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走西口之天山行
86642500000043

第43章 惺惺相惜

求收藏、求推荐、求评论。

田穗夫妇俩赶了个大早,占据最好的黄金地段,刚拉开架势,就被一个同样卖凉粉的回族汉子上门挑事了。

原来,这摊位以前是这个回族汉子摆摊的地方,但是巴扎摆摊位置不是固定的,谁来的早谁占好位置,这是巴扎的规矩。

车桂花不想惹事,准备挪地方腾位置,田穗一把按住妻子,跟这个汉子理论。

这个汉子常年在二道桥巴扎摆摊,是个地头蛇,他将大拇指和食指放在嘴里,打了个响亮的口哨。

不一会儿,来了三个年轻小伙气势汹汹围着田穗,看着三个壮实汉子摩拳擦掌的架势,田穗将妻子护在自己身后,拿起长条板凳准备自卫。

就在这时,在巴扎摆地摊卖靺鞨烟的贾希走上前,他站在田穗身前,双手抱拳,随即把右胳膊的衣袖撸上去,露出纠结的疙瘩肉,上面的纹身是两把交叉的斧头。

贾希笑眯眯地说道:“哥几个,给小弟一个薄面。”

几个要动粗的汉子看到贾希的纹身,面露怯意,扭头就走。

逢凶化吉的田穗激动得拉着贾希吃凉粉、面肺子,大早上就没吃饭的贾希也不客气,边吃边问面生的田穗是哪个县的人。

听到田穗说他是广仁乡的人,贾希张口就问:“广仁乡,田柳你认识吗?”

“贾大哥,你认识我堂哥?”田穗欣喜若狂。

一听田穗和田柳是一家人,贾希就将来二道桥巴扎做生意的注意事项全部告诉了田穗。

“知足常乐”的贾希,在监狱多年有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就那么回事儿”是他的口头禅,有种破罐子破摔的意味。

出狱后的他基本上是不求上进,过一天算一天,得过且过,没啥大志向,但是内心充满爱,还容易满足,也算是个没心没肺的人。

听贾希介绍在巴扎卖布匹、零食啥的最挣钱,只是贾希有门路苦于没资金,也只能卖些靺鞨烟挣点生活费,田穗动心了。

田穗是有钱没门路,在他的鼓动下,贾希采纳了田穗的提议,俩人一拍即合,合伙做起了生意。

田穗夫妻俩和贾希三人一起赶巴扎,车桂花还是卖她的凉粉、面肺子,贾希和田穗倒卖些布匹、黄球鞋、零食。

贾希在伊宁市商务局有认识的人,每次伊宁市各门市部盘点时都会低价处理一批次品,在熟人的帮助下,贾希和田穗照单全收,拉到巴扎出售。

到了寒冷的冬季,赶巴扎可做的买卖范围较小,倒卖鸡、做个牲畜交易,走南创北的着实不易。

肯吃苦的田穗和贾希听说采冰是个无成本的买卖,靠出苦力来换取钱,也挺不错。

由于新疆的气候特征,伊犁河水经过寒冬零下二三十度反复持久长冻,伊犁河的天然冰要比冷库的机制冰制冷性强许多。

伊犁河水源洁净、冰层厚实、冰块晶莹剔透、硬度高、易运输,成为市场上最畅销的天然冰块。

炎热的夏季,这些天然冰块可以用于农贸市场蔬菜、牛羊肉、鱼等食品保鲜剂和伊宁市少数民族传统民族冰激凌、刨冰酸奶等冷饮的制冷辅助剂,许多伊宁市的维吾尔族百姓在自家院中建储藏冰块的冰窖。

随着冰窖的增加,冬季采冰成了一种职业,采冰储藏也成为伊宁市的一道独特靓丽的风景线。

市场上平均每块冰劳务费五角钱,只要肯吃苦,每天辛苦劳动7个小时,收入30元,一个月收入大概一千元。

田穗和贾希拿着特制的弧形铁叉、锋利的斧头来到伊犁河凿冰,他们先将冰面的雪清除干净,用锋利的锯子切割、斧头劈开,用特制的铁叉将冰块从河中捞起,再把一块块长约50厘米、宽约35厘米、厚度近30厘米的像巨型方块糖的冰块放在未开凿的河床上。

