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地区中出过一个显赫人物,往往就会带出一大帮。到了近代,这种现象似乎特别明显。大批的同乡做了官,形成一定的势力圈之后,这个地方自然要被说成是“人杰地灵”。
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制约着用人制度,影响着用人之风。既然“人治”的痕迹还很深,任用人才还不得不靠少数人举荐的形式,那么出于保证行政效率,保证意见比较集中,一句话,保证权力不被其他势力所威胁,任用同乡就成为非常现实的事。只不过这种做法的最终后果是给时代打下“乡党政治”的落后的烙印。
某人顺便问起一位干部的籍贯,不想问一答百,引出他一番自豪的铺陈,他扳着手指头数:某书记是我们县的,某副省长是我们县的,某厅厅长、某市市长、某局局长……都是我们县人!一口气数出百十个,且听起来那关系都是能够用得上的。
这里,我们无意探讨这种“乡党政治”的种种害处,也不想对借乡情观念拉帮结派的行为做深入的批判。引用上面例子只是想提醒大家:既然同乡观念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足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人际关系态度,那么我们在日常交往中就不可忽视它。
最起码,可以为你在有求于人时提供一种“跑关系”的线索。对于同乡关系,只要不搞歪门邪道,没有到“结党营私”的程度,则完全是可以拿来一用的。
当今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许多人离开家乡,到异地去求职谋生。身在陌生的环境里,拓展人际关系有一定的难度,那就不妨从同乡关系入手,打开局面。
通过朋友扩大交际圈
人们往往会遇到这种情况,在某一场合里有很多人,那么你怎么能在这很多的人里游刃有余,让更多的人注意你、重视你,让陌生人认识你,让不熟悉的人成为你的朋友呢?
在这种场合下,要会利用你的熟人,让熟人介绍一下想认识的陌生人。不是特殊的关系,一般人不会主动把自己的朋友介绍给别人,尤其是在大家都很忙的时候。所以,想认识谁,就要主动找熟人介绍。
比如,当朋友与别人交谈时,你主动走上前去同朋友打声招呼,说几句话,一般他会主动介绍一下正在与他说话的人。如果没有介绍,你可问一句:“这位是……”他告诉你后,你趁机与对方说点儿什么,但不要谈太长时间,以免耽误朋友的事情,对方也会认为你不礼貌。简单地说两句之后,起身告辞,或再加上一句:“回头我们再谈,你俩先谈吧。”或者当朋友与别人交谈完毕后,你找到他问一问:“刚才与你谈话的人在哪儿工作?”“那位在哪儿上班,干什么的?”如果觉得有必要结识,或可以与他谈一些有关事情,就请朋友为你介绍一下:“我想认识那位朋友,帮我介绍一下好吗?”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愿意帮人介绍,这样显得自己很能干,交际面广,朋友多。如果去的场合是某单位或某人举办的活动,你可以主动请东道主介绍几位朋友。如果人不太多,可以让东道主把你介绍给大家,然后你就可以与任何一位谈话。其他人因为你与东道主关系密切,也会很高兴认识你。即使你与东道主关系一般,他只要把你请来了,就会满足你这个要求,但你必须主动提出来。
有些人总想回避与陌生人交往。这一般有两种原因:一是不善于与陌生人交往,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二是不愿意与陌生人交往,他们认为与其同匆匆过客打交道,不如自己干点儿事更有意义。
其实,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和交往范围的扩大,人们与不相识的人接触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数量上都大大增加了。怎样与不同类型的陌生人相处,打进陌生人的交际圈,这已成为现代人不可忽视的基本功之一。
熟人好办事
在修理部工作的李师傅一下班就蹬上自行车赶往他的好朋友陈某家去了。陈某的一台电冰箱突然不制冷了,李师傅去瞧瞧什么毛病。
“好朋友的事当然要帮忙了”,李师傅赶到陈某家,饭也没吃就忙开了,一直干到很晚,总算修好了电冰箱。
陈某感激地对李师傅说:“太谢谢您了,李师傅!要不是冰箱急用,也不会让您下了班还来帮忙,耽误了您这么长时间,实在过意不去!”李师傅笑着说:“嘿,咱们是多年的老朋友了,还说什么两家话!”
