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生活中的心理学
8679000000054

第54章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

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英国作家萨克雷曾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懂得感恩,那么生活中就永远充满了灿烂的阳光;你只会抱怨,最终可能会一无所有。

古人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其善良品质是可贵的,其道德情操是高尚的。同时,感恩的能力是个人维护自己的内心安宁感、提高自己的幸福充裕感必不可少的心理能力。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会得到别人的帮助,接受他人的恩惠,如此,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轻松和幸福。但如果你对他人的帮助和恩惠没有丝毫的表示,时间长了,别人就会认为你是一个自私的人,对你的帮助自然就会减少。而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养成一种感恩的习惯,则时常会让你体味到人生的幸福。

在一个偏僻、贫穷的小城里,一个家庭殷实而且心地善良的面包师把城里几十个最穷家庭的孩子们聚到一块儿,然后拿出一个盛满面包的大托盘,对他们说:“这个盘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只能拿一个。在上帝带来好运之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个面包。”

霎时,这些饥饿的孩子们一哄而上,他们围着大托盘推来挤去大声叫嚷着,谁都想争到最大的面包。当他们每人都拿到了面包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急急忙忙地走了。

但是有一个叫诺依的小女孩却例外,她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叫嚷,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边,等别的孩子都拿到以后,她才把剩在盘子里最小的一个面包拿起来。她也并没有急于离去,而是向面包师真诚地表示了感谢,并亲吻了面包师的手后才向家走去。

第二天,面包师又把盛面包的大托盘放到了孩子们的面前,其他孩子依然如昨日一般疯抢着,羞怯、可怜的诺依像昨日一样,只得到一个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她拿回家后,妈妈刚一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滚了出来。

妈妈惊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诺依,赶快去!”当诺依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面包师慈爱地对她说:“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就像现在这样的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她惊喜地跑回家,告诉给了妈妈这个令人激动的消息,这是她的感恩之心得到的回报。

日本的一些学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他们的感恩教育主要是教育孩子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所有关心自己的人。感谢父母,是因为父母养育了我们;感谢老师,是因为教师给予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感谢其他关心我们的人,是因为他们的关心和帮助使自己渡过人生的道道难关。

有一段话说得好:“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助长了你的智慧;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能力;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导了你应该自立;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增进了你的见识;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炼了你的心志……”

当年刘邦打天下,韩信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在他年轻的时候,有一天一个无赖非要和他决斗,不然的话就要求韩信从他的胯下钻过去。这对一个骄傲的武士而言,简直是一个极大的耻辱。众人皆知,韩信胸怀大志,他觉得如果因为和一个市井无赖拼命而使自己的人生发生转折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所以,韩信不顾人们的嘲笑,依然从那个无赖的胯下钻了过去,然后,大踏步地向前走去。事后,韩信很感激那些曾经侮辱过他的人,正是因为受不了他们的侮辱,韩信才开始奋发图强,成就了自己的千秋大业。

所以说,感恩不是压力,不是桎梏,更不是债务负担,而是催人向上的动力。再者,对生活对他人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人,即使遇到再大的挫折和灾难,也往往能够安度危机。感恩者遇上祸,祸也能变成福;而对于没有感恩习惯的人来说,即使遇上了福,福也常常会转化为祸。

生活中的心理智慧

学会感恩,是善举,是回报,更是影响生活的一种习惯。学会感恩,是我们安身立命的必须要领,是我们生命中的必备情愫,更是我们在人生中博取成功的必经捷径。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把感恩当成一种心理习惯,让它充盈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1.感恩父母

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并且抚养我们长大,教育我们成人,为了那一份至深的爱和发自内心的感动,感恩父母吧,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能让他们感到欣慰,这就够了。比如,帮父母做点儿家务,为他们留下点儿零花钱等。

2.感恩老师

老师燃烧了自己的青春,培养了一代一代的人才。他们的幸福,是桃李满天下,是学生唤他的一声“老师”。感恩老师,用优异的成绩,用骄人的成功,用你一点一滴的进步来告诉老师,“老师,我能行”。

3.感恩他人

任何帮助过我们的人,打击过我们的人,都值得我们去感恩。因为前者给予了我们温暖,让我们自信前行,而后者让我们成长、进步,让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对他们真诚地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