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周易管理日志
8634200000032

第32章 十一月: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2)

圣人观察天地之间的物象而设立卦象,并为各卦撰写文辞以道明吉凶,明确卦中刚柔互相推移而产生的变化。所以,吉与凶,是指得到与失去;悔与吝,是指担忧、忧虑;各种变化,是指进与退;刚与柔,是指白昼与黑夜。六爻的变动,包含着天、地、人三者之道。

所以,君子安心静处的地方,是符合《周易》所显示的位置的;君子所喜爱玩味的,是爻辞。所以,君子静居时就观察卦爻的意象,玩味卦爻之辞,行动时就贯彻卦爻的变化,玩味其中的占卜之意。所以,上天佐佑他,吉祥而没有任何不利。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是每个人都希望达到的境界。在常人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孔子却告诉我们这是可以实现的。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呢?很简单,遵循《周易》的指导。

圣人作《周易》是在对天地运行之道、事物成败之道有着充分了解和把握之后,所以每一卦、每一爻都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应该采取的行动与措施,得失成败全部都在其中。只要读懂《周易》,并严格按照《周易》的指示采取行动,就可以做到顺应天时,符合天地之道,最终获得“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的结局。

那么,应该具体从《周易》中学到什么呢?孔子说:“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应该学习的有三点: 一,顺应天时;二,保持诚信;三,任用贤能之人。

企业的发展也遵循着天地运行之规则,所以管理者应该从《周易》中学习到事物的变化发展之道,并将之运用到企业经营之中。同时,应该时刻保持诚信,任用能力、品德出色的人。

星期四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系辞上》

彖辞是说明卦象的;爻辞是阐述各爻变化的。吉凶,是表达得到与失去的;

悔吝,说明有小弊病。无咎,是指知错能改的,所以,贵贱的排列在于爻位,确定刚大、柔小在于卦体,分辨吉凶在于卦爻之辞,忧虑悔吝在于防微杜渐,震惧无咎在于内心悔悟。所以,卦有大小之分,卦爻之辞表达了艰险与容易的区分。卦爻之辞,指示了变化发展的趋向。

这段文字讲述了彖辞、爻辞的用途,同时分析了吉凶、悔吝、无咎等《周易》中经常出现的词语,并对它们进行了解释,使读《易》者可以更为准确地了解卦辞和爻辞。

何谓吉凶?乃是指得与失。何谓悔吝?指存在小问题。无咎则是指在犯下错误之后能够及时悔悟、改正……总之,只要对卦爻之辞进行深入解读,人人都可以从中找到自身的位置,并且知晓下一步应该如何走向。

认真研读《周易》的卦爻之辞,人们会发现自身所处的每一个状况都被提及到,并且《周易》还暗示了我们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措施及行动方法。

星期五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系辞上》

《周易》依天地之道而创作,所以包含了天地运行的普遍之道。抬头观察天文

现象,低首观察地理现象,就能够知晓幽暗与光明的缘故。推究事物的起始并反求它的终结,所以能够知晓生死的规律。精气凝聚成为万物,气魄涣散形成变化,所以,能够知晓鬼神的真实情况。《周易》的义理与天地运行的规则相似,所以不会违背自然的规律;知识遍及万物而道德足以广济天下,所以不会有过错。广泛推行而不滥施。乐天道而知天命,所以没有担忧;安于居所之地,培养深厚的仁心,所以能够爱人。包含天地的化育之功而不产生偏失,曲尽细致地成就万物而没有遗失,通彻了昼夜之道而无所不知。所以,事物的神妙不拘泥于固定的形式,而《周易》也没有一定的形态。

这段文字依然讲述作《易》者创作的基础和根源。《周易》是在圣人“上察天文,下观地理”、“追寻事物起源与终结”、“掌握精气转换”之后创作的,最终达到了与天地运行之道完全吻合的地步。“《易》与天地准”,从而可以“知识遍及万物而道德足以广济天下”而建圣人之功。一旦读通了《周易》,就可以做到“乐天知命”,从而培养自身的品德,以达到“仁爱”。

当然,这段文字的根本仍在于“与天地相似,故不违”。因为采取的行动与天地运行之道吻合,所以不违天地,正所谓“先天而天不违,后天而奉天时”。

每一个行业都有自身发展的规律,企业经营者应该深刻了解自身所在的行业,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找出行业发展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寻找企业定位。如此一来,必定可以与时俱进,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第三周

