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首富
8629300000039

第39章 美洲:比尔·盖茨 (3)

所谓“托拉斯”,就是生产同类产品的多家企业,不再各自为政,而以高度联合的形式组成一个综合性企业集团。这种形式比起最初的“卡特尔”,即那种各自独立的企业为了掌握市场而在生产和销售方面结成联合战线的方式,其垄断性要强得多。

在多德的“托拉斯”理论的指导下,洛克菲勒在1882年1月20日召开“标准石油公司”的股东大会,组成9人的“受托委员会”,掌管所有标准石油公司的股票和附属公司的股票。洛克菲勒理所当然地成为该委员会的委员长。随后,受托委员会发行了70万张信托书,仅洛克菲勒等4人就拥有46万多张,占总数的2/3。就这样,洛克菲勒如愿以偿地创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联合事业——托拉斯。在这个托拉斯结构下,洛克菲勒合并了40多家厂商,垄断了全国80%的炼油工业和90%的油管生意。

托拉斯迅速在全美各地、各行业蔓延开来,在很短时间内,这种垄断组织形式就占了美国经济的90%。很显然,洛克菲勒成功地造就了美国历史上一个独特的时代——垄断时代。

1884年洛克菲勒把标准公司总部由克利夫兰迁到纽约市百老汇街26号,成了一家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团企业。约翰·洛克菲勒成了蜚声海内外的“石油大王”。标准石油公司几经更名,最后定名为美孚石油公司。

而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在一个世纪前,就像巨人一样支配着整个金融世界。作为创建通用电气公司、美国钢铁公司以及地域广泛的铁路帝国的幕后策划人物,在几十年里,他都是美国民间的核心银行家。

摩根,这个被认为是靠发战争财起家的金融大亨,其商业嗅觉与大手笔的气魄的确令人刮目。美国南北战争,成了他爆炒黄金大发战争财的好时机。

而当战争结束,他把购并之手伸向铁路。这样,摩根的财产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光是铁路,直接属于他的就有3.05万公里,此外,受他控制的还有近7万公里。当时美国铁路呈三足鼎立之势,而摩根兵强马壮,势力遥遥领先于另两人之上。

但摩根最擅长的似乎还是发战争财与国难财,他几乎不放过任何一个这样的机会。1898年,美国和西班牙为了争夺太平洋和南美洲的殖民地,爆发了战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而对于大发战争财的摩根财团来说,却是巴不得仗打得越多越好。当时在纽约证券交易所门口,就有许多群众举行抗议示威,他们高喊:“华尔街是战争的发动者!”“埋葬摩根、洛克菲勒、卡内基!”……

示威呐喊的声音,从开着的窗户传了进来。但摩根却置之度外,面不改色心不跳,悠悠然叼着雪茄,苦苦思索着如何到菲律宾、古巴、日本及中国投资的问题。一个念头闪过他的脑际:“今后将成为国际投资的时代。”也就是说,他要向世界垄断资本进军了。

摩根回顾他的一生,得意地发现,由于自己的精明和独到的眼光,在几个重大决策方面取得了非凡成果,使得财源滚滚,如今摩根帝国已非他的祖辈和父辈可比了。摩根帝国的旗帜将插到世界每个角落。

摩根得知墨西哥政府由于无力偿还西班牙的旧债,已面临崩溃边缘,危险万分。墨西哥当局不得不发行公债,计划发行1.1亿美元。如此大的买卖,摩根怎能不动心,他牙一咬,做做看!他和德国一家银行联手,认购了全部墨西哥公债,条件是墨西哥拿石油矿和铁路作担保。

不多时,摩根又花7500万美元,买下了阿根廷公债。

此后不久,南非的布尔人起义,抗击英国殖民军。由于战争费用庞大,英国政府已难以支撑。摩根陆续认购了1.8亿美元的战争债券。

摩根同时又把手伸向美国的钢铁企业。在美国钢铁企业排行榜中,坐头把交椅的要数卡内基了,摩根的钢铁企业只能排老二,排老三的是洛克菲勒。摩根一直把卡内基当作眼中钉、肉中刺。机会终于来了!卡内基由于母亲、弟弟和最得力的助手接连去世,决定隐退,把他的全部家当以3.2亿美元出让。摩根生怕洛克菲勒买去,便派人和卡内基谈判。谁知卡内基又抬高到4亿美元。摩根说:“我们以高于4亿美元买下它!”

