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该杂志称,黄俊钦兄弟利用与牛忠光等人的关系,向北京中行的违规贷款,加上其后以租房形式向北京中行套取的逾亿元租金,以及之后的虚假房贷和车贷,总计达到13亿元。这些贷款构成北京中行案的核心案由,而资金的最终去向至今尚未调查清楚。有人评价,这些资金为黄氏兄弟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支撑,从某种程度来讲,当年的北京中行是黄氏兄弟的“生命之泉”。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这些源源不断的“活水”,从北京中行流出来并几经周折后,就变得浑浊而难辨其踪了。参与调查者指出,对上述13亿元资金去向的调查难度颇大,因为贷款大多以看似不相关的公司的名义贷出,贷款用途大多含混不清,其中更有大笔的无抵押贷款。而这些贷款在“鹏润系”和“新恒基系”的庞大繁杂的网络中频繁流转,最后无人能说清楚它们的最终走向。
但可以肯定的是,黄氏兄弟的房地产等项目,在这些资金的支撑下,都顺利地盖好并发售,资金又源源不断地流了回来。但这是一笔充满人情味的贷款,缺少应有的监督,所以借贷者也没有主动归还的积极性。据参与调查者透露,“资金回笼后他们还是长期不还。这些资金大量转出境外,很可能被用于炒股和炒期货,或用作其他投资”。
事后的追查工作困难重重,因为这看起来完全是一笔“无主债”,贷款的主体都和黄俊钦兄弟的公司无关,最终无法追究他们的责任。这些违规贷款本来一直深藏于地下,直到2004年中国银行启动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大量剥离不良贷款时,这些问题贷款才露出水面。
当年6月,央行及财政部主持了这些问题贷款的竞标,四大国有资产管理公司都应邀参加。最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以账面资产50%的价格竞拍获得中国银行、建设银行总计2787亿元的不良贷款。在北京中行这次不良资产的剥离中,以其他公司名义贷出的部分贷款,明确归至黄氏兄弟的“鹏润系”和“新恒基系”名下的总计4亿余元,被列为可疑类资产,随中国银行的整个不良资产被整体打包以账面资产23%计价出售给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次年,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又将这4亿余元不良贷款单独打包再次转手,而四家参与竞标者中,有两家公司与黄氏兄弟密切相关,甚至有消息说其法定代表人均为黄俊钦、黄光裕兄弟的母亲。这次竞标的价格是原账面资产的40%,看起来是一笔不错的买卖,但就在交易手续都快办好的时候,中国银监会却出面给予了否决。
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似乎陷入到一个困局——在2004年竞得中国银行的资产包时,信达承诺要在三年之内把它们处理完毕,否则“后果自负”,将由信达自己从资本金中抵扣这些资产,所以信达有一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迫切感。
无奈之中,这笔4亿余元的不良贷款又出现在2006年5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拍卖中。此次,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公开招标出售北京地区的不良资产包,4亿余元不良贷款被收进一个账面资产总计15.28亿元的资产包中,公告中如此介绍这笔不良贷款:“以某一从事房地产开发和商业零售业的企业集团债权为主。”但几个月过去了,此次招标仍无人问津。
行内人士指出,这笔4亿余元的可疑类贷款,因为既无授信、也无明确抵押物,而且贷款用途不详,长年都不能收回,一般人根本不敢接这块烫手的山芋。唯一能放心接手并十分划算的人,那无疑是当初贷款的人。如果当时没有中国银监会的阻挠,那么意味着仅用1亿多元的代价就能抹平4亿多元的问题贷款,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