上午忙碌完后,俩人啃点干馕,吃点现成的冰块,继续干活,到了下午四点左右,两个壮小伙再把块块重达50公斤的冰块摆放在爬犁子上。

生意好时,就会有维吾尔族商人前来伊犁河购买挖好的冰块。

生意不好时,田穗和贾希俩人,一人在前面拉着,一人在后面用铁叉推着爬犁子的木板,吭吭哧哧朝伊犁河附近的储藏冰块的维吾尔商人家走去。

干这种活靠体力,还要冒着严寒,一般都不赊账,当场结账,不存在拖欠劳务费的现象。

这五角钱一块的冰块到了夏季,储存户除去各项成本后,每块50公斤左右的冰块大约能挣3元左右,最差的也挣到两块五,许多维吾尔族做储藏冰块的商人,家里的冰窖至少储藏4000块冰块,一年下来,能挣上1万元。

八十年代的万元户那是极有钱的主儿了,许多维吾尔族商人就是靠储藏冰块发家的。

对于这些生活在伊犁河畔的采冰人和储藏冰块的人们,有人曾形容他们是收藏冬天的人,储藏冰块挣来的钱是他们生意场上挖掘的第一桶金。

一年的时间,春夏秋赶巴扎,冬季卖苦力凿冰,田穗和贾希挣了个盆满钵满。

车桂花的凉粉、面肺子口味极佳,回头客特多,俩口子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贾希在田穗的影响下,劲头儿十足。

就在哥哥贾希跟田穗赶巴扎忙着做生意时,在父亲贾明老家浙江的贾欣带着一岁多的儿子贾向阳,在浙江义乌市也摆摊做生意。

儿子贾向阳的五官没一点像贾欣,活脱脱一个小田柳,深爱田柳的贾欣每逢夜深人静时,搂着酷似爱人的儿子偷偷哭泣。

年轻漂亮的贾欣独自一人带着一岁大的男孩,生活起来不易。

相邻的摊位老板祁海是一位丧偶男子,三十三四岁,中等个头,长相一般,他一直都在默默帮助着贾欣。

见贾欣性格温婉,是个过日子的女人,祁海开始追求她,当贾欣如实告诉祁海,她已丧失了生育能力,不能害他。

可是,祁海并不在乎没有生育能力的贾欣,依旧帮助着她,长此以往,贾欣被这个实诚的男子感动了,带着2岁多的儿子贾向阳嫁给了祁海。

祁海知道贾欣从小在新疆长大生活,他告诉贾欣,听说伊犁霍尔果斯口岸1983年恢复开放后,在这个对苏联开放的货物交易口岸做小商品生意能挣上大钱。

贾欣知道霍尔果斯口岸,离她的出生地很近,从小出生在新疆的贾欣自小生活在多民族聚集县城,她知道霍尔果斯的蒙古语是牛羊粪多的地方,意为水草丰美,适合放牧,而它的哈萨克语是勇敢、自由迁徙驰骋在草原的人。

霍尔果斯口岸曾是我国最早的“丝绸之路”雏形,随着中原进入繁荣的唐代,唐朝统治者借击破突厥的时机,重新打通西北这条“丝绸之路”的商道,一举再次统一西域各国,并设立北庭都护府和安西四镇,新修玉门关,再度开放沿途各关隘,打通了天山北麓的丝路分线,将西线打通至中亚,使这条丝路再度迎来繁荣。

霍尔果斯以其便捷的交通和丰富的水草资源成为丝路中段北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

见贾欣犹豫不定,大她十岁的祁海没有再提到霍尔果斯口岸发展的话题。

祁海知道,妻子贾欣是个有故事的人,继子贾向阳是贾欣未婚生下的孩子。

贾欣在跟祁海接触的这段时间,她发现丈夫祁海天生是个做生意的人,对生意有超乎常人的嗅觉。

贾欣考虑再三,答应跟丈夫祁海带了一些小商品来到新疆,打算在霍尔果斯口岸先探探路。

他俩一路上没有停留,辗转到了无数次车径直来到霍尔果斯口岸做生意。

此时的口岸做外贸生意的人不多,大多数是新疆本地人在做,还没几个内地商人。

起初,本地商人见祁海一口的内地口音,过来找茬。

贾欣用伊宁独有的调调跟这些挑衅的本地商人交谈,同时又用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跟苏联的商人洽谈生意,本地商人见状都接纳了新疆女婿祁海。

祁海估摸到来霍尔果斯口岸能挣大钱,没想到竟然能挣到暴利,俩口子一商量,在口岸买了一大批俄罗斯套娃、打火机、剃须刀等商品,又马不停蹄地返回浙江,脱手后将所有资金低价购买一车皮的小商品来到口岸。

