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媒体兴奋地欢呼:挑战极限成为本市登山家王石一生的追求。正因为有这股力量,他把自己打造成为商界和体育界的双重明星。深圳是一座崇尚英雄的城市,深圳是冒险家的乐园,王石在深圳的超强人气,与这座城市本身的特性不无关系。
2006年,王石携他的新著《道路与梦想》到全国10多个大城市巡回演讲和签售。这是少有的图书推广盛况。全国10多个大城市的主流书店,一时之间都耸立着印有王石大头像的巨幅广告,媒体的追捧更是不遗余力。在不少购书中心的签售现场。读者的热烈与崇敬,堪与时尚娱乐明星煽情场面相比。不同的是,围绕王石的,既有时尚青年,也有成熟男人和知识女性。
王石出席不同的场合,不断变换他的“Logo”:他是一个一丝不苟,西装笔挺,仪态潇洒的老帅哥兼酷老板;他是一个戴遮阳帽,穿登山服,胡子拉碴——每天都是一样长——坐在嘉宾席上的发言人。
在面对媒体和公众的时候,他追求完美,非常注重沟通的效果。有时,他会紧抿着嘴唇,选择词语时,脸上会掠过一层沉思。这时,你既会看到他的审慎,也会看到一个拼搏了20多年的企业家的沧桑。
四种方法
王石能够由典型企业家飞跃成为非典型的大众偶像,具体来说,有四种方法。
1.把握现代性话语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能人讲究立功立德立言。而立言,则是王石品牌成功之中的一个长期持续运转和作出贡献的重要因素。
一贯语出惊人是王石的一个特点。在他的率领之下,万科上下发掘新概念新词汇的能力也非常突出。这比起其他大多数企业和企业家,明显占有先机。
20世纪80年代后期,王石就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在北京大学演讲的时候,提出不按照所有制区分,而是按照企业行为来定义,他把万科和其他一批新崛起的企业统称为“新兴企业”。
早在20世纪90年代,王石就标榜拒绝高利润、坚持职业经理人制、建立透明完备的管理体制。20年间,他和他的团队坚毅地前进,引领万科创造了无数的奇迹。
“如果说回顾万科20年的发展,最值得骄傲的事情是什么呢?那就是在行业还有待成熟的时候,我们守住了职业化的底线,无论碰上什么利益诱惑,我们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价值观:对人永远尊重、追求公平回报和开放透明的体制。”这段话出自王石带有自传性质的《道路与梦想》一书,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王石对于万科的文化和自己的坚持的生动推广。
2003年12月的一次内部会议,万科第一次提出以美国最优秀的房屋开发商之一——帕尔迪房屋公司作为标杆企业。为什么帕尔迪会成为万科的标杆?因为万科在中国已经没有对手,万科的住宅开发面积中国第一、全球第二,仅次于帕尔迪。
王石还一再对公众表示:万科在已进入快速增长期的同时,更注意增长质量。提高资本与人力资源的回报率,提升客户忠诚度,加强资产产品与服务创新。20年对于一个公司来说,才刚刚开始,未来10年,万科将致力于成为基业长青的优秀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3年之前,万科的规模和利润,都还不是中国一线企业之列。但是,王石能够因势利导,及时研究国际先进的企业理论,不断结合万科的实际,提出新概念和新说法,牢牢地掌握住了对于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的话语体系,进而部分掌握了对于中国企业界问题的话语权。这其实是王石个人品牌建立不容易被人察觉但又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很多突然知名度跃升的企业家,就是因为缺乏一个长期的积累,未能注意持续性、创造性的立言。
2.主动掌控与媒体的关系。
有了传播的内容,还需要有良好通畅的传播渠道。这一点,王石比起绝大多数企业家都运用自如。有不了解万科和王石的舆论,一度认为王石找国际公关公司在媒体和网络上为其造势和塑造形象。其实,在王石看来,处理与中国媒体的关系,一直是他引以为豪的一个成绩。如果连王石都协调处理不好的媒体关系,那么就属于药石无功的顽疾,绝无可能向4A公司求助之理。
在2008年5月之前,王石一直是媒体的宠儿。这和他20多年来主动接触媒体,积极与媒体沟通有着巨大的关系。而王石思想和万科观念能够成为一股强劲的话语,也得赖于大大小小各类媒体的持续传播。
早在20多年前,王石就深深体会到了媒体的正向作用,在万科进行股份制改革前后的几个月里,光在深圳当时的主流媒体——《深圳特区报》上,关于万科的文章就有36篇之多。万科的宣传攻势,即使换到如今的媒体传播来说,也相当不错。
