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经商厚黑学
8682800000030

第30章 出奇才能制胜(1)

有这么一句话:第一个做的是天才,第二个做的是庸才,第三个做的则是蠢材。在商界,如果想要赚钱就需要做天才,只有不断地出新招、出奇招,创出新路,才能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别人也才乐意为此掏钱。对于商人来说,创意就是金钱,一个好的点子可以立刻转变成财富。对于顾客来说,他们所购买的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是商人给商品所附加的隐形价值。

洞察市场,创新经营

现代经营者必须有先见之明,不断创造新的经营方式,来领先时代。在一切都不断变化的当今社会,如果始终保持一种作风,就会落后于这个时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必有一种与之相承的经营方式出现;其实,企业进一步领先时代创造新时代,也是一种经营方式。

现代企业应把目标放在“创造新时代的经营方式”上,这点比较重要。也就是说,如果你每天都很认真地工作,那么对于自己的生意或经营,自然有“希望这样做,但愿会这样”之类的期望或理想。

当然,你不能缺乏察知社会趋势的所谓“先见之明”。但在变化激烈的当今社会,预料的事未必会实现。因此,除了具备“先见之明”外,还得有自己的抱负,并设法实现。

创造新的经营方式应该是每个懂得赚钱的人必须做的一步。具有先见之明尤为重要。先见之明指的是具有丰富的联想力,得知社会大众将需要什么产品的能力。例如,老人家对风调雨顺的经验往往使天文台的科学仪器都为之失色。他们可以准确地预料该年是多雨或是多旱。聪明的商人根据此点,加以制造迎合大众的产品。

这是最简单的联想,如果你是位大企业经营者,将之用于企业上,也会产生相同的效果:一个地区的人口增加,地产市场就会见热,建筑材料需求增多,建筑所需的劳工随之也增多;如果再加上你有一套宏大的计划,必能产生你自己的一套新经营方式,以领先于时代。这样,你赚大钱指日可待。

当然,你仍需随时以率直的态度,虚心地观察事物,一步一步切实地去做。而在今天这种竞争激烈的时代,更不可缺乏自己去创造新时代的积极态度。

多动脑筋,多出新品

在当今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商场上,每个企业都将面临愈来愈激烈的竞争。小企业受到大企业咄咄逼人的竞争,稍有闪失即会全军覆没;大企业面对竞争对手同样疏忽不得。白手起家、历尽艰险终成世界巨富的老约翰·洛克菲勒曾经说过:“假如你想成功,你就应该自己辟出一条新路来,而不要沿着一条成熟的老路去走。”东西方无数成功的创业者所走过的道路,都验证了这句话的正确性。所以,企业经营者要想使企业长期生存、发展乃至后来居上,赶上先进企业,就必须不断创新,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卓越的创造才能。

早在1800年,硝化甘油就被用来治疗心绞痛。当病人突然感到心脏疼痛时,立即含一片于舌底,在很短的时间内,这种疼痛就会消解。“关键”制药公司的经营者米切尔·杰哈瑞斯将目光放在对这种硝化甘油含片的改良上,从而避开了开发研究新药的高风险。他利用硝化甘油的这种特性,制造了一种可以贴在胸口的绷带,它治疗心绞痛的速度更快,并且提供了比药片更长久的稳定药效,以阻止心绞痛的再袭。虽然,硝化甘油含片是一种百年老药,但米切尔·杰哈瑞斯发明的却是一种全新的疗法。结果,这种疗法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杰哈瑞斯推出的治疗哮喘病的着名药物“哮达”,也是一种“崭新”的旧产品。在此之前,美国人家喻户晓的治疗哮喘病的药物是西奥菲林。杰哈瑞斯的创新之道是提高该药的药效,由于他的创新使得“哮达”进入血管的治疗效果延长为12小时。此项创新获得了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颁发的特别奖,同时吸引了世界各地许多大制药公司纷纷前来,与这家小公司签订共同研究发展各种产品的合约。

其实,早在1912年美国着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就提出一种“创新”

理论。在《经济发展的理论》一书中,熊彼特把“创新”一词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经营者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组合方式”,它包括以下五种情况:

(1)引入一种新产品或使原有的产品具有新的质量。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

(5)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由此可见,熊彼特提出的“创新”概念与技术上的新发明不是一回事。

