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变态心理学
8681000000029

第29章 那些花儿——儿童发展发育障碍(1)

许多研究也表明,多动症儿童的大脑和正常儿童的大脑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区别的,我们可以理解成,多动症是有先天的因素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调查的数据,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的话,那么孩子出生后在童年时期表现出儿童多动症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

好动并不是所有孩子的天性

你身边有那么一个让你心惊肉跳的“熊孩子”吗?你曾经被“熊孩子”折磨得哑口无言吗?提起熊孩子,一定会有朋友和我一样欲哭无泪,他们可能是你亲戚家的小孩,可能是你同事家的宝贝,但他们必然是可爱又可恨的存在,尤其是在逢年过节,你不得不面对他们的时候。总之,“熊孩子”这个称谓,是兼具了些许气愤和些许宠爱的。可是,对于有些孩子来说,事态或许就没有这么轻松了。他们可能也被一般人认为是熊孩子,但实际上却有着心理上的特殊原因。

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A已经上学一年级了,从他刚刚入学开始,他的家长就成了老师办公室里的常客。A的老师形容他就是一只“孙猴子”,因为他在上课时从来不能像别的小朋友一样老老实实地坐在座位上安心听课。他经常站起来在教室里跑动,即使是老师正在上课也是如此,如果他被老师强制按着坐在椅子上,他也会在座位上动来动去,搞得桌子椅子吱吱呀呀响个不停。下课之后更是不受控制,大喊大叫,做出各种搞怪的动作来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A最近一次被请家长是因为老师发现A越来越让人头疼,甚至开始和同学打架。

这孩子还真是劣迹斑斑。那他在家如何呢?A的父母其实也很头疼,因为他们在家也发现了A的情况绝对不只是大家开玩笑所说的“熊孩子”而已。A的老师说他在课上几乎很难听课,而A在家也几乎没有办法写作业。在父母让他复习功课的时候,他总是一会儿说要喝水,一会儿要去洗手间,一会儿又要吃东西,反正就是不会安安静静地坐在桌子前面做作业。也不仅仅是做作业的问题,他好像一直都闲不下来,总是坐不住,也不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情。

你或许也觉得A小朋友过于活泼了,有些过分好动了,实在是不像正常的小朋友。是的,后来A小朋友的父母向心理医生求助,咨询师告诉他们,A患了儿童多动症,心理学上也叫作注意缺陷和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多动,是儿童多动症患者的主要特点之一。此外,患有儿童多动症的孩子通常不能集中注意力,粗心大意,而且容易冲动。但据一些研究者说,也有的小患者并不像A一样躁动不安,他们可以很安静地坐在教室里,不过,他们从来听不到老师在讲什么,因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做白日梦。儿童多动症的孩子通常在学业上会有困难,和父母、老师、同学的关系也不融洽。而且,在患有儿童多动症的孩子中,男孩子的比例明显高于女孩子,有统计表明,这个比例竟然高达4∶1。

小小的人儿,怎么就会这么与众不同,还和变态心理扯上关系呢?很多案例和研究表明,之所以多动,很可能并不能怨孩子。在这里,我想提几个特殊的原因。对于多数儿童多动症的患者来说,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一些患病的生理原因。和很多心理障碍一样,遗传是可能导致患病的一个因素,如果家族中曾经出现过这类患者,那么再出现类似患者的可能性是明显高过其他正常家庭的。许多研究也表明,多动症儿童的大脑和正常儿童的大脑是有一定程度上的区别的,我们可以理解成,多动症是有先天的因素的。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调查的数据,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吸烟的话,那么孩子出生后在童年时期表现出儿童多动症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除了提醒准妈妈们不要吸烟之外,我想说什么呢?或许是,一些孩子的多动症很有可能是由于一些先天因素导致的,并不是孩子非要闹得天翻地覆不可,如果你理解了这一点,或许对他们会更包容,也会更关爱。

那我们如何帮助多动症的儿童呢?药物治疗是一种可以采用的方式。

家长和学校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家长和老师可以理解儿童多动症患者的症状,并耐心地对待他们,为他们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不要造成他们的紧张和压力,再配以进行适当的行为训练,那么儿童多动症的患者或许可以逐渐改掉一些“坏毛病”,变得越来越像大家希望的正常的样子。

