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我最想学的说话技巧
8683200000010

第10章 口才高手的说话原则(1)

什么样的口才是好口才?也就是说,怎么样判断一个人是否拥有好口才?道格拉斯·凯奇的话提供了一个标准,他说:

“社交的秘密,并不是不讲真话,而是在讲真话的同时不触怒对方。语言的良好表达方式,并不是能言善辩,而是说话要合乎情理、打动人心。”

当然,还有更多的标准。在这一章里,我试图为大家介绍好口才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同时也可以是判断一个人是否拥有好口才的标准。但是对我们来说,也许更加重要的是,这些标准并不只在我们判断谁是说话高手的时候有用,而是如果你打算成为说话高手,你就需要遵循这些原则。

说话要注意场合

我在世界华人演说家俱乐部品牌课程《总裁演说智慧》中分享到:见人说人话,见鬼说神话。

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是人们在长期交往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说话要顾及场合,否则,再好的话题,再优美的话语,也不会产生好效果,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试想,如果你在跟朋友谈心时,像作报告那样拿腔拿调;或是在肃穆的葬礼上,像相声演员那样讲出通篇幽默的哀悼词,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呢?所以,“话随境迁”的艺术,最应重视的就是说话的场合。

例如,在婚宴场合,你就不要谈令人丧气的话题;在别人悲痛的时候,切忌谈逗乐的话题;当众作演说、作报告时,应当讲严肃的话题,而且中心思想要明确;如果是聊天,则可以不断转换话题。

从话语形式上来说,说话一般要求语句完整、符合语法规范,但在特定场合,却需要用组织结构特殊的话语来传递信息。比如,当前面路口遇到红灯而汽车司机仍未减速时,旁边的人只需提醒:“红灯!”司机便会立即作出减速、刹车的反应。此时若旁边的人说出这样一句结构完整的话:“前面是红灯,这是不准前行的信号。你应当减速停车,遵守交通规则,保障安全。”别人一定会认为这个人头脑有问题。

此外,语音的纯、杂也可依具体场合加以调整。比如,一位学者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讲学,在适当的时候说出一两句地道的当地方言,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一个年轻人长得眉清目秀,可就是不会说话。朋友结婚,他前去祝贺,喜宴上他慷慨陈词:“凭咱哥们交情,下次你再结婚我还来喝酒。”满座人面面相觑,朋友哭笑不得,他却浑然不觉。因为他说话不合时宜,所以谁家有个婚丧嫁娶的事情都不欢迎他。有好心人背后开导他说话要注意场合,多说主人爱听的吉利话,别说人家忌讳的话,他才翻然醒悟。

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这是人们在长期交往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谈话双方对于话题的选择与理解、某个观念的形成与改变、谈话的心理反应以及交谈结果,无不与场合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在谈话时,你必须考虑场合影响,有意识地巧妙利用场合效应。

说话要迂回、含蓄

我在世界华人演说家俱乐部品牌课程《总裁演说智慧》中分享到:一个人能面对多少人讲话,将决定他的成就有多大。

在人际交往或商业谈判中,迂回沟通战术是最有效、最有人情味儿的沟通方式,是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在生活中,有很多尴尬的事情会不期而至,如果你采用直接沟通的方式,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还会使问题更加复杂,甚至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这个时候,你不妨使用迂回沟通的方式,旁敲侧击,含蓄地点明对方,这样既能化解问题,又可以保住对方的颜面。

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曼莎小姐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在一家高级珠宝店当售货员的工作。圣诞节的前一天,店里来了一位30岁左右的男顾客,他虽然穿着整齐干净,看上去很有修养,但很明显,这也是一个遭受失业打击的不幸的人。此时,店里只有曼莎一个人,其他几名售货员刚刚出去。

曼莎和男子打招呼时,男子不自然地笑了一下,目光从曼莎的脸上慌忙躲闪开,仿佛在说:“你不用理我,我只是来看看。”

这时电话铃响了,曼莎忙去接电话,但不小心将摆在柜台上的盘子碰翻了,盘中6枚精美绝伦的金戒指掉在了地上。曼莎慌忙弯腰去捡,捡回了5枚以后,她却怎么也找不到第6枚了。当她抬起头时,看到那位男子正向门口走去,顿时,她明白了那第6枚戒指在哪里。

当男子即将推门离开时,曼莎礼貌地说:“等一下,先生。”男子转过身来,两个人相视无言,足足有一分钟。曼莎的心在狂跳不止,她想:“他身上会不会有枪或是匕首呢?我该怎么办?”

“什么事?”男子终于开口了。

曼莎鼓足勇气说:“先生,今天是我第一次上班,你知道,现在找份工作多么不容易,您能不能。”男子用极不自然的眼光注视着她,过了好一阵子,一丝微笑在他脸上浮现出来。

“是的,的确如此。”男子回答,“我敢肯定,你在这里会干得很出色。”

男子向她走去,并把手伸给她,说:“我可以为你祝福吗?”

