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生活中的博弈
8654500000012

第12章 博弈论的诡计(9)

很显然,放弃对决是一个对双方都最安全的决策,但安全的代价就是背负胆小鬼与懦夫的屈辱。在现实生活中,类似的博弈是可以得到调节的,结果可以是利益背后的交易。如果一方非常希望得到勇士的称号,但他却也对两败俱伤的结局感到畏惧,那么他可以给对方一定量的补偿。只要这份补偿可以抵消对方受到的损失,那么协议还是很有希望达成的。于是一方获得了他想要的勇士称号,另一方获得了他希望获取的现实利益,两败俱伤避免了,结局皆大欢喜。

但如果双方不可能达成协议,你该怎么去处理眼前的问题,前进还是倒退,做勇士还是做懦夫?这都得通过自身利益的得失来决定。

在这场很难预料的博弈中,怎样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首先要在比赛前让对手相信你绝对不会稍有退却,一定会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大有不要命的倾向,这其实是战斗前给对方施加威慑。在比试中要严密注视对方的举动,如果发现对方有些胆怯,并暴露出要放弃的迹象,那你就坚持到底;但是如果你知道对手绝对会强硬到底,那最好的策略就是当个胆小鬼。总之,就是要做到敌退我进,敌进我退,万不可硬碰硬,那样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

关于“懦夫博弈”,很多人都不会赞成匹夫之勇,而适当做一会儿懦夫可以保存双方的利益;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我们却需要召唤出一名勇士为大家解围。这就提到了“志愿者困境”。

“懦夫博弈”是两个人之间的博弈,而“志愿者困境”则是多人参与的版本。

小区因为发生一些故障全部停水,谁会打电话给供水公司呢?而如果电话线也同时出了毛病,谁会在大雪滂沱中去通知供水公司呢?

你和你的一些要好的朋友被关在互相独立的小卧室中,如果你先按下按钮,你将会被处死,而你的朋友们将会获救;但如果12点之后仍没有一个人按按钮,那么都将被处死。

当众人的利益受到威胁的时候,就需要有一部分人站出来维护,但这一部分志愿者会为此牺牲自己的一些利益,那么到底该不该出这个头呢?

假设有10个人参与志愿者的博弈测验,大家都不愿意当志愿者,那么所有人只能处于困境中。这时大家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害,利益总和为-10;如果只有一个志愿者出面解决困难,那么牺牲一个志愿者就会保全其余9个人的利益,此时的利益总和为9-1=+8;如果有一个甚至更多人站出来做志愿者,那么利益的总和将在一个区间内徘徊,当志愿者为1人时,利益总和为+8,当志愿者为9人时,只能保全一个人的利益,利益总和为1-9=-8;当10个人全部成为志愿者,则会出现利益总和等于-10的现象。由此看来,所有人都不充当志愿者与所有人都充当志愿者都不是最好的选择,利益总和最高的是1名志愿者牺牲利益而保全其他人。

那么谁来当这个志愿者呢?这是完全不能以利益来衡量的,因为志愿者根本没有利益可得,这是出于道德考虑与牺牲精神而做出的选择。从博弈角度看,人们为了自身利益不受损害,所以都希望别人充当志愿者,于是就出现了“志愿者困境”,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人愿意出面去解决困难。这就需要社会风气的熏陶和个人道德的修养来化解这一困境。其实,在充满关怀的现实生活中,总不乏一些志愿者不顾自己的私利,为大家排忧解难。

总之,我们的社会需要的不是鲁莽的匹夫之勇,而是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的人,他们才是真正的有头脑的勇士。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即使一方是无畏的勇士,也不可避免因争斗而造成的损失。

很和睦的夫妻之间也难免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有时候,对方只是有些小过失,可另一方如果不依不饶,得理不让人,就必然会导致“战争”的升级。

星期天,妻子小洁和丈夫都没有上班。由于单位里最近有一些非常麻烦的事情,丈夫最近一直郁郁寡欢。按照他们的习惯,周日一般会打扫家庭卫生的,但因为丈夫的心情不好,小洁决定独干。

收拾茶几的时候,小洁一不小心把上面的玻璃杯摔碎了。不巧的是,小洁昨天刚打碎了一个。这套茶具是丈夫的一位朋友从加拿大带回来送他的。做工精致,丈夫十分珍爱,唯恐这套“确非寻常俗物”茶具有半点儿闪失,没想到让小洁两天打碎了两个。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小洁的火气立马就上来了:“不就是打破两个杯子吗,似乎比我还重要。在单位受气,回来欺负老婆,算什么本事?”

