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必具的10种性格
8670100000004

第4章 会当击水三千里——自信(3)

罗杰·罗尔斯是纽约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在这儿出生的孩子,长大后很少有人获得较体面的职业。然而,罗杰·罗尔斯是个例外,他不仅考入了大学,而且成了州长。

1961年,皮尔·保罗被聘为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当时正值美国嬉皮士流行的时代。他走进大沙头诺必塔小学的时候,发现这儿的穷孩子比“迷惘的一代”还要无所事事,他们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的黑板。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给他们看手相。当罗尔斯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

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他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5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州长,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罗尔斯生命中的一面旗帜。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他说话时也不再夹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他成了班号。

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真的成了州长。

你有许多能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正确的鼓励能使一个人充分发挥出他的潜力。齐格是美国著名的推销员。当他还是个小男孩时,他长得很小,即使在穿得最多时也没超过120磅。他上学后,从5年级开始,放学后和周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运动方面也不是很活跃。另外,他还很胆小,直到17岁才敢和女孩约会,而且还是别人指定给他的一个盲目性约会。一个从小镇中出来的小人物,希望回到小镇上一年赚上5000美元,他的人生目标当时仅限于此。

20岁那年,一个受他尊敬的老师对他说:“你有许多能力,你可以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这句话像一盏灯一样照亮了齐格的整个生命。从此他开始像一个优胜者一样思想、行动,而他也真的就像个优胜者了。

齐格说:“梅里尔先生并未教很多推销技巧,但那年年底,我在美国一家7000多名推销员的公司中,推销成绩列第2位。我从用克莱斯勒车变成用豪华小汽车,而且有望获得提升。第二年,我成为全州报酬最高的经理之一,后来我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地区主管人。”

齐格遇到梅里尔先生后,并不是获得了一系列全新的推销技巧,也不是他的智商提高了50点,只是梅里尔先生让他确信自己有获得成功的能力,并给了他目标和发挥自己能力的信心。如果齐格不相信梅里尔先生,梅里尔先生的话对他就不会有什么影响。

7.如何保持积极自信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说夸张一些,老人家们吃的盐比小年轻们吃的饭都多。多听取前辈在失败中得出的教训,同时也要知道他们以何种方法来克服失败的。大部分的人都喜欢听他人谈成功的经验,喜欢听成功的案例,而却忽视了失败的经验更加重要。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谈及自己的失败,但老前辈不同,他们目前的成功是让他们感到骄傲的,所以他们对自己的失败更津津乐道,借此让别人了解成功的不易。

在听了他们的经历之后,你会发现:他们是成功的,但他们也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了解了这点,你便不会再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自卑感也会减轻。

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有时自己考虑了很多、很久,自以为设想周到,其实呢?“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谁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这时,不妨听听他人的意见。

松下电器创始者松下幸之助先生就是一位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人。在新产品的发布会上,大家都一再地讨论这项新产品是否会受欢迎,每一个人的意见都有可取之处。遇到这一情况,松下先生会暂时离开会场,到各门市部去巡视,看看顾客的反映及要求,询问销售员的想法,借此了解顾客的要求及改善的方向,再将所汇集的“情报”在开会时提出,供众人参考。在松下幸之助卓越的领导之下,松下电器终于在世界电器行业打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自我困扰与迷惑,是决策和成功的大敌。若一时之间无法下定决心,就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在询问他人的意见之前,先要把自己的问题做概括性的说明,也许在你叙述的同时,也就发掘出了问题的解决之道。

把失败的经历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谈:“天知道,我那时候是进退两难……”、“你根本无法想像当时的情形,我一个人像在舞台上演独角戏……”能够毫不避讳地调侃自己失败经历的人,必定是积极乐观的人。在他们看来,失败就像空气中的湿气,终有烟消雾散的时候。

体验失败和失败的经验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可以激发人们更大的精神与干劲。这种精神的来源是“笑”,亦即将自己的失败喜剧化,在玩笑之中释怀。站在调侃自己的立场反刍失败的经验,博取众人一笑,能调侃自己,“蔑视”失败的人,一定是可以“东山再起”的人。

每天早晨计划好今天想做些什么事、该做些什么事,设定自己的当天目标,激励自发性的努力。给自己定一个小小的目标,无论如何一定要在今天完成,例如:“我今天一定要妆扮一新”、“下班后一定要和对面办公室的女孩打招呼”等。每天一定要把一件事成为自己的目标,不久后,你就会发觉自己已经是个积极的人了。

