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周易管理日志
8634200000029

第29章 十月:慎言语,守机密 (2)

九五,位置很得当,但正因为位置得当,所以才会因缺乏谨慎而信任小人。一旦小人得到宠信,便会造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后果,九五应该学习九四“介疾”之行为。

上六,远离众人却引诱他人与自己一起喜悦,行为可谓失正,心志可谓黯淡。

管理者必须远离小人,一旦小人获得重用,必然会导致贤能之人的离去,如此一来,企业必将陷入困境。

星期三

享于帝立庙

《涣》: 亨,王假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涣,亨”,刚来而不穷,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庙”,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象》曰: 风行水上,涣;先王以享于帝立庙。

《涣》卦: 亨通,君王到宗庙举行祭祀活动,适宜渡越大河巨流,适宜守持正固。

《彖传》说:“涣,亨”,刚健者前来而不穷尽,阴柔者正位于外部而与上位者志向相同。“王假有庙”,君王的行为符合中道;“利涉大川”,乘着木舟能够建立功绩。

《象传》说: 风吹行在水面之上,涣;先代的君王向天帝祭祀并建立宗庙。

“涣”,涣散之意。《序卦》说:“说而后散之,故受之以《涣》。涣者,离也。”喜悦之后会各奔西东、分道扬镳,所以在《兑》卦之后是《涣》卦。

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 《涣》卦的“涣散”之意并非“溃散”,而是有组织有次序的自发性的分散,所以才能“柔得位乎外而上同”,有点类似于今天的企业将人员分布到各个区域市场一般,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非就此“散乱”。

当人员分散开去后,管理者又应该如何凝聚人心呢?如果不能够凝聚人心,整个团体将会是一盘散沙,所以《象传》说“先王以享于帝立庙”。在古代,要凝聚人心必然要举行祭祀仪式,并建立宗庙,这样就使得人们的内心之中有着同样的信仰和共同的根。

今天的管理者应该如何凝聚人心呢?无非有以下三点: 一,确定企业发展远景,使所有的人感觉到自己在参与一项伟大的事业;二,尊重每一位员工,让每一个人都得到自身应有的价值体现;三,公平公正地对待企业内部的每一位成员。

星期四

涣其躬

初六,用拯马壮吉。

《象》曰: 初六之吉,顺也。

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象》曰:“涣奔其机”,得愿也。

六三,涣其躬,无悔。

《象》曰:“涣其躬”,志在外也。

初六,借助健壮的马努力拯济可获吉祥。

《象传》说: 初六的吉祥,在于顺应上位者。

九二,涣散之时奔向可以依靠的案几,悔恨消失。

《象传》说:“涣奔其机”,心愿得以满足。

六三,涣散自身以附从阳刚者,没有悔恨。

《象传》说:“涣其躬”,志向在于向外发展。

初六,处于《涣》卦最下,应该在涣散的开始及时“拯”救,从而避免溃散。而初六性格温顺,可以上承九二,所以吉祥。

九二,在涣散之时找到立足的位置,使自身的心愿得以实现,所以没有悔恨。

六三,“涣其躬”,属于自发性的自我涣散,这是六三为了促进发展而采取的措施,使下属们分布四周,以谋求更大的发展。这样做又会有什么危害呢?

有节奏、有次序、有规划地安置人员,使他们立足于每一片目标市场。这样的分散是为了发展而作出的前瞻性决定,是每一位管理者应该掌握的经营方式。

星期五

匪夷所思

六四,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涣其群元吉”,光大也。

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象》曰:“王居无咎”,正位也。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象》曰:“涣其血”,远害也。

六四,涣散了朋党,最为吉祥;涣散之后聚为山丘,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象传》说:“涣其群元吉”,六四品德光明正大。

九五,像涣散汗水一样发布号令,又翻修君王的居所以聚合人心,没有危害。

《象传》说:“王居无咎”,位置适宜。

上九,涣散了血光之灾,离开而远走,没有危害。

《象传》说:“涣其血”,远离危害。

六四是辅助九五的贤臣,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时一定要防备九五的猜疑,所以应该“涣其群”,但是由于六四品德出色,涣散之后的群体又聚合成一座山丘继续支持着六四,这看似不符合常理的事,却证实了品行的重要性。

九五,发布命令犹如发汗,发而不收,可谓坚决。同时能将自身的财产分给众人,必定能聚集人心,所以没有危害。

上九,远离众人,可以顺势而走,从而没有危害。

对于管理者来说,品德是第一重要的。拥有了品德,就拥有了他人的支持和肯定,也就拥有了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第三周

星期一

制数度,议德行

《节》: 亨;苦节不可,贞。

《彖》曰:“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苦节不可,贞”,其道穷也。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象》曰: 泽上有水,节;君子以制数度,议德行。

《节》卦: 亨通;过于节制不适宜,应该守持正固。

《彖传》说:“节,亨”,刚健者与阴柔者分开,而刚健者得以居中位。“苦节不可,贞”,这样的方式是没有出路的。愉悦而勇敢赴险,处于正位而懂得节制,并恪守中正之道必定可以事事通顺。天地有所节制而形成四季;君王依制度而节制,就不会浪费财物,也不会祸害人民。

