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图解心理学
8619200000012

第12章 探索神秘的梦幻世界——梦境与心理

每个人都会做梦,而每个人却都觉得梦是一种神奇的现象,为什么在睡着之后人会跑到另外一个虚拟的世界里做些荒唐的事情?为什么很多梦会像神话一样,让自己拥有特异功能?为什么有些梦做过以后却真的会在现实中实现?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我们一起来探索梦的奥秘。

梦是一种心理现象。明明躺在床上,睡着后却可以进入另一个世界经历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这真是十分奇妙的一件事情。

人类对梦的理解

人类对梦的关注从很早就开始了。我国古代《墨经·上》中曾说:“梦,卧而以为然也”。认为梦是人在睡眠中认为自己看见了什么,以为发生了某些事情,是睡眠过程中的一种现象。《说文解字》中说:“梦,寐而有觉者也”,认为梦是睡眠中的一种感觉。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梦是人类日常生活的继续”。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一书中说:“梦是一种受压抑的愿望经过变形的满足”。R·F·汤普森说:“梦是正常的神经病,做梦是允许我们每一个人在我们生活的每个夜晚能安静地和安全地发疯”。《简明心理学词典》解释为:“梦是一种消极的不随意想象,是在缺乏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作用的顺其自然而进行的想象”。

梦的心理学解释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对梦的一种通俗而又较为科学的解释。无论怎么光怪陆离的梦境,都是大脑活动的反映,总是与人的经历、想象和心理特点有所联系的。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梦是人在睡眠时,由于局部的大脑组织尚未完全停止兴奋活动,从而引起的一种头脑中的表象活动。一个人梦境中的内容和他在清醒时候的意识中留存的生活印象有关,但是到了梦中,生活印象常常变得错乱不清,所以梦的内容一般总是呈现着混乱和虚幻的状态,以想象或虚幻的形式表现出来。

是什么引起了我们的梦?它从哪里而来?着名的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对梦有很深的研究,并通过着作《梦的解析》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弗洛伊德把构成梦的材料和来源分为三种,分别是:生活中最近发生的印象较深的事情、儿童早期的经验以及肉体的刺激。

梦是最近生活痕迹的复现

弗洛伊德认为梦与日常生活的痕迹有密切联系。最近所发生的印象能构成梦的材料,组成其来源。比如白天发生了什么比较印象深刻的事情,晚上就可能出现在梦里。此外,很久以前发生的现象也能对梦的内容产生影响。弗洛伊德说,只要是那些早期的印象与做梦当天的某种刺激能有所关联的话,那么梦的内容就可以包含一生各种时间所发生过的印象。

儿童时的早期经验形成梦的来源

弗洛伊德认为,童年的体验一般并不消失,它深深藏在潜意识中,当受到某种刺激和环境诱导,就会通过梦境曲折地表现出来。例如有这样一则梦:有一个人决定要回到已离开20年的家乡。出发的当晚,他梦见自己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与另一个陌生人交谈。他回家后才发现梦中的地方是自己的故居,梦中的陌生人是他父亲生前的好友。这就是梦者儿时曾见过的事情的重现。

梦来源于躯体内外的刺激

许多虚幻的梦都来自躯体内外的感觉和知觉刺激。梦中的许多观念也来自感官的刺激,尤其是全身性的刺激。例如,当我们身体不舒服的时候,梦境中也会有不适的情况出现,如果睡眠环境舒适,内心放松,梦境的表现也会比较美好。

梦总是发生在人的睡眠过程中,它的产生和睡眠有着密切的联系,睡眠包括不同的阶段,而梦的产生也是与此密不可分的。

睡眠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人必须保证每天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这样才能使身体的各项功能得以恢复完好。科学研究表明,睡眠是一个主动过程,在睡眠中脑神经和其他生理心理过程仍然处于不同的工作状态。

睡眠的不同阶段

科学家通过对睡眠脑电图的研究证实,人的睡眠是一个由慢到快、由浅入深的过程。人入睡之后必先经过慢波睡眠,然后再转入快波睡眠,并如此重复。每夜共约4~6个周期,每一周期约90分钟。

一般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第1阶段为浅睡眠,从刚入睡开始,每次约0.5~7分钟,约占一夜总睡眠时间的5%;由浅睡眠进入第2阶段中度睡眠阶段,第2阶段约占总睡眠时间的50%;第3阶段为深睡眠,约占10%;第4阶段为最深睡眠,约占10%;最后进入快波睡眠(REM),共占睡眠总时间的25%。

