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活学活用博弈学
8680000000019

第19章 想到就要做到——思维博弈

撞了南墙及时回头

许多人之所以找不到正确的方向,是因为坚持一条道走到底。其实生命并非只有一处灿烂辉煌,撞了墙时及时回头,也许你能看到另一番灿烂的景象。

生活中我们常常一方面抱怨人生的路越走越窄,看不到成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因循守旧、不思改变,习惯在老路上继续走下去。

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克教授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拿一只敞口玻璃瓶,瓶底朝光亮一方,放进一只蜜蜂,蜜蜂在瓶中反复朝有光亮的方向飞,它左冲右突,努力了好多次,都没有飞出瓶子,可它就是不肯改变突围的方向,仍旧按原来的方向去冲撞着瓶壁。最后,它耗尽了气力,奄奄一息了。

然后,教授又放进了一只苍蝇,苍蝇也朝有光亮的方向飞,突围失败后,又朝各种不同方向尝试,结果最后终于从瓶口飞走了。

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参与博弈的双方采取的策略和思维不通,就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成功在于思维的变换,世界上没有不犯错误、不经历失败的人,重要的是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要赶紧转过身去寻找另一条出路。有时候在困境面前,改变一下思路,一切就峰回路转、柳暗花明了。很多成功者的事例都证实了这一点。

蒲松龄,清初山东人,由于当时科举制度不严谨,科场中贿赂盛行,舞弊成风,他四次试举人都落第了。蒲松龄志存高远,没有因为落第而悲观失望,相反,他另辟新路,放弃从官之路,立志要写一部“孤愤之书”。他在压纸的铜尺上镌刻一副对联,联云: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以此自敬自勉。后来,他终于写成了一部文学巨著——《聊斋志异》,自己也成了万古流芳的文学家。

蒲松龄虽然落第,与仕途无缘,但他找到了成就自己的另一条道路,在这条新开辟的道路上,他取得了成功,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像他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还有很多。

在中国被称为“东亚病夫”的黑暗年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东渡日本留学。当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到同胞被害而麻木不仁的人群的情景后,内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毅然弃医从文,立志用手中的笔来唤醒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从此,鲁迅把文学作为自己的目标,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他用手中的笔做武器,写出了《呐喊》、《狂人日记》等许多作品,唤醒了无数同胞起来和黑暗势力做斗争。

由此可见,人生的竞赛场上,并非只一处辉煌,辉煌需审时度势,不断地变换思维,这样才能找到你的生活目标。

打破常规,逆向思维

常规思维往往表现出一种定势,墨守成规,按常规办事,往往只有一个思维角度,一个常规方向。要想成大事,就要打破常规,善于利用逆向思维。

成功的契机,在于打破常规,善于利用思维的悖逆。

北宋政治学家司马光小时候机智过人。有一天他和几位小朋友在花园里玩,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进了一个大水缸,小朋友们一时便都慌乱了起来。有的大喊:“来人啊,救命啊!”有的拼命的想把落水的小伙伴拉出来。司马光急中生智,拿起一块石头,将水缸砸破,水流走了,那位小朋友也得救了。

我们不难看出,孩子掉下水缸后,大多数孩子是按常规思维救人的,但在这个博弈中,司马光却采取了有悖常规的博弈策略,他利用“逆向思维”,将水缸砸破,从而化险境为安全,救出了小朋友。可见,有时利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显然,逆向思维明显的特点就是不按常规办事,不循规蹈矩,显示与众不同的独特性,善于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思维在一个方向受阻时,马上改换新的方向,借助于他们思维的结果分析统筹,巧妙组合,从而找出新的突破。而那个“新的方向”往往正是常规思维的“死角”。因为常规思维往往表现出一种定势,墨守成规,按常规办事,往往只有一个思维角度,一个常规方向。

这显然是两种旗帜鲜明的对立,然而,逆向思维往往只有当它被诉诸语言文字时,才会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且通常是,离开语言文字回到真实的生活中时,便又很快被人们给遗忘了。现实生活就像一台庞大的消化机器,逆向思维一放进去,就容易被消融得一干二净。对于逆向思维,常规思维似乎有着极强的同化作用,就好像中国国家足球队对健力宝小将的同化似的,不知不觉中便已完成。

