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文官变动虽然不大,但是却也暗藏杀机。
原先的顺天府尹是宁王的人,但是先帝因为考生大闹一事而将人给撤换下来了,如今补上去的是基本上从未在京中呆过的谢家二小姐。
永熙帝之前将先帝祥君封为祥贵太君想必也是为了这道调令而做的铺垫。
也就是说,这谢家二小姐虽然算不上是新帝心腹,但是也不会被宁王所用的。
至于吏部尚书,自从瑞王受贩卖试题一事牵连之后,吏部尚书便急流勇退借口年老无法胜任吏部尚书一职而向先帝请辞了,先帝二话没说便应允了也没有因为瑞王一事而迁怒于她。
而新任吏部尚书安王司慕璇一直以来都是倾向于永熙帝的。
庄铭歆任户部尚书,摆明了她便是永熙帝的心腹。
而将宗亲大牢从刑部中分割出来,在众人看来,这是永熙帝对宁王下手的一个征兆。
虽然这一招动静不大,但是却也显示出永熙帝是不打算让宁王继续呆在朝中的。
六部之中,兵部柳静是先帝的心腹,自然也会为永熙所用。
可以说,永熙帝如今基本上除了刑部以外,基本上都安插了自己的人,所以不能说现在便将五部控制在手里,但是假以时日,只要没有人搅局,五部的控制权迟早会回到永熙帝手里。
待翊侍君的册封典礼之后,已经是将近傍晚时分了。
众人稍微歇息之后,当晚的晚宴也随即开始。
这场晚宴除了是册封大殿的惯例之外,还有另一个较为重要的意思,那便是让一众朝臣近距离地与新帝接触,从而更加了解新帝脾性,揣摩君心。
晚宴上,出现了一个京中新贵,西南望族谢氏的家主谢扬英。
谢扬英年过四十,面容严肃,一双眼睛透出犀利眸光,能够成为谢氏的家主自然不单单只是因为她是谢氏嫡系的嫡女,此时,她正举着杯向永熙帝祝贺,“恭贺陛下凤后,祝陛下与凤后百年好合,早生皇女。”
永熙帝举杯笑道:“承谢家主吉言。”
水墨笑也得体地端起酒杯饮了一口。
谢扬英敬酒之后便坐了下来,有意无意地观察着永熙帝接受其他大臣的恭贺。
进京之后她便暗中收集这位新帝的信息,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她所得到的信息极为的少,不是因为这位新帝的保密功夫做得有多好而是她由被众人瞩目到登基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永熙帝成年之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皇女,那时候想必谁也不会想到今日她居然会坐上大周之主的位置。
谢扬英目光看向了不远处按官职品级安坐的女儿。
自从女儿进京之后便进宫给如今的祥贵太君请安,从祥贵太君的口中得知,当日任命她的大女儿为西南大将军,十一皇子下嫁以及暗示谢家最好迁往京城这一系列事情都是这位新帝的意思。
谢扬英若是之前还对这个新帝有所轻视,在得知这些事情之后便也谨慎起来。
进入京城权贵圈一直以来都是谢家的目标,多年前,她将精心教养的嫡子嫁给了先帝废太女为正君便是为了这个目的,只是可惜先帝却对谢家防的很,谢家根本找不到机会在京中扎根。
谢扬英之前对于瑄宇帝那般压制谢家有些不解,如今却也得到了答案了,或许先帝根本便没有打算将皇位传给当时的太女,自然不会让谢家成为其助力,不仅是不想谢氏壮大,更不希望让当时的太女站稳脚跟。
之后几年,朝廷更是对谢家的重视程度也渐渐地减弱,甚至已然似乎忘了西南还有一个谢家的存在。
在太女被废之后,谢扬英便知道,自己之前的一番心血都白费了,还赔上了一个嫡子,甚至有可能会受到废太女一事的牵连。
所幸,先帝还不至于想着要将谢家连根拔起,或许她也没有这个能力。
只是朝廷的这些举动也引起了谢家的不安。
因而西南传出顾若青的死因之后,谢扬英便知晓谢家的机会或许来了,因而方才会出现西南民众上万言书恳求瑄宇帝严惩凶手一事。
虽然这件事是司慕涵挑起的,但是谢家也在背后推波助澜。谢家要让朝廷明白,西南若是没了谢家,朝廷便寸步难行。
然而事件的结局却有些出乎谢扬英的意料。
谢家是从中得到了一些好处,却也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西南大将军一职虽然是个肥缺,但是谢扬英也清楚,这个职位也不过是一个名号罢了,先帝是不可能让谢家正真地掌控实权的。
而十一皇子下嫁也是祸福不明。
谢扬英还清晰地记得当日宣旨之人到了谢家之后,第一件事不是宣读瑄宇帝赐婚的旨意而是对西南的气候环境做了一番大大的贬低了一番,说西南乃大周的蛮夷之地,又说不适合男子生活,尤其是尊贵的男子。
谢扬英当时还以为先帝想对谢家动手,又或许是因为她对于废太女家眷一事处理让先帝不悦,已然开始在心中谋算着对策。
只是没想到先帝的旨意却是要将十一皇子下嫁给她的嫡次女。
宣旨之人宣读完旨意之后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在谢家住了一段时间,其实隐晦地提及了大皇子因为远离京城而早丧一事,又说祥君舍不得儿子离开京城,且先帝当年也因为大皇子早丧一事而难过不已,不希望重蹈覆辙。
谢扬英是什么人,自然明白那人所说的这一番话是受了先帝的意,只是尚且还不知道先帝的真实意图,便多加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