一般的企业经营者只知道遵循常规,按习惯的和传统的方式方法来管理企业。只有那些富有冒险精神,勇于率先把“创新”活动付诸实践的商家,才是有可能在竞争中不断取得成功的经营者。

无论是富有冒险和创造精神的经营者,还是循规蹈矩的一般的企业经营者,都会面临各种竞争,若要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寻求制胜之道,就都必须在企业内同时开展组织创新活动和技术创新活动。

拓展和发掘产品的价值日本东京有一家专卖小手帕的老商店,店主人叫小野村夫。这家店原来信誉很高,生意一直不错。可是随着商业的繁荣,超级市场的手帕品种多,花色新,老商店竞争不过,生意日趋清淡,眼看只有关门大吉,村夫急得如坐针毡。

一天,村夫坐在小店里茫然地注视着过往行人,面对着那些穿梭而过的旅游者,忽然灵感涌来,他不禁忘乎所以地叫出声来。老伴还以为他出了什么事,只听他念念有词地说:“导游图,印导游图。”

“改行?”妻子惊讶地问。

“不,不,手帕上可以印花、印鸟、印山、印水,为什么不能印导游图呢?一物二用,经济实惠,一定会有很多买主的。”

老伴听了,也连连称是,于是他们向厂家订制了一批印有当地交通图及有风景区导游图的手帕,并且广为宣传。这一招果然灵验,手帕销路大开,生意顿时十分兴隆。

一般来讲,如若改变原有产品的结构和功能,或增添附加值,或把两种产品巧妙地结合起来,能使产品由一用变多用。产品的功能越多,越容易引人购买。要善于开动脑筋,变一用为多用,是开发新产品、拓宽产品销路的一条途径。

创造是求生的最佳手段

以机车称霸世界的日本“本田技研工业”的创设者本田宗一郎曾说:“我并非消费者有需要后再制造产品,而是制造产品以创造消费需要。”

本田宗一郎创立“本田技研工业”的1948年,正是“战后”第四年。本田将旧时部队使用的通信小型马达以便宜的价格收购,然后加以改造,装在脚踏车上,就变成了“机车”,正确的名称应该是“机器脚踏车”,通称摩托车。制造之后居然畅销,业务突飞猛进。

当时日本初尝战败的苦果,通货膨胀,社会不安。不论年轻人、老年人都觉得前途暗淡,没有生存的喜悦和生力,整个日本笼罩在一片愁云之中。

在那样的情势中,具有速度性、跃动性的“机器脚踏车”能够抓住人们的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本田机车生意兴隆,供不应求,手头上的马达不久就用光了。就一般情形,一定是赶紧去订制,但是本田技研工业却决定运用自己的技术,自己制造马达。终于本田机车成功进军海外,成为世界性工业。

如前所述,本田并非市场上有机车的需要而制造机车,而是运用自己的技术创造消费者的需要。这是做生意最高明的手腕。如果一直跟随别人,那永远无法赶在别人的前头。

当然,技术的开发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失败一定是有的。事实上本田在成功的历程上并不如想象中的那么顺利。

本田宗一郎先生曾说:“在我们成功的背后也有多次的惨败。失败的内容才是成功的真髓。”问题在于失败的内容,关于此本田又说:“失败有失败的理由,研究失败的理由而求取教训就是成功的道具。用这个道具把困难一个个解决掉,成功才会呈现在眼前。”

“没有建立在失败上的成功就像浮萍一样,没有根。真正的成功一定是长满了失败的根。有这些根才能使得枝干稳固茁壮。”的确,失败的内容才是成功的关键,没有失败,成功哪里来呢?失败所得的成功,才是最富于挑战的成功,也是最持久的成功,更是最有意义的成功。光懂得赶流行、抢市场,赚了钱也没多大意思。

一个富于创造力的人,即使在不景气的时候依然可以突破困境,开创新机,可是一个只懂得模仿跟进的人,拾人牙慧,一旦碰到不景气就不知如何是好了。

所以总归一句话,当竞争越激烈的时候,创造才是求生的最佳手段。不管是发明新产品、创造新需要那样的大创造,还是设计一点小特色、做一点别人没有的小服务,都算是创造。

服务也需要创新

产品需要创新,这一经营理念早已被广大经营者普遍接受。但是,“服务也需要创新”的观念直到现在仍没有被普遍关注。具体表现在一些公司推出一项服务举措后,便不思创新,死抱这项服务举措不放,长时间不变。这是不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