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系争斗,别想逃身事外
身在职场的人们总是很容易发现,不管公司的规模是大是小,那些跟随着老板打天下的元老们,总是在公司有着位高权重的实力,他们上有老板的关系、下有客户的支持,逐渐地在公司内部发展成错综复杂的派系。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派系之间相互倾轧、扯皮,使得每一个初入职场的人都感觉到头痛与难以应对。面对来自于公司内部的派系斗争,一个人是很难保持中立态度的,想要让自己做到两边都不得罪,往往会使自己把两方都得罪了。
应届毕业生小爱是一个非常幸运的女孩,她在其他同学还奔波于人才市场时,就早早地找到了一份待遇非常不错的工作。这是一家规模中等的大型股份制公司,年轻、肯吃苦的小爱由于毕业于名校,有着非常强的适应能力,很快就对手头的工作非常熟悉了。
小爱所属的部门在公司副总的直接领导之下,他与老总是对手也是合作关系,两个领导都对小爱表示出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并且都希望她可以效力于自己的旗下。小爱非常清楚,一旦自己选择了哪个领导,势必会得罪另一方,单纯的小爱认为,这种办公室战争自己并不需要去面对,只要干好了手头的工作,什么都不必担心。
时间长了之后,有老员工偷偷地向小爱递话:你怎么这么傻,老总与副总明显不合,站在哪边,你自己看着办吧。刚刚迈入职场就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小艾有些犯傻,但她还是决定保持自己的原则:严守中立,只要干好了我的本职工作,谁还能挑我的刺不成?
由于公司过小,老总与副总都特别喜欢越级来布置工作任务。虽然工作总是压得小爱喘不过气来,但她还是宁愿自己加班也不参加派系之争,并尽量使自己做到两边都不得罪。一个多月下来之后,小爱累得够呛,但是两边的领导却好像都不领情。他们开始变得热衷于教训小爱,常常是小爱的前脚刚刚迈出了总经理的门,后脚就被副总经理叫去,换个角度、换套说辞再骂一遍。
小爱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面对这样的局面,她不禁有些泄气。看到小爱的辛苦,好心的部门经理悄悄地告诉他说:“两边都帮,就等于谁都不帮啊!”听了这样的劝解,小爱有些迷惑,难道职场中的派系斗争是无法避免的吗?
很多企业在表面上都标榜“家和万事兴”,这些企业张口闭口都是团结,有些甚至会在开会之前强调多次团结就是力量,会后再热乎乎地聚会,表面上看去,没有争吵,大家一团和气。但是这些往往都是表面现象,缺什么才会吆喝什么,高调吆喝的背后,往往存在着激烈的派系斗争。面对这样的派系斗争,想要做到两边都不得罪,往往会在最后把两边都得罪了。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是怎样看待派系的。如果我们的所作所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对得起自己所拿的那份薪水,这样的派系参与又有何妨。
选好派系,大树底下好乘凉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各大企业里一定存在派系之争的,但不见得都是坏事,所有的公司在进行具体事情的安排时,都会讲究一定的执行力,但是每一个人在看待事情时,都各有自己的见解,那些有着相同见解者便很容易站在同一阵线上,这使得他们之间的相互协作更为简单,在他人看来,这便是派系的形成。对于初入职场者,我们一定要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正确的派系,谨防自己因为一时的失误入错了团队,从而导致自身的失败。
小雷对办公室争斗有着自己的理解,在进入了公司之后,他立即就选择了应聘时对自己青睐有加的老总一派,对小雷有着知遇之恩的老总在他加入之后对他极为照顾,他也事事都站在老总的一方。
与老总站在对立面的是董事长一派,他们明显地看出了小雷的能力,而董事长也多次表示了对小雷的赞赏,希望可以拉小雷过来。而小雷非常明白,一旦入了派系之后,再随便乱动于己非常不利。董事长有了任务之后,小雷虽然也会帮助,但是总是站在老总的角度上去思考问题。老总对小雷也非常重视,经常把小雷叫到办公室深谈。
之后,董事长由于被人挖了墙角,离开了本公司,老总得到了董事会的支持,顺利地成为了公司的新一任董事长。而小雷身为老总最为重视的员工,由于业绩突出,而且对老总格外忠心,被提拔为副总经理。
新人在进入公司之后,往往会由于缺乏经验、无人帮助等各种原因而无法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这种时候,投靠那些早已根深蒂固的派系便成了自己最好的选择。
在进行派系选择之前,一定要看清楚,派系的领导者是否对自身赏识,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公司中拥有一席之地。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每一个单位都存在着两种组织结构,正式的组织结构可以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但是非正式的组织结构就是派系。不要感觉自己是个小人物就可以置身事外、明哲保身,不懂得选择正确的派系,你有可能被淘汰出局的。
