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病由心生
8617300000030

第30章 健“身”先健“心”——心理健康的训练方法(16)

心理指导

耐力需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但我们遭遇挫折时,一定要挺、要等、要忍,熬过去了,也就熬到头了。同时,耐力是优良意志品质的重要体现,因此想要拥有优良的意志品质,就需要我们培养自己的耐力。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如果你的生活方式发生某种改变,但是并没有立即发现某种效果,此时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保持冷静,耐心地等待。

其次,如果遭遇一连串的失败,不要灰心,也不要气馁,尝试着改变一下追求的目标,然后开始新的征程。

再次,如果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不妨改变一下心情,出去散散心。当然,这并不是逃避,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功”,有利于你更好地恢复精力。

最后,你对工作的要求要超出周围人的要求,你的贡献也要超出你的本分。多努力一点,多忍耐一点,要知道只有经历过风雨才能够看到彩虹。

近年来,各种心理疗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因为“心病还需心药医”,据临床观察和研究表明,如果能让患者采用“心药治疗”。心理治疗,则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各种疾病的康复。因此,如果能在治疗上正确运用心理疗法,对其充满信心,并对症下药,坚持治疗,就肯定能够取得不错的疗效。

一、什么是心理疗法

我们已经知道,很多疾病,不管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有可能是心理因素引起的。大量的观察和调查证实,积极的情绪、完善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开朗的性格、清晰的思路等等,已不容置疑地被认为有助于防病、抗病和健康长寿。这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医学家和心理学家所重视,而心理疗法也应运而生。

其实,自从人类历史产生以来,就产生了心理疗法。因为随人类一起产生的有某些疾病,而人在生病时,就会得到他人无微不至的照顾和言语上的安慰,从广义上来讲,这些开导和劝解也是一种心理疗法。

现代医学上的心理疗法又称为“心理治疗”、“精神治疗”,是心理卫生科学防治心理疾病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它是以一定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桥梁,应用心理学的方法,通过医务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和行为,帮助病人了解发病的原因和有关因素,影响或改变病人的感受、认识、情绪及行为;改善或消除病假人的病理心理状态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重视调整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早在古希腊和古埃及时代,医生就已经注意到心理疗法的存在,他们非常重视言语的治疗作用。心理疗法作为专门的治疗疗法,还应该追溯到18世纪。当时,奥地利着名的医生弗洛伊德提出了潜意识学说,在疾病治疗上提倡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移情等精神分析方法,让患者深入挖掘自己潜意识中的心理内容,并加以理解,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同时,我国历代医学家都非常注重帮助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正确而客观地认识,进而指导患者正视疾病,消除不良的心理影响,否则就很难取得治疗的圆满成功。宋元时代的名医张子和、朱丹溪曾提出:“悲胜怒,以呛侧苦楚之言感之;恐胜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胜思,以侮辱欺罔之言触之;喜胜悲,以戏谑亵狎之言娱之;思胜恐,以虑彼志之言夺之。”所有这些关于心理疗法的论述,至今仍在医学界引起很大的重视。

随后,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桑代克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等理论创造了行为疗法。20世纪70年代以来,行为疗法十分盛行并不断得到发展。近年来,心理疗法的方法日趋多样化,并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普遍被患者所接受。

我们本章主要就是对一些常见的心理疗法进行介绍。通过对这些心理方法进行了解,使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某些疾病进行自我治疗,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能够减轻患者的心理问题。

心理指导

在认识心理疗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大多数心理疗法都需要治疗者经过专业的心理治疗方案,尤其是对于一些专业程度较高的催眠疗法等则必须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才能掌握,否则治疗效果可能不会太明显,甚至可能会加重患者的病情。但是对于专业程度较低的如精神支持疗法等,一般来说,经过简单的培训便可掌握,所以患者可以进行自我治疗。

作为心理医生来说,不管心理疗法的程度如何,以及患者是何种角色,都一定要以谨慎的心态对待患者,这样才能帮助患者走出疾病的痛苦,重新开始美好健康的生活。

二、音乐疗法

所谓音乐疗法,主要是指用音乐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历史上最早提出“音乐治疗”的是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他指出音乐对人的心理活动有着很大的影响。随后,亚里士多德指出音乐具有一定的医疗价值,他认为对于一些情绪失控的人来说,“听了音乐后就会心醉神迷,于是恢复到原来的正常状态,好像他们是受了医术或洗肠治疗过似的”。