曼莎忙不迭地点头。两人紧紧地握了握手,然后男子就转身走出了店门。这时,曼莎转身走回柜台,把手中的第6枚戒指放回原处。

很多时候,迂回沟通可以扭转乾坤。通常而言,在遇到窃贼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报警或大声喊人抓贼,但上文中的曼莎并没有这么做。理解、宽容,以人心打动人心,用迂回战术与偷盗者进行沟通,聪明善良的曼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在人际交往和商业谈判中,迂回沟通战术是最有效、最人性化的沟通方式,是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有些话不能直言,你就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你就要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有时搞不清对方的用意,你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为了使对方放松警惕,你就得“顾左右而言他”。唯有如此,你才能确保事情朝你预想中的方向顺利发展。

说话要因人而异

我在世界华人演说家俱乐部品牌课程《总裁演说智慧》中分享到:讲对方想听的,而并非自己想讲的。

跟别人说话,要先弄清楚对方的个性。有的人说话不分对象,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可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得罪了许多人,给自己制造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还会造成一些无法挽同的损失。

你在交往中遇到不同的人要说不同的话,以迎合对方的心理,从而博得对方的好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在跟人说话之前,你先要弄清楚对方的个性。如果对方喜欢委婉地交谈,你就应该说得含蓄些;如果对方喜欢率直的,你就应该说得爽快些;对方崇尚学问,你就应该说得富有哲理些;对方喜谈琐事,你就应该说得通俗些。总之,说话方式与对方个性相符,双方就能一拍即合。

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要根据说话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否则,就容易制造对立,带来麻烦。有些人往往把这种灵活的交谈方式看成是见风使舵或曲意奉承,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每个人,都应该掌握与不同对象谈话的技巧。大致说来,你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与地位高于自己的人谈话时应保持个性

你要具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不做一个“应声虫”。

2.与长辈谈话时应保持谦虚

长辈在教育后辈时,常说:“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有一定的道理,长辈接受的新知识虽然比后辈少,可是无论怎样,其经验要丰富得多。因此,在与长辈谈话时,你要保持谦虚的态度。

3.与后辈谈话应沉着、稳重

这是因为后辈的思想虽然超前,但就某些方面的知识来说他们还远不及自己,因此,你无须降低身份。另外,与后辈谈一些他们很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相信你是从他们的立场来看待事物的,让他们明白你也有与他们一样的观念,这样谈话就能很顺利地进行下去了。

4.与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谈话应庄重

与一个地位低于自己的人谈话时,你要表现出庄重、和善的样子,要让他觉得自己对其所说的话感兴趣,避免露出“支配者”的面孔。比如,你在和下属谈话时,可以夸奖他的工作出色,但切忌讲话太多,也不能太显亲密。

说话要让别人听懂

我在世界华人演说家俱乐部品牌课程《总裁演说智慧》中分享到:演说的目的不是让别人听懂,而是让别人听明白,醒过来。

说话追求含蓄本没错,但若没让对方听懂就错了。说话的目的在于交流思想和感情,只有让对方听懂你在说什么,你的话才有意义。

有些人说话过分含蓄,总留有弦外之音,对方听懂了还好,若是没听懂,不但达不到交流的目的,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古往今来,因为会错意而造成的误会太多了,甚至破财丢命的也大有人在。

曹操被董卓追杀,得陈宫相救逃到了成皋,由于天色晚了,就准备到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家去借宿。吕伯奢见到故人之子十分高兴,准备杀猪款待曹、陈二人。不想其家人在磨刀时一句“缚而杀之,何如”的话却惹出了滔天大祸。本来吕伯奢的家人是要“缚猪”而杀的,曹操却以为是要“缚他”而杀,结果吕伯奢一家九口全部命丧黄泉。说曹操生性多疑不假,但如果说惨剧是由弦外之音引起的,估计也没有几个人反对。

不得不承认,在人际交往中,很多误会都是由这种弦外之音造成的。发现问题不是终点,解决问题才是目的。俗话说得好:“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如何避免弦外之音呢?以下方法值得你一试。

1.所说的话要精

有什么说什么,紧紧围绕你的目的说话。如果你没话找话,难保不会给自己找出一大堆麻烦来。

2.用词要尽量准确

不要用有歧义的词或者句子,即使有些时候多费点口舌,稍微唆一点,也要用别的话语代替。

3.外出工作或与外人打交道时,尽量说普通话

方言土语外人不容易听懂,也容易让他们产生误解。当然,你的普通话水平不一定要很高,只要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别人能够清楚地领会你的意思就足够了。

4.不要对别人的口误斤斤计较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说话办事的时候,不管是谁都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准确。如果你计较别人,别人也必定会跟你过不去。反过来,如果你总是宽宏大量,别人也会给你方便。