《财经》杂志的爆炸性报道出来后,黄氏家族马上陷入了继1986年、1989年之后的第三次巨大危机。黄光裕本人对此事一直沉默应对,但国美却对媒体发表了一则简短的声明。声明称:国美电器、鹏润地产及黄光裕本人到目前为止没有受到任何一级公安部门的调查;国美电器在大陆任何一家银行无不良贷款,更未给任何金融机构造成损失;国美、鹏润和新恒基均为独立的法人单位,完全独立经营业务……
20多天后,一直被媒体追逐的黄光裕突然高调亮相。2006年11月22日下午,在北京稻香·湖景酒店举办了盛大的国美、永乐合并庆典。细心者发现,国美公司组织召开的此次会议可谓“匠心独运”——极力回避敏感的话题,却又在有意无意间透露出一些信息。
会议主题为“和谐·使命”,似有纲举目张之意。“和谐”的提出,不能仅仅看成是一次对政治主流话题的简单附和,而应该是黄光裕近日来一种深切的体会和迫切的需要。数年来,黄光裕的强悍作风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但随之带来的副产品是僵硬的人际关系。因此引发的种种非议,在他勇往直前时不过是夹杂着沙粒打在脸上的拂面风而已,有点痛却无甚大碍;但整个生存环境趋于严峻时,这些非议则会像一根根稻草,彻底压沉在波涛中起伏的一叶危舟。
树敌无益!所以,在此次会议上,黄光裕一反前几个月的凌厉言行,数次诚恳地提出要与厂商和竞争对手和谐共存、在竞争中一起求发展。为此,这次会议安排在感恩节的前一天,黄光裕称他想借此机会,对所有给予国美支持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
至于“使命”,黄光裕赋予了这个“虚词”以具体的数字指标: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07年中国连锁百强”显示,国美电器集团以1023.5亿元销售额、1020家店铺规模再次位居第一。上缴税收10亿元,公司净利润达到23亿元,而新国美集团的员工达到20万人左右……黄光裕亮出这串沉甸甸的数字,目的是“表功”,让外界知道,国美已经成长为一棵大树,并且还在飞速发展,对整个社会的贡献巨大。是不顾一切把它连根刨出,还是打点药杀杀虫,再让它茁壮成长?这将成为相关部门不得不认真考虑的问题。
此次会议,有上百家国内外厂商和国内十几家银行的高层出席,这似乎也在传达一个信息:国美与厂商和银行的往来一切正常,并没有受调查风波影响而产生危机。
在会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美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对媒体表现出了足够的善意,恳请媒体对发展中的国美给予宽容与支持,为此,新闻发言人甚至起身对在场所有的媒体记者鞠躬表示感谢。而随后记者们的所有提问,都是围绕合并的话题进行,没有任何人触及敏感问题。这与顾雏军等其他民营企业家一出问题便遭媒体狂轰滥炸的局面形成了天壤之别。
2007年1月16日,国美电器在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表示,公安部针对黄光裕及其间接持有的鹏润房地产公司的协助调查已经正式撤销。这意味着,至少表面上黄光裕已经涉险过关。
而关于黄光裕“2006之劫”是如何完结的,坊间还流传着多种版本。据《财经》杂志2008年底的一篇报道称,黄光裕最终从香港调来巨额资金,弥补了贷款窟窿,并缴纳了上亿元的逃税罚款。当然,黄光裕多年来累积的政商关系,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让人始料不及的是,在平息这一事件的过程中,黄光裕为自己埋下了更大的一颗“地雷”——受过惊吓之后的黄光裕,深感自己官场人脉不够深厚,于是企图寻求保护网,而中关村也就成了其寻求保护的一个利益分享平台,自己从香港洗过来的巨额资金,都在这个平台上频繁进入。这成为黄光裕日后被查的“死穴”所在。
十、黑天鹅为什么袭击黄光裕?
