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商人之所以成功必然有其之所以成功的方法,同样一种商品为什么他们就能打开销路,特别走俏?同样一块市场,为什么他们就能独领风骚?同样的顾客,为什么他们就能让其心悦诚服,开心地掏腰包呢?领略成功商人的智慧,学习商业巨擘的生意经是如何念的,你将会从中获益良多。
一笔生意两头盈利
犹太人的赢钱术不求单赢,还求双赢,即“一笔生意,两头赢利”。大多数犹太商人在商务往来时,能够通过巧妙调整而取得双赢的效果。莱曼兄弟的故事更能说明双赢这一技巧所创造的效益。
莱曼兄弟公司,是一家有将近150年历史的美国着名的犹太老字号银行,70年代末期,一年利润就可达3500万美元,而它的创业颇富传奇性。
1844年,德国维尔茨堡的一个名叫亨利·莱曼的人移民到了美国,他在南方呆了一段时间后,就同随后移居美国的两个弟弟——伊曼纽尔和迈耶一起在亚拉巴马定居,同时做起了杂货生意。亚拉巴马是美国一个产棉区,农民手里只有棉花,所以,莱曼兄弟积极鼓励农民以棉花代货币来交换日用杂货。这样做是不是与犹太商人一贯的“现金第一”的经营原则不符合呢?但莱曼兄弟的账却算得很清楚,他们认为:以商品和棉花相交换的买卖方式,不但能吸引那些一时没有现钱的顾客,而且能扩大销售量;同时在以物换物并处于主动地位的情况下,能操纵棉花的交易价格;经营日用杂货本来需要进货运输,现在乘空车进货之际,顺路把棉花捎去,还能节省一笔较大的运输费。
这种经营方式可称作“一笔生意,两头赢利”,买卖双方都有得赚,何乐而不为?在买卖中把握双赢的技巧,这不仅是莱曼兄弟的经商手段,也是大多数犹太商人采用的手段,从而使得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犹太人这种“一笔生意,两头赢利”的赢钱术是符合现代经商原则的。根据这一原则犹太人认为:
(1)过去,公司为了赚钱,总想独霸市场,一心想着挤垮同行。他们在处理与同行的关系上,多是互相诋毁,互相攻击,互相欺骗。不仅信奉“同行是冤家”,而且坚持“三十六行,行行相妒”。
如今,现代社会的企业,提倡竞争,鼓励竞争,但竞争的目的是为了相互推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一起发展。
(2)两军相争,你死我活,非胜即败。在市场竞争中,谁都想胜不想败。说市场竞争的各公司是“敌手”,因为他们在彼此竞争中带有以下性质:一是保密性。竞争者在一定阶段一定情况下,都有一定的保密性。二是侦探性。竞争者几乎都在彼此刺探情报,以制定战胜对方的策略。三是获胜性。竞争诸方无一不想胜利,都想获取一定利润,让自己的产品占领市场。四是克“敌”性。假若市场不能容纳下全部竞争者时,任何企业都想保存自己而“灭掉”对方。即使市场能容纳下全部竞争者时,他们也还是都想己强“敌”弱。
(3)虽然竞争公司间有点儿像战场上的“敌手”,但就其本质来说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公司经营的根本目标是为社会做贡献,公司的产品是满足社会需要的,公司赚的钱也被国家、公司和员工三者所用,公司间的竞争手段必须是正当合法的,在这种意义上讲,公司之间完全可以相互帮助、支持和谅解,应该是朋友。
(4)市场竞争是激烈的,同行业的公司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
竞争对手在市场上是相通的,不应有冤家路窄之感,而应友善相处,豁然大度。这好比两位武德很高的拳师比武,一方面要分出高低胜负,另一方面又要互相学习和关心,胜者不傲,败者不馁,相互间切磋技艺,共同提高。
(5)在市场竞争中,对手之间为了自己的生存发展,竭尽全力与对手竞争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在竞争中一定要运用正当手段,也就是说,只能通过质量、价格、促销等方式进行正大光明的“擂台比武”,一决雄雌,切不可用鱼目混珠、造谣中伤、暗箭伤人等不正当手段损伤对手。