尽管陈某家的电冰箱是李师傅他们厂生产的,修理冰箱也是李师傅份内的工作,但李师傅把这件事当“私事”办了。如果这陈某不是李师傅的朋友,结果会怎样呢?也许李师傅觉悟高,也会这样做,但是因为是下班后的时间,李师傅推说到明天再修理,这也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难有这样的体会,公事私办比公事公办往往来得简单、快捷,甚至办得要漂亮得多。这就是所谓的“熟人好办事”。
我们还经常碰到这样的事:当你为单位去办某事时,你对合作单位的一位老熟人说:“哎,哥们儿,这事交给你了,你可得当作自己的事来办啊。”这言外之意是此事虽是公事,可与本人关系重大,嘱咐你留神、细心,迅速帮助我完成。这就是公事私办的关照话。
也许你托人办的这件公事按正常的时间需要一周,但你又等不得一周,于是只能拜托朋友加快速度,提前交货。
公事私办并不是让人违反国家法律和工作纪律,而是在可松动的情况下,通过人为的挤压时间或加强劳动强度,自愿地帮助别人。正因为在公事公办与公事私办之间存在较大的回旋余地,这才给善于人际交往的人创造了有利的机会。他们尽自己所能,常常收到意外的效果。
有些人不懂“公事私办”的道理,结果吃了亏。一位刚从国外归来的博士到应聘单位办手续,他觉得办公室里办事效率太差,就以国外的情况对工作人员横加评论,还不耐烦地催人家快办。人家很不高兴,干脆说:“今天不办手续了,明天再来吧。”
这个博士不懂人情世故。他如果说两句好话,类似:“初来乍到,请多多关照。”“我来麻烦你们了。这是我个人的材料,请多多留心。”也许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倒会加快速度帮他的忙的。
假如你在办公室办事,以为这是公事,就拿着“谁耽误就是谁的责任”的原则牌子吓唬人,而不考虑办任何事都是在与别人合作,势必遇到不少麻烦。这种刻板的公事公办方法忽略了人的感情因素,当然就很难行通了。
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缘
商界金言曰:“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缘。”又说:“擦肩而过也有前世姻缘。”因此商界中最重人际关系。
“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缘”,其实这句话反过来应该说:“最注重人缘的人,才能成为一流人才。”确实,人缘是很微妙的东西。我们在世间上的一举一动,所接触的大人物或小人物都很可能变成日后成败的因素。世间密密麻麻地结着人缘的网,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的网目之中,攀缘着网丝可以和许多人拉上关系。假如我们能和这么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在事业上帮助你的朋友,在生意上照顾你的顾客,我相信你的生意一定非常成功。
你结的网丝越多、越坚固,你的这个无形的巨大的财产就会越多。不用说,以此为资本,不管在买卖上或资金周转上都将为你开拓一条康庄大道。
因此,我希望做生意一定要尽快建立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亦即人缘,这种东西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如果太客气、太害羞、太内向,将失去许多和人接触的机会。
美国有句谚语说得好:“每个人距总统只有6个人的距离。你认识一些人,他们又认识一些人,而他们又认识另外的一些人……这种连锁反应一直延续到总统的椭圆型办公室。而且,如果你仅仅距总统6个人的距离,那么你距你想会见的任何人也就只有6个人的距离,不管他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还是好莱坞的制作人,还是你想让其加入你的团队并支持你的名人。”
由此,事实上你的“关系网”远比你意识到的要广大得多。你实际拥有的网络延伸到了你每天都有联系的人之外,更多的联系包括你与之共同工作和曾经一同工作过的人们,以前的同学和校友、朋友,你整个大家庭的成员、你遇到过的孩子的父母、你参加研讨会或其他会议时遇到的人,这些人都会是你的网络成员。你的网络成员还包括那些你在网络中认识的人,以及与他们有联系的人。
但在生活当中,人们一提到“关系网”就认为是带有某种贬义的色彩,这无疑是片面的。关系网本身没有错,它是中性的,关键看它是怎样建立起来,怎样运用的。如果建立关系网,不违背一定的道德标准,运用关系网也没有超出法律制度的规定,那么,这样的关系网何罪之有呢?在我国,建立健康的、符合社会道德标准和法律制度的关系网,对社会有利,对国家有利,对单位有利,对个人的成功更是不可或缺的。
当然,关系网既然称作是“网”,就应当具有网的特点。也就是说,在这张网上朋友的构成有点有面,分布均匀。有的人交友却不是这样,他们结交的范围十分狭窄,分布十分不均。只在自己熟悉的范围内认识一些人,而这些人的行业和特长比较单一,这样就构不成一张标准的关系网了。当然,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爱好会对交友形成较大的影响。如果你是一名学者,你结交的学者朋友就是你的各种关系中最集中的人群;如果你是干部,你周围的许多朋友大多数也是干部;其他各行各业都可以依此类推。这就是我们在编织关系网的时候,常常遇到的局限,这种局限关系到关系网的“使用价值”和其他质量。假如你是一名干部,你有没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回答必然是肯定的。那么,你有没有必要结交理论界的朋友?回答也必然是肯定的。那么,在理论界需求朋友的帮助就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遇到很多仅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克服的困难。
还有,有了一点儿人缘,仍要努力加以扩大,加以活用,使得生意着实地向前发展。当你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只要运用组织的力量,扩大、运用公司的人际关系就可以使业务进展。公司有公司整体的信用和实力,干部有干部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不需要中级以下员工的人际关系公司的业务就可以推展。至于劳动者,更可以说完全不需要他们的人际关系,只要努力做工作便好。
这些中级以下的员工,一旦自立开业,就变成商店或业务所的代表者、经营者,如果不赶紧改掉那种无所谓的、吊儿郎当的习性,建立、运用自己的人际关系,那么在事业进展的路途上,将会到处碰壁。
公司员工在公司上班等于是在母亲怀中的婴儿,处处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等到长大成人要自立门户的时候,就再也不能依赖父母。
父母亲若有遗下一些人际关系让你运用当然更好,如果没有,那就得重新创造自己的人际关系才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因此人际关系是自立开业最重要的课题,生意能否成功,人际关系的好坏很可能是决定的关键。那么如何建立人际关系呢?
