭的大作用,并且危难之时救了我们全家。1938年10月,我的大姐出生,我奶奶作主取名慧娟,多少有些疼惜外甥女儿惠华的含意。从此,我家女孩儿一律都带慧字,我奶奶说“慧根永存”。

我的名字带个宏字,其实也是我奶奶和万善寺我姨姥姥的心愿,那就是“弘扬佛法,广济众生”的佛愿。我大姐出生之后,我奶奶家已是祖孙三代的大家庭了。日子再苦也有天伦幸福。没想到我大姐还没到三岁那年的春天,也是个柳絮飞扬的日子,不速之客的到来差一点儿破坏了整个家庭的前程。

那天上午十点左右,一辆洋车载着一个干瘦的老头儿停在我奶奶家院门口,老头儿下车伸手使劲地拍门。当时我父亲去报馆打工校对,在家只有我奶奶、我母亲和女儿。我奶奶以为又是查户口的军警,赶忙喊着“来啦来啦”就去开门。拉开门后,我奶奶一愣,只见来者戴副墨镜还留着仁丹胡子,如果不是头戴瓜皮帽、身穿长袍马挂的几乎以为是日本人。

那老头儿一摘墨镜开口便说:“他大奶奶,又不认识我啦?”

竟然又是老不死的赵五爷!我奶奶刚要关门,赵五爷却推开她,扬长朝堂屋走去,边走边说:“老太太,今个儿我赵五爷是救你们来的。”

我奶奶拦不住他,随着他进屋仍没好气地说:“他三表叔,您饶了我们家吧,往日里我们对您也是不薄呀。”

我母亲拉着她女儿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也没敢说话,没想赵五爷走上前摸了下我姐姐的脸蛋儿,学着日本人的调儿说:“小孩,你的,大大地好?”

说罢回脸又对我奶奶说:“老太太,不错嘛!娶了儿媳妇又抱孙子啦啊?”

我奶奶再忍不住,劈头便问:“您什么事?说吧。我这儿还是穷得叮当响,没多大指望。”

赵五爷自个儿坐下,摸出张纸片递给我奶奶:“你先瞧瞧,改朝换代,您三表叔是今非昔比喽。”

我奶奶,我母亲便一齐看那纸片,只见上面印着一行刺目的黑字:“新民会北京总会新生活指导部高级参事。”

不待多说,赵五爷厉声便道:“你们家有通共嫌疑,知道不?抓了就是死罪。”

我奶奶倒没吓着,反而冷笑一声:“哼。他三表叔,什么国民党、共产党的我们家从不沾边儿,您找错地儿了吧?”

赵五爷并不示弱,反讥道:“不沾边儿?告诉你,金顺带丫头小英子投奔了共党。你们府上原来的管家金贵是他哥,就是通共!金贵他通共已经抓进了宪兵队。那金贵、金顺不都是你们家的下人,能没关系?老太太,你儿子也是共犯。怎么着?不想保你亲生儿子啦?”

我奶奶一惊,忙问:“金贵怎么啦?他怎么可能通什么共啊?他三表叔,你可得念旧情啊!你不能冤枉好人啊!”

赵五爷站起身,指着我奶奶手上拿的那张纸片说:“回头让你儿子看看吧,我五爷在的是什么通天的机关。我告诉你,要是我说一句话,你儿子也得进宪兵队,不老实我弄你个倾家荡产!”

我奶奶真慌了,忙和颜地说:“他三表叔,不能啊!咱们是亲戚呀,断了骨头连着筋哪。这事,你得高抬贵手哇。”

赵五爷得意了,干笑两声:“嘿嘿!我说了嘛,救你们来的嘛。老太太,不多,一百块现大洋,我帮你疏通疏通,免你儿子一死。”

我奶奶大呼:“老天爷,我们上哪儿弄去呀!”赵五爷不慌不忙地伸出三个手指:“三天,三天以后我来取,老太太,破财免灾吧。”

说完话,用手掸一下长袍后身,随即出门而去。

事情的起因仍是小英子的出走。不知怎么的,赵五爷知道了金顺带小英子跑到陕北投了八路,借此机会他就下了狠手。

当天我父亲回家后听说了事情经过,先告诉我奶奶:“这个新民会真是日本人的大走狗,他们弄了个‘新民精神’完全让中国人当奴才的玩意儿。

但是,他们的确串通宪兵队,权力很大,杀人不眨眼哪。”

我奶奶就更紧张了,连说:“怎么办哪?这怎么了得哇?这千刀万剐的赵五爷哇!”

