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周易管理日志
8634200000002

第2章 一月:元,亨,利,贞 (2)

一些人以为自身已处“九四”之位,已经赢得了很多下属的赞誉和认可,一定能够“一跃而上”,可惜结果与想象完全两样。

《周易》教导我们只有做到“进退自如”,方可凌空一跃,而且要看准时机,时机不对则应退避一旁,静观其变。

星期二

飞龙在天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九五,龙高飞在天空,利于去见有品行、有能力的人。

《象传》说:“飞龙在天”,君子已登上高位。

终于到达人生最完美的境地了,登上了高位,成就了“九五之尊”。很多人或许会感觉到理想实现的满足和惬意,但是,需要提醒的是位及“九五”并非人生的终点,如果你不能够慎重行事,你将从“九五”之位跌落。那么,应该做些什么?

《周易》说“利见大人”,此处的大人并非指有地位的大人,而是指有品行、有能力的人。为什么?因为治理需要能人,作为领导者,必须懂得选拔人才,甚至不惜屈身邀才,正如刘备三顾茅庐。也就是墨子所谓的“尚贤”。

《文言》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传达的也是这个意思,即找到与自身相似的人,让他们承担要职,发挥各自的才能。

有了有能力、品德出色的大臣,就可以治理好一切。

管理就是一项关于人的事业,挖掘人才、任用人才是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当你位于“九五”之位时,困扰你的问题或许只有一个:为什么人才那么少?

只有意识到人才罕见,你才会真正尊重人才,才会努力去寻找人才。在任用员工时,才能够真正做到把适合的人放到适合的位置上,使每一个人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星期三

亢龙有悔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上九,飞得过高的龙,必定会有悔恨。

《象传》说:“亢龙有悔”,过满必不可持久。

成功者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特征:永不满足,总是期望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文言》中所说的“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失”正是三种典型。然而,一旦超出了能力的极限,问题就会接二连三地出现。这便是“亢龙有悔”的道理。

物极必反,盛极而衰,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圣人对此异常清楚,所以用“九五”之上的“上九”来提醒人们。但是,人类总是会陷入患得患失的境地,要真正做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恐怕得先成为圣人才可以。既然做不了圣人,还不如做一个“自强不息”的君子,即便最终结局是“有悔”,也要活得率性可爱。

结合实际,我更习惯于将“亢龙有悔”的“亢”理解为骄傲自满。骄傲自满的人终将悔恨。但是,当一个人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之后,要他不自得似乎很难。所以,我们看到一个个人从成功走向失败。

作为领导者,尤其不能自视甚高、骄傲自大。一旦如此,你将陷入“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的境地。这意味着你已经失去了人心,拥有的只是一个职位而已。

如果无法做到“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却能够从“亢龙有悔”中体会到“戒骄戒得”也算是收获颇丰了。

星期四

群龙无首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用九,出现一群龙,但没有首领,吉祥。

《象传》说:“用九”,天德不自居为首。

“用九”与“用六”在《周易》中比较特殊,只有“乾”、“坤”二卦有,“乾”因为全部是阳爻,所以有“用九”,“坤”因为全部是阴爻,因此有“用六”。或许因为“乾”、“坤”是入易之门,故作《易》者对此作了总结。

在通常的理解中,“群龙无首”必定会产生糟糕的后果,因为没有人统筹和领导,必定会出现混乱无序的状况。因此,在读到“群龙无首,吉”时,我沉思良久。在读到“天德不可为首”之后,才略有所悟。

“群龙无首”其实是一种高度和谐的状况,每个人都很有能力(都是龙嘛),又恪守各自的工作岗位,严格履行自身的工作职责。在这种情况下,管理者往往是多余的。因为渴望体现人生价值的人在工作时根本不需要别人的管理。

乾卦因为拥有“元”、“亨”、“利”、“贞”四德,所以可以使万物“各正性命”、自行生长,所以说“天德不可为首”。那么,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又该如何实现“群龙无首”且“吉”的理想运转状态呢?自然是让拥有“仁”、“义”、“礼”、“信”四德的君子做领导者。这样的领导对下属充满信任,实现充分授权,让每个人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从而使企业组织出现“群龙无首”但不混乱的状况。

如果说无为而治真的有效,那一定是“群龙无首”这样的无为而治。

而要做到“群龙无首”,就必须符合以下三个条件: 一,每一位员工都拥有出色的工作能力,并具备自动自发的工作意识;二,人人都知道自身的工作职责和内容;三,管理者对下属高度信任,授予他们充分的工作自主权。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星期五

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不违,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道德与天地之德相吻合,圣明与日月之光相应合,施政用民与四季之序相顺应,赏罚分明与鬼神之判断相一致。在天象之前行动,天不违背他,在天象之后处理事务,也能够遵循天的变化规律。天都不会违背(他),何况是人呢?何况是鬼神呢?

这段话是《文言》中对“九五”大人之解释。描述了“九五”大人的“君德”。话语中洋溢着一片赞颂之情,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同明,与四时共序,与鬼神合吉凶。很多人或许会怀疑:这是人类能够做到的吗?事实上,这有点类似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与四时共序”是“知进退存亡”,而其余三者便是“不失其正”。或许我们做不到,但是作《易》者既然告诉我们,意思必定是可以努力而为之,正所谓“知其不可而为之”吧。

一旦做到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同明,与四时共序,与鬼神合吉凶,自然就能够做到“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因为已经掌握了天体运行的规律,可以做到鉴古而知未来,从而未雨绸缪。

一切行动都符合自然法则与规律,作出的一切决定也都与天地鬼神相一致。谁能够做到这一点呢?或许只有老子所说的“师法自然”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境界之人吧!