常规思维有着那么强大的力量,作为一种“定势”、一种“常规”,其本身就证实了它的历史悠久,根深蒂固。它决非只是个体的问题,而往往与整个民族,与整个社会的文化传统息息相关。那些常规定势,往往正是世代传统的沉淀,而这,也正是其具有强大力量的根源,正因为这强大的社会历史后盾,使得它的地位坚固得难以轻易动摇。

作为一个社会,它无法不拥有一系列的秩序规范,而这,便是“常规”的社会基础,便是所谓的“框框”。而我们的“逆向思维”便是要在这严密的框框中寻找立足之地。无疑,这是一件难度极大的工作,若不是刻意追求,我们难脱“常规”之手掌心。

敢于追求“逆向思维”的人往往就会在社会中有所成就、有所名声。

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要是你面前一边是金钱,一边是正义,你选择哪一样?”阿凡提居然出乎意外地回答:“我愿意选择金钱。”国王大为惊奇:“金钱有什么用?正义可是不大容易得到的呀!”

阿凡提接着说:“谁缺什么就想得什么,我缺的是钱,所以我要钱;你缺的是正义,所以你要正义。”

那种出奇不意的博弈思维,让本想愚弄阿凡提的国王一时不知如何应对,其地位已经逐渐地由“主”向“客”靠拢,及至阿凡提故作姿态地作出解释时,我们就不禁“可怜”起那位被反主为客的君王了。

逆向思维就像天空绚烂的彩虹,无论它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出现在天空,引起的都是人们发自内心的赞叹与向往。

而当今,逆向思维早已成为社会各界推崇的对象,尤其是在当今最热门的工商业界,更是备受关注。经济学家和管理者口中的所谓利润来源、创新,实际上便是对逆向思维的一种诉求。创新要求人们把握住别人所忽略的机会,它不同于发明。通俗一点,它只是对一些现存的东西加以利用,而这些现存东西的价值通常是无法为常规思维所察觉的。所以,作为一个企业家,最首要的要求便是具有创新能力。因为,创新便是利润,而对企业家本身而言,创新便是成功。

所以,逆向思维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竞争激烈的工商界,都有其独特而巨大的价值。要想迈向成功,就要打破常规,启发自己的逆向思维。

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我们要学会变换思维,懂得放弃,不要一条道走到黑,因为通向罗马的路不只一条。

中国有句俗语叫:不要一条道走到黑。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做任何事都要学会变通,成功因人而异,方法与角度千变万化,任你挑选。

有这样一位父亲,他带着他的孩子离开罗马的家,来到市郊一个小镇,爬上一座教堂高高的塔顶上。孩子心里暗自嘀咕:“领我上这儿来干什么呢?”

“往下瞧瞧吧,我的孩子。”父亲说道。

孩子鼓足最大的勇气朝脚底下看,只见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扭曲的街道,一条条通往罗马广场。

“好好瞧瞧吧,亲爱的孩子,”父亲温柔地接着说,“通往广场的路不只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达不到目的地,你就走另一条试试!”这个父亲通过这样一种形式,教会自己的孩子,在人生的博弈中,要学会变通,懂得转换思维,这样才能取得成功。

1850年,美国旧金山来了一大批淘金者。那时,这里已经是一个很热闹的地方,只见到处是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人群。这些人大都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一副疲于奔命的样子。他们尽管种族不同、语言各异,但是满脑子里都在做着一个共同的美梦:淘金发财。

在这川流不息的人群中,有一个叫李威·施特劳斯的年轻人,他是德国的犹太人,他抛弃了自己厌倦的家族世袭式的文职工作,跟着两位哥哥远渡重洋也赶到了美国来“发财”。

这里淘金的人多如牛毛,他发现淘金不是一件好做的事情。于是他毅然放弃了靠淘金“一夜暴富”的梦想,做起了生意,没过多久,他就开了一间卖日用品的小铺,成为了一个地道的小商贩。