现在,你了解了儿童多动症的一些基本情况了,但千万不要尝试轻易去判断哪家的孩子符合这个心理障碍。不能仅凭上面的一些介绍就盲目判断。

这样吧,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B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他从幼儿园起似乎就比别的小朋友更闲不下来。到了小学,更是常常在上课时东张西望,干扰同桌,要老师点名批评他才会有所收敛。在家里完全是一副小皇帝的样子,脾气大得很,极为任性。有一次父母带他去逛商场,就因为母亲没有给他买他喜欢的变形金刚,他在商场里大吵大闹,甚至在地上开始打滚。他平时喜欢边看动画片边做作业,即使是这样,他也经常在写作业的时候开小差,再做些别的事情,总之,本来能够一个小时做好的事情,因为他不专心,总要拖到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他的父母和老师都说,其实B是个聪明的孩子,只要他能集中注意力,能认真一点,他学很多东西都比一般同学要快。但就是因为他现在的状况,他的成绩一直在班里的中下位置。

好了,例子就介绍到这里。你认为B也是儿童多动症的患者吗?如果你回答“是”,那就错了。还是来看看B本身的情况吧,他确实有比较多动的一面,比如很难集中注意力、冲动任性、精力特别旺盛、多动等等。

但是,B的程度并不能判定为多动症。那么B小朋友和前面提到的A小朋友有什么区别呢?首先的一个区别在于,劝说或者说是批评对他们是否有用。B小朋友的老师因为他不能专心上课而批评他之后,B是能够控制自己,并有所改善的,这说明他可以靠自己的意志力来控制自己。但这对A来说是很困难的事情,真正的多动症儿童,很难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让自己安静下来,或者说,想让他们能对自己多动的行为很好的掌控,需要经过耐心和费时的训练。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他们的不同。另外,B的老师介绍,B在学习上并没有明显的其他困难,只要他能够专心一点,老师相信B在学业上可以完成得很好,而且B也确实是可以集中注意力的,不过在没有严加管束的情况下,他不愿意这样做而已。这一点,A也是望尘莫及的。因为多动症儿童往往也会伴随着一些其他的困难和障碍,在学业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他们的学习成绩通常是比较差的。而B在不专心的情况下,他的表现在同伴中也是中等水平。

从上面的比较,我们已经知道B小朋友肯定不是儿童多动症了,那么B又属于什么情况呢?事实上,B只是表现出了一般性的多动行为而已。他并不属于我们在这里说的发展发育障碍的情况。对待B只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耐心教导和约束就可以了,而不需要经历药物治疗和系统的心理治疗。

关于儿童多动症就先介绍到这里了。

各种各样的发育性障碍

在前面几个章节我们介绍的变态心理都发生在成人身上。但是像儿童多动症的患者一样,一些人在儿童时期就会表现出一些异常的观念或者行为,这导致在他们的发展和发育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比如影响他们的正常身体和心理的发展,在接受新知识或者学业上出现困难,人际交往和社会功能发展问题等等。我们在这一部分讨论的,就是在儿童时期表现出来的,并且至少影响儿童在某一个方面继续生长和发育,妨碍其他技能的获得的一些症状,我们把这些变态症状暂时笼统地叫作发展发育性障碍。

不要以为这些症状只是童年期的一种表现,认为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消除。令人担忧的是,发展发育性障碍在童年时期明显地被显现出来,并且很多症状会持续到一个人的成年阶段,甚至终生都会存在。所以,不要小看这些异常的症状,而且早发现早治疗这句话,在这里也是适用的。就拿我们刚刚提到的儿童多动症来说,如果可以尽早的诊断和关注,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改善他们多动的症状,这不仅对他们的学习和日后发展有益,而且也能帮助他们改善人际关系,建立和保持友谊。学业和朋友对孩子的重要,相信不多说朋友们也可以充分理解。

在介绍儿童的发展和发育障碍这一个大的部分中,我们不会详细探讨学术的分类,只会为大家呈现一些案例,然后进行分析。其中甚至有一些案例在心理学或者变态心理学的分类上并不典型,也没有专门的名字,只是这样一个例子,很多孩子也在日常中表现相似的症状,这些例子也有可能在这里被提出来。这可能使你觉得这一部分有些零散,不成体系,没有结构。但请不要责怪我没有学究式的掉书袋,因为我更相信你并没有兴趣去了解详细的、严谨的、学术的、系统性的分类,而是更愿意知道一些故事和应对的方式。不过,朋友们也不要期盼着能听到令人高兴的故事、有快乐的结局,因为我们毕竟在讲一部分变态心理学的内容。对于儿童的这些异常表现,如果能够尽早地正确识别,经过治疗,很多病症会得到矫正,孩子会继续朝着健康、正常、良好的趋势发展。在看过这些例子,或许你可以区分正常的“熊孩子”和具有发展发育障碍的孩子,并且知道该如何应对。这,也正是我希望将这一部分呈现出来的原因。

