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犯抗上的低级错误
在巨海品牌课程《总裁三项修炼》高级研修班中,我分享到:“先服从,后建议;先服从,再管理。”管理者要做到对上服从,对下服务。
关系学上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服从的原则:下级对上级的命令必须服从,下级没有权力判断上级指令的对错,上级的对错只能由上级自己或上级的上级来裁定,绝不能因为自认为上级的指令不正确不合理,就不去执行。这就告诉中层领导,在服从上级的过程中,无论如何,都不能犯抗上的低级错误。这是与任何类型的上级交往都必须遵循的关系法则。
中层领导抗上的后果,一是不利于工作,二是本人要付出代价。领导的过错你可以议论,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地点。尊重领导是因为他在那个位置上,服从领导是因为他手中有组织赋予他的职权。
领导是法人或是受法人之托,他的行为是一种组织行为,不尊重领导、不服从领导甚至抵抗领导,就是对企业整套管理指挥系统的破坏和对抗,最后受惩罚的还是你自己。
赵刚是某化工企业的销售员,因为业绩一直不错,所以很快被提升为销售经理。最近公司人事变动,公司销售政策做了重大调整。新上司兢兢业业、忠实地执行新政策,给下属施加了很多压力。赵刚凭着既往的经验,反复向新上司陈述理由,希望他做一定的改变和通融。无奈新上司很坚持,口气也比较强硬。于是,为了表示抗议,赵刚开始了消极怠工。新上司无法容忍,便免去了赵刚职位。
作为一名新上任的中层经理,赵刚明显缺乏与上司相处的经验,因为他犯下了“抗上”的低级错误。这在职场上是很忌讳但又很常见的冲突。大多数领导都不喜欢“抗上”的行为,都不愿意看到自己制定的政策、发布的指示被下属拒绝执行。如果下属“抗上”,一般来说上级都会严肃处理,绝不会姑息纵容,因为这关系到他这个领导的权威。如果他不处理你,就会对他的领导地位造成严重的损害;相反,把你处理掉了,可以惩一儆百,使他的政策能够不折不扣地执行。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使在动物群体比如狼群中,一旦出现“抗上”的成员,那就意味着对王位的挑战,一场你死我活的厮杀在所难免。因此,中层领导无论是什么原因,敢于“抗上”都是不明智的,说明你这个中层领导太不成熟。
除了要维护自己的权威外,领导还有获得别人尊重的需求,这同样要求中层领导不要抗上。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领导者都是基本需求已经得到满足的人,他们更需要的是获得尊重等精神方面的需求。特别是高层领导又处在受尊敬的环境里,因而获得尊重需求的指数非常高。所以,现实生活中时常出现这样一种不可思议的现象,有的中层工作水平一般,但善于在领导面前吹吹拍拍,鞍前马后忙个不停,满足了领导的“尊重需要”,深得领导欢心,捞到不少好处。有的中层工作水平很高,业绩也很突出,就是不能善解人意,不明白领导有高指数的“尊重需要”,干活挺卖力,说话不中听。不顺心了,时不时还要跟领导顶上几句,还挺自负地坦言:“不媚上,敢抗上。”殊不知,可能一时发泄了心中的闷气,却埋下了更大的隐患。这样做的结果是,怎么也得不到领导的垂青。于是乎,便始终处于这样的恶性循环之中:出力流汗、脏活苦活时可能被领导记起,提拔使用、喜事好事却大都被领导忘掉,终究让你郁闷。
所以中层领导要切实记住,无论有千万条客观理由,也不能不服从领导的决定,而犯抗上的原则错误。不能和领导把关系搞僵了,工作中的疙瘩好解,不尊重领导、时不时地抗上伤及感情,事情就难办了。适者生存是普遍适用的自然法则,对人际关系也是通用的。中层领导适应上级的“尊重需要”而改进“抗上”的毛病,是对上讲服从的特殊要求。
卓越领导的智慧:无论有千万条客观理由,也不能不服从领导的决定,而犯抗上的原则错误。不能和领导把关系搞僵了,工作中的疙瘩好解,不尊重领导、时不时地抗上伤及感情,事情就难办了。
与上级交往要注意适度
与上级交往不仅要慎重选择时机和场合,还要注意把握好度,既不能交往过多,也不能交往过少;既不能交往过密,也不能交往过疏。做不好适度,同样会影响你与上级之间的关系。这里的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与领导交往既要密切,又要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不要以为与领导零距离接触就可以增加彼此的亲近感,这样的效果其实并不好。