2006年,王石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继续侃侃而谈“如果说过去两年我们希望让市场知道万科是谁,那么最近几年我们做的是让客户了解万科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更清晰地了解万科的品牌价值和品牌内涵。我们希望2008年以后通过品牌的价值形成杠杆,支持我们更大、更强、更快地进行市场扩张,不断巩固和完善我们在中国住宅市场的领导位置。”
我曾经指出过一个有趣的品牌悖论,在2004年业绩大爆发之前,万科作为公司,在社会公众之中的品牌价值有很高溢价,甚至大于万科的实际价值。而同时,王石的个人品牌价值,又几乎是大于万科的品牌价值。其中的妙处非常值得研究。
当然,长期和媒体的良好关系,并不是万能的。
在今年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之后,王石博客发帖不合时宜,遭到了巨大的冲击。这一次,大量曾经对王石友好的媒体,也加入到声讨和指责他的行列。这是他始料不及的。客观而言,此次事件对于王石的个人品牌是前所未有的重创。
3.极度差异化的个性化。
王石从来不安分。用他的话说,他是继承了其母亲(锡伯族)民族血液里的勇敢成分。同样是作为企业家,同样是公众人物,王石的言行处理上,也是力求差异化,有时候甚至是极度的个性化。
当人人都要争着做行业老大的时候,王石把万科定义为行业的“领跑者”。例如,当包括王石的好友冯仑也在大谈如何与政府搞好关系才能做大生意的时候,王石20年如一日地强调要守法经营,和官员保持距离。
又例如,很多商人热衷于打高尔夫球的时候,王石就大力提倡户外极限运动。而现在很多白领开始户外活动的时候,王石又在万科提倡皮划艇运动。
房地产是一个牵涉面广、事关财富再分配的话题。而王石则把“资本家的问题”转由“普通人的角度”来提:呼吁城市建设要“关注普通人”。他关于“普通人”的定义是,“不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特权的白领、蓝领、自由职业者和中小工商业主”。这正好呼应着某种正在萌动的社会情绪。而“关注普通人”是指:随着城市居民的贫富分化,开发商开发的别墅、高档住宅和未改造的老住宅区凸显出两个极端,城市规划者、有责任的开发商,应该考虑这种差异会造成社会紧张,应该使不同收入层次的人们能够和谐共处、共享城市文明的成果。这和大多数房地产开发商的理解是截然不同的。
4.符号化的身份确认。
王石的个人品牌缔造有很多符号化的指标,这样使他的身份和价值能够比较清晰地得到界定。例如,一个富于文艺气质的表达就是:他成为“中国的企业家中,登得最高的人”,他又是中国人之中,登上珠峰和完成登山大满贯的年纪最大的探险家。
而从1983年初闯深圳倒卖玉米赚到39000元钱,王石的一系列数字化表达非常利于大众理解他。
业绩才是硬道理。作为职业经理人也好,企业创办人也好,首先要有过硬的财务收益作为支持。
作为1991年于深圳首批上市的企业,万科已连续26年持续高速增长,主营业务年复利增长超过26%,净利润年复利增长超过34%,这是在A股上市公司中唯一的一家。自2004年起,更连续3年增长速度超过50%,作为中国房地产企业的NO.1,万科当之无愧。王石作为这样公司的掌门人,自然也风光无限。
同样,对于他自己和万科的关系,王石也能够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我说万科永远只做住宅,其他什么都不做。很多人怀疑,住宅总有萎缩的一天,不仅城市住宅会萎缩,总有一天城市不需要住宅了。但是我所能说的是,最后一套住宅将是万科盖的。”“当然,总有一天我也会离开这个世界,(那时候)万科如果改变(专注住宅开发的)策略,我从棺材板里也要伸一只手出来干涉,这就是我坚持的概念。”能够用如此锐利决绝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公众人物,在中国确实是罕见的。
身为富豪,金钱观也是一个非常吸引公众注意力的环节。王石一直公开强调自己不爱钱。这在企业家里面是相当少见的。因为,即使是蒙牛的牛根生捐出了价值两亿多元的股份,也没有像王石那样理论鲜明地阐述自己为何不爱钱。
事实上,王石的确不是那种为积累财富而积累财富的企业家。当财富多到一定程度,他就开始另外的努力。这也难怪,连张五常也感叹,王石是“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里,最大的行业——房地产的最成功机构的最高总裁”。
现在,就请大家进入王石的管理日志的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