这下子戳到了丈夫的痛处,在丈夫眼里,妻子的贤惠、乖巧一下子无影无踪了。本来就非常沮丧,一番嘲讽挖苦更使他觉得家庭也不能给他什么温暖:“我就是没本事,你看着办吧。要么离婚,我不妨碍你去找那些有本事的男人。”

小洁更不甘拜下风:“很有可能,讲不定哪天就会有一个有能耐的人看上我。”

他们越吵越凶,最后失去了理智,拿起东西就摔。

于是发生了不该发生的一幕,丈夫抄起一只哑铃击碎了上个月买的大屏幕液晶电视——价值三万多元。

争吵中的夫妻就像“懦夫博弈”中的双方,如果大家都希望自己取得最后的胜利,那么两败俱伤就无法避免。故事中小洁与丈夫的“战争”由杯子转移到相互攻击,并酿成严重的后果,砸坏了刚买的进口电视机。

避免灾难性后果的唯一途径就是二者中必须有一方做出退让。当丈夫责怪小洁的时候,如果小洁主动退让的话,丈夫立即就会觉得这样对待妻子是不公平的,会觉得内疚和后悔。同样,当妻子埋怨丈夫说话难听而自己并非故意的时候,丈夫如果主动退让,妻子就会体谅到:他的心境不太好,我应该理解他,甚至为自己不小心打烂了杯子增添了丈夫的烦恼而感到自责。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妥协,做一个聪明的弱者,切不可火上浇油,让“战争”变得“白热化”。

生活中必要的退让,是和谐的助推器;在军事方面也同样需要学会退让。有人说打仗就是靠勇敢,如果不拿出要和敌人拼命的气势是不会取胜的,但事实上并不是这样。

在军事上既要有前进又要有后退,前进为了消灭敌人,后退其实也是消灭敌人的一种战术。

在战斗不利、不宜继续再打下去时,就要大踏步地后退,迅速摆脱敌人,转移到有利地带,然后找机会去消灭敌人。

当敌人向我方前进时,我方还未查明敌情且不能判断敌人的实力,这时往往应该后退一步。目的在于查明敌情,看出敌人破绽,避免盲目应对。有时敌人来势汹汹,他想打我,可是我偏不同他打,先退一步,避开他的锋芒,使敌人产生骄傲情绪,误认为我败退,不加戒备,然后看情况杀他个“回马枪”,打他个措手不及。

毛泽东在他的着作中打了个比方,说明这种退让的好处。他说:“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气势汹汹,劈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水浒传》上的洪教头,在柴进家中要打林冲,连唤几个‘来来来’,结果使退让的林冲看出洪教头的破绽,一脚踢翻了洪教头。”

当地形、民心、敌情等因素不利于与敌作战,例如没有良好地形、居民不援助我军,或敌人兵力集中不便于各个击破的时候,我们便采取诱敌深入的办法,将敌诱至对我方有利的地带并迫敌分散时再打。国内战争时期,我军常常采取这种办法,诱敌深入苏区(解放区),在苏区内同敌人兜圈子,使敌人吃尽苦头(因群众坚壁清野,找不到柴米油盐,找不到向导,情况不明等)。强的拖弱,弱的更弱,兵力疲劳,士气沮丧,暴露出弱点,然后实行各个击破,敌人许多次的“围剿”就因此被我们粉碎了。在我们根据地建立之后,也采取这种办法,去疲困敌人,消灭敌人。

大家都明白,“两虎相争必有一伤”的道理,在面对争执的情况下,不妨作出退让,于是,一场危及双方的战斗就避免了。

妥协让懦夫有利可图

东方刚露出一点微亮,朱友峰居士就兴高采烈地抱着一束鲜花和一些供果,准备参加寺院的早课。

不幸的是,还没有踏进大殿,一个人正好与朱友峰撞个满怀,使水果滚了一地。他忍不住大叫起来:“你把我供佛的水果全部弄到地上了,准备怎么解决啊?”

撞他的那个人叫李南山,他不屑一顾地说:“既然都撞翻了,你干吗那么凶啊?说声‘对不起’可以了吧?”

朱友峰更加恼火:“没见过你这样的人,不是你的错,难道是我的错?”接下来,两个人展开了十分激烈的争执。

恰遇广圄禅师经过,知道事情原委后,说:“你们两个都有错误,一个过分莽撞,一个不接受别人的道歉,这都是不智之举。能坦诚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接受别人的道歉,才是智者的行为。”

停了一会儿,广圄禅师说道:“在这个世界上,要面对的事情太多了。例如,人们需要与亲友取得协调;需要培养夫妻、亲子的感情;还需要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有学会协调才不会辜负我们珍贵的生命。你们为了一件小事,一大早就破坏了虔诚的心境,实在是不值得啊!”

听到这里,李南山说道:“禅师!我错了,我刚才太莽壮了!”说着便转身向朱友峰致以虔诚的道歉。

朱友峰也真诚地说:“我不该为这点小事就大发雷霆,实在是太幼稚了!”