李威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发现很多淘金工人穿的工装裤都是棉布做的,很快就磨破了,他想:如果我用帆布做成裤子,一定很结实,又耐磨,又耐穿,肯定更适合淘金工人用。

说干就干,于是他连忙取出帆布,领了一位淘金工人来到了裁缝店,让裁缝用帆布为这个工人赶制了一条短裤——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帆布工装裤。是这种工装裤后来演变成一种世界性的服装——李威牛仔裤。

那位矿工拿着帆布短裤高高兴兴地走了。

李威已经考虑成熟了:立即改做工装裤!帆布短裤一生产出来,就受到那些淘金工人的热烈欢迎!这种裤子的特点是结实、耐磨、穿着舒适……大量的订货单如雪片似的飞来,李威一举成名。

后来,李威发现,法国生产的哔叽布与帆布同样耐磨,但是比帆布柔软多了,并且更美观大方,于是决定用这种新式面料替代帆布。不久,他又将这种裤子改缝得较紧身些,使人穿上显得挺拔洒脱。这一系列的改进,更受矿工们的欢迎。经过不断的改进,牛仔裤的特有式样形成了,“李威裤”的称呼也渐渐改为“牛仔裤”这个独具魅力的名称。

李威没有一条道走到黑,没有执著地做着淘金梦,而是及时转换思维,改变策略,选择了另一条路,从而赚到了更多的金子。这是博弈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运用。

通向成功的路有千万条,当你发现眼前走的路不适合自己或者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地时,一定要当机立断,换条道,千万不要一条道走到黑。

改变自己,适应环境

我们改变不了天气,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我们改变不了相貌,但我们可以净化心灵。如果你无法改变环境,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

人生在世,有太多、太多的无可奈何,然而我们能做的只有微笑面对它,适应它。当生活遭遇挫折时,当幸福的阳光被乌云遮挡时,不要哭泣,不要伤心,要勇敢地去面对它。

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不是在别人的手里。如果所面对的环境无法改变,那我们就先改变自己,只有改变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别人。如果改变不了环境,就应该学会去适应,并在适应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改造环境,获得快乐。

改变自己是适应社会的一种生存之道。当生活的境遇不能改变时,我们要学会改变自己。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人际关系不好、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总认为是别人不好,自己全都是对的,总想改变对方。事实上,这不大可能,因为对方也想让你改变,所以到最后双方都没有改变。最好的方法是在改变对方之前先改变自己,当我们在为生活或境遇烦恼苦闷到了极点时,要学会敞开一扇心灵之窗,换个角度看待生活、看待事物,不能因为一时处于恶劣的环境中就自暴自弃,止步不前。要知道,环境不是为你我而造的,我们应该学会适应它。与其抱怨社会环境不好,不如换个心态,每一次危机就是一种转机,每一次变化就意味着机会。在追求成功的过程当中,幸运女神不会把幸运都给一个人。

青年小刘,经过千辛万苦,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进入了一家比较不错的企业,但工作不到一年,他就决定要辞职。当他决定要辞职时,就找到他的朋友小李:“你要不要跟我一起辞职,我看你工作得也不是很开心。”小李说“好”,两人就约好一块辞职。但小李想了想又说:“直接这样走不好吧,我们好聚好散,来的时候表现不错,走的时候我们也应该给所有的同事、客户一个好的印象,我们在最后一天好好地表现,做好最后一件事情。”小刘说:“好吧,我们给自己,也给对方最后一个机会。”

第二天早上,他们8点准时来到公司,煮咖啡,泡茶,把公司搞得干干净净,他们对所有上门客户的态度都非常热情,并以最有爱心的方法去款待他们。然后,他们对所有来办公室的同事们都说:“嗨!您好!早上好!”让所有人都感受到他们真诚的态度。他们工作了一天,到了快下班时,小刘对朋友说:“我们是不是应该递辞呈了?”但此时小李却笑着说:“难道你今天没有发现所有人对你都很热情吗?难道今天你没有体现自己的价值吗?”小刘听了朋友的话,陷入深思中……