1846年,法国医生克梅特指出了音乐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着极为有益的作用,而且对防止某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他并为此发表了《音乐对于健康和生活的影响》

。可以说,他是“音乐疗法”的先驱。

而在我国,也一直非常重视音乐对于人的情绪的作用。《礼记》曾指出:“乐者音之所有生也,其本在于人心所感于物也。”的确如此,适当的音乐往往可以使人从心理紧张的状态中恢复过来,正如悲壮的乐曲往往可以使人热泪盈眶,而靡靡之音则能够使人意志消沉,但雄伟的军乐则能够鼓舞战士的斗志……而音乐在保健和治疗疾病方面,人类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音乐因其速度、旋律、音调、音色的不同,往往对患者能够起到兴奋、抑制、降压等疗效。

波兰一位专家曾做了这么一个实验,他把408名患有严重头痛和神经痛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待在两个病房里,然后在其中的一个病房反复播放交响乐。半年之后,这位专家发现,听音乐的一组患者消耗的镇痛剂和镇静剂剂量都较另一组少得多。而英国剑桥医院也曾经做过相似的实验,即在给患者拔牙时,用音乐代替麻醉剂,结果患者并未感觉疼痛。

后经医生研究发现,当患者听到自己喜欢的音乐时,呼吸往往会变得深长,因此原本紧张的神经肌肉得到放松,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疼痛感。

那么,音乐为什么会对治疗疾病有如此显着的疗效呢?其原因主要是,音乐能影响人的情绪。轻松、欢快的音乐使大脑及整个神经功能得到改善,节奏明快能使精神焕发,消除疲劳;旋律优美则能安定情绪,增加注意力,增强患者的生活情趣,有利于心身健康的恢复。

而当人处在优美悦耳的音乐环境之中时,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消化系统等的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这时,人体就会分泌一种活性物质,它可以有效调节人体内血管的流量和神经传导,对身体健康极为有利。另外,音乐声波的频率和声压能够引起人的心理上的反应。良性的音乐能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有效改善人们的情绪,振奋人们的精神。同时也有助于消除由于心理、社会因素等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忧郁、恐怖等不良心理情绪,提高应激能力。

心理指导

音乐疗法虽然对人体疾病的治疗有着非常明显的作用,但是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我们则应该因人而异,也就是说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患者、不一样的环境,我们则应该采取不同的音乐疗法。例如:

情绪抑郁的人可选择具有“忧郁美感”的音乐,当病人能够从心灵接受这些乐曲的“美感”的沐浴时,内心的忧郁情绪也就会慢慢消退。

性情急躁的人则适合听一些节奏较慢、能够引起人深思的乐曲,如一些节奏缓慢的古典交响乐曲;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人的心态,避免急躁情绪的发生。

悲观的人则应该多选择一些粗犷、宏伟、令人振奋的音乐。它们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患者某种坚定的力量和信心,使患者重新振奋精神,来选择自己的人生之路。

对于记忆力衰退的人来说,一些熟悉的音乐则往往能够把他们带到过去熟悉的环境中去,有助于他们回想起以前生活的点点滴滴。这对恢复记忆来说是极为有效的。

有实验发现,一些患有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人在听一首抒情味很浓的小提琴协奏曲后,血压即可下降1.3~2.7kPa。所以对于这类病人来说,最好能够选择一些能够使心情平静的音乐。

而一些富有诗情画意、轻松幽雅和抒情性强的古典音乐或者轻音乐则能够消除产妇紧张的情绪,使她们心情松弛,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疼痛感,对分娩有一定的好处。

总的来说,只有了解患者的病情以及所处的环境,因人而异,对症用“乐”,就能够起到调节病人心理的作用,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三、精神支持疗法

所谓精神支持疗法主要是指在对患者进行心理疗法的过程中,所提供的支持构成心理疗法的主要内容,这种心理疗法便称为精神支持疗法,又称为支持性心理疗法。

精神支持疗法始创于1950年,是由Thorne首先提出的。它是目前我国使用很广的一种心理治疗概念。这一治疗方法的内涵非常丰富,一般是医生合理地采用劝导、启发、鼓励、同情、支持、评理、说服、消除疑虑和提供保证等交谈方法,帮助病人认识问题、改善心境、提高信心,从而促进心身康复过程。善用治疗者与病人所建立的良好关系,利用治疗者的权威、专业知识,来关怀、支持病人,使病人发挥其潜在能力,提高应付危机的技巧,提高适应困难的能力,抒缓精神压力,帮助走出心理困境。

