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撞到南墙才明白的职场潜规则
8685800000021

第21章 转变消极态度(1)

工作态度对一个员工来说很重要,没有哪个领导喜欢好吃懒做的员工,所以吃苦耐劳应该是一个工作者必备的素质。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警告员工应该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不要总想着拍马屁等小动作为自己带来好运,因为运气永远都不等于能力!

世界着名企业管理家杰克·韦尔奇有这样一句名言:敬业既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精神,每一家想靠竞争取胜的公司必须设法使每个员工敬业。在这个工作至上的时代里,敬业早已成了世界500强企业中的所有员工们所信奉的第一成功法则,各大优秀的企业在选人、育人、用人、留人时,也会把敬业当成重要的标准。只有懂得敬业,我们才能在职场如战场的残酷中生存下来,身在职场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把敬业当成一种必要的职业素养来对待。

敬业者才可在职场有一席之地

在现代管理学中,管理学家们普遍存在这样一种认同:老板与员工是一对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从表面上来看,他们之间的对立性格外明显:老板希望可以以尽可能少的人手获得尽可能多的利益;员工却希望可以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尽可能多的收益。但是,在更高层面上来看待这一问题的话,我们又不难发现:公司的存在需要敬业与有能力的员工,这样才可以使整个业务进行下去,而员工的努力也自然会为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并进而获得个人奖励。在这一过程中,起到最重要作用的,就是员工的敬业精神。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很多年轻人都习惯以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工作。他们习惯于频繁的跳槽,不愿意安下心来学习新的技术与知识,并总是认为,自己的工作是在出卖廉价的劳动力。这些年轻人藐视敬业精神,嘲讽那些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老员工,认为责任感是老板盘剥与愚弄下属的一种手段。

采欣是一个颇有几分才华的女孩子,大学毕业之后,她顺利应聘到了一家广告公司任职。虽然只是新进公司的员工,且还在试用期,但是凭着自身出色的文笔与才能,采欣被公司文案部门认定为重点培养对象。他们拿出了大量资料,希望采欣可以在这些成功的案例中吸取到新的知识。

但是,在采欣看来,这些资料只不过是一些陈年旧事罢了,她只随手翻了几张,根本没有认真看。

一个月之后,公司将一个中型服装展示会的形象包装与宣传项目交给了采欣,让她在一星期之后交方案。采欣由于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包装与宣传的重点,只好随便从那些资料中找了一个方案交了上去,而这个抄袭来的方案正是广告业内广泛流传的一个着名作品。

当老板看到了采欣的设计之后,立即将她叫到了办公室中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因为一旦这个项目展示给大众,大家都会将公司视为只会抄袭、不懂得创新的企业。采欣当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承诺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了。

没过多久,上司又将一个运动鞋的广告设计交给了采欣来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的是,采欣交上来的广告竟然是另一名牌运动鞋的主打口号,而且这句话早已被大家耳熟能详了。公司上上下下都对采欣的做法颇有微词,领导也看出了采欣对工作的敷衍了事与不负责任。于是,在三个月的试用期结束之后,采欣没有收到成为公司正式一员的通知。

敬业精神是责任的延续,一个对工作抱着极高敬业精神的人,会将职业当成自己的使命去完成,这样的员工总是乐于承担责任、勇于挑战困难,他们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挫折都当成乐趣去解决,正是有了他们的敬业,企业才得到长足发展。

敬业是立业的根本

敬业是职场中最应该被重视的美德之一,只有当企业中的所有员工都保持着对工作的高度重视,才可以使团队精神发挥到极限,才可以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从而推动企业走向成功,一个公司的生存可以依靠少数员工的能力与智慧,但更多的则需要绝大多数员工的敬业与勤奋。

老板在用人的时候,看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能力,他们更为看重个人的品质,而品质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忠诚度,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缺乏有能力的人,那种既有能力又对企业保持着高度忠诚度的人才是每一个企业都想要的理想人才。他们宁愿信任一个能力稍微差一些、但是却拥有足够敬业精神的人,也不愿意用一个朝三暮四、视敬业为无物的人,哪怕对方是能力非凡的人物,只要你是老板,你肯定也会对他们的存在非常不屑的。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一个人努力地工作,不仅仅对公司有益、对老板有益,而且更有益于自己,因为敬业是立业的根本所在,只有敬业了,自己才可能会立业。

道格拉斯从入行开始就是一位采购员,在来到这家大型的跨国公司之前,他曾经花很长一段时间学习与研究怎样才可以以最低的价格、买到最优质的货物。在进入新公司的采购部门之后,他一直勤奋而努力地工作着,为了找到更便宜的供货商,他甚至会跑上上百里,为公司节约了很多资金。