(6)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市场是广阔的、多元的,一个有灵敏头脑的老板,在已被别人挤满的热门的康庄大道上,不必因为自己受挤而妒火中烧,应果断地避开众人,踏上冷僻的羊肠小路,照样可以经过一番跋山涉水的艰辛,到达光辉的顶点。
(7)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市场形势是瞬息万变的,市场形势此时可能对甲企业有利,彼时又可能对乙企业有利。所以,老板应“风物长宜放眼量”,不可以一时胜负论英雄,更不可以一时失利而迁怒于竞争对手。犹太人这种大家同吃一块蛋糕的赢钱术是睿智的,是实用的。
换个花样卖商品
现在公司之间的竞争,除了服务质量以外,就是赠送礼品、免费消费等。在饮食行业花样就更多了,有的不收服务费,有的打折扣,还有的免费供应啤酒,等等,数不胜数。
1934年的时候,浙江宁波有一家鸿兴饭店,这饭店原是鄞县姜山人开的,开始生意并不好,赚不了多少钱。
老板姜某为这事很苦恼,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买通航船老大,让他为自己做义务宣传员,说鸿兴饭店出售绍兴酒,价格比市面上便宜一半。乡下人图便宜,果然生意慢慢好起来,买酒的人多了,有的就坐在里面吃饭。可是这办法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酒从绍兴运来,每遇缺酒时,吃饭的人就没有了。于是姜老板想了一个花招,只要旅客吃饭,每人供应一斤黄酒,是白送的,不会喝酒的人可以邀请别人喝,但不准带回去。他的这一招果然灵验,许多会喝酒的人都到这家饭店来吃饭了。
其实,羊毛出在羊身上,饭菜上姜老板就显得不那么慷慨了,店里盛的饭比别的店里少一点儿,菜也比别的店贵一点儿,以此把一斤酒钱补回来。
从另外一种意义上来说,姜老板是先给予后回收,给人一些甜头,让顾客大喝大吃,酒一下肚,什么都好说,饭菜贵一些也无所谓。先投入后回收,这叫作舍不得老酒做不成生意,真可谓用心良苦啊。
而在与中国一洋之隔的美国纽约有一家酒店,每天晚上6~11点都会让叫做“××姓名”的客人免费喝酒。起初,只有跟酒店熟悉的人才知道哪一天是哪个名字的人可以免费喝酒。后来,酒店贴出告示,又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列出全月的免费喝酒姓名名单。实行一段时间后,来免费喝酒的人,常常能带来好几个付钱的亲朋好友,使该店的经济效益猛增。
除了让利、打折等“优惠”活动外,新瓶装旧品的策略也常是商人们屡试不爽的一招。脱掉商品破烂的外衣,重新加工、包装一下,或者再多点心思在宣传语上,编制一些动人的广告语、故事,便可以让陈旧的商品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商界奇才吉诺·鲍洛奇正是运用这种方法打开自己的商界之门的。
吉诺·鲍洛奇自幼出身贫寒,也正是贫寒的家境、艰苦的生活造就了他经商的天才。在鲍洛奇10岁时,一场席卷全球的经济大萧条袭击了明尼苏达。父亲失业了,他只好利用课余时间在外面找工作。不久,他在杜鲁茨食品商大卫·贝沙的超市连锁店之一的食品店找到一份推销工作。他十分珍惜这份工作,用自己的热情感染着顾客,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贝沙注意到了这个出色的小伙子,把他调到杜鲁茨总店进行训练。
初到杜鲁茨总店,鲍洛奇的工作是卖水果,正在鲍洛奇越干越有劲头、越干越出色之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贝沙连锁店冷藏水果的冷冻厂起火了,等救火队员迅速将火扑灭时,发现有18箱香蕉已被火烤得有点儿发黄,香蕉皮上还有许多小黑点。贝沙将这18箱香蕉交给鲍洛奇,告诉他只要卖出去就行,价钱低些也无所谓。
接过这些香蕉,鲍洛奇犯难了:这可怎么办呢?谁会买这些难看的香蕉呢?如果卖不出去,贝沙先生又会怎样看我的工作能力呢?这棘手的任务该怎么完成呢?
