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快乐要自己寻找
我们的老年心理健康调查小组曾经做过这样一个采访:2006年石家庄市老年人太极拳、剑、扇比赛在成都市体育中心举行。当天,两百多名来自成都各区市县的21支老年队伍参加了比赛。据有关方面介绍说,参加本次队伍的选手年龄最小的为55岁,年龄最大的已近八旬。
石家庄市老年体协副主席老张告诉我们,太极运动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精髓,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太极运动对人体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好处,是一个特别适合中老年人的体育运动。
因此,老年体协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太极运动。“我们认为,一个老年人要提高晚年生活质量,就要有个健康身体和良好的心理。而太极拳运动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好处,下个月崇州还将举行专门的太极比赛呢”,老张说道。
一位叫杨向东的75岁老人告诉我们,自己学习太极已经有好几年时间,正规学习也有两年了。通过学习太极拳,自己身体状况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以前我身体一直不好,现在感冒都少了。如今每天早上八点我起来,先练两个小时的基本功,然后再打遍拳,感觉对身体很有好处”,杨向东老人笑道,“我觉得打拳比打麻将的好处多。比如说压腿时大家聊聊天,长期下来队友们的关系都很融洽。打牌除了久坐对身体不好外,那东西比的是竞技性。由于要比输赢,结果就可能闹出不愉快。”
快乐要自己寻,人要调整自己的认识去寻找快乐。老年人要使自己快乐,必须以现实的眼光来看待自己,要制订切合实际的目标,才能有快乐,如果想做自己不能做到的事,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更不会快乐。
老年人要快乐就要调整自己的认识与态度。快乐与否要看主观态度而定,有人处于贫困患难之中,仍不改其乐,但有人处于优裕的环境,却忧郁寡欢。客观环境并不是决定快乐与否的主要因素,一个人的心胸是否开阔,是否诚实,是否实事求是,是否科学地对待一切,才是根本。因此,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要由自己主宰、自己掌握。老年人要做情绪的主人,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心理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从何而来呢?它来自合理的认识、愉快的情绪、坚强的意志、敏锐的智力、美好的愿望和执着地的追求。老年人还要从活动中寻求快乐,因为真正的快乐是从自己从事有意义的活动中产生的;是在人的活动中获得成绩,增强信心,得到自我满足的时候产生的;也是得到他人的承认,被他人所接受,从客观上证实自我、肯定自我的时候产生的。
要想身体健康,必须要有快乐的心情,老年人怎样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快乐呢,刚听来几种方法,介绍给大家。
(1)早上醒来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诉自己:快乐的一天开始了。
(2)跟自己的配偶说一句:亲爱的,我爱你。
(3)穿戴比自己年龄小十岁的服饰。
(4)和儿童做游戏。
(5)逗宠物玩。
(6)找同龄人玩儿时游戏
(7)多看花卉
(8)入睡前总结一下,你今天是否找到了十次快乐。
心理专家温馨提示:
想要找到快乐也是很简单的,但最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颗感恩的心。不要为了一点点小事而闷闷不乐,把挫折看成老天对你特殊的爱戴,坚信自己有别人无可比拟的闪光点。
如果光想象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可以到屋外走一走,或在家上上网,听听音乐什么的。
首先要对别人微笑,这样当别人也同样对待你时,你会感到快乐。
(记住,寻找快乐要走正途,不可以误入歧途。)
(第八节)吟诗唱歌换心情
吟诗的妙处在陶醉于美妙诗歌的意境,心灵可得到净化和启迪。
有实验证明,吟诗可使大脑皮层的抑制和兴奋过程相对平衡。此时,可使体内激素和其他活性物质的分泌增加,血液循环及神经功能调节处于良好状态,有利于消除精神上的烦恼和压力,有益身心健康。尤其对失眠症、忧郁症等有较佳的辅助疗效。
唱歌也有类似功效,尤其对增强心肺功能有益。唱歌可以使声带和胸腔振动,配合腹式呼吸,有利于增进氧气吸入,提高肺部组织活力、增大肺活量以及促进心脏血液循环。
日本科学家发现,经常唱歌的人,烦躁、焦虑的时候较少,原因是唱歌可以发泄郁闷滞气,振奋精神,使人心情舒畅,乐观自信。
无论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经常高歌一曲或哼唱小曲,都不失为解除精神疲劳的一种好方式。
您也不妨一试。
附:走进长寿之乡揭开长寿之谜
健康长寿是老人们的共同愿望,也是老人们共同的心理特征。那么老人们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我们一起走进长寿之乡,揭开长寿之谜,获取长寿秘诀,踏入长寿之门。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聚集着众多的百岁老人。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巴马县百岁老人有6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百万分之二百九十五,名列全国(县级)之首。在1991年日本东京国际自然医学年会上巴马被确认为世界第五长寿乡。为什么巴马县有那么多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究竟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与广西老龄委合作,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方式和心理等几个主要方面于1994年对巴马百岁老人进行了一次全面考查。