在博弈中,不是每次结果只有输和赢,当你无法改变环境,又不想让自己被踢出局的话,唯一的方法就是改变你自己,去适应环境,与参与博弈的其他人合作,这样才有可能使参与博弈的各方获得最大的利益。

可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很多人都不懂得这个道理,他们一味地抱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自己所处的环境太坏等,于是心里就会产生不平衡,脾气也变得暴躁,生活质量下降,工作的激情也会受到影响。长期下去,不但环境没改变,别人也没有丝毫的改变,反倒是自己为此吃了不少亏。

与其一味地抱怨,不如学着去改变自己。你虽然改变不了事实,但你可以改变态度;你不能控制别人,但你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可以改变天气,但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你不可以改变相貌,但你可以净化心灵;如果山不过来,那“我”就过去。其实,有很多事情不是我们本身能够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学着改变自己,慢慢地去适应。不断地改变心态,可以将恶劣的环境变成对自己有利的环境。

埋怨环境,我们可以找一百个理由,但环境不会因为我们找了这些理由而发生任何的变化。可是改变自己,只要今天去做,明天就会发现自己身上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埋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改变自己虽然是痛苦的,就像被移植的大树,要被砍去树枝,承受长时间的苦痛,但苦痛之后,却会有再度的葱茏。

改变自己不是要你放弃自己的原则,而是让自己有更多的平台、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改变自己不是妥协,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明智选择。就好比要达到一个目标,多数情况下,直接走是行不通的,得绕个弯子迂回一下,这也是一种博弈策略。

摆脱束缚,挖掘自我潜能

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而有些很难发挥出来,是因为他被许多繁文缛节所束缚,被太多的“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捆住了手脚。

无数事实和许多专家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美国学者詹姆斯根据其研究成果说:“普通人只发展了他蕴藏潜力的十分之一。与应当取得的成果相比,我们不过是半醒者,我们只利用了我们身心资源的很小一部分……”既然人人都有巨大的潜能,为什么实际生活中人与人却有千差万别呢?这当然是由于心理态度与努力程度不同所决定的,同时也和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境遇不同有关。

一个人只有具备积极的自我意识,才会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并知道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因而他能积极地开发和利用自己身上的巨大潜能,干出非凡的事业来:罗斯福曾说过:“杰出的人不是那些天赋很高的人,而是那些把自己的才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发挥到最高限度的人。”

有些人之所以很难发挥自身的潜力,还是因为他被许多繁文缛节所束缚,被太多的“应该怎么做”和“不应该怎么做”捆住了手脚。

一位杰出的精神病学者曾指出:各种所谓的“应该”标准必然给人造成精神压力,越是努力遵照这些“应该”标准行事,所受到的压力也就越大。此外,由于这些“应该”标准是外界强加的条条框框,所以它们总是会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

“应该”标准在你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吗?你是否觉得自己应该照顾妻子、应该帮助孩子、应该和善地对待同事、应该努力工作?当然,这些“应该”标准或许并不是你自己制定的。假如这些标准是别人的发明,而你仅仅是搬来借用,那你就是陷入了生存的误区。

实际上,和“应该”的框框一样,“不应该”的框框也太多了,比如:不应该发脾气、不应该粗鲁、不应该糊里糊涂、不应该没羞没臊、不应该过于幼稚、不应该抑郁不乐等。然而,你没必要在精神上折磨自己。不能保持冷静或不善于理解人都是正常的。

你只要愿意,就完全可以不去顾忌这些“应该”问题。没有人会给你打分,你不按照别人的意思说话办事也不会受到惩罚;更何况强迫自己做不情愿的事情肯定难以持久。所以,要想生活得更快乐,成为胜利者的一方,就要抵制这些不必要的束缚,做一个真实的自己。

那么,怎样摆脱束缚、发挥潜力呢?