1901年4月1日,属于摩根的US钢铁企业正式成立。它向新闻界宣布,US钢铁企业拥有10.18亿美元资金,发行3.01亿美元新公司债券。

世界金融中心已渐渐从伦敦移到了纽约,华尔街成了世界金融中心的代名词。摩根家族的总资产已达到34亿美元,包括银行家信托公司、保证信托公司、第一国家银行。摩根同盟的资本约为48亿美元,整个“摩根体系”总值竟有200亿美元,另外还有125亿美元保险资本。生产事业方面,则有US钢铁、通用汽车公司、制铜公司、大陆石油公司、奇异电器公司、硫磺公司等。摩根公司在铁路方面的发展前面已提到过了,服务业方面还拥有国际电话电信公司等许多大公司。摩根同盟的两个大银行拥有510亿美元总资产。相加起来,总资产相当于美国企业资产的1/34。摩根是真正的“富可敌国”了!

回归自然,热衷慈善事业

盖茨早就说过,他打算把他的财富捐赠出去。“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好的方式来使用它,因为最终我会把我所有的财富都投入到基金会里。”

但事实上盖茨并不是一开始就如此热心于慈善事业的。

随着微软名气和财富的增长,要求捐款的信件像雪片般飞来,但盖茨一概不理,这令他的父母十分难堪。老盖茨后来回忆说:“他母亲和我一直劝告他,作为一个好公民,一定要多为社会做些事。”但盖茨听不进去。有时妈妈的唠叨让他不耐烦,他就还嘴:“妈妈,我有一个公司要管理。我为社会能做的最好的事,就是让这个企业成功。”

促进盖茨根本转变的,是1993年秋天,他和后来成为他妻子的梅琳达等人到非洲旅游,当地人民的极度贫困激起盖茨心灵的震颤。盖茨感慨之余,扪心自问:“我能做什么”老盖茨对儿子说,应该建立基金会,开展慈善工作。这一次,盖茨欣然答应,建立了9400万美元的基金会。以前那个被讥为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开始大笔捐赠了。盖茨的慈善事业越做越大。

2000年1月,盖茨家族将原先的两个基金会合并,组成了“比尔与梅琳达基金会”。这一基金会由老盖茨统领,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总额高达240亿美元。老盖茨说,他的退休生活其乐无穷。他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挥霍”儿子赚来的财富上,把这些钱拿来捐赠给全球各地的医疗和教育计划。

盖茨夫妇曾经表示,他们死后,只有几百万美元的遗产会属于自己的孩子,其他部分,将都捐给慈善事业。有记者好奇地问梅琳达,难道不担心将来孩子们会因此而恨他们吗梅琳达回答道:“他们三人现在还小,我现在只能和他们谈谈吃的、穿的东西。将来,他们肯定会得到一些财产,不过我们会等他们长大些再跟他们谈这个。我们相信,如果父母的教育得法,孩子们对待财富的看法不会和我们不同。”

盖茨认为,拥有很多不劳而获的财富,对于一个站在人生起跑点的子女来说并不是件好事,他觉得子女的人生和潜力应和出身的富贵和贫寒无关。比尔·盖茨称,他和妻子耳闻目睹在健康、教育、研究等领域还存在着很多不平等现象,因此,决定将自己的财产用于消除这样的不平等上。他还希望其他有钱人也能够将自己的财产回归社会,用于解决社会上存在的不平等。

到今天为止,盖茨和他的妻子Melinda Gates建立的基金已经将25亿多美元用于全球的健康事业,将14亿多美元用于改善人们的学习条件,其中包括为盖茨图书馆购置计算机设备、为美国和加拿大的低收入社区的公共图书馆提供互联网培训和互联网访问服务。此外将超过2.6亿美元用于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社区项目建设,将超过3.8亿美元用在一些特殊项目和每年的礼物发放活动上。