实际上,与领导交往过于积极主动或过于消极被动都是不足取的。上下级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工作性质的交往关系,上级对下级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交往的工作价值。如果上级认为下级的素质好、责任心强、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与下级的交往会给自己的领导工作以有效的支持和配合,他就会接纳、欢迎、鼓励下级的积极交往。
反之,如果上级认为下级的素质一般、能力平平,积极交往于自己的领导工作没有多大好处,他就会对你表面上客客气气,实际上有意疏远。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应该克制和削弱自己与领导交往的积极性,避免感情上的无效投资。一定要搞清楚自己在领导心目中的位置,了解自己对于领导所管辖工作的价值,调整好与领导交往的度,这样再与领导交往就不会引起领导的反感。而当你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能够独当一面时,领导就会改变对你的态度。此时你再加强与领导的交往,必然会收到理想的效果。但即便如此,也绝不能与领导保持零距离接触。
(2)与领导交往的频率要适度。
交往既不要过多,也不宜过少,应该把握在双方都感觉恰如其分的范围内。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外界对人的感官刺激过强,会使人感到厌倦、疲劳甚至反感;但如果过少过弱,又会使人产生沟通障碍,出现彼此陌生的感觉。
中层领导与上级交往频率过高,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结果:一是干扰领导的工作;二是影响领导的休息;三是扭曲了自己人格形象,其结果就是引起领导的反感,影响双方的关系。有事没事总往领导那儿跑,会使同级和下属觉得你有意讨好领导,有套近乎之嫌。当然,也不能与领导交往频率过低,因为沟通太少,信息不通畅,同样容易影响关系。
(3)角色交往与非角色交往要适度。
角色交往是指中层领导以被领导的身份与上级进行交往,这种交往的特点是工作性质的,感情成分少,原则性较强。非角色交往是指中层领导以个人身份与上级交往,其特点是工作因素少、感情因素多。
中层领导在与领导交往中,应该既有工作角色也有朋友角色,但要把握好分寸,公事就要公办,私事才能私办,公私界限要分明,不能以感情代替原则。如果与领导的非角色关系过于密切,其原则性就会丧失,甚至发展到以感情代替原则的地步。这样做的结果,一旦出现了私心,不但损害了双方的工作形象,而且还降低了领导的威信,在员工中产生不良的影响。
(4)维护上级的举止要适度。
中层领导作为下级,维护上级的权威和尊严是必要的,这也是你应尽的职责,还关系到上下级能否建立良好关系。
作为上级领导也的确需要一部分中层作为骨干,围绕在自己的周围,贯彻自己的意图。但是要注意,这种维护方式应当含蓄和隐蔽一点,不要太显山露水、太露骨,否则会让人感觉你是一个拍马屁的小人。当然,维护上级领导是有原则的,不能把对领导权威的维护当成对某个人权力的维护,甚至对领导的错误也极力掩盖。这种过分的行为必然会引起下属和同级的不满,给你的领导形象带来损害,也会使你和上级的关系走入歧途。
卓越领导的智慧:中层领导在与领导交往中,应该既有工作角色也有朋友角色,但要把握好分寸,公事就要公办,私事才能私办,公私界限要分明,不能以感情代替原则。
要清楚自己的立场
如果中层领导在组织中没有摆正自己的角色位置,错误地认为自己是群众领袖,是民意代表,代表着你手下员工的利益,那么,这种想法就很容易破坏你和上级领导的关系。因为你代表的并不是员工的利益,而是公司的利益,你上级领导的利益;你应该对领导负责,而不是对员工负责。这个问题弄不明白,你这个中层领导会做得很吃力,而且最后还不讨好——既讨不了下级的好,更讨不了上级的好。
比如说做上中层经理以后,手下的人对自己都很尊敬,也很信赖,然后有什么问题都来向自己讨公道,有什么困难也来请自己帮忙。自己一看,弟兄们对我如此信赖、如此拥戴,感觉自己既然是他们的头,当然要为弟兄们撑腰,要为他们说话。然后就开始处处为弟兄们说话,为弟兄们撑腰。弟兄们说了,我们的工作时间是不是太长了,一天工作8个小时,能不能工作7个小时?每年安排一次出去旅游度假?好,没有问题,我去跟领导说。然后跑到总经理那里:“总经理,你看我们员工每天的工作时间是不是太长了?是不是可以考虑每天7个小时?每年安排一次出去旅游度假?”
手下的人又说了,我们的工资太低了,上有老下有小,这么点钱怎么养活家人?你一听,没关系,我去找总经理理论,这种事我不讲谁来讲?于是你又跑到总经理那里:“总经理,我们的员工虽然收入不错,但是目前的家庭负担都挺重,你看能不能上调50%?”