尽管如此,鲍洛奇还是不得不将这些发黄的香蕉摆了出来,标上很低的价格拼命叫卖,但仍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个人来摊位前看一下,就又转身走了。虽然将价格降了将近一半,还是无人问津。无论鲍洛奇怎样解释这些香蕉仅仅是外表不好看,味道绝对可口,但还是没有人买。鲍洛奇喊累了,随手剥开一根香蕉,发现香蕉只是皮上有黑点,里面的肉一点儿也没有变质,相反,由于烟熏火烤的缘故,吃起来反倒是别有一番风味。“对了,就这么办!”他突发奇想,有了一个好的创意,高兴得叫了起来。
第二天,鲍洛奇早早地摆出了水果摊,大声吆喝起来:“美味的阿根廷香蕉,风味独特,快来买呀,独此一家,过时不候。”
吆喝声吸引了不少人,他们围在水果摊前,盯着这些皮稍微发黄,还带着小黑点的“阿根廷香蕉”。但大家还是犹豫着。
“这真是阿根廷香蕉吗?”其中一人问道。
“当然是,”鲍洛奇肯定地说,“您肯定从来没见过。我敢保证,它的确与众不同,不信你尝尝。”鲍洛奇凭三寸不烂之舌,将“阿根廷香蕉”说得天花乱坠,然后又剥开一根香蕉递到那人手里,然后请他当众发表意见。
“嗯,的确与众不同。”那人尝后点点头对周围人说。尝罢,他掏出钱来要买香蕉。有这个人带头再加上鲍洛奇的鼓动,围观的人们也纷纷掏钱来买“阿根廷香蕉”,尽管它的价格比普通香蕉贵了近一倍。不一会儿,18箱香蕉被抢购一空。终于完成了贝沙先生交给他的任务,而且是圆满地完成,鲍洛奇自豪地笑了。没有人见过阿根廷香蕉的样子,于是鲍洛奇干脆“偷梁换柱”,把火烧过的香蕉说成阿根廷香蕉,反而激起了人们的好奇心,使本无人问津的香蕉却高价卖出,鲍洛奇的商业才能由此可见一斑。
让顾客感觉得到了实惠“打一巴掌,给个甜枣”,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表示先惩罚再怀柔的策略,将之应用到经商领域里,就是“货卖回头”法。当然,这只是个比喻,不可理解为是先“宰”顾客后给甜头,那是违反商业道德与法规的。
此法运用起来很简单,比如:顾客买了你的商品,临走时,你额外地给他一点儿好处,让他觉得占了便宜,产生愉快的情绪,下次肯定还会光顾你的店。有这么一件事:有几位朋友经常聚在一起吃饭,常去一家叫“四季香”的饭馆,每次去老板都热情地招待他们,临走结账时总是说:“还是朋友价。零头去掉,凑个整数,这次就80元吧!”反映到账面上,这个零头不过是块把钱,但那几个朋友心里都觉得甜滋滋的,同时又觉得过意不去,好像占了老板的便宜。下次再聚到一起吃饭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想到这家饭馆。
其实,这几个朋友并没有占到丝毫便宜,反倒是每顿饭必定让饭馆老板赚了钱,做老板的“打”在暗处,“甜枣”给在明处,让人觉得受用。大凡人都有贪小便宜的弱点。精明的老板就是利用顾客这一弱点,经常施一点儿小恩小惠,从而使新顾客成为回头客,老顾客经常光临。
香港有一些公司就很会做这种“货卖回头”的生意。每当顾客买完东西后,都可以领到一个信用卡,下次再来买东西时,凭此卡就打八折。正因为有了“八折”这个颇具诱惑力的“甜枣”,使许多顾客成了回头客,公司的销售额也就得到了较大的增长。
内地的经商者们在这方面也有许多奇谋高招。比如,某家店铺门口贴出这样一则广告:“凡在本店购买20元以上商品的顾客,均可自由挑选一件纪念品。”策划可挑选的纪念品时,老板把纪念品弄成双双对对的,顾客买东西第一次得到这一件,那么,为了配成一对,便再次光顾这家店铺。当然“货卖回头”法的招数远不止这些。
