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8617200000031

第31章 给自己的心理做个保健——心情舒爽每一天(1)

对于老年人来讲,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情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健康、身体无病就是健康。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确立,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发生了较大变化。新的健康观念是身心与环境处于安宁和谐的状态,是体格与心态的协调发展,即不仅要有好的躯体,而且要有最佳的心理状态。现代医学科学证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着密切关系,若心理不健康,就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最终必然影响甚至损害躯体健康。所以,老年人要学习心理保健知识、掌握心理保健手段、学会身心愉快地生活、树立起心理健康的新观念,这也是每个老年人安度晚年、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之一。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愿望,但要实现这个愿望就必须懂得科学养生,而要科学养生就必须掌握科学知识。对于老年朋友而言,不仅要做好医疗保健,更要做好心理保健,而了解一些与老年人心理相关的知识则是老年人做好心理保健的基础。

(第一节)何谓老年心理保健学

在本书的第一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有关老年心理学的一些常识,那么在这一章我们要和老年朋友一起了解一下老年心理保健学。

老年心理保健学也叫做老年精神卫生学,它是老年学、心理学和医学的一门交叉学科。在医学领域,其内容涉及预防医学和精神医学等;在心理学领域,其内容涉及社会心理学、老年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但总的说来,应该用心理学和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帮助老年人解决其在社会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内心的痛苦与矛盾,更好地护理和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真正使老年人健康长寿是老年心理保健学的重要任务。

(第二节)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心理保健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有着很宽泛的内容,涉及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归结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与退休生活相关的心理保健

老年人退休后,无拘束的轻闲生活取代了忙碌的在职生活,心理上难免会感到孤独和无所适从,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因为心理上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引起的。所以,老年人退休后,要尽量使自己的退休生活既充实又有意义,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要想达到上述目标,就应积极主动地去给自己找事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和社会活动。比如养花、养鱼、学画画、听音乐,或者是到老年活动中心,参加有益的专门为老年人组织的活动,还可以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些都有益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能使老年人情绪平稳,有利于老年人延年益寿。

2.与工作相关的心理保健

大部分知识型老年人在退休后还有着强烈的为社会发挥余热的愿望,愿意为社会继续奉献自己的余力,这对于我们的社会来说,会减轻社会的负担;对于老年人自己来说,还有利于老年人排解孤独和寂寞、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但是老年人在从事工作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体力、精力与工作难度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不要给自己太多压力,这样会给自己带来紧迫感,会导致身心的不平衡;另一方面,不要无所事事、自暴自弃,情绪不佳会严重影响心理和身体功能,容易加速衰老。

3.与疾病相关的心理保健

由于自然原因,较多老年人体弱多病,而由于老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疾病,常常会焦虑、烦躁,悲观失望。这种消极心理会加速疾病的发展,所以,老年人心理保健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正确看待疾病。很多的老年人害怕去医院作检查、害怕检查出什么疾病,而如果其子女强行带老人去作检查的话,还会使老年人精神上产生负担。其实,老年朋友要明白,只有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的了解,才能采取适当的保健和治疗措施。所以老年人要消除自己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勇敢地去做检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使自己的身心更加健康。

4.与家庭关系相关的心理保健

老年人一般都有老小孩心理,情绪波动比较大,经常会为一些小事发脾气,而且还不容易听从家人的劝导,这样一来很容易给家庭造成紧张的气氛,使与家人之间的关系紧张。家庭关系紧张,又会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阴暗的一面,形成恶性循环,使得疾病有了可乘之机。因此,老年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融洽,就会使老年人的心理处于愉悦之中,而愉悦的心情对老年人而言是比药物更好的“良药”,所以说,家庭关系和睦也是老年人心理保健的重要内容。

5.与饮食有关的心理保健

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因为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如果再加上情绪不好、心情不佳,就会使肠胃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疾病,而老年疾病又反过来影响老年人的心情,这样也会产生恶性循环。所以,老年人在吃饭前要力求心境平和愉快,千万不可以有生气、郁闷等负面情绪。另外,老年人一定要科学合理地按时定量饮食。有的老年人食量的多少往往与心境和环境有关。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在一起,一高兴就要多吃一点,这样很容易使自己的肠胃不能承受而“罢工”,从而诱发消化系统疾病,影响身体健康。所以说老年人的饮食与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老年人心理保健的重要保证。

(第三节)老年人心理保健的重要因素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他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此时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这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自己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失常。二是环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环境里,人们保持心理健康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恶劣环境里,就有可能产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三是生活因素。有意义的活动、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酗酒等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健康。四是文化因素。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

要做到长寿,老年人必须对自己负责,多做心理保健。

1.“动”,就是多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能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古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的观点。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度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就是这个道理。

2.“仁”,就是心地善良

待人宽厚。“仁者寿”为无数长寿老人的实践所证实。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长寿老人几乎个个慈祥善良。美国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同情与帮助他人也有利于自身的心理健康。人常说:“心底无私天地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是说,对人宽厚、帮助别人不仅有益于别人,也有利于自身。