贾欣留在口岸守着摊位跟苏方商人做生意,祁海来回在浙江和霍尔果斯口岸来回倒卖商品。

在口岸做生意的贾欣忙碌着做生意,一直没跟哥哥贾希、弟弟贾强联系。

贾欣知道,亦正亦邪的田柳是个讲情义的汉子。

她相信,讲诚信的田柳会帮着她照顾好弟弟贾强的,

穆浣虽性子清冷,但心底善良,全身心接纳田柳后,爱屋及乌,对待在校住宿的贾强格外照顾,学校食堂饭菜清汤寡水,她经常带着水饺、手抓肉给贾强送过来。

贾强从最初对穆浣的抵触,慢慢打消了戒备心,整天对穆浣“嫂子长、嫂子短”的称呼着。

在贾强心里,田柳更像是他的亲哥,即使贾希常来学校给他塞点生活费,或是请他出去吃食堂,他依旧对哥哥不冷不热的。

贾希知道,这是弟弟在内心埋怨他,当初意气用事把人打残入狱后,给妹妹贾欣带来致命的伤害,致使田柳无法成为他心底想着念着的姐夫。

15岁的贾强在田柳、穆浣夫妇的照拂下和哥哥贾希的抚养下,顺利地渡过了初中的三年生活。

这年夏天,贾强面临着参加中专考试、技校考试还是上高中的选择。

怀有身孕的穆浣按照贾强的学习成绩建议他参加中专预考,但是贾强瞒着田柳偷偷参加技校考试,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伊犁技工学校电工班。

在乌鲁木齐市上班的田苗和李梓夫妻俩,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他俩的小家成了田苗弟弟们的港湾。

二弟田庄在读新疆财经学院时,每逢周末吃住他家,就连田庄的生活费也是田苗夫妇俩承担。

紧接着三弟田薪也考上了新疆师范大学,依旧在哥哥田苗家生活。

田苗在下乡担任副乡长期间,仍未扔掉农业大学的专业,一直在跟导师研究种子。

广仁乡老百姓种植的玉米种子,多年来一直是南斯拉夫70--4号种子,这个品种棒子长、个头大,但是中间的苞米芯也很粗。

农科所研制了一种新品种新育玉1号品种,结出的玉米棒子比南斯拉夫70--4号稍稍短点,可是中间的苞米芯要细些。

田苗让寒假放假的弟弟田庄和田薪带了新育玉1号品种回广仁乡,计划在自家口粮地试种新疆品种。

这次田坤禾又是全力支持儿子的工作,将50多亩地全部种上了新育玉1号品种玉米。

深秋收获季节,看着沉甸甸的玉米棒子,田坤禾笑得合不拢嘴了。

往年田坤禾种植的南斯拉夫的玉米种子,每亩地也就是500来公斤,今年高达600公斤,每亩地多收入几十公斤。

新育玉1号品种玉米在广仁乡试种成功,让广仁各族百姓彻底颠覆了陈旧的观念。

新疆农科所的种子研究水平不亚于南斯拉夫了,随之南斯拉夫的麦种、玉米种慢慢被新疆人自己研制的种子代替。

生活工作在伊宁市的田柳,婚姻和事业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他已经是单位的主任科员了,即将接任韩处长的职务。

作为单位的重点培养对象,田柳要在工厂企业锻炼一年。

这次上级部门将他安排到市水泥厂工作,是分管财务、纪律的常务副厂长。

意气风发的田柳坐着上级部门的吉普车,在领导的带领下,来到第一水泥厂开始为期一年的基层锻炼。

诺大的会议室里,主席台上摆放着两张类似学生课桌的台面。

厂长达尔瓦提和上级领导就坐在前面,按照会议程序将田柳介绍给大家。

坐在领导左手的田柳望着黑压压一片人群,心想,这么多工人,也够自己忙乎一段时间的了,他没注意到下面人群的模样。

就在田柳坐在会议室内心思忖时,靠窗户的第一排坐的全是水泥厂的副职领导。

在这几个为数不多的副职里,一位五十多岁的胖墩墩的光头男子看着台面上的田柳心潮起伏、眸底露出浓浓的恨意。

田柳和达尔瓦提送走上级领导后,大家走进了小会议室,达尔瓦提要将副职领导一一介绍给田柳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