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成大事必具的10种性格
8670100000019

第19章 进可攻,退可守,三思而后行——谨慎(1)

俗话说:“一着不慎,全盘皆输。”无论是在官场、商场,遇事都需三思而后行。

心理学家说,如果你每一天花费一个小时,完全思考某一问题,五年后,你会成为那个领域的专家。思考是谨慎的表现,通过谨慎的思考掌握你正在或将要进行的事情的全过程,这样你就可以把握好自己的人生。

1.做事要有逻辑顺序

成大事者做事一定要有自己的规律。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决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根据你的人生目标,你可以把所要做的事情制订一个顺序。有助你实现目标的,你就把它放在前面,依次为之,把所有的事情都排一个顺序,并把它记在一张纸上,就成了事情表。养成这样一个良好习惯,会使你每做一件事,就向你的目标靠近一步。

卡耐基在教授别人期间,有一位公司的经理去拜访他,看到卡耐基干净整洁的办公桌感到很惊讶。他问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你没处理的信件放在哪儿呢?”

卡耐基说:“我所有的信件都处理完了。”

“那你今天没干的事情又推给谁了呢?”老板紧迫着问。

“我所有的事情都处理完了。”卡耐基微笑着回答。看到这位公司老板困惑的神态,卡耐基解释说:“原因很简单,我知道我所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但我的精力有限,一次只能处理一件事情,于是我就按照所要处理的事情的重要性,列一个顺序表,然后就一件一件地处理。结果,完了。”说到这儿,卡耐基双手一摊,耸了耸肩。

“噢,我明白了,谢谢你,卡耐基先生。”几周以后,这位公司的老板请卡耐基参观其宽敞的办公室,对卡耐基说:“卡耐基先生,感谢你教给了我处理事务的方法。过去,在我这宽大的办公室里,我要处理的文件、信件等等,都是堆得和小山一样,一张桌子不够,就用三张桌子。自从用了你说的法子以后,情况好多了,瞧,再也没有没处理完的事情了。”

这位公司的老板,就这样找到了处事的办法,几年以后,他成为美国社会成功人士中的佼佼者。我们为了个人事业的发展,也一定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制出一个事情表来。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制订一个顺序表,你会对突然涌来的大量事务手足无措。

做决定是件麻烦事,想做大事的人又必须如此,所以如何快速而又正确地做决定成为一种考验,而要想成大事就必须煅炼这种能力。

当我们在进行一项工作或买卖时,不要随便地就做决定。也就是说在自己尚未彻底了解清楚之前,不要盲目从事工作。这是很重要的。比如说,在要大量订购某种产品时,如面临的压力是,现在不订下来,可能不久以后就订不到。但是自己又对这些产品的质量还并不太清楚,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像这种因为怕迟疑而订不到货物的情形,往往会使自己很容易就会轻易妥协,而做仓促决定。这是人类的弱点,也是经营者常遇到的现象。同时也可能是导致事业失败的因素。

所以,不管是面临什么情况,想成大事的人在平日就该养成在不了解情况时,绝不轻易做决定的习惯。而且不只是自己抱着这种观念,同时,也要让员工奉行这种工作态度。

成大事者应以意志力和决心,来贯彻自己已定的方针、政策和原则。在企业经营上,能不能贯彻意志,果断地下定决心,往往是影响事业成功的基本因素。所以一位有成就的企业家在起动一项业务之前,一定会先考虑自己对此事务的意图,及时而果断地下定决心,确定处理这件业务的基本方针。最后,则是设法使每一位员工了解努力的方向。因此每一位员工都能目标一致,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全力以赴,业务才能依计划逐一行动,从而迈向成功的坦途。

及时而果断地下定决心,是成大事者发挥本身意志力的重要手段。一个拥有成千上万员工的企业组织,突然遭遇到重大事故时,如果稍有迟疑迷惑,犹豫不决,不但会失去解决事情的良机,甚至会造成员工情绪的不安,弄得士气低落,工作效率也会急剧下降。

处在今天这种复杂多变的时代,企业与企业、人与人间相互竞争,造成十分沉重的压力。时间的争耽、意志的坚强,其关键在于能否把握方向。正如一条遭遇暴风的小船,能不能冲出惊涛骇浪,转危为安,完全靠着船上是不是有一位经验丰富,并且意志坚强、不屈不挠的舵手而决定。

当企业组织不断扩大,用人愈来愈多,内部结构愈趋复杂时,所遭遇层出不穷的问题更是复杂。如果每件事情都等待经理来作决策,那以经营者有限的精力,是不足应付的,而且容易贻误时机,漏失最佳的解决方法。为了解决这种弊端,各级领导人一定要充分授权,使每一阶层的人都能够本着企业整体的目标和方针,不但能发挥智慧,自行在负责的业务上作决策,大胆地开展活动,而且要使这些活动都能有利所需。只有在面临自己无法独立解决的困难时,才向上级请求支援。