可以说,道格拉斯所从事的采购工作其实并不需要特别的专业技术与知识,因为往往采购部的工作都是以其他部门需要什么、他们就购买什么的形式来进行的。

但是道格拉斯的敬业态度使得他为公司节约了大量资金。

在他进入公司的第六个年头,他才刚刚29岁,但是,他仅在办公用品一项上已经为公司节约出了超过80万美元的资金。董事长知道后,立即增加了他的薪水。在道格拉斯36岁的时候,他成功地晋升为这家大型跨国企业的副总裁,年薪超过了10万美元。

也许在很多人眼中,道格拉斯的这种对待工作的狂热激情与姿态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他的敬业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我们每一个身在职场中的人不断学习的。

两个人一起去了森林深处旅行,走到一半的时候,突然遇到了一只大老虎。

A立即从自己的背包里取下了一双更为轻便的跑鞋换上,B非常着急地骂他道:“还不快跑,再换鞋我们也跑不过老虎的!”A说:“我不需要跑过老虎,我只需要跑过你就可以了!”

我们处于处处充满竞争与危机的21世纪,在这个时代,没有危机感就是我们最大的危机。电信、银行、保险、甚至是公务员,这些原本在我们脑海里面非常稳定与有保障的企业,也都纷纷被变数所充斥着。当更多的“老虎”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时,我们是否已经准备好了自己的跑鞋?

别让自己成为温水中的青蛙

现在的人们远远要比我们的父辈更缺乏安全感与幸福感,现代社会似乎比从前更动荡不安,现代的人们说的最多的一个字眼也往往是“累”。越来越繁忙的工作使人们身边似乎被各种各样的不安定因素所充斥着。这些不安定使我们的陈旧观念有所改变,甚至连读到“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这类优美诗句时,我们都会感觉到现实生活中的暗潮涌动,从而引发内心深处更为可怕的恐惧与躁动。

这样的说法也许听起来有些夸张,但是如果放眼全世界的话,我们不难发现,现代社会中处处都被危机所充斥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便捷,也使我们的机会与喜悦成倍增加,但是由于科技的日益发达而节约下来的岗位也越来越多了,原本那些远离我们的危机如此轻易的就到了我们的身边。

我们都感觉到了危机的来临与存在,但是,现实生活中却还是有许多的人不知道危机是从哪里来的,更不要提如何从容应对了。他们安心于目前看似安稳的工作中,不愿意感受生活的变化、不愿意接受新生的事物,结果在竞争的大潮中,他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在美国某着名大学中曾经作过一个非常有名的实验——“青蛙实验”。实验人员将一只身体强健的青蛙投入了热水锅里面,青蛙马上就感觉到了危险的存在。它用劲全力拼命一跳,便远离了那只可怕的锅。之后,参与实验的人员又将这只死里逃生的青蛙放在了冷水锅里,然后将冷水锅慢慢地加热。开始的时候,青蛙非常悠然自得地在水中不停地游着,它对水温的逐渐升高毫无戒备与知觉。在一段时间之后,冷水终于逐渐地变成了沸水,而那只可怜的青蛙在缓慢的变化中没有感觉到危险的存在。最后,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被活活地煮死了。

“青蛙没有死于沸水却身亡于温水之中”的情况使人感觉到惊讶,更感觉到意外。当人们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了警惕之心时,他们往往可以成功地逃离。但是,一旦周围的环境逐渐地安逸起来,人们便会放松警惕,在被危机缓慢包围的环境中毫无知觉,并最终被社会所淘汰,成为了现实生活中的“温水青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温水煮青蛙”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示。但是让很多危机管理专家感觉到恐慌的是,在现阶段的中国职场中,有太多的企业与个人都缺乏相应的危机感。大部分的人过于安于现状,不懂得防患于未然,更不要提将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了。

永远绷紧危机的弦

“过去的终将过去,要来的还在路上”,危机处处存在,跨过那些前人的残骸时,我们不要忘记了自己可能是危机下的另一个倒下者。

自从人类进入了商战时代以来,人们对于危机的警言就不断地涌现出来。

在世界最为着名的汽车公司德国奔驰的董事长埃沙德·路透的办公室中,挂着一幅早已绝迹的巨大恐龙相片,相片的下方写着这样一句话:“在地球上消失了的、不会适应变化的庞然大物比比皆是。”

