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必具的10种性格
8670100000025

第25章 方圆做人,圆满做事——刚柔并济(3)

对杜月笙来讲,只能“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对于蒋经国的下马威,杜氏门徒建议“老师”给蒋经国点颜色看看,让这位“皇太子”知道上海滩不是新赣南。但杜月笙却不动声色,既不向主管方面求情,也不跟亲朋故旧诉苦,反而一本正经地说:“国法之前,人人平等,杜维屏果若有罪,我不可能也不应该去救他。怕什么,我有八个儿子,缺他一个,又有何妨?”话虽如此,杜月笙暗中却在窥探着反击的机会。

一天,蒋经国把各业巨头约到浦东大楼,准备对杜月笙施加新的压力。杜月笙明知是“皇太子”摆的“鸿门宴”,却不“拒邀”,会议一开始,蒋经国即正色道:“对这次币制改革,上海各界人士热烈赞助者很多,但有少数不明大义的人,投机倒把,囤积居奇,兴风作浪,影响国计民生。本人此次进行经济检查,若囤积物资逾期不放,一经查出,全部没收,并予以法办。”

蒋经国的话显然是讲给杜月笙听的。岂料他的话音刚落,杜月笙立即发言:“我儿子违反国家的规定,是我管教不严,我把他交给蒋先生依法惩办。不过我有一个要求,也可以说是今天到会各位的要求,就是请蒋先生派人到‘扬子公司’的仓库去检查检查。扬子公司在囤积的货色方面尽人皆知是上海首屈一指的。今天我亲友的物资登记查封,也希望蒋先生能一视同仁,把扬子囤货同样予以查封,这样才服人心。”杜月笙还软中带硬地说:“倘若蒋先生吃不准,我可以陪你检查。闲话一句,我身体有病,不能多坐了。”说完离座而去。杜月笙的发言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语惊四座。工商界巨头们不禁暗中佩服这位大亨。杜月笙竟然软硬兼施,“皇太子”自然也不会示弱,他立即表示“扬子”如有犯法行为,决不宽恕。

顿时,“扬子囤货案”弄得满城风雨,街谈巷议,纷纷嘲讽蒋氏家族的丑闻。扬子公司原是一家“皇亲国戚”公司,孔祥熙的大公子孔令侃是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兼总经理。孔少爷凭着他是蒋介石的外甥,根本不把“打虎大队”放在眼里。岂料杜月笙先发制人,蒋经国又不能按兵不动,遂下令查封了“扬子”之仓库。孔令侃立即向小姨妈宋美龄求援,哭诉蒋经国自相残害手足的举止。宋在调解未果的情况下,又搬出了蒋介石。蒋介石听罢原委后,不禁埋怨起儿子来,认为他毕竟出道不久,怎么假戏真做,打“虎”打到自己家族头上来了,结果,扬子一案不了了之,杜月笙的三公子也早在此事了结之前出了监狱。杜月笙这招软硬兼施,以牙还牙实在是高。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荆州就充分运用了软硬兼施的手段,而且运用得非常高明。诸葛亮是运用武力占据了荆州,但是他非要和东吴说是暂借荆州,这就是软的一手,用这一招给东吴以幻想,让他们以为还能够通过和平手段取得荆州,所以难以下决心和刘备、诸葛亮动武。可是当东吴催讨荆州的时候,诸葛亮又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赖着不还,另一方面又威胁动武,把东吴弄得打不是,不打也不是。运用这一手,诸葛亮达到了长期霸占荆州的战略目的。

“打一巴掌,塞个甜枣。”谁也不会故意跟这种会来事的人较劲。软硬兼施,是一种策略,一种交际手段,从理论上讲,软,体现友善、涵养、通情达理;硬,则显示尊严、原则和力量。还要根据形势变化,灵活运用。只要运用得当,是有助于我们构建和谐、美好的工作团队和生活氛围的。

7.“老实人”也要“聪明”做

不论什么时候,老实人永远是人们称赞的对象,也是经常“挨宰”的对象。因为老实人对人诚恳,不会算计人,所以人人都愿意与之交往;但反过来,聪明人“宰”不得,“宰”不着,还会报复。所以,人们就把手、脚伸向了老实人,因为老实人好“宰”,“宰”了还不自知,知了也不会报复。因此,老实人永远吃不开,无出头之日。我们倡导“做个聪明的老实人”。

南北朝时,平西将军崔慧景作乱,率兵围攻建康。崔慧景久闻处士何点大名,早就想与他交往,以壮己之声誉,而何点从来不肯稍加应酬。及崔慧景兵围建康,派人把何点硬请到军中。何点自知崔慧景必败,惧怕受其牵累,见到崔慧景之后,终日所谈,不过礼义而已,未尝有一句话说到军事。不久,崔慧景兵败,何点被俘。东昏侯打算杀死何点,萧畅为其开脱,说:“何点与崔慧景所谈,只是礼义二字。况且何点与其谈礼义,使贼兵无暇思考战局,若非如此,建康城早已陷落。由此看来,应当给何点加封!”东昏侯闻萧畅之言,于是赦免了何点。

何点自知崔慧景必败无疑,无奈已身陷泥沼,势必要步步为营,以求自保。于是立场坚定,既不得罪崔慧景,又不谈正题,日后申辩也有了证据。果然祸临之时萧畅为其开脱,得以赦免。