(1)制定适用于自己的行为准则

列出你所遵守,但实际上又不适用的规则和标准。你可能不赞成这些荒谬的规则,似乎又无法改变自己,在这种情况下,你应该制定出最适用于自己的“行为准则”。现在就动手写出来,别拖延。

(2)建议废除老规矩

你可以和亲戚朋友们共同讨论一个你所反感而大家又都遵守的老规矩,并建议废除它,并提出一些大家都更为赞赏的新规矩。

(3)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

看看别人是怎么办事的,他们的做法是否和你不同。

(4)生活在现实中

你应该生活在现实里,不要将所有的规矩都视为是普遍运用的,必须认识到,任何标准都仅仅适用于某一特定环境。

想象自己能够成功,用积极的动机推动行为的发展,通过不懈的努力,你就能达到目标。正如海伦·凯勒所说的那样:“当你感到有一种力量推动你翱翔的时候,你是不应该爬行的。”

另辟蹊径,走出自己的路

傲立的天才对于轻车熟路不屑一顾,他们憧憬追寻的是迄今从未开垦的土地。——亚伯拉罕·林肯

在人生的竞赛场中,创新能力是尤为重要的。那些创新高手不会墨守成规,跟随在别人的屁股后边走,而是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另辟蹊径走出自己的路,因而他们的成功往往令人叫绝,自己也很快在庸人之堆里脱颖而出。

克劳斯是天生的生意人,他说:“我从小就讨厌从事一个普通的职业,因此一直没有工作。而我说过,其实我能做任何工作——甚至做冰淇淋。”于是,这位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入学后在宿舍里做起了冰淇淋。不久,同校的两个伙伴科恩和希尔顿也加入了。于是,克劳斯卖掉大部分债券自己投资,并拿出他高中时挨家挨户上门推销净水器时挣的6万美元,和他们合伙开了这家公司。经过市场调查,克劳斯发现,冰淇淋的口味已经20年没有变化,他敏锐地觉察到,这是为他们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问。

他采纳了啤酒商萨缪尔·亚当斯的建议,使用啤酒酿造技术制作口味奇特的冰淇淋,他与当地的乳酪厂联系,由他们提供特制的奶酪。

由于口味的创新,使这家小型的冰淇淋公司很快吸引到了风险投资;结果新产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它的风味很快就成为一种饮食时尚,风行欧美及世界各地。

克劳斯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事业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创新。我们年轻人应该是一个行业中的创新者,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制造者:因为年轻的本质特征就是新异和充满朝气。”

在商场上,一个人能否成功,他的公司能否在市场上站稳脚根,关键就看他是否具备创造力。目前企业的首要创造力就表现在产品的创新方面,产品创新主要包括产品开发、产品的更新速度及产品的质量和水平。

积极开发新产品,是保证公司取得竞争优势,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市场是公司生存的客观条件,公司要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和开辟新的市场,要做到这一点,离开了产品开发是根本办不到的。公司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日本的小汽车、电视机、录像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称雄世界,就在于它们不断推出新型、质优、价廉的新品种。就日本小汽车而言,在20世纪60年代末,其产量、销量均排在几乎所有西方发达国家之后,到1978年竟跃居世界第一,即产量第一,销量第一,生产率第一,原因是它们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方法,不断改进设计,制造出质优价廉的新型汽车,由此可见,有时创新就是创造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一个公司乃至一个行业的生存与发展,兴盛与衰落,与其是否能适时地开发出满足社会需求的新产品密切相关。特别是科学技术和现代传媒的发展,加速了新产品的开发过程。一些高科技产品的更新换代已经不是以年为计算单位,而是以日来计算。如钟表王国瑞士平均每20天就向市场推出一个新品种。德国奔驰轿车的发动机与20年前相比,重量减少了48公斤,最高功率却提高了25马力,成为当今世界汽车工业的骄子。大名鼎鼎的美国王安公司,之所以短时间内就从“电脑帝国”的宝座上跌落下来,其主要原因是不注重新产品的开发。

创新是生存的血液,不创新就会贫血。一个不断创新的企业是打不败的,一个不断创新的人永远是一个胜利者。

变则通,通则赢

时代在变,事物和人们的思维也同时都在改变,唯有能够随着时代潮流灵活应变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赢家。