2008年,中国引进出版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名字叫《黑天鹅》,作者是美国马塞诸塞大学教授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原来世界上只有白天鹅,没有黑天鹅。“黑天鹅”曾经是欧洲人言谈与写作中的惯用语,用来指不可能存在的事物。但这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随着澳大利亚第一只真实的黑天鹅的横空出世而瞬间崩溃。黑天鹅的存在寓意着不可预测的重大稀有事件,它在意料之外,却又改变一切。比如说“9·11”事件、美国次贷危机等,都是所谓的“黑天鹅事件”。
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在2008年却遭遇了诸多意料之外的困难,可以说是“黑天鹅”泛滥成灾的一年——年初的雪灾、5月12日的四川大地震、9月份引爆的牛奶三聚氰胺事件、各地接二连三的安全事故,以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等,让中国经济的天空显得阴晴莫测。
2008年,黄光裕的“黑天鹅”也悄然降临,那就是11月间突然遭公安机关调查的事件。那么,他的这只“黑天鹅”是从哪里飞翔而来的呢?从现有资料来看,这只“黑天鹅”的老巢恐怕是筑在黄光裕前几年肆无忌惮地进行收购所形成的荒野杂草之中。
据统计,黄光裕在短短两三年时间里,狼吞虎咽地收购了包括永乐、大中、三联商社等在内的十几个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家电连锁零售品牌。有意思的是,黄光裕2005年4月收购的第一家企业,名字就叫“黑天鹅”(哈尔滨黑天鹅家电实业经销有限公司)。这是一种巧合,还是上苍在冥冥之中的警示?
对黄光裕来说,2008年同样是危机四伏的一年。首先从内部来看,因为连年毫无节制的扩张,埋下了众多隐患。
2008年2月14日,随着国美成功收编最后一个家电连锁零售业的地方诸侯——三联商社,中国家电连锁业历时4年的跑马圈地终于棋至中盘。但这场历时4年之久、耗资百亿元的大规模并购,得到的到底是一座座金矿还是一枚枚地雷,对黄光裕来说似乎是一个未知数。
狼吞虎咽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有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国美百亿元并购换来的不过是个“四大皆空”的尴尬局面:其一,整体赢利能力受挫;其二,单店利润下降;其三,内部管理患上了“肥胖症”;其四,渠道控制力削弱。
最重要的是,在经济形势陡变的情况下,黄光裕的投资犯了高位买进的大忌。首先是收购大中电器。如今看来,36.5亿元现金收购的代价确实有些偏高。即使大中电器利润能达到2亿元,粗略折算成市盈率也高达18.25倍,而国美电器目前的市盈率仅为6.51倍(国美电器停牌之前)。这也就意味着,与收购价相比,已经净亏了20多亿元。
如果说收购大中电器可以被视为战略性投资的话,那么黄光裕收购中关村科技和三联商社的初始动机则着实令人生疑。为了这两宗收购,不仅花费巨大、收益甚微不说,最后黄光裕还要因为这两宗收购而接受调查。
黄光裕终于发现,收购三联商社是一宗得不偿失的买卖。前后两次对三联商社的股权收购,黄光裕耗用了6.7亿元,而总共才持有19.7%的股份。截至2008年12月1日,三联商社的股价报收于3.37元,这部分股权账面价值仅1.67亿元,缩水率超过75%。
国美不仅失算于股权投资的价值,其在入主后发现,三联商社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9家连锁店中仅一家是自有店面,并且大部分店面租约都接近到期。国美电器总裁陈晓称三联商社已经“烂到头了”,并且还存在“原大股东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上市公司为集团违规担保”等一大堆问题。
事后看来,买进三联商社简直就是买进了一团乱麻,为黄光裕及其继任者陈晓带来了无尽的烦恼。从2008年2月4日的股权拍卖算起,国美电器和三联集团对三联商社控股权的争夺已经持续了一年,各施手法,斗智斗勇,激烈异常。而黄光裕被警方调查引起国美震荡,三联乘机反诉国美电器违法拍卖。此诉讼原定于2009年2月18日开庭审理,却面临“无法送达”而不能如期开庭的局面。国美采取了“拖”字诀,以争取更多的时间进行查账,预备绝地反击。
在黄光裕的投资组合里,还有与如今已经破产的国际大投行贝尔斯登联合组建5亿美元的零售业投资基金,以及与新加坡太平星集团成立总额达8亿美元投资房地产业的私募基金。虽然未见两只基金的具体消息,但在当下也很难有什么大的进展。
在狂躁的高歌猛进中,黄光裕丧失了敏锐的嗅觉能力,没有像任正非、马云一样预感到寒潮来临的气息,更没有像他们一样“深挖洞、广积粮”做好过冬的准备。正是这些并不成功的投资,导致黄光裕在这个经济低迷、现金为王的时期里没有手握更多的现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