英特尔公司前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德鲁·葛洛夫对于危机的认识则是“惧者生存”,这位世界信息产业的巨子将他在事业上取得的所有成就归结于对危机的“恐惧感”。

微软公司原总裁比尔·盖茨则有这样一句话:“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 ”

华为集团老总任正非在企业的发展蒸蒸日上的时候,告诫自己的员工说:“我们今年可能活不成了。”他说这句话的时候,华为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新增的交换机市场份额为32%。

海尔集团的张瑞敏认为危机处处存在:“每天的心情都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联想公司的领头人柳传志一向感觉:“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中国最大的搜索网站百度的李彦宏在开会时不断地向员工们强调:“别看我们现在是第一,如果你30天停止工作,这个公司就完了。”

创建过亚信公司、中国宽带产业基金的网通总裁田溯宁也认为:“企业成长的过程,就像是学滑雪一样,稍不小心就会摔进万丈深渊,只有忧虑者才能幸存。”

这些曾在商战中取得无数胜利的创业家们都非常清楚地明白,缺少危机感便无法继续生存,而身为职场一员的我们,更应该让自己保持不断进取的斗志,使自己对人生有一种开放的胆量。

所有的危机都是在人们事先毫不知觉的情况下到来的,当我们对危机有所意识时,危机早已侵入了我们的要害,使我们无力抵抗了。我们所处的时代,破产与失业早已成为了最为时髦的名词之一。无固定化职业时代已经到来了,在中国,每年都有远远超过1200万的人员在不断地遭受着下岗的威胁,而且,越来越多的下岗与分流涉及到了邮政、电信、教育、医疗、管理、文秘等各个人群。

自科学技术得到了更充分发展的1989年至今天,仅在美国一个国家,就消失了将近3600万个工作岗位。但是,当工业化向信息化产业调整的举措产生之后,美国新产生的工作机会又高达7600万个。此次的信息化革命所带来的产业变革,早已超过了历史上所有产业革命变化相加的总和。

危机感可以使我们做出改变,进行冒险。要么在危机中死亡,要么在危机中爆发,这些都是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心理启示。“置之死地而后生”永远是兵法的精髓之一,内心的危机感往往可以使我们爆发出惊人的胆量,从而为我们提供更为可贵的勇气。

商品经济学中有一个非常基本但是也非常重要的铁律:商品价值最终决定商品价格。将物化的商品以价格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实是由每一件商品的内在价值所决定的,一些商品的标价之所以可以达到天文数字,完全是因为他的价值含量是其他的普通商品难以衡量的。而作为劳动者身价的货币体现——薪酬标准的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符合商品的定价规律。企业中的某些人,自身能力突出,难以被其他的员工所轻易地取代,也很难让老板对其放手,所以,他们的收入与地位远远高于普通员工,这便应了那句老话:“物以稀为贵”。重新审视自己的职场之路,试想一下,你是否是职场中那名难以替代的人呢?

你是否是难以替代者

职场如同战场,无数的人都在拼了命地削尖了头想要进入领导层。但是,可以成功晋升者只有少数,有些人甚至没有在竞争中取胜,反而输得一败涂地。究其原因,莫不是因为缺乏了职场所必需的核心竞争力,这才使得自己无法成为难以替代者。

在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一个画家是否可以出人头地,其关键在于自身是否可以找到更好的赞助者。

米开朗基罗的赞助者是当时的教皇朱里十二世。在一次针对修建大理石碑问题进行讨论时,两人对修建地址产生了非常大的分歧,两个人非常激烈地争吵了起来,米开朗基罗在盛怒之下宣布自己要马上收拾行李,离开罗马。

在米开朗基罗的年代里,欧洲依然处于“君权神授”的体制下,教皇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大家都认为教皇一定会对米开朗基罗的任性大发雷霆,但是,事实让所有的人都惊讶不已:原本还怒火中烧的朱里十二世竟然没有惩罚米开朗基罗,相反,他还极力请求对方留下来。因为他非常清楚,米开朗基罗凭借着自己杰出的雕刻能力,一定可以找到另一位赞助者,但是自己却永远也无法找到另一位雕刻技术比米开朗基罗还要高的艺术家了。

美国总统尼克松任职期间,白宫内曾经经历过几次的权力变动,但是身为当时的美国外交官的基辛格却始终在权力的巅峰占有一席之地。这并不是因为他的外交能力是最好的,也并不是因为他与尼克松相处时比他人更为融洽,更不是因为他们二人有着相同的政治理念与管理方法,而是因为基辛格控制的政府机构过多,如果他离开的话,将会导致美国的政治发生极大的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