世界是变化的,任何一种产业都在不断改良以适应市场不断改变的需求,成功的人总是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别人未做过的事业,因而,他们往往成功得最快,最直接。

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出现一股寻金热,许多人都怀着发财梦争相前往。

当时,一个17岁的小农夫亚默尔也想去碰碰运气,然而,他却穷得连船票都买不起,只好跟着大篷车,一路风餐露宿赶往加州。

到了当地,他发现矿山里气候干燥,水源奇缺,而这些寻找金子的人,最痛苦的事情便是没水喝。许多人一边寻找金矿,一边抱怨“要是有人给我一壶凉水,我宁愿给他一块金币”或“谁要是让我痛痛快快地喝一顿,我出两块金币也行”。

这些牢骚,居然给了亚默尔一个灵感,他想:“如果卖水给这些人喝,也许会比找金矿赚钱更容易。”

于是,他毅然放弃挖金矿的梦想,转而开凿渠道、引进河水,并且将引来的水过滤,变成清凉解渴的饮用水。

他将这些水全装进桶里或水壶里,并卖给寻找金矿的人们。

一开始时,有许多人都嘲笑他:“不挖金子赚大钱,却要做这些蝇头小利的事业,那你又何必离乡背井跑到加州来呢?”

对于这些嘲笑,亚默尔毫不为之所动,他专心地贩卖他的饮用水,没想到短短的几天,他便赚了6000美元,这个数目在当时是非常可观的。

在许多人因为找不到金矿而在异乡忍饥挨饿时,善于变换思维的亚默尔却已经成了一个小富翁。

在商场博弈中,要懂得灵活变通,不要一窝蜂的跟着流行,这样只会把市场的恶性竞争提高,在相互砍价的割喉战之后,不但损失了品质,到后来还会入不敷出,导致投资失败,面临破产的危机。

要想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凡事都要想到别人还没有想到的一面,方法也必须讲求创新,因为社会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唯有不断求变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获得生机。

有人说:“凡事第一个去做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去做的人是庸才,第三个去做的人是蠢才。”但是,我们偏偏看到,有的人即使挤破头也改不了一窝蜂的本性。其实,想成功就应该出奇制胜,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去发现别人未做过的事业,这才是成功的快捷方式。

多元化的思维

成大事者,一定要有从全局观察、大处着眼的气度与能力,绝不能拘于小范围或局部;扩展多元化思维,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动力与方向。

人的大脑是多元化的,多元化思维是多元化大脑的最佳思维方式。然而,过去我们所受的教育,使我们习惯于“直线式的思考”。其实这并不是一种好的思维方法,相比较而言发散性的多元化思维在处理各种问题时要迅速和有效得多。

其实进行多元化思维也并不难,只要把直线式的思维方式,改换成人类一向最擅长的“视觉思维”、“空间思维”即可。

而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都是直线思考的思维方式。

我们头脑的构造,并非生来就是直线型的,再者,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本身,也不是直线型的,我们所看到的世界,甚至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称得上是直线型的。

我们经常是从自己想看的部分、自己有兴趣的部分来看问题,或是以一种在瞬间掌握整体的方式,来运用我们的视觉;并没有什么规定,让我们先从哪儿看起,再看到哪里,最后在哪儿终结。

直线式思考被认为是导致平庸的最佳方法,因为直线会束缚我们天马行空的灵感,使我们的思考被定型、局限。对一件事情我们应该是有各个角度的不同看法。然而因固有的知识,使我们将自己的观察角度,局限在一点上,从而失去了其他角度考证事物获得独特感受与认识的能力和机会。

要跳出直线式思维方式的困扰,要发现任何新的事物,首先要学会“观察”。经过全面的观察,可使事物逐渐清晰、明朗。但此时观察所有的工具,必须要以非直线化的工具为前提。

那些成大事者之所以会成功是因为他们具备散射性的思维能力与习惯。扩展思维空间,是帮你成功的一只手,要成大事或者是成就杰出的人生,是需要这只“手”来帮一把的。所以,平时就要养成用多元化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也就是思考中的创新;这样,才会使你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而盼盼集团就是在其创始人韩召善的这种能力与习惯的带领下取得成功的。