生意人不会做赔本买卖。从表面上看,他们扔出“甜枣”赔了钱,但明眼人一看便知羊毛出在羊身上,只要回头客多了,这点儿钱很快就会成倍地赚回来。
“货卖回头”之法的实施,其关键在于“甜枣”,给顾客多少“甜枣”,给什么样的“甜枣”,这里也大有学问。举例来说,饭馆的老板舍去钱的一个零头,仅仅是一个零头,不能去掉整数,否则会使顾客产生怀疑,反而产生了误会。给多少一般得根据售出商品的价格或经营所获的利润来决定,尽可能适度,一定不能太多,因为如果经营者给多了,会使顾客怀疑起来:“是不是这次宰我太多了,怕我下次不来,给我点儿甜头。”这一来,反而坏了事,因此,“甜枣”
的多寡是很讲究的。
至于选择什么样的“甜枣”,那就要看具体的情况而定,只是要遵循一个原则:让顾客欣然接受,真正觉得尝到了甜头。其实,真正的“甜头”不在于一些小技巧,而在于优美的商业环境、优良的服务质量、优良的商业道德、优良的商品质量、周到的售后服务等等,这才是吸引回头客的根本原因。
用小礼品做鱼饵
一家百货公司刚开张时,门口贴上大海报:凡在本公司购买任何物品,均赠送精美纪念品一份,以示酬宾。许多商人学着做,搞一项促销活动,购买某洗衣粉,送一份袖珍香皂……一时间内,洗衣粉销售一空,成效之大,令人称道。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轰动世界的宣传奇才美国人哈利,当他十五六岁在马戏团做童工的时候,就非常懂得做生意的要诀,善于吸引顾客前来光顾。
“来、来,来看马戏的人,我们赠送一包顶好吃的花生!”
哈利使出浑身的力气大声喊叫。观众就好像被磁石吸引上一般,涌向马戏场来看戏。这些客人吃花生,觉得口干时,哈利就适时叫卖柠檬冰。说真的,哈利炒这花生时,就加了很多盐。因而越吃口越干,这样,柠檬冰的生意就会好。从小时候就懂得这样制造机会、善于做生意的哈利,他的收入比一个马戏团的成员要多好几倍。
许多人都想贪小便宜,为了迎合人们的这种心理,有的生意人便以此招徕顾客。其实,这些小便宜只是些微不足道的物品,然而,它却蕴涵着无限的吸引力。消费者很不会算账,花了几倍于礼品的车费,远道而来,目的是为了取得这一小小的礼品。为了这小小礼品,也不管购买的物品实用不实用,一手抢了便走。
一家公司的电子琴积压了多年,新上任的经理便想出了“买一架电子琴送一块电子表”的绝招,大做广告,扬言送完为止,结果电子琴一销而空。
经验告诉我们,馈赠礼品是一种促销商品极好的办法,只要应用得当,恰如其分,那么将有助于你在商场中制胜。
宽容对待顾客的过错
顾客同营业员一样,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顾客在购物过程中免不了要有各种各样的闪失和过错。商家对此类事件处理得是否妥善,其影响绝不亚于对顾客抱怨事件的处理。从下面正反两个例子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哪种处理方式更为可取。
欧阳女士带着儿子到离家不远的某商厦买东西,由于孩子不小心碰了陈列架,把陈列架上的热水瓶撞掉了。欧阳女士见状,一面叱责儿子,一面惊慌地把热水瓶拿起来,但是,瓶内的内胆已经破碎,轻轻一摇便可以听到碎玻璃片的响声。
这情景被一位女营业员看到,她便大声喊道:“刘经理,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