我父亲说:“别急。我去打听一下金贵大哥的情况,回来再说。”

打听回来的情况更令人揪心:在赵五爷的威逼下,金贵已经卖了骆驼、典了货栈,钱都落到了赵五爷手里,可最终依旧被抓进了宪兵队,目前是生死不明。在我奶奶、我父亲百般无奈的时候,我母亲说:“这是非得迈过去的坎儿了。我们给他吧。”

说完,就到炕头,拿钥匙打开陪嫁樟木箱,从箱底摸出个红绸子包儿,打开来,只见是几排明晃晃的现大洋。

我奶奶大呼:“天老爷!儿媳妇,你这是--”

我母亲淡定地回答:“我阿玛给我压箱底儿的,他说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一共正是一百块钱,今天该拿出来了。”

我奶奶赶紧跪到佛像前,连拜连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我父亲深情地望着平日少言寡语的妻子,感激的话语一时难吐。

三天之后当我奶奶将一百块现大洋交给赵五爷时,再三再四地说:“他表叔,我这是借了高利贷呀,那可是利滚利的大窟窿啊。到此为止,你再寻摸什么也没用,就剩下老命一条啦。”

赵五爷捧着那堆钱,喜笑颜开,拍着胸脯说:“老太太,包在我身上,没事啦!亲戚嘛。对不?”

我奶奶从心底里感谢有远见的亲家,我的姥爷。她对我父亲说:“是你岳父在天之灵保佑了你呀!”

二十六、

门窗破旧,家具寒酸,很明显我奶奶家小院里的日子已经过到山穷水尽地步了。

在小厨房里,我母亲正在用铲子在刮饭锅里剩下的一点粥底,身边站着两身穿补丁衣裳的小姑娘,都期待地望着我母亲刮锅的动作。

六岁的是我的大姐慧娟,三岁的是我的二姐慧媛,我母亲刮下一点残余的粥底喂妹妹时,姐姐就饿得直吞口水。

我母亲说:“娟儿,你是姐姐,就这点儿粥底儿啦,给妹妹吃啊!”

姐姐懂事地点点头:“我不饿。”

我母亲苦笑一下:“怎么不饿呢?孩子,家里还有点棒子面呢,晚上妈给你们熬一大锅粥,好不好?”

妹妹说:“妈,您多加点水,我喝三碗。”

我母亲笑了,笑着笑着眼角就落了泪,她用衣袖擦了下又说:“你爸去报馆领工钱去了,要是领着了,妈给你们买点儿肉皮冻解馋!”

两姐妹雀跃着:“吃肉皮冻啰!”

正欢闹着,只听我父亲在院里喊:“肉皮冻没有。谁吃花生仁儿啊?”

这俩孩子喊着:“爸爸回来了!”

“我要吃花生仁儿!”

跑出小厨房,扑到我父亲身旁。我父亲将手里的小纸包高举着,逗引两个女儿:“跳哇!谁够得着谁吃!”

两个孩子蹦跳着,围着我父亲在小院里跑,最终拿到了纸包,惊喜地欢呼:“真的呀!爸买着花生仁儿啦!”

我母亲倚在小厨房门,脸上泛起少有的幸福微笑。

我的大姐慧娟将小纸包托在手上,走过来对母亲说:“妈,您吃啊,爸买的花生仁儿,可香啦!”

我母亲说:“你和妹妹吃吧,妈妈饱了。”

我父亲走到母亲身边,爱惜地说:“你呀,饱什么?一定又是省给老太太和孩子们吃了。”

说着,摸出几张钞票晃晃。我母亲问:“报馆发你钱啦?”

我父亲自豪地:“主编说,我的言情小说还真有读者买账,给我加了点稿费呢!”

我母亲却不满地说:“这年头了,你还写什么言情小说,风花雪月的,糊弄老百姓啊?”

我父亲忙解释:“哎哎!我可不全是风花雪月,处处暗藏爱国心哪!你知道我崇拜张恨水,可人家到重庆抗战去了。我在北京日本人眼皮底下,我写抗日谁敢登啊?再说了,不混两稿费咱们家喝西北风啊?”