当我们阅读任何成功者或伟人的生平时,可以发现他们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除了比常人加倍努力以及拥有超人的智慧之外,他们还懂得“利用”本身的自卑感而埋头苦干。

“穷则思变。”他们常常被贫困的家庭、身体的缺陷和性格的乖僻等因素带来的自卑感所困扰。但是,他们并没有就此屈服,而是逐一克服各种困难。所以,当我们发觉自己失去自信时,不妨去阅读这些成功者的传记,这对于重树自信、振奋精神很有帮助。即使我们不可能把成功者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事方法完全搬过来,但我们总能从中获得许多宝贵的提示。

人生竞争分为两种:一种叫做拳击型,只有击倒对方之后,才能见胜负;另一种为马拉松型,好像马拉松赛跑,要跟自己最好的水平比个高下。以拳击型的例子来说,如不将眼前的敌人打倒,就不能获取胜利,因为目标很明确,所以才容易促使人使出实力。反之,马拉松型是自己孤独作战,由于路途遥远,目标不明显,所以常常会使人忘记敌人的存在。因此,必须设法在自己的潜意识里制造一个敌人。

我们的工作、读书和生活,都类似马拉松型的竞争。因此,在脑海中假想某人或某个事物是劲敌,然后尽全力去击倒他。这样一来,我们全身都会涌出一股不服输的斗志。

窘迫的经历恐怕人人都有,追赶公交车,穿反衣服,逗小孩却把小孩逗哭了,到超市购物付款时发现没带钱,而更糟糕的是,发生这些情况时,有很多人在场,你因为有别人的注视而更加窘迫,恨不能立即隐身消失。

其实别人有没有注意到你呢?恐怕根本就没人在意你。而你自身的种种尴尬和不安,完全都是你的自我意识所造成的。越是内向的人,这种感觉越强烈。

要避免这种的情状发生,最好的方法便是夸大自己出丑的事,或者当场说出来,说不定你自认为重大的失败,在别人眼中却是小事一桩。

自卑的人会将别人的看法“夸大化”,认为每个人都在嘲笑自己。如果能自我调侃、自我解嘲,便能很快地从自我束缚的状态中解放出来。

如将人的一生跟悠久的自然史,以及漫长的人类社会史作一比较,人生简直如梦幻闪电般地短促。

牛顿说过,如从浩瀚无边的宇宙来观看自己的事业时,简直不如沙滩上的一粒细沙。与地球的历史相比,人类的社会史也只不过相当于高塔上一块小铜板的厚度。而人生在人类史上,显然还不如电影中瞬间即逝的画面。

所以,我们不妨想一想地球的形成或生物的存在,同时仰望夜空,并想一想浩瀚的宇宙,那么人生将是何等的渺小,心中的烦恼也就微不足道。

8.自信过头是自负

许多人事业上没有获得应有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他没有自信坚持下去,对于成功者来讲,顽强的毅力和自信心比一个人的聪明和才气显得更为重要。自信型性格的人也不可避免具有性格的双重性。自信的另一端就是自负,自信型性格特征的人,由于个性很坚强,所以具有这个性格的人,即使是毕其一生也很难改掉自信性格的负面影响。

自信型性格弱点主要有以下表现:

具有一定的真本事,在自己的工作领域做出过一定的成绩,因而自信到极点,自我感觉非常良好,是典型的自我崇拜狂。

自信型性格的弱点还具有守旧、顽固、偏执的特点。对于某件事情的专注是好事,但因循守旧却自认是坚持真理,对新生事物持怀疑、否定的态度,不具有处世的灵活性,就是一种愚不可及的行为。

自信型性格特征的人还有爱面子、从不认错,好大喜功等弱点,这些弱点对人生的进步都非常不利。

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雄才伟略,气吞山河,终因性格自负、偏执而功亏一篑,令人扼腕不已,被世人称为“西楚霸王”的项羽就是因为性格上的弱点,而饮恨终身,让后人为之惋惜。

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是秦汉之际的一段小插曲,可是,它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时历史的走向。刘邦依靠他的知人善用和能屈能伸,终于摆脱了死神的威胁,项羽却因自己性格的过于自信,错失历史赋予他的良机,最后自食苦果。

在鸿门宴上,范增好几次用眼睛示意项羽攻击沛公,项羽却毫无反应,范增只好离席找到项庄,对他说:“君王为人优柔不决,你进去剑舞,寻找机会杀掉刘邦,不然,我们都会成为他的俘虏。”项庄于是入席敬酒,并借口“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随即拔剑起舞。项伯心知项庄舞剑,其意在沛公,于是起身对舞,以自己的身体护着沛公。这时,在营外担任警卫的樊哙急闯进来,他责备项羽听信小人之言,与沛公为敌,这样下去恐怕丧失天下人心,说得项羽哑口无言,后来,沛公借故离开,让张良留下和项羽他们周旋。