盼盼集团前身是营口市金属制品厂,是韩召善背着8.6万元债务,带领十几名工人创办起来的。经过将近十年的努力奋斗,他们终于将一个只做些零件的小工厂发展成为了有自己品牌的小有名气的企业,当时他们生产的“宫灯牌”档案柜十分畅销。

20世纪90年代初,工厂已有800多人,年生产产值1700万元,实现利税30多万元,这对镇办小厂来说已是相当可观的,但韩召善却感到铁皮柜市场基本饱和,不会有大作为。商场如同战场,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研制开发出新的、好的拳头产品。这一年,适逢中国刮起旧城市改造之风,建筑业十分火热,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韩召善发现家用防撬门市场前景不错,便提出转产防撬门。谁知,这一提议一出,立刻招来不少反对声音;他们认为眼下维持好铁皮柜的生产就可以了,怕再折腾个鸡飞蛋打一场空,弄不好,还把这几年积攒下来的老本儿都得搭上。

而这时,韩召善经过自己长期的观察后发现:乡镇企业在走过初期繁荣的一段后,如不尽快迈上新的台阶便可能进入漫长的低谷期,要么衰落,要么勉强维持现状,将难以满足市场越来越高的要求。于是,韩召善对员工们说:“继续坐在老产品上,不思进取,不思开拓,其结果是不言而喻的。”一段时间以后,大家的思想都统一起来了,韩召善终于力排众议,新产品如期上马。

韩召善多元化的思维使他首先重视广告的重要作用。盼盼集团每年都要拿出销售额的6%~8%做广告,从1992年到1997年,广告费共支出4700多万元,仅1997年一年的广告费就达到2600万元;他们先后在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等几十家新闻媒体为“盼盼”投入大量广告费,果然,广告给集团带来了更多的商机与合作。随着广告力度的加大,经济效益也随之大增,就“盼盼”防撬门的专业生产看,正是以每年产值、利润翻一番的速度递增,他们的目标是占据防撬门市场份额25%以上,实现年产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

盼盼集团将过去过于杂乱的CI设计统一起来,很快被市场接受。再者,并与国际流行设计接轨,将集团企业形象识别系统进行计算机管理。不久,盼盼集团在同行业中率先推出了品牌形象,这主要是为了树立一种名牌意识。一个知名企业不应光盯着眼前这一点,名牌意识往往要在几代人的身上体现,比如可口可乐,现在无论大人、小孩都对它非常熟悉,因此,盼盼希望自己的品牌也能够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

还有,当市场竞争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售后服务将会是竞争必不可少的手段,是商战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品的质量再怎么好,也总不会绝对地满足客户的需要。防撬门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保障安全,给“盼盼”上保险会彻底清除消费者的顾虑,盼盼与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协议,给每个防撬门交纳有关保险费,在保险期内,因产品质量原因被橇,或者明显盗窃痕迹,致使用户遭受家财损失的由保险公司在3000元限额内按实际损失负责赔偿。投保后的“盼盼”胸戴PICC标志,身携“产品质量保险卡”,销量大增。

在商场博弈中,“盼盼”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可以说韩召善的多元化散射式思维帮了大忙。假如当初固守现状,不思进取,也许今日的“盼盼”还是乡镇小厂,也许早就被其他的大企业给吞掉了。

因此,我们在养成多元化思维的习惯的同时,更要从这些在事业领域中颇有建树的杰出人士的身上学习他们的优良之处为我所用,这样才能在人生的竞技场中脱颖而出。

从边缘环节下手

与其跟风起哄,与大多数人在一个领域中抢食,不如避开潮流,独辟蹊径,走一条与别人截然不同的路。

人的思维常常容易集中在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上,这样就不能显示差异性。因而在人生的竞技场上,经常会出现恶性竞争。其实只要你的思维离开共同的问题,有意去寻找没有人注意的边缘环节,就能够获得自己的成功。这种思维对于在商场中拼杀的人尤为重要。

在看完下面几则故事后,你一定会对边缘环节的思维有所感触。

第一个故事:在一条繁华的商业大街上,一家公司想在此筹建一个超市,很多股东都不同意,因为在同一条街上,已经有十几家颇具规模的超市了,要想在这条街上分得一杯羹,对于一个新办的超市,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但年轻的董事长却十分自信,他把握十足地鼓励那些举棋不定的股东们说:“我会在两年内将这条街上三分之二的购物者拉进我们的超市来!”