不过,任何人在做决定之前,要慎重地考虑,周详地盘算,广泛地征求别人意见,才能使自己的决定不致发生太大的错误。因为,世上没有一个全能的人,所有的决定都绝对正确,在作决定之前,先多方考虑,用自己的经验智慧,参照客观的形势,审慎而迅速地作出“比较”合理、“比较”正确的决定,把错误的可能性减少到最低限度。

2.胆大心细不盲目

生意场中打拼的人应该知道,并不是所有的冒险都能挣到大钱,很多时候冒险会让你输得精光。冒险不是盲目,不是赌博式的孤注一掷,而是在通过客观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的判断,这样的冒险才是有意义的。

冒险是有代价的。要知道世界上绝没有万无一失的经商之道。那如何规避风险呢?这就需要在“胆大”的同时还要“心细”。

近年来,温州购房团在全国各地频频出击,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只知道他们“下单迅速,团体购买,出手很大,快进快出,富有视觉冲击力”,却很少关注他们“心细”的特点。

“温州人对市场的分析太细致了”,一位房地产公司老板佩服地说,“他们先分析秦皇岛的环境要素对房地产升值的影响力,再分析秦皇岛市投入100亿元资金改善城市基础设施,扩张了房地产升值空间,又将秦皇岛目前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的房价与对岸大连每平方米上万元的房价做比较;为了了解当地的生活水平,他们会向餐馆服务员细细询问每月的工资收入等。最后才认定秦皇岛的房价有上升的空间。”

赚钱需要胆大,这是毫无疑问的,但也需要心细,心不细则极有可能会要细节处“翻船”。克劳塞维茨在他的作品《战争论》中指出:一个优秀的将军,勇气与谋略应该平衡发展。勇大于谋,会因为轻举妄动而导致失败;谋大于勇,会因为保守而贻误战机。

这个观点同样适合于厮杀在商业战场上的人们。勇敢不是瞎撞乱闯,而是以自身知识和经验为后盾,凭高屋建瓴的远见卓识、果敢迅猛的冒险精神,当机立断地做出决策并付诸实施。

有理智的勇敢是冒险,无理智的勇敢就是冒失。想赚钱一定要分清冒险与冒失的关系,要区分清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无知。无知的冒失只会使事情变得更糟。

人们轻蔑的称那些有勇无谋而凭一时的法制不健全和运气发横财的人为“暴发户”,但“暴发”之后必是“暴落”,因为脑中无物之人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探讨中国企业成长史时,有一组数据颇让人震撼:中国企业平均寿命8年左右,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年。中国很多企业之所以稍微上规模就容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本质原因就是不能正确地认识什么是有胆识的冒险,什么是无理智的冒进。稍微取得点成绩就头脑发昏,轻易做出快速扩张的决策,而且缺乏科学的战略计划,又不注意基础管理,当然容易导致土崩瓦解。

另外无谓的风险也不能冒,这是成功人士历经风雨之后总结出来的“心得”。

在商界,有很多敢于冒险的生意人,但在关键时刻,对于一些利润太高、风险太大的项目,他们总是慎之又慎,甚至中途放弃投资,他们很少涉足那些风险又高利润又高的行业。他们一般不会对高利润动心,因为他们知道“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伴随高利润的,肯定是高风险。

日本的“生意之神”——“松下”集团总裁松下幸之助就是这种投资理念的坚定拥护者。

1964年,日本松下通信工业公司突然宣布不再做大型电子计算机。对于这项决定的发表,举国上下乃至世界都为之震惊。松下已花5年时间去研究开发大型电子计算机,投入10亿元巨额研究费用,眼看着就要进入最后阶段,却突然全盘放弃。松下通信工业公司的生意一直很顺利,不可能会发生财政上的困难,所以此举令人费解。

松下幸之助之所以会这样断然地做决定,是有道理的。他认为,虽然大型电脑的利润高,但是风险太大,加上当时公司用的大型电脑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万一不慎稍有差错,将对整个松下通信工业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如果到那时再退,就为时已晚了。

事实上,像西门子、RCA这种世界性的公司,都陆续放弃大型电脑的生产。巨大的美国大型电脑市场,几乎全被IBM独占。像这样大的市场,有一个强而有力的公司独占就绰绰有余了,更何况在日本这样一个小市场!