巴马县位于广西的西北部,属于山地丘陵地带。平均海拔在400~600米,负氧离子多,空气清新。当地人多分散居住在山区、河谷、林区,无噪音。巴马地处亚热带,植物生长茂盛,四季常青,有利于保护视力。植物种类多达2000种以上,降水量和水利资源丰富。饮水都是相当程度的硬水,含有大量多种微量元素。雨热同季,春暖秋爽,夏天无酷暑,冬暖无严寒。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巴马人长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巴马县因山峦重叠、交通不便,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封闭式保护区,抵御了一些传染病的侵入。历史上无大规模战乱,生活比较安定,为老年人长寿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多山、交通不便,又限制了经济的发展,然而,落后的经济却使当地人有限度使用化肥,而长期使用农家肥,减少了农作物的化学污染,土壤-农作物-人类这一生态学的生物链得以保持,以支撑着长寿者的生命。巴马县以瑶族、壮族人口为主,人际交往淳朴、家庭和睦、邻里互相关心、尊老爱幼的民族文化传统也为巴马人创造出有利于长寿的生活环境。
有规律生活,适当及合理地饮食是巴马老人生活方式的特点。百岁老人终生从事劳动的时间较长。90%以上的老人在10岁以前就开始从事一定的生产劳动。
60%的人进入老年期(60岁)后,每天仍然从事8小时以上的生产劳动。在巴马,六、七十岁的年轻老人还算壮劳力,八、九十岁老人算半劳力,九十岁以上的老人才退出生产劳动。百岁老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年龄低,停止劳动的年龄高,几乎是终生劳动。他们退出生产领域有一个从整劳力到半劳力、从半劳力到家务劳动的劳动量递减过程。这一过程恰好与人逐渐衰老的生理过程相吻合。巴马老人一辈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极有规律,生活节奏长期稳定,这种行为方式与生理机能的自然规律合拍,长寿也就是自然的了。长寿老人大多住在半山腰,出门要上下坡,长期的登高运动无形中使腿部肌肉和体力得到锻炼,对保持心、肺功能也有积极作用。巴马人的饮食具有五低和两高特点,即:低热量、低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盐、低糖;高维生素、高纤维。巴马人习惯于吃粗加工粮食,主食以玉米、大米和薯类等杂粮为主,一年四季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肉、蛋、奶的摄入量都很少,新中国成立前因为买不起食盐,当地人养成了淡食的习惯。旧社会生活艰苦,许多百岁老人至今保持不吃饱的习惯。他们多数人体形比较清瘦。营养摄取水平与他们的新陈代谢基本持平。
优良的遗传因子。在被调查的66名百岁老人中,约有1/3的人配偶也达到了80岁以上,其中,有三位的配偶尚在,分别为92、96和102岁,夫妻两个人共同达到如此高的年龄实属罕见。在百岁老人的上一代或上上一代人中,有明确死亡年龄者中,60岁以上者占78%,70岁以上者占60%,80岁以上者占33%,还有4人在90岁以上。11个百岁老人尚有兄弟姐妹12人,其中70~79岁4人,80~89岁2人,百岁以上3人。以上数据提示:在百岁老人的家庭中,存在家族长寿史现象。
其实,在巴马老人的长寿经中有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就是平和愉悦的心态。平静的心理、豁达的人生观、温和的性格,也促成巴马人长寿。巴马老人基本上都心胸开阔,没有什么精神负担。他们对于生与死、名与利均能泰然处之。
大量的医学研究证明,当人们的心理一旦摆脱了各种压力之后,便可减少许多疾病的发生。巴马百岁老人的经验证实了这一点。人的身体,在生理上有五脏六腑,在心理上有认识、情感、情绪、意志、个性,是一个由各种部件和因素有机组合而成的。这些部件和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当处于平和状态时,人就获得了健康,如果某个外物打破了这种平衡,如风寒,或是发生了某种心理变化,如长期的担心、忧虑,打破了心理原有的平和,健康问题也就随之而至。所以说保持心理的平和对身体的健康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心理承受能力有所下降的老年人来说,保持心理的平和,就显得更为重要。在心态平和中找到自己生活的规律,使自己的生命在健康的轨道上前进。
巴马老人不但心态平和而且乐观开朗,在他们的生活中并不是每件事都令他们愉快,也并不是每件事都令他们满意。比如在婚姻方面,有2%的百岁老人离异,也有不少的百岁老人丧偶,过着独居的生活。但这些生活中的不幸和生命中的缺失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他们的生活,他们依旧像往常一样地笑着、唱着、劳动着。为什么他们能够如此的平和和豁达?原因就在于,他们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快乐是自己的事情,是自己探寻的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老年人明白,乐观是健康的第一要素,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很难做到。比如,“今天是周日,儿子居然没有来看我,我就生气地觉得儿子真是不孝啊,谁说养儿能防老啊?”自己岁数大了,希望自己一上车就有年轻人给自己让座,如果没人给自己让座就感到很生气,哀叹社会公德何在啊?还有在对身边没有第三代的问题上,老年人也是经常的抱怨,其实这些都是老年人应该理解的事,儿子没来看自己,可能是因为儿子忙,一时脱不开身;年轻人没有给自己让座,说明在年轻人眼里你还不老,你还很年轻;没有第三代可能是因为孩子们考虑到事业的问题等,所以老年人应该把看不开的问题看开,人生没有什么解不开的结,快乐的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
调查之后我们发现,在巴马的百岁老人身上没有什么特别令人惊奇的地方。百岁老人的生活很平常,几乎都是人所周知的事实。换句话说,百岁老人能够活过百年,并非是件神秘的事,长寿并非可望而不可即。事实证明,长寿之路没有单一的偏方,它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如果用一公式来表示的话,那长寿之密就应该是:
长寿之路=科学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优良的遗传因子+健康的心理。
长寿体现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通往长寿的钥匙就掌握在你、我、他手中。实现长寿有赖于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