《红楼梦》中,最会办事,最擅长办事的,要数八面玲珑的凤姐了。一天,邢夫人把凤姐找来,悄悄向凤姐儿道:“叫你来不为别的,老爷因看上了老太太屋里的鸳鸯,要她在房里,叫我和老太太讨去。我怕老太太不给,你可有法子办这件事么?”凤姐儿听了,忙赔笑道:“依我说,竟别碰这个钉子去。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下去哪里就舍得了?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明放着不中用,而且反招出没意思来。老爷如今上了年纪,行事不免有点儿背晦,太太劝劝才是。邢夫人冷笑道:“大家子三房四妾的也多,偏咱们就使不得?我劝了也未必依。就是老太太心爱的丫头,这么胡子苍白了又做了官的一个大儿子,要了做屋里人,也未必好驳回的。我叫了你来,不过商议商议,你先派了一篇的不是。也有叫你去的理?自然是我说去。你倒说我不劝,你还是不知老爷那性子的,劝不成,先和我闹起来了。”

凤姐儿知道邢夫人禀性愚弱,只知奉承贾赦以自保,次则婪取财货为自得,家下一应大小事务,俱由贾赦摆布。儿女奴仆,一人不靠,一声不听。如今又听邢夫人如此的话,便知他又弄左性子,劝也不中用了,连忙赔笑说道:“太太这话说的极是。我能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一个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依我说,要讨,今儿就讨去。我先过去哄着老太太,等太太过去了,我搭讪着走开,把屋子里的人我也带开,太太好和老太太说。给了更好,不给也没妨碍,众人也不知道。”邢夫人见她这般说,便又喜欢起来,又告诉她道:“我的主意先不和老太太说。老太太要说不给,这事便死了。我心里想着先悄悄的和鸳鸯说。她要是害臊不言语,就妥了。那时再和老太太说,老太太虽不依,搁不住她愿意,常言‘人去不中留’,自然这就妥了。”凤姐儿笑道:“到底是太太有智谋,这是千妥万妥。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邢夫人笑道:“正是这个话了。你先过去,别露一点风声,我吃了晚饭就过来。”

风姐儿暗想:“鸳鸯素昔是个极有心胸气性的丫头,虽如此说,保不严她愿意不愿意。我先过去了,太太后过去,她要依了便没的话说;倘或不依,太太是多疑的人,只怕疑我走了风声,叫他拿腔作势的。那时太太又见应了我的话,羞恼变成怒,拿我出起气来,倒没意思。不如同着一齐过去了,她依也罢,不依也罢,就疑不到我身上了。”想毕,因笑道:“才我临来,舅母那边送了两笼子鹌鹑,我吩咐他们炸了,原要赶太太晚饭上送过来。我才进大门时,见小子们抬车,说太太的车拔了缝,拿去收拾去了。不如这会子坐了我的车,一齐过去倒好。”邢夫人听了,便命人来换衣裳。凤姐忙着服侍了一会儿,娘儿两个坐车过来。凤姐儿又说道:“太太过老太太那里去,我若跟了去,老太太若问起我过来做什么,那倒不好;不如太太先去,我脱了衣裳再来。”

邢夫人听了有理,便自往贾母处。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的的人精。若是有好事儿,她肯定是百米冲刺跑在最前头;要是估着没什么好儿,她则施展一招绝活,将“皮球”踢给别人。

我们虽然不提倡做王熙凤一样奸诈狡猾,心狠手辣。但她的领导才能,尤其是口才,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做个象王熙凤一样的“聪明人”。

8.石高于岸,浪必湍之

中国有句古话,叫“衣锦还乡”。不论大小官员,在赚得功名利禄后,必要回乡“光宗耀祖”,这本无可厚非。然而,中国人讲求低调和含蓄,若非如此,必要“枪打出头鸟”了。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有一个国王出游,带了一大批兵士和随从,一行人过了江,进入一座树木繁茂、景色迷人的大山,山上住着很多小猴子。

国王与随行人员刚一踏上山来,山上的小猴子们纷纷四处躲藏起来。然而,有只小猴子不但不逃走,而且跟着国王他们,从这棵树上蹦到那棵树上,在招引国王的注意。

国王没注意到会小猴子跟着他们,只管往前走。走着走着,国王突然来了兴致,决定在此打猎助兴。国王拿出弓箭来,拉满弓,一箭射了出去,想不到小猴子竟跳了起来,朝着国王射出的弓箭冲了过去,脚刚站在一棵树上,手里已经接住了那支箭。

国王吃了一惊,他又拿出一支箭,搭到弓上,这一次国王选了一个离猴子远的目标,那是树上站着的一只红鸟。

国王的箭“嗖”地一声射了出去,猴子的反应相当灵敏,几乎是与箭同时腾空而起,向国王射的方向迅速飞跃过去,不偏不倚,一下子又把箭抓到了手里。

小猴子手里举着国王的那支箭,摇着脑袋,吱吱叫着一脸的得意相,仿佛在说:“怎么样?你的箭再快再准,也不如我的眼睛准,也不如我的腿快吧。”

国王看着树上的小猴子,很生气。但是,他没有喝斥猴子,而是召集他的士兵们,让大家都准备好弓箭。

国王一声令下,士兵们万箭齐发,小猴子哪能抓得过来,连躲避都来不及,终被乱箭射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