星期一

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系辞上》

一阴一阳互相搭配变化称做“道”。传承道的是“善”,形成道的是“性”。仁者见到“道”称之为“仁”,智者见到“道”称之为“智”。百姓每天都在使用此“道”却不知晓,所以君子的“道”很少人能够明白。(天地之“道”)显现为仁德,潜藏于日用,鼓动化育万物而不与圣人一起担忧,这种盛美的道德和伟大的功业称得上是至高无上了。不断富有称做大业,日日更新称做盛德。生生不息称做变易,形成形象称做乾,跟随法则称做坤,推究数理而知晓未来称做占卜,通达变化称做世事形态,阴阳运动不可测度称做神妙。

任何事物都是由阴阳两部分构成的,就像天与地、日与月、乾与坤。企业内的阴阳指的是管理层与员工,管理层是阳,员工是阴。阴阳必须搭配得当,才可以促进事物发展。同样,在企业内,如果管理层与员工的搭配不当,必定会造成管理混乱。

因此,深刻理解“一阴一阳之谓道”,对于管理者来说是必要的,更是必须的。

企业管理的本质便是处理好管理层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每一位管理者都必须意识到: 只有在员工的积极充分的配合下,企业才有可能取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因此,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是管理者的首要职责。

星期二

易简之善配至德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系辞上》

《周易》的道理何等广大!用它解释远处的事物则无所界限,用来说明近处的事物则清楚正确,用来说明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则完备无遗。乾,静止时保持专一,运动时保持正直,所以产生大的气魄;坤,静止时闭合,运动时张开,所以生出万物。广大配合天地,变化流通配合四季轮回,阴阳的原理配合日月运行,容易简单的优点配合至高的德行。

前面说到“乾以易知,坤以简能”,由此证实《周易》所包含的道理都是通俗易懂、简单可行的,只要用心体会都能够运用到现实之中。这里对运用者提出了要求,“易简之善配至德”,缺少德行的人运用《周易》之道,只会误入歧途。

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中的“适合”之道,两者必须搭配适宜才可能产生美好的结果,两者不适合只能产生恶劣的后果,而《周易》的“易简”只能与拥有“至德”的人配合。

管理者的德行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如今随着社会对企业经营道德要求的不断提高,管理者的品德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每一位管理者都应该将提升道德和完善自身视为最重要的经营任务之一。

星期三

崇德广业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系辞上》

孔子说:“《周易》的道理可以称得上是最高明的了!《周易》,是圣人用来推崇道德扩大功业的。智慧贵在崇高,礼节贵在谦卑,崇高是效仿天,谦卑是效法地。天地设置了尊卑之位,而《周易》的道理在其中运行。成就善德,反复涵养蕴升,即找到了通向道义的大门。”

到这里,《周易》的当代性终于被提及,“崇德广业”这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避不开的话题,因此,就具备了普适性。对于今天这一商业发展旺盛的时代,崇德广业更是重要。

孔子在研读《周易》之后得出了以上结论,可谓对《周易》进行了客观中肯的评价和定位。事实上,从《周易》看来,乾与坤是一个辩证的整体,所以崇德广业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崇德是学习天道,广业是效法地道,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崇德”是为了促进“广业”,“广业”离不开“崇德”。

促进企业发展可谓“广业”,管理者作为促进企业发展的主导者,首先应该“崇德”,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这样才可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广业”。

星期四

拟议以成变化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系辞上》

圣人见到天下事物的复杂微妙,就把它们比拟成具体的形象,用来表达特定事物适宜的意义,所以称做“象”。圣人见到天下事物的变化发展,就观察它们的会合变通,并依此施行典法礼仪,并撰写文辞来解说吉凶,所以被称做“爻”。《周易》说明天下事物的复杂微妙而不错失,说明天下事物的运动变化而不混乱。先比拟然后说明道理,先审议事物规律然后揭示变动,通过比拟和审议成就变化之道。

这段文字讲述了“象”与“爻”的创作由来,进一步描绘了圣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作《易》过程。强调了《周易》所揭示的是“天下之赜”和“天下之动”,是包含了万事万物的变化与微妙之处的,所以不可不读。

我觉得圣人作《易》的方法倒是值得很多管理者学习和参考: 通过比拟和审议,细致观察和深入研究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结合,最终确定《易》理。同样,管理者在设定企业文化和理念之时,是不是也应该如此呢?是否也应该结合企业现状,然后发挥主观思考,最终使两者结合而确定出适宜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呢?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不要盲目套用成功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应该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以及自身的能力和资源,设定企业价值观和文化。只有在此基础上确定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才是真正有效的,才可以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