梦境出现在快波睡眠期

梦境多出现于快波睡眠期,梦是伴随着睡眠而出现的,是在睡眠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反过来说没有睡眠就不会出现梦境。一般说在快波睡眠期醒来就能较清晰地回忆梦境,而在慢波睡眠期醒来一般不能回忆在快波睡眠期的梦境,甚至感觉不到做梦。实际上任何人进入睡眠中都会做梦,只是在于觉醒时处于哪种睡眠期,能否回忆的问题。

很多人因为做梦而休息不好,导致心烦气躁、疲劳乏力,于是开始抱怨做梦影响了自己的睡眠质量。其实,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梦不会影响大脑的休息

人的睡眠分为“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人在入睡以后,必须经过“非快速眼动睡眠”方可转入“快速眼动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时,虽然肢体已经处于休息状态,但是大脑仍在活动,一般认为梦就是在“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中产生的,如果此时被叫醒,人们则会知道自己在做梦,而且会记得梦的情节;而如果是在“非快速眼动睡眠”状态下被叫醒,人们则不知道自己在做梦。由此可见,做梦是人们在睡眠时的正常活动,在正常的健康状况下,梦是无害的,也不会影响大脑的休息。

阻断做梦反而不好

梦本身不会影响人的休息,而人们做梦之后之所以感到诸多不适,从根本上说,与其情绪的好坏以及是否患有疾病是密切相关的。调查发现,人们睡眠不好,醒来身体不舒服大多是由于他们本身存在着某些忧虑、抑郁、烦恼的心理因素或患有某些潜在的慢性疾病。做梦是人体的正常的活动,如果不让人们做梦,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科学家做了梦的剥离实验。当睡眠者出现做梦的脑电波时,立即唤醒,不让梦境继续。如此反复进行,结果发现对梦的剥夺,会导致人体一系列生理异常,如血压、脉搏、体温均有增高,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有所减弱,同时还会引起一系列不良心理反应,如出现焦虑不安、紧张、易怒、感知幻觉、记忆障碍等症状。

人经常会做梦,有的梦醒来后还会记得,有的梦在醒来后却很快变得模糊,甚至彻底忘记,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梦的遗忘呢?

梦的遗忘现象的解释

根据人们记忆的特点,我们可以对梦的遗忘现象做如下解释:

1.记忆的发生是靠外界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和知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使人产生记忆,这要看各种刺激的强度,以及引起大脑兴奋度的高低。只有强度大,使大脑高度兴奋的感觉和知觉才能形成记忆。同理,我们通常做的梦都是很微弱的,所以人们会很快就忘记,只有那些刺激较强的梦才会被人记住。

2.人们对于反复发生的事情会产生比较深的记忆,而对于只发生一次的事情则不会太留意,大多数的梦境都只发生一次,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经历,所以不会留下太深的印象,轻易忘记也是正常的。

3.人们对于那些有组织、有顺序、彼此联系紧密的、有特殊意义的事情保持的记忆会久一些,而梦境大多数是杂乱的、混乱无序的,组成梦的材料的东西缺少实际内容,可辨性不强,因此记忆起来比较困难,也很容易被遗忘。

4.人们往往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会记忆比较深刻,大多数人对梦没有强烈的兴趣,所以容易把它们忘记。

5.人们在清醒时,往往会通过对以往相关经验的提取来对事物进行再认,而梦往往会脱离实际,在人的大脑中,很难提取出与梦相关的比较全面有序的信息,多数只是一些细枝末节。因此,当提取和再认过程无法顺利实现,回忆起来也会很难。

梦虽然看似光怪陆离、神奇莫测,其实它与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很多梦都能在现实中找到依据或对应的问题,因此对梦的解释是很有必要的。

自己也可以释梦

释梦并不是只有具有渊博知识的心理学家才能做的事情,我们自己也可以进行解梦。因为对于自己的梦,我们应该会有特别深刻的感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给梦找到合情合理的解释,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但是释梦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情,必须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为依据,并在掌握一定的释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释梦的过程和方法

释梦的前提是先将梦记录下来。比如,准备一个笔记本放在床头,使自己在梦醒后能及时地进行记录。因为梦会很快被遗忘,因此,及时记录才能得到最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然后便可以根据记录对梦进行分析。我们不应该把梦当作一种象征来对待,而是要将梦境与客观现实进行对照,例如,梦见火灾应该提高防火意识,梦见小偷应该注意关好门窗。这样才不会陷入唯心主义的陷阱。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的话,我们可以从梦的内容的“内侧”和“外侧”两方面进行品味。“外侧”是梦境与自己周围的外部世界的关系,“内侧”是梦的内容在自己心中的位置。例如梦见故乡,外侧是自己成长的地方,内侧应该考虑自己是否离家很远,是否在思念家乡,思念父母等。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梦的场面、出场人物、梦中的行为、梦中体会到的情感和情绪来进行考察,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生活现状及精神状况等。