范增老谋深算,但面对性格固执、自负的项羽,他也无能为力,最后连自己也成了项羽的这一性格的殉葬品。

汉三年(前204年)初,楚、汉两军在荥阳、成皋一带相持。项羽兵围荥阳,截断汉军粮道,刘邦的形势非常危急。

汉军缺粮,时间一久,就难以固守,于是刘邦派出使臣向项羽议和,提出荥阳、成皋以东归楚,以西归汉,以鸿沟为界,两国就此罢兵,分而治之。项羽听了使者的话,自认为以诚待人,便能得天下,范增进言道:“刘邦即将兵败,今日不取,日后必悔。当初在鸿门宴上,你已经失去了一次机会,此时再不灭掉刘邦,将来就必定要被刘邦所灭。”项羽听了他的这一番话,觉得十分有道理。于是拒和,发兵猛攻荥阳。

议和之事没有进展,刘邦进退两难,他在荥阳城内整日忧仲仲。他对陈平说:“天下纷纷,究竟何时得了?”陈平说道:“大王所虑无非是那项王。我料项王手下只有范增、钟离昧等数位忠臣,他的能臣良将并不多。项羽生性多疑,想来刚愎自用,不能明察人事,大王若肯捐弃巨金,贿通楚人,流言反间,使项羽君臣相疑,然后乘机进入,破楚就容易了。”

刘邦认为此计甚妙,便让阵子取四万两黄金到楚营中行事,陈平贿赂楚王左右,说钟离昧恃功要求分封,并联汉攻楚。此事正是项羽担心的,生性多疑的项羽急于想知道此事的虚实,于是决定借议和为名,遣使入汉,顺便探察城内虚实。陈平听说楚使要来,正中下怀,便和刘邦布好圈套,专等楚使上钩。

楚使入荥阳,直往汉王府,拜见刘邦。刘邦假装酒醉,敷衍数语后,便令陈平将楚使带出。

陈平把楚使引进官馆,两人静坐片刻,一班仆役已将美酒佳肴摆好。陈平装作自己只是受了刘邦的托付,是替刘邦招待客人,并不认识来使,于是问道:“范亚父可好!足下是否带有亚父手书?”楚使一愣,突然明白了是怎么回事,正色道:“我是受楚王之命,前来议和的,并非由亚父所派遣。”

陈平趁机假戏真唱,故意装作十分惊慌的样子,立即掩饰说:“刚才所说的都是戏言,原来是项王使臣!”说完之后,便起身出去了,楚使回到项羽身边,便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了项羽。

这是个并不怎样高明的反间计,如果项羽稍微理智一点,就会察觉其中的破绽,可是项羽,性格固执多疑,没有多想这些。

项羽听后,怒道:“前日我已听到关于他的传闻,今日看来,这老匹夫果然私通刘邦。”当即就想派人将范增拿来问罪,幸好还有左右替范增辩白,项羽这才暂时忍住,但对范增已不再信任。

范增对项羽一直忠心耿耿,对此事一无所知,一心协助项羽打败刘邦。他见项羽为了议和,又放松了攻城,便找到项羽,劝他加紧攻城。项羽不禁怒道:“你叫我迅速攻破荥阳,恐怕荥阳未下,我的头颅就要搬家了!”范增见项羽不听自己的忠言,反而怀疑自己,十分痛心。他向项羽说道:“现在天下事已定,望大王好自为之。臣已年老体衰,望大王赐臣骸骨,归葬故土。”说完,转身离去。项羽也不加挽留,任他自去。

相对刘邦的“市井赖皮像”,项羽的确具有更多的英雄特征。他勇猛善战、不畏艰难、性格直爽、恩怨分明、爱惜属下、讲究道义,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美誉,但他的最致使的弱点便是自负。他没有刘邦的柔韧、冷静、果断和博大,更没有刘邦手下的一帮能臣,所以他中了陈平的反间计,失去了一个得力的助手和忠臣。

刘邦与项羽的楚汉之争,在一定意义上讲是性格之争,是刘邦的理想性格与项羽固执自负性格之间的较量,孰优孰劣,不难断定。

英雄一世的项羽落得个悲惨结局。人倒霉往往就倒霉在倔强固执,自负狂妄不能不令人警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