用天地、日月、四时与鬼神来讲自然之道有些令人望而却步。因此,在现实中,我们希望将自然之道演化成一些可以感受并且能够遵循的规则。

自然之道的根本是首先明白企业的目标,然后分析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什么样的人力、物力和社会资源。一旦这一切清晰之后,领导者便按照时间进展做好进度规划,为每一个阶段配置相应的人力、物力和社会资源,然后让一切自然进行。

问题的关键是事情常常进展得很不顺利,也就是无法做到顺其自然。这意味着在实施之前有一项工作没有真正做到位:人才配置。事实上,如果找到了适合的人,只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资源,就能够确保目标的实现。因此,几乎所有杰出的管理者都将人视为管理的根本。

这也便是“九五”大人,尽管“飞龙在天”,仍然需要“利见大人”的原因。

第三周

星期一

先迷,后得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彖》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坤》卦:开始,通达,适宜像雌马一般正固。君子有所前往,领先走会迷路,随后走则会有人带领,比较适宜。往西南会得到朋友,往东北会失去朋友。安守正固可获得吉祥。

《彖传》说:至极的坤使一切得以开始!万物依靠它有了生长,这是顺应天的意愿的。坤以其深厚承载万物,德性广合且长久无疆;含容一切并使它们发扬光大,万物都通畅发达。雌马类属地面动物,永久驰骋在广博无疆的大地上,性格柔和温顺而适宜正固。君子有所往,抢先便会迷入歧途偏失正道,在后跟随可以获得恒常。前往西南获得朋友,是有同类共行;往东北失去朋友,但最终也会有喜庆。安于正固的吉祥,正应合大地的美德永葆无疆。

《坤》卦中最大的特征便是用“牝马”象征君子,这一点很耐人寻味。为什么《乾》卦中的君子是“龙”,到了《坤》卦中便成了“马”?如果我们将乾坤两卦结合起来看,就可以一目了然。

《说卦》云:“乾为天,为君,为父,坤为地,为臣,为母。”这表明了乾坤二卦的本质,乾是主导者,所以用“龙”来表示,坤是配合者,因此用“马”来象征。《文言》“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说的也是这一道理。所有的事情都必须乾坤两者和谐相处、配合默契,才能够顺利发展。同时,“龙”与“马”还另有深意:一个在天不知疲倦,一个在地驰骋无疆,两者都可谓永不停息,所以古人又用“龙马精神”来形容自强不息。

既然坤代表的是配合者,如果贸然抢先很容易迷失方向。主导者还没有讲明方向,配合者便开始盲目行动,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一团糟。

当然,坤的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主导者有再好的想法、再伟大的构思,如果没有配合者去执行和实施,就永远只能是想法和构思而已。这就有点类似于企业中的高层领导与中层管理者之间的关系,再好的战略得不到实施也是毫无意义的。

当一个人身处配合的位置时,切忌盲目行动,而应遵循上司指导,严格按照计划行动,使得工作和计划取得圆满结果。

同时,还要牢牢记住自身的价值,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因为尽管还不是企业命运的决定者,但自己是否能够“安贞”通常决定着计划的成败。

星期二

厚德载物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象传》说:大地的形势顺应无比,君子应该不断增厚自身的美德来承载、包容万物。

这句话是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相对应的。“天行健”一句表达的是君子要学习天体的运行状况——“自强不息”。本句要表达的意思也很明确:君子应该学习大地之“行为”。大地的“行为”是什么?是“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是“行地无疆,柔顺利贞”。

要做到这一切,我们应该怎么办?孔夫子为我们提供的答案是:厚德载物。

“厚德”之“厚”,乃“增厚”,是指君子应该效法大地的厚实和顺,增厚品德。“载物”之“载”,也很好理解:“承载”、“包容”。也就是说君子需要不断增厚自身品德,以承载和包容万事万物。

这与儒家思想的核心——修己安人所表达的内容是一样的,同样强调了对自身的要求。当自身的能力和品德提升到一定程度之后,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他人、身外的万事万物变得更加安定、幸福和喜悦。

“厚德载物”也可以理解成“为政以德”,以德作为政治管理的核心,一旦如此,则可以“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意为:像北极星一样居住在固定的位置,而群星环绕四周。)

中国传统管理只有一个核心,便是“修己安人”。这一核心的根本在于不断提升自身的品德,唯有管理者自身的品德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之后,才可以去“安人”——领导他人。

因此,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我们需要不断增厚自身的品德。

星期三

覆霜,坚冰至

初六,覆霜,坚冰至。

《象》曰:“覆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初六,脚下踩着霜,坚冰将要来到。

《象传》说:“脚下踩着霜,坚冰将会到来”,阴气开始凝聚;沿着规律发展下去,就一定会出现坚冰。

“覆霜,坚冰至”,说的是事物发展的规律,霜降之后必然是河面结冰。当然,这其中存在着一个发展的过程,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但是,对于那些思维缜密、逻辑性强的人来说,看到霜降之后,他们会推断出坚冰将至。这便是人们所说的“见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