敢于和人接触当然是最基本的,但并不是只要能说善道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朋友之间,在此后所交往的人之间,在所有认识的人之间,建立一种“信用可靠”的印象。
“信者得赚”,不但要让朋友信任你,而且要让顾客信赖你。
生意场上的人情投资
生意场上的人情投资应遵循以下几条比较切实可行的原则:
1.慢工出细活儿
当你手中拥有几张初交者的名片,你必须迅速出击,把它充实为十倍、百倍。它将是你人际交往的生命线,是随时可以启动和挖掘的“存货”。这一点的难点是要突破清高顾面子,不以任何方式主动与人交流的心理障碍,要点是不可太急于将陌生人变成为客户,而需要慢慢“和面”。生意之道是慢工出细活儿,不能操之过急,交朋友也是如此,要有耐心,通过事实、时间来争取别人的理解和信任。
2.真诚相待
要做到细节真诚,而细节的真诚又来源于内心的真诚。“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色落而爱移;以诚交者,诚至而谊固。”
某种意义上说,客户至上并不是说给客户听,而是说给自己的内心听,让内心将其消化,然后散发到点点滴滴的行动中,“润物细无声”。
这一点的关键是对对方的理解,无论怎样的朋友或伙伴,他们所以与你相交、合作,都是或多或少有利益要争取的,切不可因此而看不惯。理解后才能真诚相待,才能平平淡淡地把人情做到点子上,让人真正感到你的友善。那种热情夸张、殷勤过火的行为,反倒显得过分勉强,不够真诚。
3.树立口碑
要树立你的个人口碑,进而树立你的企业形象。通过品德的修炼,对惯例及规范的秉持,慢慢积累你的影响力。直到大家众望所归,说这个人很不错,口碑很好,处理问题极其到位,则这个时候你的社会资源就非常之多,就会有为数不少的人有意无意地捧你支持你,你的才能就能得到最大的施展。
生意人要树立对人际关系的长期投资的观念。有些短期内看似不重要的人和事,长期看就可能很重要。所以精明的生意人如果能把钱适时地投在人才上面,投在一些比较有能力的朋友身上,“弹指一挥间”,回报必定远远超过你的投入。
市场经济时代,随着和气生财、与人为善、共荣共利等概念的流行,经济圈中新型的人际关系的衍生,社会生活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从生意场走出来的人往往变得谦恭、变得和气,而他们的谦恭与和气又影响着周围更多的人,而这无疑是人类的一种进步。
4.赢得金融界的信任
外部资金是公司维持和扩大再生产不可能缺少的条件。既然一个公司的发展和规模壮大依赖外部资金的程度这么高,我们就必须着手去解决外部资金问题,要取得外部资金,那就必须通过银行信贷而获得信贷资金。这就不可避免地要与金融界打交道,想办法取得金融界的有力支持,获取公司发展所需资金。这样,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正常运转,公司的生产规模才能更好地壮大起来。如果公司与金融界的交道打不好的话,对公司发展所起的负面影响是不可估量的。因此,与金融界打交道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1)恪守信誉。
不仅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的其他一些国家,讲究信誉对经商来讲也是重要的。公司在与金融界打交道中,在恪守信誉这一问题上千万含糊不得,稍微含糊,就会使你在此之前所付出的任何努力都成为徒劳。
因此,公司在向银行贷款时,一定要对自己的按期偿还能力以及也许会出现的变化因素做充分的估计,以便使自己更好地做到“恪守信誉”这一点。对于银行来说,如果公司因种种原因多次失信,那么银行将会失去与公司业务往来的基本信心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