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错了。因为你并不是民意代表,你不能代表民意。反映基层员工的呼声、反映下面的意见、代表部门员工的意愿,这些并不是你这个中层领导的职责。这是一种错误的角色定位。
(1)中层领导是员工的上司,代表上司对所负责的部门实施管理,这是由公司任命的,而不是因为你代表了员工的利益。
作为中层领导,你应该及时将公司的决策传达至基层,同时将下属的声音和变革的思想传递给公司上层,但其行为,必须站在公司的立场上,体现公司的意志,代表公司的利益。
(2)中层领导代表不了员工的利益。
员工的利益有劳动合同和国家有关法律、公司有关法规加以保护,有劳动主管部门出面维护,中层领导应当代表公司维护员工的利益,而不是代表员工维护员工的利益。谁是公司的代表?那就是你的领导。所以你代表的只能是领导的利益,而不是员工的利益。
(3)很多中层领导认为要取得下属的拥戴和支持,就必须要代表下属的利益,为下属说话,这也是不正确的。
取得下属拥戴和支持,需要提高的是你的领导力,而不是做“民意代表”。一些中层经理之所以经常“出头”做“民意代表”,其目的不外乎是想取得下属的拥戴和支持。但是,你不是下属们推荐出来的“领袖”,你想通过代表下属利益的方式取得拥戴和支持是行不通的。当然,正当的必要的下属利益还是得维护的,但你必须通过别的方式取得拥戴和追随。
这并不是说,中层领导作为“民意代表”反映出的问题不合理、不客观,相反,由于代表了“民意”,其合理的成分、合情的地方更多,让人几乎无从反对,但要从公司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待却是不利的。
某公司为了改变上班懒散、下班时间未到就不见人的现象,实行了严格的考勤打卡制度。下属普遍反映,公司最近出台的考勤办法太过分了,迟到1分钟就扣30元,有些不近人情。但公司的出勤率从过去的80%提高到了96%,许多经常迟到10分钟、30分钟的人也按时到公司了。改革考勤的目标已经达到,客户来该公司也感觉工作作风好多了,找人也容易找到。
在这里,出勤率是公司行为,如果作为中层领导的行政经理“代表民意”做到人情味,那么公司的形象问题等就会受到损害。所以,行政经理必须站在公司行为上看问题,而不是一味地代表民意。这才是明智中层领导的做法。
卓越领导的智慧:你代表的并不是员工的利益,而是公司的利益,你上级领导的利益;你应该对领导负责,而不是对员工负责。
被领导错怪要学会修补
几乎在任何一家企业都可能发生这样的情况:你的上司把企业中一个重大的损失责任归咎于你,然而,你的确不应该对此事负责。那么,此时你应该怎么办?
领导因为不了解实际情况,有时会误解中层领导,这是难免的。本来不是中层领导的错误,领导却错怪了他,认为是他的错误导致了事情的失败。
而中层领导知道自己没有错误,却被领导训斥一通,自然感到委屈,自然也会使他心中懊恼,并想发作出来。
但是,聪明的中层领导面对所受的委屈,常常能够先坦然地接受下来,继而再找合适的机会向领导说明,证明自己的清白和正确。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中层领导被上级错怪、受到的委屈后,首先应该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可以先把委屈接受下来。否则,此时向领导解释是起不到作用的。因为领导的愤怒已使他丧失了理智,即使你心里明白是领导错怪了自己,也要暂时忍让,不要当面冲撞领导,以免损害领导的面子。一旦损害了领导的面子,领导就有可能将错就错,不会再改正他的错误。其次,受了委屈之后,也不必总保持沉默,在必要时要向领导倾诉自己的委屈,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在领导的火头上冲撞领导,把关系搞僵。你要学会选择时机,同时也要学会用适当的方法说明领导委屈了自己,证明自己的正确。如果不证明这些,领导就不明真相,还以为你真的做错了。这样做既能保全领导的面子,又能证明自己的清白。
在抗美援朝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与美军的第五次战役就要打响了。
就在这时,第60军从前线给彭德怀司令员发来电报,说该军已进入战役发起前的待机地域,可是有的部队已经断粮了,开始用衣服换粮食,请求赶快补给。
看完电文之后,一向爱兵如子的彭德怀司令员怒不可遏,他派人把管后勤的副司令员洪学智叫来,把电报扔给他,怒气冲冲地说:“你这个洪学智是怎么搞的!仗还没打就让部队饿肚子,这怎么得了!”
洪学智听到总司令的训斥先是一惊,但是他很快恢复了平静,他对彭德怀说:“总司令,你先别着急,我早就给60军运送了补给,可能是出了什么误会,这个电报情况反映得可能不准确。”
彭德怀更加愤怒了,他大声说:“60军那边明明缺粮食,部队都开始拿衣服换粮食吃了,你还说不缺粮。总攻马上要开始了,你说这个仗还怎么打?你误了我的军机!”
洪学智明白此时和彭德怀辩论是得不了什么结果的,他悄悄退出来,火速派人调查,并要求彭德怀的秘书一同前往。到了前线,第60军军长一脸歉意地解释说:“我们这儿有三天的存粮,电报反映的情况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