我母亲瞧着两个香甜地吃着花生仁儿的女儿,叹气说:“哎!盼着张大哥他们快打回来吧!”

我父亲神秘地说:“快啦!今天在报馆,他们听重庆电台广播说,苏联军队打进了波兰,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从两边进攻德国。这俩大法西斯,德国要是垮了,那小日本的日子还能长吗?”我母亲欣喜地:“真盼那一天哪!”

我父亲问:“唉,咱妈呢?”我母亲回答:“老太太去万善寺了,说是拜佛,我估摸着看惠华表姐去了。”

小院门一响,我奶奶就进了院,急匆匆地对我母亲说:“增启姑娘,快把家里那点儿棒子面拿出来!熬粥!”

院里的小姐妹跑过来,拉着我奶奶喊:“奶奶!奶奶!吃花生仁儿,我爸买回来的。”

我奶奶应付一声:“乖!奶奶不吃。”

转脸又对我母亲说:“快点儿呀!熬棒子面儿粥!”

我父亲忙问:“妈,怎么啦?”我奶奶说:“那庙里断了顿儿啦!惠华她都饿得晕过去几回了,还是硬撑着。哎,安儿,你赶紧过万善寺陪会儿惠华,我待会儿就送粥过去。庙里就剩三五个尼姑了,可怜哪!”

我父亲答应一声,转身疾步出院而去。

我大姐慧娟懂事地跑过来问:“奶奶,我惠华师大爷怎么啦?她病了吗?”

我奶奶抚摸着孙女的脸说:“她是饿得。唉,罪过呀!好好的一个庙,现在是七零八散的,香火也断了,让佛爷罚那些恶人吧!”

万善寺已是一片破败,大殿昏暗,走廊损坏,连庙门前还躺着几个要饭的叫花子,看着就让人心酸。我父亲快步走进庙,几乎小跑着来到惠华法师那间熟悉的僧舍前,推开门时就喊了声:“表姐!”没有人应声,只见惠华法师斜卧在床上,消瘦泛黄的脸上毫无血色,似在昏睡之中。

我父亲走到床前,再轻声唤道:“惠华表姐。”惠华法师仍无动静。我父亲慌了,伸手摸了下她的额,又试了试鼻息,知道人还活着,这才试着轻轻地把她身体扶正。就在我父亲抱扶惠华法师的肩膀时,原来握在她手里的一本书便脱了手掉在了地上。轻扶惠华法师睡正之后,我父亲为她掩了掩僧被,这才弯腰拾起掉在地上的那本书。才翻回书的封面,我父亲便惊得瞪圆了眼睛。那不是经书,是一本页已经变色发黄的小说,张恨水所着《啼笑姻缘》。

我父亲看看这本书,又看看昏睡中的表姐,心中五味杂陈,摇头长叹,感触无法言表。想想又无奈,便坐在床边翻看这本自己最喜爱的作品,渐渐读得入了神。“你说,当年樊家树要是和沈凤喜一起离开北京,结果会怎么样呢?”我父亲在恍惚间听到了这样语调微弱但却准确的说话声。

他猛地回头,惊喜地叫道:“表姐!你醒了。你可吓死我了!”

惠华法师仍躺着没动,只是睁开的双眼泛着光,嘴里仍喃喃地说:“会怎么样呢?”

我父亲被感动了,亲切地说:“当然会更幸福。表姐,你知道张恨水先生的书都是大团圆的结局啊。就这本《啼笑因缘》吧,最后樊家树和凤喜不是也走到一起了吗?”惠华法师挣扎着坐起来,微喘着说:“张恨水呀,我喜欢他,也恨他。”

我父亲瞧瞧表姐,忽然问道:“表姐,你今天?你今天怎么变了?不像出家人了?”

惠华法师吃力地伸手从我父亲手里拿过那本书,抚摸着说:“安表弟,我要走了,我要去找我额娘和阿玛去了……”

我父亲慌忙地说:“不不!你别瞎想!表姐呀,无论僧俗,咱们都还算年轻,日子还长呢!不管五百年前和谁同舟过渡,今生今世有缘的人总会相聚。我想,这本《啼笑因缘》一定是当年张大哥给你的吧?”