还记得你小的时候是如何区分男生和女生的吗?我想你会笑着回答这个问题的,或许还会回想起幼儿园甚至更小的时候的一大堆糗事。但无论你怎样回答这个问题,我想绝大多数人对下面一个问题的回答都是一样的。这个问题就是,在你小学三四年级也就是你十多岁的时候,你能分清楚自己是男生还是女生吗?这个答案一致多了,已经十多岁的时候已给能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的。但小C的情况似乎不是这样。

小C是个十一岁的男孩,他在家和在学校的言行举止都比较像一个女孩子,他也觉得自己是个女孩子,大人从小不止一次地告诉他,他是男孩子,这个时候他就说他希望自己变成女孩子。小C从小便是个美男子的坯子,一张小脸可以用清秀来形容。他的父亲是位工程师,平时工作特别繁忙,几乎没有时间陪他,即便是一起在家吃饭的时候都很少。他有一个大他两岁的姐姐,他们从小就生活在一起,感情很好,小C常常缠着姐姐玩耍。他四五岁的时候开始穿姐姐的衣服,玩姐姐的玩具,别人看到了总忍不住逗他,问他是男孩还是女孩。他总是回答,我是女孩。开始的时候,大家哈哈一笑了事,只以为童言无忌。直到他上了小学,家里越发感觉到不对劲儿,因为他在学校从来不和男孩子们一起玩,而是扎在女生堆儿里,并且模仿女孩子说话的声音和平时的穿着,情况越来越严重。他的父母开始担心,并找到了心理医生。

小C的这种情况,是我们所说的性别身份障碍。对小C来说,他从小的生活便被女性包围,每天照顾他的是他的母亲,陪他玩的是他的姐姐,他的父亲很少出现。因此,他从小的生活中就缺乏男性榜样。他自然便逐渐养成了女生的一些行为习惯,并出现了对于性别认同的混乱。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小C的情况并不是很严重。如果他的父母开始关注这件事,并且父亲开始介入他的生活,承担起父亲的责任,经常参与小C的生活,鼓励他的男性化行为,那么小C的情况会逐渐好转,男性特点也会逐渐增强。

当然,因为小C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他的在家庭生活只是一部分,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老师也能帮助和鼓励他多参加男生的集体活动,或者有意识地让他接触一些男生小朋友,也会对纠正小C的性别身份障碍起到积极的作用。

小C的事就说到这里吧。

接下来我准备呈现一个复习案例,就当作是个小测验,看看朋友们是否还记得并且能辨识出来这是什么障碍。之所以叫作复习,是因为之前的章节里已经分析过这一种儿童的异常心理。但通常的变态心理学分类中,因为这种障碍出现在儿童时期,就将这种障碍归为儿童的发展发育障碍这个部分。我当然是从善如流的,所以会在这个部分简单地再次呈现一下这种情况的例子,以达到结构上的完整,也就决定让另外一个小朋友小D来讲述他自己的故事。考验各位朋友的时刻到了,如果你详细地读过前面的内容,你应该可以很容易判断出来小D是怎么了。当然了,如果判断不出,也不必介怀。

十三岁的小D从小就比其他孩子调皮,从他上幼儿园到上初中,不知道惹了多少祸,让父母有多烦心。他幼儿园的时候就常将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占为己有。上了小学,从来上课不遵守纪律,不是在丢纸团打同学,就是在同桌的书上乱写乱画,老师追究责任时他会谎话连篇,平时他老是和同学打架,还逃学。学习也不理想,经常考试不及格。人际关系也很紧张,常常和老师、父母都争吵甚至动手。上初中后情况更加严重,他经常逃学,有时甚至参与社会不良团伙的活动,最近他因为偷窃被学校处分。学校的心理医生对他进行了测试,鉴定了他的这种表现是一种病态心理。

好了,案例介绍完毕。准备好了吗?请回答小D的症状属于哪一种心理障碍?品行障碍?恭喜你,答对了。关于品行障碍的具体分析,请参见“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品行障碍”的章节,这里就不多解释了。

接下来想聊聊孩子上学那点事儿。因为现在生活压力大、节奏快,年轻的父母们没有过多的时间照顾孩子的原因,很多小朋友很小就被送进一些教育机构了,他们童年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教育机构或者学校中度过。

如果问家长们最关心孩子的哪些方面,我想,大部分家长除了会回答孩子的健康之外,最可能的答案就是孩子的学习了。确实,尽管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一片惨兮兮,但并没有总体上影响或者撼动中考、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惨烈厮杀。现在似乎压力更大,因为家长和孩子们的目标绝不仅仅是读个高中、念个大学,而是一定要读重点高中、念名牌大学。

总之,家长们总是对孩子的成绩很紧张,担心他们的学习成绩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