设计超市的时候,年轻的董事长坚持要在超市内设计一个豪华、气派的免费公厕,股东们更不理解了,在这寸金寸土的商业大街上,投资一个豪华的公厕要浪费多少钱呀?何况,公厕是市政府的事情,公司干吗要耗资耗地在超市内建不能受益的免费公厕呢?但,最终免费公厕还是在超市中建成了。

出乎股东们预料的是,超市刚刚建成,整天顾客如流,人来人往,生意出奇地红火。这个规模不比其他超市大,货品不如其他超市丰富的超市,竟一时声名鹊起,吸引了大批的购物者。股东们在欣喜之余却大惑不解,年轻的董事长向大家解释说:“其实也没有别的原因,只不过我们的超市比他们的多了一个免费公厕而已。”

年轻的董事长解释说:“在筹建我们这个超市前,我就发觉,在这条商业街上,最令市民和游人头疼的,就是少了一个免费公厕,而其他超市也没有免费公厕。我们不惜寸土寸金,在自己的超市里修建了这个免费公厕,即使许多人不愿光顾我们超市,也不得不为他们自己急欲方便而走进了我们的超市里来,他们的许多人因此成了我们的顾客,即便那些没有在我们这里购物的人,他们也会成为我们公司的‘活’广告,他们会把我们超市有免费公厕的消息告诉给他们的家人、亲戚甚至朋友,这将给我们拉来多少顾客、节省多少广告费用呢?”

一个免费公厕就是别人没有注意到的边缘环节,这位董事长发现了它,就给自己带来了成功。

第二个故事:某家电企业顺应市场需要,先是放弃了原有的洗衣机生产线,来生产市面上热销的热水器,投产不到一年,看到微波炉开始走俏,又转产微波炉。这样短短几年中,产品换了一种又一种,市场上热销什么,他们就“争”着生产什么,总想抢占一席之地,可到头来经济效益却一年不如一年。

这种情况就在于只看到大家都能看到的东西,而看不见别人也看不见的地方。变革思维就是在大家都关注的地方之外,发现别人都没有发现的地方,这样才能够发展自己的事业。

第三个故事:金利来公司总裁曾宪梓刚到香港时,手中仅有一把剪刀和一台普通的缝纫机。他的成功来源于他独特的创意,他发现,香港的领带市场历来被西方名牌占领,虽然名牌质地好,但价格昂贵;香港产品价钱虽低,但质地粗劣。而香港中等收入的家庭越来越多,他们选购领带高不成、低不就,这是一个很大的市场缺口!金利来公司正是利用这一市场缺口,创出质优价廉的华人名牌领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由此可见,无论是在商场博弈中,还是在人生的竞技场中,保持思维的独立性是发现边缘环节的先前条件,要能够发现边缘环节,就要保持思维的独立性。

一般来说,思维独立性强的人,有这样几个共同特点:一是想象力丰富,思考问题的范围空间较大;二是独立思考能力较强,不跟风起哄,不盲目趋同,在其他人都朝着一个方向考虑问题的时候,善于避开潮流,独辟蹊径,走一条与别人截然不同的路,独立创造出自己的市场空间;三是思维富有批判性,对热点、对潮流、对大家都趋之若鹜的一切事物,能够冷眼旁观,做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得出与众不同的结论;四是自我意识强,善于进行科学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

因此,成大事者要对人生看得更广大深远些,要善于发现边缘环节,以敢为天下先的强者姿态来搏击,这样才能在新领域中独占鳌头,确定自己的领袖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