不料想,一句无意间的问话,竟让饥饿虚脱的惠华法师奇迹般地焕发出精神,脸上不那么苍白,握紧那本旧书微笑着说:“他离开北京前,让我替他收着,说他的命运很像樊家树。进庙的时候,我唯一带来的世俗就是这本书啊!”

刹时间一转念,表情悲苦地将书递给我父亲。我父亲接过书,茫然地:“怎么啦?表姐。”

惠华法师又一次歪着身子虚弱地依靠在枕边,闭上双目说:“你,你替我烧了它吧。”

我父亲把书抱在怀里,大声地说:“不!为什么烧?你此生不再见他了吗?”

惠华法师低声念:“阿弥陀佛。”

这时,只听僧舍外面我奶奶喊:“惠华!粥来啦!”

还有小女孩在叫:“师大爷!师大爷!”

惠华法师的僧舍顿时热闹起来了。我奶奶领着两个孙女,我母亲端着盛满了棒子面粥的砂锅一齐进屋,就让气氛全变了。

我的两个姐姐慧娟和慧媛进屋就跪到床前,拉着惠华法师的手,连声喊:“师大爷,别睡了!”

“师大爷,我奶奶做的棒子面儿粥,可香啦!”

惠华闻声早已睁开眼,用力挣扎坐起,尽量努力大声地:“二姨,您,您何必?粮食留给孩子啊!”

我母亲就说:“有!还有哪!惠华法师,您可得多保重啊!”

我奶奶忙着拿碗盛上粥,端到床边,用勺子喂到惠华法师的嘴边,心疼地说:“你是饿伤了。来,喝一口!”

惠华顺从地呡了口粥,我奶奶又盛一勺再喂她,众人都静静地看着。喂到第三口粥时,惠华法师落了泪,喝下粥后说:“二姨,佛祖保佑您呀!”

我奶奶却说:“你见外了啊!惠华,再怎么说你也是正白旗下粤海刘家的闺女,是我亲姐姐的女儿。日本人作践咱门中国人,不是亲戚咱们也应当互相帮忙啊!别多说啦,快喝粥缓缓劲儿,这庙里全靠你呐!”

我大姐慧娟就问:“哎,师大爷,庙里的人哪?我认识的师父、师大爷们呢?”

我母亲也忙说:“对对!快叫庙里的师父过来,一块儿喝点儿粥!”

话刚落音,门外恰巧就有人喊:“师父!师父!”

接着两位本寺尼姑走进门,先礼貌地向我奶奶施礼问候:“杨居士,您到了。”我奶奶回礼:“阿弥陀佛。”

两位徒弟这才欣喜地对惠华法师说:“师父,有位施主给本寺送粮食来了!”

惠华法师一喜:“谁呀?”门外男子应声:“我。”随即手提半袋粮食进了屋。

我父亲惊讶地叫声:“傅大哥!”

傅增贤应了一声,马上朝着我奶奶和惠华法师说:“亲妈,惠华,我来晚了,真对不起啊!前两天我妹妹增启就说了,万善寺断了顿儿,还说这儿也是宗月大法师的家,让我务必想法子接济。现在弄点粮食不容易,真来晚了,请亲妈、惠华谅解!”

我奶奶高兴地:“大善哪!救僧如供佛,他傅家大哥,你这大学的老师懂道理呀!”

我的两个姐姐跑过来喊:“大舅!大舅!”

傅增贤抱起小的亲昵地说:“你们也饿不着,我们正设法弄批粮食过来呢!”

惠华法师这才说:“多谢傅施主了!本寺一定在佛前为贵校祈福。”

两位尼姑问:“师父,这粮食?”她们师父果断地:“收下。先均出一半来熬粥,救济咱们寺门外的穷人。”

“是。”

两位尼姑答应后抬着粮食口袋离去。

我母亲赞许地对傅增贤说:“哥,你真棒!咱万善寺有救了。”

我父亲举一下手里的书,对惠华法师说:“表姐,这个呀,我替你收着了,绝对丢不了。”

我母亲好奇地问:“什么宝贝书哇?”

我父亲闪一下给她看看,便将书掩人怀中。我母亲仍是目瞪口呆,轻声道:“张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