5.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周围的人如果信赖你、尊重你,即使有些时候你说了一些容易产生弦外之音的话,也没什么关系,大家都不会往坏处想。

6.不在背后批评人,说别人的坏话

如果你对甲说乙的坏话,甲很可能认为你在乙的面前也会说他的坏话。

况且,好话不出门,坏话传千里,你还是谨慎一点为好。

说话要注意表达方式

有一次我与被媒体誉为“中国当今李小龙”的四川天星影视艺术学院院长陈天星先生一起交流,当时我不经意的讲了一句话却深深地触动了他的内心,因为他的人生就是这么过来的,后来他的电影作品《双截棍》荣获第五届德国科隆电影节组委会大奖,在获奖时他把这句话作为获奖感言。而这句话就是: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是由他自己的表现来决定的。

得体的说话方式,会让你在人际交往中更受欢迎。与人交往时,你说话的内容是否得当固然重要,但是别人对你的品评如何,你给别人印象的好坏,都是由你的表达方式决定的。

西楚霸王项羽是个有勇无谋的人,而且性格残暴。每当他攻下一座城池,就会把全城的人都杀掉。

有一次,他率兵攻下了外黄城后,下令把城里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活埋。

这时,有一个少年说是项羽的儿子,要来拜见项羽。项羽听说此事,甚感惊异,接见了这名少年,问:“你怎么敢冒充我的儿子?难道你不怕死吗?”

少年说:“大王是人民的父母,小人就是大王的儿子,父母是不会杀死自己的孩子的。”

项羽是个爱听赞美之词的人,见这少年年纪不大,说话却讨人喜欢,就示意他接着讲下去。少年神色镇定地说:“外黄城百姓突遭彭越攻袭,无奈投降。今大王赶走彭越,百姓感恩戴德。现在有谣言说,大王要把15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活埋,我认为为了笼络人心,大王不应该下这样的命令。”

项羽说:“你若能说出理由,我就不会这样做。”少年严肃地说:“彭越守城士兵众多,但他不得人心,才连夜逃走。今彭越一走,百姓立即开城门迎接大王,可见大王深得人心。如果大王不撤销命令,其他城的人听说了这件事,就会拼死抵抗,于大局不利。”

项羽考虑了一会儿,认为这名少年说得确实有道理,于是撤销了命令,并重重地赏赐了这名少年。

一个少年竟能说服西楚霸王,挽救外黄城数万民众的生命,凭借的是他得体的表达方式。如果他不讲究表达的方式,换来的只能是死亡。

得体的表达方式,会让社交变得更加容易,所以,你在与人沟通时应做到以下两点。

1.找到对方的谈话兴趣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要想与对方的沟通顺利进行下去,最重要的一点是双方有可交谈的话题。不要以自己为中心,而是要先与对方建立沟通,从对方的兴趣入手。

2.多赞美他人

每个人都愿意得到他人的称赞,所以,你不妨多用恭维之词,少说教训的话语,拉近与对方的距离,博得对方的好感,为以后顺利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话应该多说好话

有些话不是不能说,而是没必要的不要说。俗语说:“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可见,话多的人不一定是有智慧的表现。在人际沟通中,你要学会话到嘴边留半句,让他人也有讲话的机会。

说话对于迅速有效地传递信息,营造良好的气氛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果只贪图一时痛快而无所顾忌地说了不该说的话,则只会给自己带来麻烦。

在某公司成立5周年的喜庆日子里,为了表示对公司员工的感谢,公司特意邀请了员工及其家属参加晚会。这时,一位男士正在台上引吭高歌。

小黄为了找话题,就对他身边的同事说:“这人是谁啊?唱得这么难听还敢上台?”

“哦,他是我丈夫。”同事回答。

“真不好意思,其实他嗓音挺不错的,主要是这歌写得不好。”小黄连忙道歉。

“这歌是我写的。”同事说完就走了。

从这以后,那位同事和小黄的关系就有些淡漠了。而且,事后小黄发现,其他同事也开始有意回避自己。小黄的处境变得有些尴尬,最后只好辞职。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口不择言的危害性有多大。一句不负责任的话,弄不好就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有些话不是不能说,而是没必要的不要说。这不是说话不诚实,更不是狡猾,而是一种社交技巧。

说话应该善于察言观色

我在世界华人演说家俱乐部品牌课程《总裁演说智慧》中分享到:只要讲话就要察言观色,演讲不是老师一个人的事,而是演讲者与听众的互动来决定的。

与人交谈要善于观察,尽可能用眼睛捕捉到一些与对方深入交谈的信息。

了解听者的心理,是掌握说话技巧的基础。只有在了解听者心理的基础上,你才会懂得在什么场合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哪些话能够打动听者的心,使听者产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