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图解心理学
8619200000008

第8章 洞察性格的深邃内涵——性格心理学(1)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副完全相同的面孔,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性格差异。那么人都有哪些性格?它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如何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别人的喜好,以及他们遇事后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些都是性格方面的内容,心理学家会帮你进行分析,让你更好地了解自身,洞察他人。

说到“性格”,我们往往会想到“人格”、“个性”、“气质”等类似的词语,但是它们彼此之间又各有区别。

性格一词最早源于希腊语,是指人的特征、标志、属性等。现代心理学家对性格并没有确切的定义,我们通常认为性格是一个人较稳定的对现实的基本态度以及与之相应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性格是了解他人的重要方面

性格是内在的东西,我们很难看出,但个体的性格却会经常地、习惯地表现在言行、交际、工作等方面。一个人的性格具体会表现在态度、意志、情绪、认知心理等方面。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人们对事对物的态度来判断其性格,如对待周围人的态度,包括是否善于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的亲疏、真诚或者虚伪、善良或者冷酷等;又如对待学习、工作的态度,包括勤劳或者懒惰、认真或者马虎等;再如对待自己的态度,包括谦虚或者骄傲,自信或者自卑等。可以说性格是了解一个人所要考察的最重要的方面。

性格具有稳定性

性格一旦形成是比较稳定的,比如某同学的性格比较随和,在待人处事上会很有礼貌,很和蔼,不喜欢和别人争吵。但可能有一天,这位同学会突然很暴躁,发很大的脾气,让别人感到震惊和不解。其实,这是正常的现象,判断一个人的性格依据的是他稳定的态度系统和相应习惯了的行为风格,偶尔的一次失常不会影响整体的特性。就像这位同学,温和是经常的,而暴怒是偶然的,所以我们说他的性格是随和的而不是暴躁的。

通常我们所说的“性情”、“脾气”其实是心理学上所讲的气质,它虽然与性格有密切联系,却还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性格与气质的区别

实际生活中,人们常把性格和气质混为一谈。例如,把活泼、好动、性子太急的气质特点说成性格,把“老实稳重”、“一丝不苟”的性格特点说成是气质。其实,性格与气质是不能等同的。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而气质则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等稳定的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等方面。性格受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的制约,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而气质则是由神经活动类型的特点决定,带有很大的先天性。

气质类型

气质的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腊的着名医生希波克拉底提出的,他根据人体内不同的体液,把气质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有些人是单一气质类类型,也有些人是两种以上气质类型的混合型。多血质:情绪反应快,对人亲切、有同情心,易起贪念、喜怒易变、活泼敏捷。黏液质:情感不外露、冷漠、言谈行动缓慢、沉静怠惰。胆汁质:情绪易激动、强烈而难于平息,充满热情、精力充沛、态度爽朗。抑郁质:情感脆弱、怯懦、言谈行动微弱拘谨,具有更大的内倾性。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对人的实际活动没有决定作用,但会影响活动进行的性质和效率。

性格类型多种多样,但各个类型之间又不是孤立的,一个人的性格可能是几种类型的综合,因此人的性格是很复杂的。

性格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核心部分,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由于每个人所处具体的客观环境以及先天的素质各有不同,使性格有很多类型。心理学家通过研究,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了分类。

依据心理过程的优势方面分类

(1)理智型——以理智来衡量事物,并支配自己的行为。

(2)情绪型——有着深刻的情绪体验,行为易受情绪影响。

(3)意志型——有较明显的目标,意志坚定,行为主动。

(4)理智-意志型——兼有理智型和意志型的特点。

按心理活动的指向性分类

(1)内倾型。重视主观世界,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幻想之中。

(2)外倾型。重视客观世界,对外界很感兴趣,有极大的参与热情。

根据个性是否独立分类

(1)独立型。有主见,善于独立思考,不易受外界干扰。

(2)顺从型。易受暗示,紧急时容易慌乱。

按照情绪特征分类

A型——情绪不安定,社会适应性差;脾气急躁,人际关系不好。

B型——情绪平稳,社会适应性较好,但是缺乏积极性,交际能力不强。

C型——情绪安定,社会适应性良好;温顺稳重,不喜与人争斗。

D型——情绪安定,社会适应性强,认真主动、有组织和管理能力。

E型——情绪不安定,社会适应性差;喜欢独处,清高,不善与人交往。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一种论断:“有什么样的血型就会具有相应的性格类型。”这是真的吗?血型真的能够决定性格吗?

关于血型决定性格的论断

“血型决定性格”的说法很早就有了。1901年德国人发现血型的存在,导致了医疗学的一场革命,使那些因失血过多而无法救治的人获得了新生。20世纪20年代,波兰科学家发现血型和性格之间存在某种微妙的联系。而后,日本学者古川竹二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血型性格理论,确立了血型与性格之间的密切关系。虽然古川的说法曾一度遭到否定,但随着血型学的兴起,这一理论还是被广泛接受。

血型与性格的联系

经过人们的研究和总结,发现不同血型的人在性格方面确实有很大的差异:A型血人一般比较顺从听话,慎重细心,待人诚恳随和,处事严谨沉静,感情丰富,有同情心与牺牲精神;但意志薄弱,死板被动,保守孤僻,羞耻心强,容易悲观。B型血人性格的长处是坦率活泼,不拘小节,善于交际,待人热情,喜欢独立处理问题,且方式灵活,有创意;缺点是处事不够慎重,缺乏耐心,爱出风头。

O型血人性格的长处是意志坚强,自信,富于理智,精力旺盛,处事客观而冷静,善于分析,活动能力强;短处是倔强顽固,缺乏融和性,少谦让感,易于倾向个人主义。AB型血人性格的优点是机灵敏捷,亲切随和,有同情心,生性淡泊,不喜争斗,逻辑思维比较见长,具有反省性等;缺点是态度冷漠,性情易变,神经质,爱发牢骚等。

关于性格是怎样形成的这个问题,心理学家有着很多不同的观点,但基本上认为性格的形成是由遗传基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形成的。

关于性格形成的争论

关于决定性格形成的因素,在心理学界曾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有的研究者认为性格是由先天的遗传基因决定的,有的研究者却认为性格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双方争论不休,遗传学者认为遗传对人的性格中的感性部分会有所影响,如人的内部情感的冲动性和基本的情绪多半是由遗传决定的。而行为主义学者则认为性格是由出生后的环境决定的,人刚出生时就像是一张白纸,什么也不懂,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受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的影响,逐渐形成了比较稳定的性格特征。

相互作用的结果

经过长期的争论,有关性格形成的理论逐渐由过去的“遗传说”和“环境说”发展到了“性格是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的”。

依据这一观点,心理学家将性格的形成解释为:

1.基于个人素质基础上的行动最终为其创造了特定的环境。

2.即使在相同的环境下,由于个人素质的差异,环境对个人形成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3.来自父母的遗传因素和个人成长的环境都会对性格的形成产生影响,并且这种作用是交互的。性格的形成受遗传和环境的共同作用,如果遗传基因里有很多不良因子,即使外部的环境很优越,也是难以培养出良好的性格的。如果没有后天的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即使遗传基因再好,其才能也是难以得到显现和发挥的。

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环境因素与人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环境因素在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