《象传》说: 湖泽上有水,节;君子应该制定礼数,并以此为准则评议道德品行。

“节”,节制之意。节制并非一味的克制,而是在节制中培养品德,在节制之中寻求发展。所以《节》卦告诉我们的是: 适当的节制,是促进事物顺利发展的一项要素。

卦辞强调了三点: 一,适当节制可获亨通,不胡乱浪费,自然会有所收益;二,“苦节不可”,所谓“苦节”,即违背心愿的节制,这样的节制会使人的心理产生扭曲,往往导致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三,“贞”,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必须恪守正道,违背了正道,一切皆无。

《彖传》主要从如何节制上作了解说,强调顺应天地之道制定节制制度,使人们能够适度、中和地有所节制,而不至于陷入“苦节”。

《象传》则强调了两点: 一,制定适当的节制制度,告知人们节制之道;二,强化道德评估,依据德行任用和提拔人才。

做任何事情都讲求一个“度”,力度不够会出问题,力度过大也容易出问题,正所谓“过犹不及”。因此,企业在推行开源节流之时,一定要明确方向、制定规则,在该节约的地方节约,在该投入的地方投入,唯有如此,才能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星期二

慎言语,守机密

初九,不出户庭,无咎。

《象》曰:“不出户庭”,知通塞也。

九二,不出门庭,凶。

《象》曰:“不出门庭凶”,失时极也。

六三,不节若,则嗟若,无咎。

《象》曰:“不节之差”,又谁咎也?

初九,(节制谨慎而)不跨出门庭,没有危害。

《象传》说:“不出户庭”,知道畅通则行、阻塞则止的道理。

九二,(苦苦节制而)不跨出门庭,有凶险。

《象传》说:“不出门庭凶”,因为严重地错过了时机。

六三,不懂得节制,导致哀伤叹息,没有危害。

《象传》说:“不节之嗟”,又有谁会来加以咎害呢?

初九,位于《节》卦之始,需要适当节制,因此“不出户庭”。为什么“不出户庭”?是因为慎言语、守机密,出了门庭必定会与人交流。与人交流便会因一时不慎而透露机密,因此不出门庭可谓谨慎之至。所以孔子在《系辞上》中说:“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九二,同样是“不出门庭”,却为何有凶?原因很简单: 初九面对的是闭塞,应该慎守不出,而摆在九二面前的则是通畅大道,可谓机遇大好,如果仍然拘束与节制而不敢行动,必定会错过时机。时机一旦错过,便会被他人获取,最终必将对自身造成危害。

六三,因为不懂得节制而导致哀伤叹息,说明六三已经开始及时悔悟,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危害呢?

如今企业员工的保密意识非常薄弱,通常一项新的策略刚刚开始规划便已经被相关工作人员透露出去,最终造成了企业的被动。因此,管理者应该强化对员工“慎言语、守机密”的素质培训。

星期三

甘节之吉

六四,安节,亨。

《象》曰:“安节之亨”,承上道也。

九五,甘节,吉,往有尚。

《象》曰:“甘节之吉”,居位中也。

上六,苦节;贞凶,悔亡。

《象》曰:“苦节贞凶”,其道穷也。

六四,安然节制,亨通。

《象传》说:“安节之亨”,因为顺承于上位者。

九五,适度的节制令人感到甘美,吉祥,前往有所嘉赏。

《象传》说:“甘节之吉”,因为九五位居中位。

上六,过度节制,使人苦不堪言;守持正固以防凶险,悔恨即消失。

《象传》说:“苦节贞凶”,这样的方式是没有出路的。

六四,应该顺从于九五的指令而安然节制,所以获得“安节之亨”。

九五,作为领袖,应该制定适当的节制规则,让人们在节制之中体会到甘美愉悦,如此一来,必定吉祥。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需要领导者对节制的尺度有着一个准确的把握。

上六,因为“苦节”而致凶险,但是由于“苦节”是出于节约的用心,所以只要能够守持正固,还是可以避免悔恨的。

管理者应该制订适宜的节制计划,并且以身作则,身先士卒,一味盲目节制只会适得其反。

星期四

议狱缓死

《中孚》: 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彖》曰:“中孚”,柔在内而刚得中;说而巽,孚乃化邦也。“豚鱼吉”,信及豚鱼也;“利涉大川”,乘木舟虚也;中孚以利贞,乃应乎天也。

《象》曰: 泽上有风,中孚;君子以议狱缓死。

《中孚》卦: (诚信能够)感化小猪、小鱼,因而吉祥,适宜涉渡大河巨流,适宜守持正固。

《彖传》说:“中孚”,阴柔者在内部而刚健者取得中位;愉悦而顺从,诚信可以感化国度。“豚鱼吉”,诚信可以施及小猪、小鱼;“利涉大川”,此时能像乘驾木船那样畅行无阻;内心诚信而守持正固,是顺应天道的。

《象传》说: 湖泽上面有风吹过,内心诚信;君子应该以诚信之德审议诉讼,宽缓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