3.“智”,就是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尤其要善于用科学的知识指导养生保健

老年人步入第二人生,最主要的心理准备就是重新学习,丰富精神生活,延缓大脑衰老。“树老怕空,人老怕松。”要“活到老,学到老”。人进入老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同时还要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学习新知识,更新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另外,还应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两手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技术,如打电脑、上网等。“网上的世界真精彩”,因特网上有很多值得老年人惊喜的东西。

4.“乐”,就是保持乐观情绪,保持好奇心,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与时俱进,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那么其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决生理的疲惫和痛苦。”快乐与豁达是一种宝贵的资源,不仅要会享用,更要善于发掘。

(第四节)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老年人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老年人怎样的心理状态才算是健康的呢?有关学者制订了以下几条心理健康的标准。

1.有一个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总是会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他们对生活乐观、对未来充满了希望,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自己都会采取极其负责的态度,因而总是满腔热情地投身于生活、总是忘我地在为社会创造财富。对这些老年人来说,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每天都是一个新的台阶。不怕困难、不怕挫折,总是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向自己制订的目标前进。这类人用他们自己的行动去体验人生的价值,真切而深刻,所以总能享受到人生的乐趣,反过来更能激起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充分地了解自己

世界上最困难的是认识自己。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般能有“自知之明”,就是说,能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价值,认识到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位置,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学识、水平。既不高估自己,也不为自己的一些长处和优势沾沾自喜;并且也不会自卑从而过分地贬低自己,并且也决不无缘无故地抱怨、自责。反之,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就不能恰当地认识自己,他们或是莫名其妙地自傲,或是无缘无故地自卑。而且他们还会经常有意无意地掩饰自己的不足,心理特别敏感、脆弱,失落感极强,经不起风浪的折腾,存在严重的心理冲突,回避矛盾,无法保持平衡的心理状态。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老年人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订生活目标。

生活目标的制订既要符合实际,还要留有余地,不要超出自己及家庭经济能力的范围。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曰:“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这样,老年人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包括三个方面,即与自然、社会和人的接触。老年人退休在家,有着过多的空闲时间,常常会产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如今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文化活动站以及老年大学为老年人与外界环境接触提供了条件。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

老年人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例如一个人的能力很强,但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无兴趣,也不适合他的性格,他也未必能够体验成功感和满足感。相反,如果他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但能力很差、力不从心,他也会感到很烦恼。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老年人为了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就必须不断学习。比如:不学习电脑就体会不到上网的乐趣;不学健康新观念就会使生活停留在吃饱穿暖的水平上。学习可以锻炼老年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有益。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在人际关系中,有正性积极的关系,也有负性消极的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心理健康的人,在与其他人打交道的时候,有以下特点。

(1)不仅懂得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而且总是表现出一种积极的、乐于与人交往的态度。

(2)懂得在交往过程中如何尊重人、理解人,从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到他人身上。

(3)能够平等地、宽容地、客观地了解、评价对方,不势利待人,与人相处时,总显示出同情、友善、信任、尊敬等积极态度。

(4)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能够注意他人的长处,能虚心地向他人学习。

(5)当他人有困难时,总能真诚地去帮助。

(6)当与他人产生矛盾时,能做到“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不主动出击、不“窝里斗”,能进行较好的沟通,并以理智的、合理的方式解决。

8.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释放或宣泄,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会影响自己的生活,又加剧了人际矛盾。另外,客观事物不是决定情绪的主要因素,情绪是通过人们对事物的评价而产生的,不同的评价结果能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有一位老太太,大儿子是晒盐的,小儿子是卖伞的,老太太总是发愁。阴天她为大儿子担心,晴天为小儿子担心。一位心理医生对老太太说:“您真有福气,晴天您的大儿子赚钱,雨天您的小儿子赚钱。”老太太一想很有道理,便高兴起来。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

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家庭、社会都有利,否则无限制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只能损害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引起人际纠纷,从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当个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

11.充分的安全感

安全感需要多层次的环境条件,如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工作环境、家庭环境等等,其中家庭环境对安全感的影响最为重要。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

(第五节)健康老人的标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寿命也在延长。我国老年人的数量明显增加,许多城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以保证自己晚年的生活质量。那么,健康老年人的标准是什么呢?

医学专家介绍,1982年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曾制订我国健康老年人的标准,1995年又对这一标准进行了补充修订。具体标准如下:

①躯干无明显畸形,无明显驼背等不良体型,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②神经系统无病变,如偏瘫、老年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系统检查基本正常;③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陈旧性心肌梗死等)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④无明显肺部疾病,无明显肺功能不全;⑤无肝、肾疾病,无内分泌代谢疾病、恶性肿瘤及影响生活功能的严重器质性疾病;⑥有一定的视听功能;⑦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⑧能恰当地处理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⑨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⑩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