没有人会反对“工作是为了获得薪酬”,但是曾几何时,谈论薪水却变成了最难开口的事情。很多人的心中都存在着这样的困惑:“按照公司规定”所得来的薪水难道真的是惟一的标准答案吗?那些精明的职场中人总是认为,薪水的高低不仅仅要靠自身的能力来获得,更要靠灵巧的谈判技巧来获得。
薪水源自于实力
任谁也无法忽视这样的事实:一个人的薪水高低是与他的能力直接挂钩的,同一公司、同一层次的员工,一旦薪水有所不同,那就必然意味着个人的能力高低不同。这是经过了市场检验的铁定薪酬分配制度,好的绩效不仅仅是一个人展示自身实力的基础,而且也是获得更高薪水的决定因素。
李强与孙重两人是同班同学,毕业于一所大学广告设计专业的他们在毕业之后找到了性质相同的两份工作。他们的能力不相上下,知识结构大致相同。但是由于李强的性格非常外向,对新鲜的事物有着非常强的好奇心,有种“打破沙锅问到底”的韧性,所以他在新的公司中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大家都非常愿意帮助这个开朗的小伙子。
一段时间后,李强在广告设计上的能力渐渐地表现了出来,他的工作越来越出色,可以单独负责一些大型项目了。他独立完成的广告设计设想奇妙,客户们都非常满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随后,李强被主管调去做了副手,也得到了相应的涨薪奖励。
当李强将自己得到了物质与职位的双重奖励告诉了同学孙重后,却发现孙重的脸上怪怪的。他追问原因,却不曾想孙重在一个星期之前,由于工作三个月对业务还不熟练被辞退了。他设计的那些广告大多被客户毙掉了,由于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也没有人愿意帮助他。这些原因使得孙重的工作陷入了僵局,他的离职成了一种必然。
相同的学历、相同的社会经验,但是由于两人对于工作的态度与适应能力不同,再加上工作时的技巧不同,直接导致了不同的结果,这便是能力高低所造就的后果:有能力者居上,我们处于一个崇尚强者的时代中,任何人只要拥有相应的能力,都可以获得自身想要的薪水与地位。没有能力,不仅得不到他人的认同,连薪水也会低于同事。能力的高低决定薪水的多少,这是规律。
会谈才会被加薪
职场实践表明,高薪不仅仅是挣来的,更是谈来的。在这个承认“能力决定收入”的时代里,只有在绩效的配合之下,对薪水的坚持才可以实现。相对于那些只懂得死干的人来说,懂得一定的加薪技巧,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况下可以与上司谈起加薪的事情,知道自己可以提出的最大加薪数目,是所有的职场中人都应该考虑的问题之一。
翘楚是某家大型外企市场开发部的经理,来到这家公司已经将近五年了。回忆刚刚毕业时,那段迷茫与无助的岁月,翘楚的语气里面全是沮丧。当时他在人才市场投递了无数简历,但都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丝毫的音讯。最后,现在这家公司向他伸出了橄榄枝。
刚进公司时,翘楚的工资是整个部门里面最少的一个。由于缺乏必要的职场经验,他的人际交流也是非常贫乏的。他想过要放弃,可是在过了试用期之后,他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很舍不得离开,于是他就努力工作。
几个月之后,翘楚部门的领导请假了,可上司让他们拿出一份市场预测报告来,由于市场预测的难度非常大,大家都不愿意承担这样的任务。最后,上司指定了翘楚。翘楚非常兴奋,因为终于有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了,他非常用心地调查了市场,整理出了相关的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如期将一份完美的市场报告交了上去,而且得到了领导的一致好评。翘楚的能力得到了证实,但是翘楚的工资还是刚进入公司时那么多,而翘楚对此没有提出一个字。
一年过去了,翘楚的业绩是公司里提升最快的,而且创下的效益也是最多的,得到了领导的夸奖,翘楚听得出领导对他的喜爱和重用。翘楚想,提出长工资的时机到了,如果再不说的话,年终奖就要泡汤了。于是找了一个机会,他对领导说:“我女朋友想让我换份工作,其实我真没用还养活不了一个女人呢。”此时,领导忙问翘楚现在的工资是多少,翘楚如数说了,领导听到后立即对翘楚说:“从这个月开始,工资长两倍。”
翘楚算了算,那以后的工资每个月差不多就是一万多了。他在心里暗暗高兴:看来薪水还是要谈的。
“会吵的人有糖吃”,职场更是如此,在薪水一事上,很多公司都是有能力者多得、无能力者少得的加薪制度。工资往往是可以在一定基础上进行商定的,那些懂得商定的人总是可以获得额外的加薪。美国某一调查机构进行研究与调查之后发现,有高达80%的人力资源主管愿意跟面试对象沟通薪水问题,他们甚至并不排斥要进行一点“谈判”,但是有一个重点那就是业绩,业绩是薪水能否谈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
如果我们在回答数字试卷,一定要回答说,两点间直线距离最短。但是我们如果身在职场的话,便可以发现,两点间的直线未必是最短的距离。在我们的日常思维中,很多人喜欢直来直去地办事,这样的硬挺、硬冲使得原本可以轻松解决的事情变得困难起来。其实,如果等待与合作、恰当的技巧可以使事情的结果更为圆满的话,我们不妨用这些手段使事情变得简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