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疲倦是否特别喜欢拜访你?星期一,你是否精神恍惚甚至手足无措……据了解,星期一迟到者增多、看病者增多、疲劳者增多……“星期一综合征”正在袭击越来越多的人。
有些人度过双休日后,星期一上班时总感觉疲倦、懒散、注意力难以集中、工作效率降低,有的人甚至出现头晕、胸闷、腹胀、周身酸痛等症,心理学家称之为“星期一综合征”。有人认为这是巴甫洛夫学说的“动力定型”,即旧的动力定型被破坏而新的动力定型尚未建立时的“混乱”。
心理学家海·克罗欣说:“所有的慷慨快乐和兴奋都突然远离而去,人们肯定会感到生活空虚、无聊和平淡,很多人会开始怀疑人生的价值。”由于人们对单调工作的厌倦和对美妙的假日生活的留恋,致使他们对突然到来的星期一感到空虚和无聊,提不起任何兴致。
另外,很多单位有很多工作都是星期一做决定,牵涉到的个人或部门,就会感觉到比平时的压力要大一些,精神也相对紧张一些。而从人的生理上来看,也有一个适应过程,尤其是脑力劳动者,大脑松弛后,一下子紧张起来也要有个适应过程。这就容易致使很多人出现不良反应。
今年28岁的方小姐在银行上班,她说,星期一是个让人头皮发麻的日子。她这样叙述说:
“每到星期一,我总是进入不了工作状态,心情会莫名其妙地烦躁不安,而且感到头晕、胸闷、脑涨,注意力总也不能集中……想起行长要讲话,想起主任要总结上一个星期的业务成绩,还要布置本周的业务量等,我的头皮都发麻。再加上手头上还有上周留下来没处理完的工作,还有几个没有搞定,想到这儿心里就一阵阵地发怵。想想这个星期约定的客户,要和他们进行没完没了的谈判,我有5个艰辛的工作日,我就有点打不起精神。在星期一我总觉得同样是8小时的工作时间,却好像无形中延长了许多,对千头万绪的工作越来越没耐心,头晕乎乎的,懒懒地好不容易拖到下班。赶快回家或找个地方好好放松一下吧,星期一对我来说,实在是太紧张了。我想,要是永远没有星期一,该多好啊!”
之所以会出现星期一症候群,主要是由于生理及心理状态调整不佳,特别是周末与平日的作息差异,对身体造成冲击。比如:很多工薪阶层忙碌了整整五个工作日后,周末两天也不甘寂寞,星期五、星期六晚上都出外狂欢,很容易过度疲惫。而星期天如果行程也排得过满,凌晨一两点才上床休息,结果导致睡眠严重缺乏,身体疲惫无力,星期一还要应付9点上班后随之而来的满档任务,生理时差一时半会调整不过来,必然反应迟钝、错误百出,这类星期一特有的症候群理所当然会出现了。
张女士今年40岁,是广州某开发公司的会计。她星期六参加了一个同学聚会,玩到很晚才回来。星期天白天如约与同事去商场购物,晚上又为孩子补习功课到很晚才睡觉。在睡前她把星期一上班要用的文件小心翼翼地放进牛皮纸袋装好。星期一早上醒来时天已经大亮,要带的东西真不少,结果唯独忘了那个最重要的牛皮纸袋。
当她已经坐上车行使在去往公司路上的时候,才突然想起忘记带牛皮纸袋。没办法,只好返回家去拿,刚把文件拿出来,又把钥匙给忘在家里了,只有硬着头皮去上班,开门的事只好下班去找老公了。一进办公室,总感觉有很多的事,这也需要做那也需要处理的,工作中也总是丢三落四的,不是忘了签字就是忘了盖章。总的来说星期一不适合工作,一整天下来,什么也没做好。
张女士所表现出的症状是典型的“星期一综合征”。心理专家指出,人们在周一至周五,学习、工作和生活按一定的规律进行,形成相适应的“动力定型”,把其他的事情置之度外。到了双休日,那些原来被置之度外的事情被提上议事日程,打乱了平常的作息时间和生活规律,有的人忙于家务,里里外外不停手;有的人拼命地睡觉,以补充平时睡眠的不足;有的人则趁双休日玩个痛快,逛商店、游公园,更有的看录像、玩游戏机夜以继日,破坏了原来的“动力定型”。待到双休日过后的星期一,又必须全身心重新投入原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去时,需要重新建立或恢复已被破坏了的“动力定型”,这时就难免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现象,即所谓的“星期一综合征”。
生活中的心理智慧
“星期一综合征”实际上是心累造成的。心理上对双休日娱乐休闲的期待与需求越高,产生“黑色星期一”的心理斜坡就越大,就越容易导致综合征。因此,对于整天忙于工作的人们,最好在工作的时候就能做到身心放松,这样就会降低对双休日的期望值,从而对缓解“星期一综合征”很有帮助。
1.做好准备工作
上班的前一天不要安排过于刺激或者高度兴奋的活动,防止因突然难以适应工作而导致情绪紧张不安。另外可以有意识地做一些与工作相关的活动,一定要抽出半天时间好好思考第二天的工作情况,周日的晚上将周一所有的事情都调理好。
2.双休日以休息为主
双休日最好能以休息为主,可以增加一些适当的娱乐活动,适当地进行一下亲友互访或家人团聚等,旧的动力定型就不会被过大的破坏,下周重新建立或恢复时就比较容易。而“星期一综合征”很可能就不会出现,即使出现,症状也会是轻微的,不会过多影响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