争吵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适当的妥协与退让可以化解心中的怨恨,从而避免不必要的伤害。退让虽然被很多人看作懦弱,但它的确可以帮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就像李南山与朱友峰的故事,只要作出退让,双方不仅不会有进一步的损失,还结交了一位好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在“懦夫博弈”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时候做一个“胆小鬼”,做出妥协与退让,往往可以获得长远的利益。硬碰硬多半会造成两败俱伤,适当退让不仅成全了别人,也避免了自己受伤害。看似没有利益所得,甚至背负了屈辱,被叫做懦夫,但想一想自己盲目坚持所产生的后果,你就会恍然大悟,毫无利益收获总比受到伤害要强得多。

这里我们就需要提到一种退让的博弈,又可以叫做博弈中的退让计。退让可以让你在保全自己原有利益的基础上求得更多的收获。人们常常说:以退让开始,以胜利告终。这的确是处事中的一条妙计。

人们在跨门槛、登台阶时,应该高抬腿,低落步。这种近于本能的行为,应用在社交中却是一个很巧妙的退让方法。具体来说是用大要求来制造退让的假象,从而达到较小的要求。

首先提出一个比较大的要求,如果对方不同意这个要求,可以再相应的提出稍微小点的要求。因为他人可能会因为没能帮上大忙而深感内疚,为了减轻这种内疚感,他们就会用帮小忙来表示自己的歉意。这同直接提出较小要求相比,得到他人同意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是经常使用这个方法的。比如要让喜欢玩游戏的孩子每天回家只玩一小时电脑,你不妨说只允许他玩半小时,在他的再三要求下勉强答应他一小时的要求,他很可能会因为得到你的让步而满足。再比如在市场上,店主往往给商品定下很高的价格,这样最后成交的价格应在他的估计之内。如此一来,双方都很满意。

很多时候,如果最终达不到目标,我们则应该尝试“一尺不行,五寸也可以”的态度,及时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当你强迫某人接受你的意见、观点时,由于种种原因,对方往往产生抵触心理,甚至对你的意见不屑一顾。而退让的好处就在于对方提出反对意见时,及时让步,使对方感觉你很尊重他,最终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

鲁迅曾这样批判中国人的惰性:如果有人提议在房子墙壁开一个窗口的话,势必会遭到众人的反对,窗口肯定开不成。如果他提议要把房顶扒掉,众人则会退让,同意开个窗口。其实很多人都存在心理,我们正好利用这种心理,使别人接受我们的意见。

此外,退让并不是一种耻辱,适当的妥协可以让气氛更融洽。

马辛利曾是美国的总统,因为一些用人问题,遭到有些人的强烈反对。一次国会会议上,有位粗鲁的议员当面讥骂他。他极力忍耐,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对方骂完之后,他用温和的语气问道:“你现在怒气应该发泄完了吧,按照常理来说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愿意详细把事实解释给你听……”他的这种忍让姿态,使那位议员立即涨红了脸,矛盾也得到了缓解。我们可以想一下,如果马辛利得理不让人,居高临下,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占理的优势,毫不退让地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决不会善罢甘休。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能使对方的愤怒等不良情绪“降温”。

生活中常常会遇见一些固执己见的人,他们十分容易为一些小事同别人争论,而且火药味十足。这时候,得理的一方应当有饶人的雅量,他可以一面解释一面折中调和,最好使用不带刺激性的“各打五十大板”或者“你好我好”的语言形式,以避免将冲突扩大。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因为互不了解、缺乏沟通造成的。这时候得理的一方切不可因对方的过错而以怒制怒。最好的方式是多加解释,想法沟通或者耐心劝导,使双方都在一个融洽的氛围中得到相互了解,那么冲突就会平息,双方就会相互谅解。

当你面对的是一个蛮横无理的人,他正在唾沫横飞地训斥你,得理的你若以恶制恶,以牙还牙,常常会大上其当,成为俎上之肉。这时候,平息风波的较好方式,莫过于得理的你勇敢地站出来,主动承担责任,以自责的方式对抗恶人恶语,以柔克刚。对方面对你的诚恳,一定会放下“屠刀”。

一位丈夫彻夜未归,第二天才幽灵般地回到家中,妻子忍不住埋怨了几句,两人便开始了口舌之战。忽然,妻子说:“算了,我不想跟你吵了,男人晚上不回家现在已经很流行了——我想要提醒你:熟悉的地方还是有你不熟悉的风景的!”那妻子虽然占理,却没有得理不饶人,草草调侃了几句,便使一场冲突平静地结束了。

夫妻之间的摩擦往往会引起“冷战”,必须由一方承担退让的责任。一般说来,大都是男方先摆出高姿态,也有女方主动示弱告软的。不管哪一方,只要你不想让夫妻冷战威胁这个家庭,只要你有心想迅速结束冷战状态,实现夫妻“邦交”正常化,你就应该学会妥协。只要双方都明白: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有给对方一个教训、必须惩罚对方一下、非让他(她)低头认罪不可的种种不良心态。

总而言之,如果是你的错,理所当然要致歉和解;如果是对方不对,你也不妨让人一步,做懦夫也会让自己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