另外,1999年,盖茨还把他所写的两本畅销书的全部收入捐献给了非营利组织以支持利用科技进行教育和技能培训。

除了对计算机和软件的热爱之外,盖茨对生物技术也很有兴趣。他是ICOS公司董事会的一员,这是一家专注于蛋白质基体及小分子疗法的公司。他也是很多其他生物技术公司的投资人。盖茨还成立了Corbis公司,它正在研究开发世界最大的可视信息资源之一——来自于全球公共收藏和私人收藏的艺术及摄影作品综合数字档案。

比尔·盖茨,这个连续11年蝉联“世界首富”的“亿万男孩”,终于因其对财富的独到认识和慈善行为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

洛克菲勒在1896年,悄悄离开纽约总部,秘密地搬到了波坎铁柯庄园,他退休了。

57岁,正值壮年时期。他为什么会急流勇退呢有人说他自觉罪孽深重。洛克菲勒成功的背后,确实有不少同行厂商倒闭、破产,饱受他那弱肉强食的垄断之苦。也有人说他患了严重的消化功能紊乱症。在过去40年中,他要钱不要命,以致积劳成疾,不得不退休。到底是因为什么,恐怕谁也说不清了。

洛克菲勒在退休后又活了41年。他退休后几乎将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发展慈善事业上。从19世纪90年代开始,他每年的捐献都超过100万美元。1913年,设立了“洛克菲勒基金会”,专门负责捐款工作。他捐款总额达5亿美元之多。

在流言的影响下,洛克菲勒经营的标准石油托拉斯也被迫解体,被分解成38家新公司,直到今天,这些公司都还是美国工业的巨擘。

卡内基玩命似的建筑着他的钢铁帝国,却没想到他的亲人陆续离他而去。1889年,在他的助手也丧命于事故之后,卡内基把自己关在了家里。接连几天,他都在思考自己走过的路:从一个小信差、一个贫穷移民的后代,到今天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我手里拿着这么多的财富,到底有什么用,小时候的梦想都得到了,可为什么心里却高兴不起来,现在亲人一个个离去,曾经离弃过的朋友也不会再回来了,我赚钱的目的是什么呢最后,他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富人若不能运用他聚敛财富的才能,在生前将其财富捐献出来为社会谋取福利,那么死了也是不光彩的。”

1990年,他在《财富的福音》一书中宣布:“我不再努力挣更多的财富。”于是,他毅然从他那蓬勃发展的钢铁事业中引退,以4亿美元的价格将卡内基钢铁公司卖给金融大王摩根。然后,他就开始实施他的把财富奉献给社会的伟大计划。

此后直到1919年8月11日卡内基去世的近20年间,卡内基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901年,即他引退后的第一年,他首先拿出500万美元为炼钢工人设立了救济和养老基金,以向帮助他取得事业成功的员工们表示感谢。接着,为帮助有志上进而家境贫穷的年轻人,在纽约市捐款建立了68座图书馆。这个图书馆建设事业持续了16年,他总共捐资1200万美元,兴办图书馆3500座。

第二年,卡内基在他的第二故乡匹兹堡创办了“卡内基大学”。后来,又在美、英各地捐资创办了各种学校和教育机构。这类用于建造教育设施的捐款,达9000万美元之巨。

在随后的几年中,卡内基又设立了若干项基金。他捐资500万美元,设立“舍己救人者基金”,他捐资3900万美元,设立“大学教授退休基金”,以保障教育家的晚年生活。他还设立了“总统退休基金”和“作家基金”,对美国总统或作家的晚年给予资助。此外,他向11个国家提供了“卡内基名人基金”,并以1000万美元设立“卡内基国际和平财团”,专门资助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人们。

1911年,年迈的卡内基夫妇由于10年来一直直接参与捐献工作,身心都深感疲惫,因而,卡内基决定再以仅余的1.5亿美元设立了“卡内基公司”,让公司人员代理他们的捐献工作。

卡内基,早于比尔·盖茨100多年就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财富的真谛。而令人欣慰的是,历史总是给人相似的惊喜——美国的世界首富们在生命的旅程中不但创造了财富神话,更是演绎了精彩的人生,描绘了财富的亮色!我根据战略需求购买公司,并且经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