做梦并不是平白无故发生的,不同的梦境有着不同的心理诱因,找对潜意识中的心理根源,就能对梦做出正确的解释。

为什么我总是做同一个梦

反复做同一个梦,说明梦者在心理上有一个没有获得解决的问题,心理学的名词叫“情结”。而这个情结往往跟同一个梦的主题和情绪有着直接的关系。比如反复做“考试梦”,可能与“通过认可”或“焦虑”的心理因素有关。

为什么梦见别人出事,结果真的应验

不是“应验”,而是巧合。这里的巧合也是有心理学依据的,这代表你对某事的关注程度很高。这就好比刚刚做了妈妈的女性,她们对婴儿的一举一动是非常敏感的,别人听不见孩子醒了,母亲却能感觉到。

为什么做完噩梦会影响一天的心情

噩梦始终会影响人的心情。因为噩梦带来的往往是需要我们关注的心理上的负面情绪的信号。这种信号会让人感到紧张、焦虑,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其困扰。

这时我们就需要对自己的生活和环境进行调整和改善,当积极的情绪占主要地位时,这种不祥的感觉就会自动消失。

为什么做伤心的梦会真的泪湿枕巾

梦是睡眠时局部大脑皮层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因此与醒来时的想法肯定会有所不同,梦境是会引起人们相应的生理和心理反应的。例如,有人会说梦话,且梦话内容和梦境内容有联系;还有人会因梦境的惊恐而大喊,这些都是一种反射行为。而睡梦流泪也是一种条件反射。

做梦是一种正常生理和心理现象,对每个正常人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正常的梦境活动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是一种积极的调节,能对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梦能调解人的心理活动

许多学者曾对梦进行深入、广泛的研究,发现有梦睡眠可以有节奏地刺激大脑,使其保持一定的兴奋水平,从而起到稳定机体的调节作用。梦可以起到“安全阀”的作用,如果在梦中使人的本能冲动得以发泄,醒后就能约束自己的言行,维持正常的自控能力,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的困难处境。例如,某人由于受某种因素长期困扰,导致情绪压抑,破坏了心理平衡,当梦中出现争吵、怒骂、打闹的场面时,被压抑的情感就会得以发泄,清醒后,内心就会恢复平衡。

梦能锻炼调节脑功能

尽管梦境中人会产生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但其实很多梦境内容的来源都与梦者过去的经历有关,梦境即是把过去的经历重新编排进行上演。一般情况下,有梦睡眠在整个睡眠过程中反复出现2~6次,可以周期性地给大脑提供刺激,有利于大脑对信息的加工和存储,从而起到增进记忆的作用。实验证明,学习之后的睡眠将对记忆产生良好的影响,人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有梦睡眠的比例明显增高。而且,梦境往往是对信息的重新编排,加上睡梦中大脑受外界干扰较少,这样就能够突破常规,产生新的思路,帮助人们解决难题。在现实生活中,有些日常事务和科学问题,在白天百思不得其解,而在梦中却能够得到解决。

梦能预报疾病

医学专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除去心理因素的原因,某些反复呈现的噩梦具有预兆疾病的作用。从病理学的角度来看,白天人们的大脑活动频繁、脑细胞兴奋,许多身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在潜伏期间的症状并不明显,因而人难以觉察到体内潜在性病变的微弱刺激信号。当进入睡眠状态时,许多脑细胞进入“休息”状态,这时白天影响微弱的刺激信号就会刺激大脑皮层中枢,使相应的脑细胞出现应激反应,产生预见性梦境。通常,梦中不舒服的身体部位就是真正有问题的部位,比如说你梦见有人或者怪物打你的头部,这就代表你可能患有肿瘤或者神经系统疾病。当然梦境也并不总是与某些疾病一一对应的,当相关的梦境反复出现才会预兆某些身体问题,而且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医学检查才可以确诊,人们切不可对号入座,对梦境过于疑神疑鬼。

梦能维持机体功能平衡

人的睡眠分为“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在“非快速眼动睡眠”的第3~4期慢波睡眠中,人们对外界的感觉是很低的,这样就可以使大脑得到休息,蓄积能量,消除疲劳。而“快速眼动睡眠”是人产生梦境的时候,可以周期性地给大脑提供刺激,提高大脑兴奋水平,从而对内环境的稳定起到调节作用,维持了机体的正常功能。

梦具有调养心性的作用

做梦可以调心养性。当一个人和他人发生矛盾,气愤难忍,准备第二天报复时,如果夜里梦见和人打斗引起伤亡等场面,醒来之后,往往就会反思问题的严重性,全面地权衡利弊之后,最终改变主意。这说明,梦具有提高自控能力,改善心理状态,调节主观意识的偏激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