众所周知,在我们成长的人生道路上,会遭遇很多的困难和坎坷。例如,高考落榜,发现自己身患绝症,自己深爱的配偶对自己有不忠行为,或者自己的亲人离世等。这时,我们往往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以致精神崩溃,甚至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反应,如尿频、心跳加速、食欲不振、血压增高、头晕脑胀等。但此时,如果能够得到别人的“支持”,便可能会闯过这一难关。所以说,一定意义上的精神支持对这些人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对他们来说,精神疗法是最好的心理疗法。

专家们曾经做过这么一次实验,将40名癌症病人分为两组。对其中的一组病人经常性地给予心理安慰帮助,帮助他们分析和认识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从一定意义上消除了他们对于癌症的恐惧,也进一步增强了治疗的信心;对另一组则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但期间对两组病人所用的抗癌药物是相同的。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给予精神支持的一组病人的状况要远远好于另一组。

在生活中,如果遭遇到挫折和困难时,适当的精神支持是极为重要的。因为精神支持疗法所提出的解释、鼓励、保证、指导,这些对病人的实际治疗都非常有益。而疾病会对人体直接产生危害,患者会产生严重的不安全感,结果会引起焦虑、恐惧等的不良情绪,导致躯体生理、病理活动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此时,如果能够让患者敢于面对现实,调整自身心态,进行积极配合,提升治疗信心,则对疾病的治愈是有很大好处的。

不过,在进行支持疗法治疗时,我们需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提供适当的支持:当一个人在心理上遭到挫折时,最需要的就是亲戚朋友们的安慰、支持、同情和关心。所以当我们身边的人遇到这种状况时,我们一定要给予他们适当的心理支持。

调整对“挫折”的看法:帮助受挫者改变对挫折的看法,调整它们对挫折的感受,对于他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只有改变自己对困难的态度,才能够用恰当的方式来面对困难,走出困境。

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所谓资源,主要是包括亲人与朋友的关心、支持,四周的生活环境及社会可供给的支持条件等等。当一个人面临心理上的挫折时,如果能够充分接受别人所提供的帮助,则极易摆脱所遭受的挫折。

进行“适应”方法指导:主要是指与患病者一起来分析所面对的困难和挫折,寻求应付困难或处理问题的恰当的方式方法,并指导求治者正确选用。

心理指导

精神支持疗法是一种基本的心理疗法,适用于遭遇各种心身疾病的患者。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精神支持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对于接受一次精神治疗的患者来说,他们最需要的是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交谈,而不是模糊的、笼统的支持。

对于慢性病人来说,精神支持心理疗法的疗程相对较长,就需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而且在治疗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如家属和主治医生等。

如果患者不配合治疗,就一定要注意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在治疗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病人对医生建议的执行情况,并及时与病人商量解决执行中的困难,并做一些具体的指导。

四、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最近20年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系统疗法。心理学家贝克曾经提出关于情绪障碍形成的“ABC理论”,是认知疗法形成的基础。贝克认为,认知产生了情绪及行为,异常的认知产生了异常的情绪及行为。所以说,认知是情感和行为的中介,情感问题和行为问题与歪曲的认知有着极大的关系。

而认知疗法主要目标是协助当事人克服认知的盲点、模糊的知觉、自我欺骗、不正确的判断,及改变其认知中对现实的直接扭曲或不合逻辑的思维方式。治疗者透过接纳、温暖、同理的态度,避免采用权威的治疗方式,引导当事人以尝试错误的态度,逐步进入问题解决的历程中。

也就是说,认知疗法的目的在于学习合理的认知方式和概念,避免成为不合理认知的牺牲品。我们知道,很多人一旦陷入挫折或者情绪困扰之中,往往不敢正视导致失败的原因,甚至开始怨天尤人,埋怨这个社会的不公,其结果只能是自己的心理、身体和行为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所以,对他们的情绪进行一定的调节是极为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帮助患者认识自我。帮助他们找到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使他们明白不管任何时候,都一定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不肯认识到这一点,那么他就不可能改变。

其次,要帮助患者正是自身周围的环境,认识到其中的问题和障碍所在,并指导他们用积极有效的方法来加以解决。这其中,最主要的是要让患者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摆脱消极、悲观的情绪,让他们知道,任何时候,寻找借口和不负责任都是一种懦弱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