富士通、日立、日立电器等7个公司都急着分大型电脑市场的一杯“羹”,他们也都投入了相当多的资金,等于赌下整个公司的命运。在这场竞争中,松下也许会胜,也许就此消退下去。松下衡量得失后,终于决定撤退。

投资下去,撤出来是最难的。但如果不勇敢地喊撤退,只一味无原则的冒险,或许就会受到致命的一击。

为什么有些人在面对风险时泰然自若,而且能经由冒险而成功呢?原因是这些人深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冒高风险,焉能投资致富”的道理。的确,正确的风险观应该是:“去冒值得冒的险,然后再设法降低风险。”成功的投资家是以“致富”为冒险背后的真正动力,尽管必须准备承受价格波动起伏的压力,但只要期望报酬高,冒险终会获致成功的。

每个人承受风险的限度都不一样,这与个人的条件和个性都有关系。一个人必须主观上愿意承担风险,客观情势也能让他承受风险,风险才不会造成伤害。任何人在承受风险时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限度,风险就变成了一种负担。因为过度的风险会带来忧虑,忧虑则会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每次要投资时,务必先了解可能遭遇的风险,并对每个可能发生的状况,预先设想应变方案。分析盲目冒险的成分有多大,预估成功的几率有多少,且在过程中,需不断地重新评估。

做任何事都必须做最坏的打算,也要做最好的准备。投资理财更应该如此。在进行任何投资前,无论有多大的把握,都应思考一下:“未来最坏的情况可能是什么?”然后再问:“最坏的情况发生时,我能不能承担?”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只要投资的预期报酬够高,就应投资。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时,是你所无法承担的,那么报酬不管多么诱人,也应断然拒绝投资。

冒险一定要面对风险,何谓对的风险,就是长期平均而言,具有高报酬的风险。有些人的问题不是缺乏冒险精神,而是冒了不该冒的险。他们不知道冒什么样的险才能投资致富。长期平均而言,股票、房地产是具有高期望报酬的投资标的,因此要冒正确的风险,便是将资金投资在高报酬的投资标的上,并勇于承担其所伴随的高风险。

有一种游戏,参加者必须出100元,游戏的结果是:有99.9%的几率你会损失100元,有0.1%的几率你可以获得95000元。那么,你会不会参加这种游戏呢?经过调查,65%以上的学生会选择玩这种高风险的游戏。理由很简单,因为这个游戏风险固然很高,但就算输了,顶多损失100元;若赢了,就可得到95000元的高报酬。这项游戏,其期望报酬率为负值,就算你赢一次,但是长期玩下来,你必输无疑。

你若有机会造访美国的大西洋城等地的赌城,或者是著名的澳门赌城,你将会发现装潢豪华的赌厅竟然看不见窗户,也没有时针。为什么呢?这就是赌场要利用大数法则赢你的钱。没有钟也没有窗户的目的,是想让你分不清昼夜,玩到忘记了时间。因为你玩得愈久,玩得次数愈多,在赌场输钱的概率就愈大。赌之所以必输,原因就是赌博的期望值为负值。少数几次看不出来,但经过愈长的时间后,期望值逐渐呈现出来,因此赌久了,必输无疑。这就是为什么“十赌九输”、“久赌必输”,这与大数法则的原理不谋而合。所谓的大数法则,是指游戏的次数愈多,报酬率愈接近于该游戏的期望值。赌博也许可以成为一种娱乐方式,但绝对赢不了钱,因为它的平均期望报酬率比银行存款利率还低。的确,赌博的最高可能报酬非常惊人,但是它的平均期望报酬却是负值,冒这种风险,不但无法致富,反而有害。

所以,冒险投资一定要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冒险投资除了关注回报率外,还要认识投资的风险大小,如果风险太大,或有一种不可预测性,投资就要小心。

(2)对自己进行风险预测尽可能想到会出现的风险,看自己是否能承受得住风险打击。

(3)投资时不要做孤注一掷的打算,不能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要适当合理地分流投资。

(4)良好的防守即是最好的进攻,成功投资的窍门就在于不犯能够避免的错误。

在成功的路途上,人们最爱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急功近利。“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为了貌似可观,实则危险的风险,许多人被蒙蔽了双眼,失去了思考能力,而急于投资,最终往往可能迁一发而动全身,得不偿失,一蹶不振。

3.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还记得某一年春节晚会上有这样一个小品:讲的是一个职员在单位因为职位低而被人看不起,后来他发现无论职位多高的人在买火车票的问题上都很困难,所以大家认为能在别人买不到车票的情况下搞到票的人很有本事。这个职员本来在火车站没有熟人,为了表明自己有能力,他硬是对别人说能搞到票,结果有很多同事请他帮忙,他是有求必应,答应了别人,而自己确实没有熟人,只好半夜三更去排队买票,结果托他买票的人越来越多,他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有时他不得不自己贴钱买高价票,更别说抱着被子上火车站一呆就是一夜的痛苦了。这就是没有考虑自己的能力,轻易地答应帮忙造成的后果。票买来了,大家认为你真了不起;买不来,那人就会认为,你既然能给别人买来了,为什么不给我买,是看不起我吧?反而因此失去了信誉。所以,如果你没有一定的能力,还是不要把事情往自己身上揽,因为中国有句古话,“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